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02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02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02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02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单元测试第4单元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觑(xū)怫然岸淽汀兰(dīng)断章取义B.濡养(rú)妖娆孜孜不倦(zī)相得益彰C.箱箧(xiá)惆怅山肴野蔌(sù)李代桃疆D.亵渎(dú)缟素觥筹交错(gōng)不言而谕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行。B.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做到无负今日、不断学习是增强自身本领的不二法门。C.陈丹青教授能言善语,常能断章取义,拓展延伸,在《退步集续编》的签售会现场,他经常是妙语连连。D.越是大智者越有自知之明,决不会被赞誉冲昏了头脑。3.A.游客徜徉在美丽的山水风光中,倾听婉转悠扬的民歌民谣,感受独具特色。B.提高公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都需要弘扬和学习雷锋精神。C.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创造出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D.针对暑期学生读者增多的情况,市图书馆专门增强了图书数量。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②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外交实践中,国家礼仪经过了扬弃、修正等变革,不断完善、成熟,建立了一套有新中国特点的礼仪制度。③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建立了一个礼仪完备的国度。④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有异。⑤礼俗、生活习惯不一样,国家的礼仪制度也不同。⑥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A.④⑥①③⑤②B.⑥①③④②⑤C.④③①⑥⑤②D.⑥①③⑤④②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原句: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改句:难道这不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吗?B.原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改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C.原句:文字创造出来以后,人就用它把所有的一切记录了下来。改句:文字创造出来以后,有的一切就被人类用它记录了下来。D.原句:他在我的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改句: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是,他在我的心里是伟大的。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6—7题。(每题2分,共4分)【甲】菩萨蛮[宋]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乙】渔家傲[宋]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①。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②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注】①窈窕:幽深的样子。②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③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词人居所四周的景色和幽静安然的生活环境,表现出词人的乡野情趣和对自然生活的喜爱。B.甲词上片前两句写出词人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描绘出一幅茅屋伫立,词人短衣小帽徜徉于树丛之中的图景。C.乙词下片第一句,写出了词人被鸟的鸣叫声吵醒的情景,写出词人周围环境的美好。D.甲词结尾两句写了词人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乙词末三句写词人贪恋午梦,忘却了追逐功名之心。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情景交融,末尾更是以景结情,表现词人的闲情逸趣;乙词虚实结合,以眼前之景联想到昔日之境。B.甲词下片前两句用“新月偃”这一富于象征意义的景象联系当时新法废除,以比喻的手法寓示对国家政局的关怀。C.乙词上片第二句中的“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D.甲词最后两句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表现了作者远离仕宦喧嚣(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8—11题。(12分)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父福畤坐是左迁①交趾令。勃往省觐②,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③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④曰:“天才也!”请遂成⑤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唐才子传》)【注】①坐是:因为这件事。左迁:降职。②省觐:探望父亲。③宿:预先。④矍然:惊惧,惊视。⑤遂成:完成。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B.因/出纸笔遍请客C.引被/覆面卧D.时人/谓勃为腹稿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夸()(2)再()(3)易()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2)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11.当时的人们为什么称王勃为“腹稿”?(3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1)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5)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6)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7)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____。(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6分)父亲的长笛(1)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2)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3)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4)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5)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6)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7)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8)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9)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10)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11)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13.根据小说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概括父女之间发生事情,完成下列表格。(4分)时间主要事件女儿小时候①“我”爱吹长笛,女儿爱听,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女儿五年级时②女儿上初中时③“我”吹笛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仍了“我”的长笛。女儿儿子初一时④14.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她的心理:父亲的心理:15.下面句子生动形象,请从多角度赏析它的表达效果。(4分)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16.有人说,文中的“母亲”这一形象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20题(14分)苦是人生的补药马祖云①20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待在寝室摇扇避暑,他却赤背顶着骄阳暴晒;北风呼啸的寒冬,别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却穿着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风浴”;雷鸣电闪的雨中,别人撑伞避淋,他却光着上身傲然进行“雨淋浴”。后来,毛泽东在谈及青年时代的吃苦经历时,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练体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②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③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④。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尤须呕心沥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苦出硕果。

⑤。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艰难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⑥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17.文章第①段写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吃苦经历有什么作用?(4分)18.对于“苦”这个论题,你认为作者想表明的观点是什么?(3分)19.仿照第③段画线短句,在第④⑤段开头横线上填写相应的短句。(要求:这个短句能概括这个段落的观点)(4分)20.作者在第⑤段引用黄大发、南仁东作为论据证明观点,请你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一)综合性学习(6分)21.哥特式小说的特征是:神秘幽暗的建筑里,有神秘幽暗的人物,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会做出疯狂的举止和行为。主题也总与情爱仇杀有关,情节发展突兀怪诞。《简爱》也有明显的这种特征。请结合小说的有关人物和情节,具体分析《简爱》的哥特式小说特征。(不少于100字)(二)写作。(50分)22.好学多思,乐涌心田。好学打开了一扇扇窗户,多思迈上了一步步台阶。好学多思在学习、游玩及生活中,曾让我们惊喜不已……请以“乐在好学多思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参考答案B.2.C3.C4.(2分)D5.(2分)B6.(2分)C7.B8.C9.(3分)(1)夸耀(2)多次(3)更换10.(4分)(1)王勃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2)都督很恼怒,借口更衣起身离开,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11.因为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而是先磨墨数升,然后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睡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换一个字。所以当时的人们称王勃为“腹稿”。12.略13.②因为同学的嘲笑,女儿讨厌、制止“我”吹长笛。④歌声勾起女儿的回忆,她送长笛给“我”并道歉,笛声再起。14.(1).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2).父亲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