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文1[命题新趋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2019年火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影史上动画票房第一,它将中国动画电影的“天花板”提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再加上先前的《白蛇:缘起》与近期的《罗小黑战记》等,再次引发了国产动漫是否已经“崛起”的讨论。仅从产量与体量来看,中国动画产业已位居世界前列。2014—2018年,中国年均上映国产动画电影达34部,而2019年年初至10月已有32部上映。数据亦显示,2018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500亿元。中国早已成为动画生产的大国,并正向动画生产强国迈进。中国动画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展现成效。在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为动画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近年来中国动画逐渐告别补贴时代的粗放增长模式,开始向追求质量与效益的模式转型。在产业内部,自2015年光线传媒成立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以来,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在动画领域谋篇布局、精耕细作,涉及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授权、实景娱乐的动画全产业链开始逐渐搭建起来。然而中国动画的问题仍相当突出:动画类型在电影产业中的票房份额还不够高;工业体系还远未成熟,多是小而散的手工作坊式公司,缺乏具备强劲创作能力与雄厚产业实力的龙头性企业,即使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公司可可豆动画,亦因缺乏充分的自制能力,不得不大量对外分包;缺乏成熟规范的生产和管理流程……要判断国产动漫是否已经“崛起”,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和参照系。纵向比较,中国动画无疑已成就卓著,但在面向国际的横向比较之下,其短板弱项亦很明显。(摘编自詹庆生《国产动漫“崛起”仍在进行时》)材料二:国产动画兴起,首先源自内容质量的提高和题材的多元化。在内容质量方面,腾讯旗下企鹅影视推出的《快把我哥带走》曾在日本动画网站NICONICO取得人气第一的成绩,《日暮之隙》则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展映单元,国产动画的水平正在得到认可。在题材方面,除了仙侠、武侠、奇幻等常见题材外,音乐、搞笑等此前少见的题材也不断走向市场。国产动画商业化道路越走越顺。《全职高手》主角叶修成为9个品牌的代言人,《魔道祖师》与可爱多跨界合作,《斗罗大陆》牵手康师傅绿茶……国产动画商业化空间不断拓展,付费观看优质国产动画已经成为常态。从未来发展看,国产动画产业的全速奔跑,一方面有赖技术“加持”,另一方面需要国产动画不断提升原创能力,并加强生态建设。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也表示,腾讯正探索在其平台上培育、转化国产漫画与动画作品,“建立完整内容矩阵,是营造国产动漫生态的原动力”。(摘编自陈静《国产动画商业化道路越走越顺》)材料三:文化自信视野下,我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将面临以下问题,一旦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动漫产业将会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首先,动漫作品的文化创新不足。现阶段国产动漫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抄袭与模仿,文化创新不足。国产动漫对国外动漫的盲目跟风与模仿,使国产动漫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灵魂,难以引起国人情感上的共鸣。例如2015年的国产动画电影《汽车人总动员》,构成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最终向迪士尼和相关公司赔付135万余元。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失败创作,根源就在于创作者缺乏文化自信。其次,动漫作品对文化的挖掘缺乏深入性、广泛性。国产动漫对传统文化在深度与广度的挖掘利用上还远远不够。第一,在对民族文化挖掘的深度方面,流于故事表面,缺乏对故事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价值追求的挖掘。第二,在对民族文化挖掘的广度上,局限于功夫题材。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但国产动漫题材过于集中在武侠元素上,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挖掘的广度还不够。其实戏剧、剪纸、皮影、水墨等都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都可以运用到动漫创作中。再次,动漫作品的文化内涵表达不充分。动漫是一种视觉艺术,技术在动漫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动漫创作中,技术的作用是远远不及动漫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的作用的。一部缺失文化内涵的动漫作品是不会成功的,不管是日本的《最终幻想》,还是美国的《恐龙》,或是号称“中国动画百年巅峰巨制”的《魔比斯环》,这些作品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化内涵的缺失。最后,动漫作品的文化传承时代性不鲜明。国产动漫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多地停留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上,而对中国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乏充分的关注、提炼和运用。动漫作品的文化传承时代性不鲜明,这也是我国动漫产业难以与日美韩等动漫产业强国相较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动漫产业是一个高度依附于文化资源的产业,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一定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否则难以持久传播。这就要求动漫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注重将民族特色与当代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与审美风格相结合,进行现代性转化,使“老树发新枝”,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动漫产业品牌。(摘编自邢红梅、彭微《文化自信:新时代我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新维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了高票房和高口碑,它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国产动漫已经崛起。B.从2014年至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的产量、体量以及2018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来看,中国动画成就卓著。C.《快把我哥带走》在日本动画网站的人气和《日暮之隙》入围戛纳电影节展映单元,表明中国动画得到了一定认可。D.戏剧、剪纸、皮影等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都可以运用到动漫创作中,从而丰富国产动漫的创作题材。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凡成功的动漫作品,在制作中不仅有成熟规范的生产和管理流程,而且绝对不会出现外包现象。B.回顾国产动漫的发展史不难发现,那种缺少文化内涵、单纯模仿的动漫作品很难获得市场认可。C.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了。D.技术在动漫创作中是最重要的,因此对于一部动漫作品来说,只要有技术加持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三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作家向勇曾说:“对于传统文化传统资源的优势挖掘,主要应该集中在对其独特性以及丰富性的阐释和利用上。”B.某影评人在动漫电影网站上评论: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无法迎合市场需求,不适合作为动漫电影的文化资源。C.《中华小子》《秦时明月》和《兔侠传奇》等大量的动画对“侠文化”情结的拓展虽然得到展示,但内容依然单薄。D.《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声名远扬的二十世纪动画佳作,要么脱胎于经典文献,要么运用传统绘画技法。4.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国产动漫展开的,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请结合三则材料,思考我国如何才能成为动画生产强国。(6分)文2[2020江西南昌重点中学高三段考,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含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轫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摘编自陈秉公《“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人民日报》2018年11月8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因此它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C.“和合”理念讲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的是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D.中国人很早就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这有利于处理国际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指出“和”与“合”含义相近,但二者又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阐述了“和合”理念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和道德观。C.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古代典籍中的内容,既可佐证观点,又能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D.文章主体段落在阐明观点时,结构层次大体相同,即先用一句话总领,然后再加以分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孟子的“达则兼善天下”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B.孔子很早就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C.当今时代,如果我们始终如一地学习和践行“和合”理念,那么,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D.在作者看来,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及道德观中,宇宙观因包含其他三者,最为重要。文3[2020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一般而言,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有关。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二者出现分离现象,即口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形成了文言。白话相对于文言而言,与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大约萌芽于汉魏之际。魏晋以后,尤其到了唐代,文白分野渐趋明显。古白话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至宋代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口语向书面语领域的“渗透”加速,同时代的口语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其二,口语进入书面语时,其涉及的文体进一步扩展,除了文学作品之外,以文言为主要载体的儒学及史学著作中也出现了白话。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大量口语词、方言词进入文学语言,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词汇与原有的普通词语渐渐取得并存的地位,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不同的生命力。这一特点在宋代的诗、词、文中都有所表现。人论宋诗,皆曰“以文为诗”,而口语入诗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词在宋代的繁荣,也使口语进入书面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宋代文学的各种文体,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口语化的特色。除了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的是,宋儒语录以及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也开始大量使用白话,形成对正统文言语体的重大突破。文言何以成为正统?就在于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它是儒家原典本有的语体,继而成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宋儒语录与史著中出现白话,无疑大大动摇了文言的正统地位。白话书面语在宋代多种文体中大量涌现的同时,相关的语言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带有“自觉”意识。书面语脱离口语毕竟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了阅读的障碍。早在文言势力强大的汉代,王充就针对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状况,倡导“文字与言同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言文一致”。唐初,史学家刘知几也强烈批评当时史官著史严重脱离口语,这不仅在语言风格上“失彼天然”,而且还关系到史书记载的真伪,“华而失实,过莫大焉”。到了宋代,在由雅入俗的文化变革中,“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渐入人心,明显影响了士人的语言观念和书写习惯。不少诗词作家在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上,都有明确的理论表述。宋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在继承王充、刘知几语言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朱子根据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明确把文字分两种:一种是“说”出来的,即与口语保持一致的书面语;一种是“做”出来的,即脱离口语的书面语。他认为先秦的诗文皆与口语接近,是“说”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他说:“古人文章,大率只是平说而意自长。后人文章务意多而酸涩。如《离骚》初无奇字,只恁说将去,自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著力做,却自是不好。”综观之,古代汉语书面语发展到宋代,已然形成文白对立的形势。一方面,作为正统语体的文言在多种文体的书面语领域仍然固守着自己的阵地;但另一方面,口语向各种书面语领域的“入侵”也在全方位地展开。在有的领域,比如史学书面语中,文言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文学领域,白话已渐呈兴盛之势。(摘编自《宋代文白消长与小说语体之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语史研究者认为,文言是未随时代变化,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等为标准的语体。B.汉魏以后文白逐渐分野,尤其到唐代渐趋明显,到宋代,口语逐渐向书面语渗透,登上了大雅之堂。C.文言之所以是正统,是因为它是儒家原典的本有语体,且它和儒家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D.朱熹进一步发展了“文字与言同趋”的观点,他明确把文字划分为书面语与口语两种语体。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时间顺序阐述了古代书面语与口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B.文章用宋代不同文体开始大量使用白话,证明了白话在宋代已经渗透到文史领域。C.文章纵向阐述了“言文一致”这一语言理论从汉魏、唐代到宋代的发展过程。D.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旨在强调写文章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排斥时代语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书面语与口语始终保持一致,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文言、白话分野的现象。B.古人“文字与言同趋”这一语言理论,意在强调书面语应该与口语保持一致。C.如果史官们一直采用文言记录史实,有可能会使史书失去本应有的真实性。D.朱熹反对一味模仿古文,反对学习那些“说”出来的与口语接近的先秦诗文。文4[2020贵州贵阳高三摸底考试,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9年3月22日,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的“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无我”一词,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底蕴深厚,表现在实际政治行动中,就是要秉承大公无私之心治国理政。能够“无我”,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完全以国家、人民为念,既是古代政治思想家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最高期许,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写照。在中国思想史中,“无我”具有重要地位,儒家、道家思想中均有“无我”观念。大致来说,“无我”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人格修养上的,一是施政方略上的。作为人格修养的“无我”,就是要杜绝私人的利益与偏见,以公正之心为人、为政。《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可写作“无”,“毋我”即“无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能够杜绝四事:凭空臆测、武断绝对、固执拘泥、自以为是。宋代邢昺的《论语注疏》里提到,“常人之情,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孔子却能做到“群众萃聚,和光同尘,而不自异”,表现出博大宽宏的精神境界,彰显了不以个人私见、不戴有色眼镜看人的“无我”态度。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无我”也有解读。他认为,在孔子杜绝的四件事中,最根本的就是“无我”,必须破除一己之私念,方能展现出“无我”的高尚境界。道家对“无我”的论述与儒家有近似的思想内核,但具体观点略有差异。《庄子·逍遥游》中“无己”的说法与“无我”近似,指应该排除个人私欲、世俗成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万物,顺应事物的本来规律。《庄子·齐物论》中的“非彼无我”,认为私人的观点只是一偏之见,需要否定这种“小成之见”,才能突破个人的局限性,抵达更高明的境界。“无我”表现在实际政治行动中,就是要摒弃个人欲望,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治理国家。滕文公曾向孟子请教治国方略,孟子指出最重要的是“民事”,令人民生活富足、精神充实,鼓励滕文公实行仁政。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评论说,孟子的建议代表了“圣贤至公无我之心”,即以无我、无私之精神,服务于追求公益、公正的事业。道家经典《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在老子看来,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为百姓倾尽全部身心。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公开论述传统政治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实践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无我”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高远的精神境界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大同理想、奉献精神、“无我”观念等,也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发挥出超越时代的文化魅力和现实价值。(摘编自苏爱萍《“无我”之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我”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古代政治思想家将其作为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最高期许。B.“无我”一词在儒道两家的经典著作中均有提及,思想内核近似,具体观点略有差异。C.孔子认为,杜绝的四件事中,最根本的是“无我”,须破除一己之私念以展现其高尚境界。D.“无我”表现在实际政治行动上就是要摒弃个人欲望,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治国理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回答开篇,交代了论证的背景,引出了“无我”这一话题。B.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话题,随后从人格修养和施政方略两个层面具体分析“无我”的内涵。C.文章大量引用儒道经典中的有关论述,清楚地揭示了“无我”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D.文章论证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观照,其对古代经典相关内容的梳理,是为揭示其现实意义服务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心中“无我”,始终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就能成为民众心目中的理想政治人物。B.庄子的“至人无己”、范仲淹的“不以己悲”、王国维的“无我之境”都体现了本文的“无我”思想。C.“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指向。D.从政治思想角度看,“无我”的两个层面中,政治家的人格修养高于施政方略,是实际政治行动的前提。文5[2020安徽高中名校高三联考,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作者和读者,催生了丰富的文学类型,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类型小说做出了重大贡献:制造大众文化热点、开创付费阅读机制、探索粉丝经济模式、打造文学文化产业链、培育创意产业新业态等。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市场化初期,类型小说因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点击量一路飙升,并借助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优势为网络文学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唯点击量是求的类型化量化标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文学网站根据市场原则“锁定目标人群”“精准配置作品”,虽然使一些市场关注度高的类型小说脱颖而出,但也使一些小众类型的小说很难突出重围。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网络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而且会挫伤作者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个性。此外,每日更新大量文字的压力,使一些作者不惜在作品中“注水”,导致作品结构松散、语言浅白、思想贫乏。与此同时,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也在损害网络文学的声誉。应当说,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制造诸多传奇,但要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不断提高质量。尽快步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阶段,这不仅是读者和市场对网络文学的新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当今只有“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能突破创作瓶颈,提高创作质量,贡献更多精品。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网络文学创作者跳出“玄幻”和“修真”等题材限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依托现实生活创造精品、攀登高峰。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呈风生水起之势。这固然与政策引领、作协倡导以及网站策划等因素有关,但更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结果。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一再为网络文学走出类型化困境起到破冰船与开山斧的作用。为突破陈陈相因、套路连连的困局,大批成熟的网络文学创作者放下得心应手的类型化书写,移师现实题材领域,转变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从创作方法上进行战略性调整。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创作者不仅能够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式的创作自由,而且更容易进入激情飞扬、灵感四射的创作状态,这使网络文学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不断深化。对网络文学来说,积极投身现实题材创作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益探索,是顺应时变、守正创新的必然选择。伟大作品离不开作家对其时代的深刻体察和忠实记录。马克思、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作品“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认为他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毛泽东同志把《红楼梦》当作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来读,说把它“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说到底,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是文艺创新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对于遭遇类型化困境的网络文学来说,走出幻想天地,阅尽现实世界,理应是突破创作瓶颈的最佳路径。(摘编自陈定家《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从网络文学创作谈起》)1.下列关于类型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类型小说单凭其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就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崛起。B.文学网站围绕着市场需要,准确定位,精准配置,成就了各种类型的小说。C.类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受点击量影响,不惜在作品中“注水”,导致作品语言浅白等。D.早期类型小说多为玄幻、修真题材,题材狭窄,最终陷入了沿袭套路的泥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肯定网络文学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网络文学发展面临的问题。B.文章第三段主要是围绕现实题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新亮点的观点展开论述的。C.文章最后一段采用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为网络文学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D.文章采用逐层递进的论述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跳出类型小说狭窄的题材范围,突破创作瓶颈,网络文学创作者就能发挥个性,创作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B.如果文学网站只讲求点击量和经济效益,不注重内容和质量,即使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学也会陷入困境。C.大批成熟网络文学创作者移师现实题材领域,重新调整创作思路和方法,是顺应时变、守正创新的必然选择。D.文章“伟大作品要反映时代”这一观点与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相通的。文6[命题新趋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在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技术所到之处,无不构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某种新的关系。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一种新技术出现,有可能对结构造成影响。然而,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人们所用时,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人的行动无时不受到“结构”的制约,所谓结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制约性的外部环境,例如应试教育可能形成一种制约人行动的“结构”。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结构与行动相互建构,结构对行动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这种制约性和使动性表现为结构为行动提供操作空间以及边界,并通过价值观念对行动进行引导。人们试图应用技术变革结构,但结构也可能对行动进行制约和使动,驯服技术并把技术作为结构自身的强化。例如,在应试教育结构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冲破应试的束缚,反而在某种程度与应试共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新性新技术,在给教育结构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结构驯服与同化的可能,成为更精致、更高效的应试技术。在这种前提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达,不过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无孔不入的规训技术。而一旦人工智能沦为应试的精致工具或规训技术,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的初衷就要落空。这也是人们寄希望于新技术变革教育的愿景一再落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技术未能有效地抵制旧结构的诱惑,反而强化了旧结构。(摘编自蒙石荣《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变革教育的可能与限度》)材料二:说“互联网+”甚至能够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并非耸人听闻,“互联网+”对教育的各方面影响是深至骨髓的。“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比如某中学已经能够做到“班班通、人人通”,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显然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的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摘编自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材料三: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和引导者。“互联网+教育”直接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没有了以往的约束和限制,各要素无须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内,教育俨然变成了另一种样子。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传授习得,而隐性知识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如学习过程中需要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包括诚信、责任心、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互联网+教育”形态中一些隐性知识也有所体现,但其真实性仍有待考量。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均会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但在“互联网+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则比较困难。在线学习往往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完全自学的极端情境,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很高,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把控。这种情境下教师丧失了基本的指引功能,只是单纯地成为一个解疑的输出者,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设备的一分子,这不仅扭曲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更是与国家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网络世界始终有别于现实生活,学生要成为一个真实的社会人,仍需要多方面合力共同完成。(摘编自张惠惠《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对教育育人的挑战与应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德格尔认为,当一种新技术作为工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时,这项技术有可能和结构产生双向的影响。B.新技术变革教育的初衷之所以落空,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让旧的应试教育结构变得更为顽固。C.材料二是对材料一中“应用技术变革结构”一说的具体诠释,相比于材料一,材料二显然态度更为乐观。D.材料三认为教师的职能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被简化,教师不再具有对学生的指引功能和传授隐性知识的权力。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变得快捷,教师的知识优势必将受到冲击,教师的定位也将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B.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互联网+”的社会环境下成为可能,因为互联网解决了知识获取的成本和效率难题。C.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打破了师生的界限,消除了教育的区域化差异,让教育公平不再是一句空话。D.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所以哪怕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知识资源,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仍是必要的。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西南地区最好的高中之一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让当地的基础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B.慕课提供了一种以改变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及上课方式为目的的课堂,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C.杭州某中学安装“天眼”系统,智能分析学生上课时的面部微表情、手势等,以此判定学生上课是否走神,学习是否高效。D.北京某小学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更多关于苏轼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启发学生研究苏轼生平足迹。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某中学想要引进一套远程同步教学系统,使学生可以和省内名校学生共同上课,参与省重点中学的名师课堂。请结合材料,对该中学这套教学系统的使用提出合理建议。(6分)文7[命题新趋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日前,快手联合知乎发布了“快知计划”,宣称将陆续引进相关学者开通知识教育类账号,深入建设知识教育内容。近年来,随着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涉足知识教育领域,知识传播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知识付费也逐渐得到普及。知识付费就是消费者为获取的知识买单,这种情况其实早已有之。互联网时代,平台将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通过线上交易实现其商业价值。以2016年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为标志,知识付费展现出强大的流量变现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布局掘金、拓展市场。据悉,国内大型弹幕视频网站B站仅2018年就有2000万人登录学习;快手教育短视频的创作者超过99万,累计生产教育短视频2亿条……庞大的用户体量背后是日益旺盛的教育消费需求,同时也反映出知识付费领域前景广阔,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如果说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是知识付费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动力,那么,线上支付方式的便利化与多样化,则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年来,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程度日益加深,这也为知识付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这对知识付费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政策利好。而要将政策利好转化为行业发展动力,不论是平台还是内容创作者,都要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从而为鼓励原创、激励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摘编自陈嘉《知识付费应“付有所值”》)材料二:知识付费被认为是在贩卖“知识焦虑”。“知识焦虑”不是新现象。爱书之人常常“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癖好背后就是焦虑。所以,无须为“知识焦虑”本身焦虑,因为除非对外部世界不再好奇,对内心世界不再有完善的动力,对新鲜知识彻底失去渴求,否则焦虑多多少少都会存在,这是上进心使然。囊萤映雪是勤学,多上几门网课就成焦虑了?我们不应因媒介不同而厚此薄彼。老话说:虚心使人进步。今天不妨反过来说:心虚亦使人进步。如果将知识焦虑理解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自我提升的要求,那么,其实为知识焦虑的人不是太多,恰恰是太少。否则,大家也不会长期讨论如何提高国民阅读率的问题。知识付费还被认为是传播“碎片化知识”。读经典,读原典,裨益毋庸赘言;精深的研究,强大的理论,具有永恒的意义。但也要看到,其所说的反面——碎片化知识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无意义的信息是碎片,但对经典知识的切分、对深奥知识的降维,帮你将书读薄,也可能是有益的“碎片”。知识爆炸时代,许多新知处在零散、悬浮的流通状态。何况也要客观地承认,很多经典总是与多数人擦肩而过,就像马克·吐温所说,“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此外,系统学习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很多人终其一生无法进入知识殿堂系统学习,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单田芳大师去世后,感谢他以评书的方式教会了自己很多道理。承认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知识阶梯上,承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摄入方式,才不容易掉进知识鄙视链。碎片化的知识没有原罪。可以想象,如果世界上的金钱只能铸成一枚货币,那么所有的交易都会停止,货币有整有零,才有流通与交易。对知识的切分也是传播规律使然,它能够降低学习门槛,提升知识流速。知识流速绝非无关紧要。印刷术的背后是信息流速,互联网的本质是知识流速,知识扩散的提速带来的可能是文明发展的提速。所以,“知识的搬运工”尽管在今天听起来不是句好话,但其实能有效将知识从A搬运到B,填平信息洼地,促进新的融合,甚至只是提供融合的可能性,就是有意义的。知识流通可能常常是碎片化的,整合的任务在学者也在个人。说到知识的流动,很多人当然会指责知识付费的“付费”本身。其实,知识免费可能是一个错觉。设想有一个从没享受过免费软件、免费网课的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人突然出现,他一定会诧异“知识付费”这个说法,因为知识历来有价。价格有多高呢?直到今天,即使是国内最好的大学,要开展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在各方面依然捉襟见肘。相反,在一些知识付费平台,因为用户群足够大,就能比普通大学开设更多的课程,打磨出品质更好的课程。知识收费了,但没有更贵,它更便宜了。(摘编自何鼎鼎《知识付费,为何不是年轻人的“权健”》)材料三:知识付费概念产生的初衷,是在时间碎片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背景下,试图将艰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的传播商品,以此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解决方案,对抗现代人日益严重的知识焦虑。然而,众多平台和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夸大了知识付费产品的效果,带给用户不切实际的预期。这些平台和机构往往用诱人的标题和迷惑性极强的文案促使用户付费,再用没有多少干货的注水内容敷衍了事。人们发现,这些知识付费的平台和产品似乎并没能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反倒更像是在制造和贩卖焦虑,知识付费各种看似高大上的包装和炒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过往的历史已经证明,人们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付费,知识付费也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励更优秀的内容产生,提升知识的创造分享动力。但是人们必须明白,真正的深度学习应当是严肃、理智的,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始终应当建立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之上;真正有情怀的知识付费产品不会消费人们的焦虑,而是要努力体现知识的价值,致力于将人带向更高的审美和知识诉求层次。唯有戒骄戒躁、潜心向学,才是缓解知识焦虑的正确态度;唯有精益求精、去伪存真,才是知识付费正确的发展方向。(摘编自程序《知识付费要去伪存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很多人终其一生无法进入知识殿堂系统学习,有了知识付费,他们可以花更便宜的价格享受更高质量的通识教育。B.知识付费被认为是传播“碎片化知识”,“碎片化知识”使人获得的知识有限,不能让人完成深度学习。C.材料二从贩卖“知识焦虑”、传播“碎片化知识”、“付费”三个弊端入手,表达了对知识付费的否定。D.材料三认为知识付费能够解决知识的创造分享动力不足的问题,它试图使艰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的传播商品。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需求的旺盛、支付技术的便利多样、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都给知识付费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条件。B.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自我要求的提升,让许多年轻人为知识焦虑,也让他们愿意为优质的知识付费。C.互联网平台涉足知识教育领域,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知识付费产品的质量,违背知识付费的初衷。D.材料二认为,虽然互联网时代的人享受过免费软件、免费网课,但仍要比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人更容易接受“知识付费”。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不同类型、领域、侧重的知识付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知识付费产品被批量制造出来。B.许多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刚刚买下产品时,充满了热情,每天抽时间看一看、听一听。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逐渐减退。C.有商家以免费英语课为名,让加入微信群的学员每天转发海报到朋友圈“打卡”。5天免费课程后,开始收费,而教授的内容却盗用自他人。D.部分“知识盗猎者”懒得做内容,就直接盗用他人文章,换个标题“洗”成原创内容;收割完年轻群体就向不了解行情的年长者下手。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出三种并简述其作用。(4分)5.有人说,知识付费会影响知识传播。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文8[2020山东潍坊高三阶段性监测,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在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在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强势文明作为模板去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的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可谓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富有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才能复兴,所以“梦回唐朝”的复古并不可取。B.中国近代的改良者在理论上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在实践中却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C.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要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所以“新兴”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D.复兴后的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引领其他文明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针对传承、创新和引领分别展开论述。B.文章采用例证法,以近代改良者的事例反向证明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中华文明才能实现复兴的观点。C.第五段论述了现今的主导文明已不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而复兴后的中华文明将会更为优越和高级。D.文章针对性强,既有对现实中复古和全盘西化倾向的批判,也有对中华文明复兴的展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作为中华文明复兴具体实践的“一带一路”倡议完全符合此要义。B.中华文明再造和创新的过程,包含着对中西方文明的扬弃,这与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C.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这一点罗素已经预见到,但他对中华民族会征服异族的担心是没有道理的。D.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博大的格局和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和人类的共同进步。文9[2020河南郑州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情绪及其治理是当前中国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学者的论述和相关部门的报告中,社会情绪往往被描述为流变的、非理性的,因而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引导和规制。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审视如何有效认识和管控社会情绪,不仅是让当前相关部门感到棘手的现实问题,也是学界研究社会情绪的基本出发点。而笔者认为,社会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社会学家罗斯在《社会控制》中强调了社会控制的规范属性,即社会控制是对越轨行为的制裁。在社会控制的传统定义下,人们通常将法律、习俗、礼仪等视为社会控制,并且习惯性地将社会控制与强制权力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控制远不只是人们所熟悉的权力机构实施的控制,诸如社会舆论、群体情感等也都是社会控制的有力方式。前者属于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硬控制”,后者属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或者“软控制”。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善于利用情绪对他人施加影响,通过情绪控制他人,以使特定行为发生或避免某些行为。正如吉布斯对社会控制的突破性定义所言,社会控制是一方相信公开的行为会增加或减少另一方行为改变的概率。一方的情绪会对另一方的行为产生影响,正是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的核心要义。稚童通过哭泣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父母通过怒目让孩子停止错误的行为、妻子通过赌气让丈夫妥协,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在群体行动中,行动者激昂的情绪可以帮助他们吸引社会组织和媒体的注意力,从而对后者施加影响,这同样是情绪作为非正式控制方式的一种体现。当然,不管是消极的情绪还是积极的情绪,都是非正式的社会控制。与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相比,情绪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显得冲动、没有计划性,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但看似感性的情绪表达其实有其实践理性,遵循着模糊的实践感,比如情绪的持续时间、强烈程度与社会空间、社会时间、互动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上下垂直距离、文化距离等)密切相关。不难想象,陌生人之间的情绪表达与熟人之间的情绪表达、个体之间的情绪表达与组织之间的情绪表达、私人领域的情绪表达与公共领域的情绪表达等存在差异,但无论差异有多大,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情绪获得控制力以影响对方的行为。显然,将情绪视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有助于我们对诸多社会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社会行动的内在逻辑获得新的理解。例如,为什么作为一种情绪的愤怒在冲突中极为常见,为什么诉苦成为社会动员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为什么舆情民意能够影响司法审判。将社会情绪视作一种社会控制方式,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情绪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相关部门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维。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社会情绪未必就是攻击性的、破坏性的;作为一种获得关注和控制力的方式,它可以是建设性的。对社会情绪的硬管控很可能会激化社会情绪,升级对控制力的竞争,对公共领域的理性对话、多元治理产生负作用。相反,若是将社会情绪视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可能资源,有助于丰富社会治理的工具箱,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摘编自邢朝国《社会情绪:一种社会治理资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情绪是流变的、非理性的,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能对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B.罗斯认为,社会控制是制裁越轨的方式,其表现形式为法律、习俗等。C.在社会互动中,情绪能对特定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D.在社会公共空间里,社会情绪是建设性的,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论证社会情绪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再分析社会情绪表达上的特点,最后指出将社会情绪视作社会控制方式的意义。B.文章运用引证法,引述了罗斯和吉布斯对社会控制的看法,以此来论证社会情绪也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方式。C.文章以稚童哭泣、妻子赌气、群体行动中行动者激昂的情绪等为例,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具体展现了情绪的社会控制功能。D.文章末段将对社会情绪进行硬管控,与将社会情绪作为社会治理资源使用的两种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有力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中国学界往往将社会情绪视为管控对象,按照这种观念进行社会治理,可能会激化社会情绪。B.生活中,下属向领导与领导向下属表达不满情绪的方式有所不同,表明情绪表达遵循一定的实践理性。C.进行社会治理时,将社会情绪视作一种社会控制方式,会有助于促进公共领域的理性对话。D.对社会情绪的硬管控极有可能带来较大弊端,可见对社会治理而言,“软控制”要优于“硬控制”。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文11.B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可知,文中只是说杜甫吸取了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长处,并没有提到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的评价。2.D解析见【考点帮】【典例3】。3.D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只是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说杜甫之前的诗人不能二者兼备;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可知,杜甫在七言律诗上并没有“谨守传统”;C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我以为每一位诗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可知,作者对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的态度是不同的。文21.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应当避免西式改编”错误。原文否定的是机械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的做法,并不是否定“西式改编”。2.C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错误,二者应是并列关系;“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错误,文章提及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意在论述传统表演艺术保护的正确做法。3.D解析见【考点帮】【典例4】。文31.D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说法错误。原文是“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不是“脱离”。2.A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选项表述不正确。本文的论述中心是“新子学”,文本详细地阐述了“新子学”“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中间虽然涉及“新子学”是对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内在继承与发展这些内容,但也只是笼统地提到历史上的诸子之学,并未对其特点加以详细阐述,也未将其与“新子学”进行对比,且文章的目的也并非突出两者的差异。3.B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根据全文内容可知,“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相当于“照着讲”,而“进一步阐发”相当于“接着讲”;根据第二段第一句“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可知,“照着讲”和“接着讲”这两个特性是历史上的诸子之学本身就具备的,所以该项中“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不正确。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错误。原文第四段中“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表述的是“仅仅停留在‘照着讲’”的后果。而且第四段后文表示“照着讲”与“接着讲”相互渗入,“照着讲”本身已包含了“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所以选项中“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的说法不正确。D项,根据文中对“新子学”与世界文化关系的表述以及结尾“‘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一句可以看出,“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照着讲”与“接着讲”这两方面是不可偏废的,所以选项中“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的表述不正确。文41.D解析见【考点帮】【典例1】。2.B解析见【考点帮】【典例2】。3.C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A项,注意力和物质、能量等不属于同一类,故“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等同看待”推断错误,且“因此……”强加因果;B项,“在任何时候”说法绝对;D项,“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说法绝对。文1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C项属于德育范畴。A项和B项可根据材料一中的“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来判断,都属于美育范畴。由材料三中的“通过清洁、有序和文明举止所营造的环境之美”可知,D项表述的内容也属于美育范畴。文2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说明现代诗歌在美育上也能发挥作用。B项,“音乐比语言表达得更深、更广,更能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维无法触及之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D项,“全方位完善自我”是古代诗教的基本理念,与现代诗教不同,更与现代美育要塑造的“完人”的要求不同。文3第一段提出“诗教就是美育”的论点,简单概括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面临的问题;第二段从“无功利”的角度出发,论证诗教和美育是相通的;第三段从“最终目标”的角度出发,论证诗教和美育的一致性;最后一段从时代的角度出发,论证诗歌的美育功能是立体的。【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材料一共有四段文字,考生作答时,要抓住每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第一段,作者引用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林语堂的名言予以证明,最后分析了目前诗教面临的问题。第二段,从“审美无功利”的角度进行论证,主要分析了“诗性”“诗意”是怎样体现“无功利”的。第三段,从“最终目标”的角度出发,论证诗教与现代美育的相同之处。第四段,主要分析在当代社会,诗教应该怎样实现育人。文41.D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代替其他快乐”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音乐是我们精神的食粮,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①中华美育精神源远流长,提倡美育,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②从教育的目的来看,培养“完全之人物”,实现知、情、意的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离不开美育。③从美育的定位来看,它具有独立的功能,能培养人的“美情”,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定位不同。(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从诗教的角度谈美育,材料二从音乐的角度谈美育,但都提到了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问题,据此可得出答案第①点。材料三先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的角度出发谈美育的重要性,然后又从美育的功能定位的角度谈美育的重要性,据此可得出答案第②③点。文11.AA项,“再次证明了国产动漫已经崛起”的说法不正确。材料一说的是“再次引发了国产动漫是否已经‘崛起’的讨论”“要判断国产动漫是否已经‘崛起’,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和参照系”。2.BA项,“绝对不会出现外包现象”说法绝对。C项,“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了”错,材料一说的是“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为动画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近年来中国动画逐渐告别补贴时代的粗放增长模式”。D项,“技术在动漫创作中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技术加持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错,材料三说的是“技术在动漫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动漫创作中,技术的作用是远远不及动漫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的作用的”。3.B根据材料三中“国产动漫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多地……相较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表述,可知B项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4.材料一从整体上介绍国产动漫正在崛起,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材料二侧重于介绍国产动漫产业的商业化进程;材料三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论述国产动漫存在的问题。(4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明白每则材料阐述的内容,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出各自的侧重点即可。同时,可以利用每则材料的出处来进行提炼概括。5.①从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看,要选择正确的扶持模式,加大对国产动漫产业的支持力度;②从动漫产业的角度看,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注重资源整合,形成完整规范的产业体系;③从动漫创作的角度看,要树立文化自信,注重深挖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不断创新,提升原创能力。(每点2分)【解析】解答该题应该立足于三则材料,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整个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国产动画的发展一方面有赖技术“加持”,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原创能力,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国产动漫产业中文化创新不足与文化内涵挖掘缺乏深入性、广泛性的问题。在答题时,可针对上面的问题,分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措施。文21.B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从“‘和合’理念强调……一体性存在”,得不出“因此它是……生长之根”的结论。原文中说“‘和合’理念强调……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才能得出“它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的结论。2.A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二者又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理解有误,原文“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中“它们”指的是“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而不是“和”与“合”。3.A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推论错误,原文第五段说“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社会才能……”,选项忽略了这一前提条件;C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D项,“宇宙观因包含其他三者,最为重要”无中生有。文31.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汉语史研究者”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B项,“到宋代,口语逐渐向书面语渗透,登上了大雅之堂”曲解文意,原文是说至宋代,“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D项,“他明确把文字划分为书面语与口语两种语体”错,朱熹是把文字分为“‘说’出来的”与“‘做’出来的”两种,且两者都是书面语。2.D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写文章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而排斥时代语言”,而是证明“古代汉语书面语发展到宋代,已然形成文白对立的形势”,故D项错误。3.D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反对学习……”错误。朱熹并不反对学习与口语接近的先秦诗文,这种“说”出来的文字,恰恰是他所倡导的。他反对的是“做”出来的文字,即脱离口语的书面语。文41.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孔子认为”张冠李戴,选项中的观点是朱熹提出的。2.B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错,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在分析了“无我”的具体内涵后,文章最后揭示了“无我”的现实价值。3.C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B项,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指意境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和本文的“无我”思想并不一致。D项,“政治家的人格修养高于施政方略”于文无据。文51.D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根据文中“并借助……赚到了‘第一桶金’”可知,类型小说促进网络文学的崛起不仅仅因其“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B项,“成就了各种类型的小说”说法绝对,文中第二段说的是“虽然使一些市场关注度高的类型小说脱颖而出,但也使一些小众类型的小说很难突出重围”。C项,张冠李戴,根据文章内容,类型小说作者“不惜在作品中‘注水’,导致作品语言浅白等”是“每日更新大量文字的压力”造成的。2.B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第三段论述的重点应该是网络文学要积极投身现实题材创作。3.A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就能……”说法绝对。文61.CA项,张冠李戴,由“按照海德格尔……造成影响”及“人们试图应用技术……自身的强化”可知,“双向的影响”并非海德格尔的观点,而是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皮毛批发销售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海门商品房购买合同
- 陀螺定义,基本特性及分类
- 参观类的实习报告范文合集十篇
- 2024年危险化学品驾驶员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3篇
- 西游记第四十一至五十回读书笔记
- 大学生计算机专业自我鉴定
- 计算机毕业实习报告2022
- 方剂练习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 施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 GB/T 44351-2024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 FANUC机器人培训教程(完成版)
- 220千伏线路工程内悬浮抱杆分解组立铁塔施工方案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2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
- 双狐地质成图系统使用手册
-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计算机应用基础终结性考试试题附答案
- 聚丙烯腈碳纤维ppt课件
- 学校护学岗工作应急预案
- 小学生必背美文80篇
- 拜太岁科仪.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