通用版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通用版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通用版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通用版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通用版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5(1)悠悠我心(2)城阙辅三秦(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白露为霜衣冠简朴古风存

提示:点击进入习题快速对答案2BC3B14B6(1)示例:采撷精粹品读古典诗歌(2)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春风得意(3)示例: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任意两个,合理即可)8这是环境描写,描写了雎鸠鸟在河边不停地鸣叫的景象(1分),以景物起兴,引出下文男子对女子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1分)。7A910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1)靠近(2)船桨11(1)峨冠多髯(2)矫首昂视表达作者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12(1)格外(2)大约(3)忽然(4)凄清13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至荒远之地。15D16(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14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9(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2)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20B2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17(1)向西(2)看(3)停止(4)睡觉18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这是运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了解两本书的内容(1分);然后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这是运用分析阅读(1分);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这个主题对两本书进行分析比较,这是运用到主题阅读(1分)。①B②A理由:示例一:文章第②段写“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试着去了解这个句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所以①处填B;第⑥段写“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获得这本书表象上教给我们的一切,所以②处填A。(示例二见对应题目处)2223一、积累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俨然(yǎn)溯洄(shù)器皿(mǐn)豁然开朗(huò)B.垂髫(tiáo)佁然(yǐ)箬篷(ruò)袒胸露乳(tǎn)C.窈窕(tiǎo)阡陌(xiān)参差(cī)辗转反侧(zhǎn)D.俶尔(chù)好逑(qiú)篆章(zhuàn)落英缤纷(bīng)Bbīn················sùqiān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寻病终(寻:随即,不久)B.心乐之(乐:以……为乐)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属于)D.溯洄从之(溯洄:逆流而上)C类似·····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B可以,能够········仅仅、只才干扶助古代的一种文体题,写沿着、顺着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是“竹”和“鹿”。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B应是松、竹、梅5.古诗词默写。(6分)(1)青青子衿,___________。(《子衿》)(2)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想钓鱼而无工具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美源于自然:《诗经》中有“蒹葭苍苍,___________”;美长驻心间:乡野间陆游笑看“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城阙辅三秦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白露为霜衣冠简朴古风存6.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7分)(1)【营造氛围拟标语】把下面两条宣传标语拟写完成。(2分)标语一:漫步诗苑,_________________。标语二:_______________,感受诗人情怀。示例:采撷精粹品读古典诗歌(2)【仿照示例写成语】请写出成语中的诗句,诗句中的成语。(3分)示例: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成语:青梅竹马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柳暗花明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语:_________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风得意(3)【分门别类辑古诗】班上要编辑古诗词精华集,请为古诗词分类另外取两个名字。(2分)示例:古诗中的离情别绪示例: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任意两个,合理即可)二、阅读理解(49分)(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4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7.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时和醒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B.“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寝食难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C.“流之”“采之”“芼之”是采摘荇菜的一系列动作,展现了淑女美好的姿态,暗含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D.最后八句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A“寤”指醒时,“寐”指睡时8.为何《关雎》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2分)这是环境描写,描写了雎鸠鸟在河边不停地鸣叫的景象(1分),以景物起兴,引出下文男子对女子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8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船桨靠近//··11.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2分)(1)苏东坡——___________(肖像特征)(2)佛印——___________(神态特征)12.“嘻,技亦灵怪矣哉!”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作者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峨冠多髯矫首昂视(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水尤清冽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3)俶尔远逝______(4)以其境过清______格外大约忽然凄清·····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珮环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2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斗折蛇行”采用正面描写,用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蜒,不是侧面描写D16.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3分)

链接材料: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过一会儿。③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温暖的日光。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至荒远之地。(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2020·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17.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稍西______(2)相顾而惊_____(3)声切切不已______(4)二三子不得寐______向西看停止睡觉···//·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资料卡20.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译文】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有一条界线分明的小路,仅仅能够徒步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我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大家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阅读的层次[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__①__”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__②__”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2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B.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C.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D.主题阅读虽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