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园区9号道路延伸段工程给水消火栓专项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港城园区9号道路延伸段工程给水消火栓专项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港城园区9号道路延伸段工程给水消火栓专项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港城园区9号道路延伸段工程给水消火栓专项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港城园区9号道路延伸段工程给水消火栓专项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港城园区9号道路延伸段工程给水消火栓专项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我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1.2相关规范、标准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9)《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重庆市港城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0年10月);(2)项目设计合同;(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管线图。(4)《港城园区9号道路延伸段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1.11)(5)与本项目相关的其他设计资料。1.4上阶段审查意见总体评价:执行设计规范正确,给排水设计基本合理,设计文件内容和编制深度满足要求。(一)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暂无。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暂无。2工程概况2.1设计概要本次设计为港城园区9号路延伸段范围沿线给水管线设计。2.2工程概况本次项目9号路延伸段,起于已建成9号路与在建10号路交叉口,止于桐桂大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全长436.302m,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路幅分配为5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5m(人行道)=26m。3给水消防工程3.1工艺设计1)平面布置:本次设计道路给水管道单侧布置,具体位置详见《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一)~(二)》。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穿越铁路或其他主要交通干线的管段宜采用焊接钢管,根据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主线采用DN500球墨铸铁管,过街预留采用D219x6焊接钢管,公称压力等级暂定1.0MPa。2)竖向布置:给水管道在人行道下覆土(管顶至路面)不小于0.8米,穿越车行道时管顶距道路路面不小于1.0m,位于车行道下的管道覆土小于1.0m时应采加设钢套管加固做法。3)附属设施:·给水主管道上一般间距400~600m左右设置检修阀门井,检修阀门井间消火栓不超过5个,给水主管道上检修阀门采用蝶阀,阀门井内设置管道伸缩器。·道路长度约120米左右或道路交叉路口附近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距路缘石2.0m。·给水主管道上一般间距1000m左右设置检修一处排气阀。配水管道可根据工程需要设置空气阀。·给水管(渠)道、配水管网低洼处及阀门间管段低处,可根据工程的需要设置泄(排)水阀井。泄(排)水阀的直径,可根据放空管道中泄(排)水所需要的时间计算确定。3.2市政消防设计(1)消防水源市政消火栓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2)市政消火栓系统设计①市政消防采用低压制,消防时由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加压。②市政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设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栓口。③本次设计消火栓在道路长度约120米左右或道路交叉路口附近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布置于人行道上,距路缘石2.0m。④市政消火栓沿本次设计DN500给水管道上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其保护半径不小于150米。⑤市政消火栓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小于0.14MPa;火灾时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小于0.1MPa,且最不利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小于15L/s。3.3管材选择及防腐本次设计道路沿线采用球墨铸铁管,穿越车行道处采用焊接钢管。3.3.1球墨铸铁管1)所使用的球墨铸铁管必须符合GB/T13295-2019标准,DN600以下球墨铸铁管可借转角度以3°计。2)采用T型胶圈接口,橡胶圈应由管道供货厂家配套供应,其物理性能应满足有关国家规定。外部不需防腐,其内部防腐采用水泥砂浆防腐,并已在制造厂内完成。3.3.2钢制管道要求1)给水管过街处一律采用钢管,一律用Q235A级钢焊制。2)管子的椭圆度不应超过0.01D(D为管外径),在管节的安装端不得超过0.005D。3)壁厚在5mm以上的钢管,其端部应开30°-40°的坡口。4)对接管节的管端间隙,应按下表的规定尺寸:管节间隙尺寸管壁厚度(mm)3--55--9>9间隙尺寸(mm)1.0--1.51.5--2.52.5--3.05)管子对口前,应将焊接的坡口面及内外管壁10--15mm范围内的铁锈、泥土、油脂等赃物清除干净,除锈等级为St3级。6)在焊接上,填缝金属的组织应成颗粒状,外表呈整齐鱼鳞状,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7)管壁超过6mm时,电焊不得少于两层,在焊接一层以前,必须清除上一层的焊渣和碎屑。8)与阀门等设备连接的法兰应与其工作压力,开孔尺寸完全一致,法兰盘上螺栓孔中心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0.5mm。3.3.3管道防腐所有钢制构件、管件在安装前或安装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1)直接埋入混凝土的铁件外表面仅需作表面除锈处理,不需涂刷任何涂料。2)管道外壁加强防腐:凡过塘、翻堤、穿渠、顶管,均需采用加强防腐层,具体作法有如下三种(可选其中一种),面漆颜色由建设单位自定:①涂刷二道IPN8710-1G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外刷二道面漆。②涂刷两道GZ-2高分子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外刷二道配套面漆。③CXHL52-03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刷底漆两道,干膜厚度不小于70μm/道,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刷面漆2-3道,平均用量1.4--1.6Kg/m。玻璃丝布为中碱布,宽600mm,经纬密度为12×12根/cm。3)普通防腐层:可使用上述涂料中任何一种,但取消玻璃丝布改为二道底漆,二道面漆。4)管道内壁:可采用IPN类高分子涂料,一般为二道底漆,1--2道面漆,平均用量应大于0.5Kg/m。无需加强防腐。环氧煤沥青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涂料不得采用。防腐注意事项如下:1)采用高分子系列防腐涂料防腐,衬涂前须清除金属表面的油污、尘土、焊渣、氧化物、浮锈等附着物,再用砂轮除锈处理,质量达St3级。处理后,要求基层平整干燥无水迹。2)防腐施工中,必须等前一道涂漆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涂漆。3)为了保证焊缝处的漆膜厚度,涂刷时应先将焊缝部位涂刷两道,然后再全面涂刷防腐漆。4)涂刷后的表面应光洁,无流挂,无皱皮,无刷痕,无露底和开裂现象,涂层应均匀。5)每节管道两端各留100mm不衬涂,待安装完毕后,再按要求进行涂漆。6)管道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异物硬性摩擦,以避免损伤涂层,否则应修补至合格为止。7)在雨雪天和大气湿度在85%以上时,不得在露天涂刷防腐漆。8)在施工前,应要求供货方进行技术示范性的操作。主要管道的防腐应作漆膜厚度电火花及绝缘检查。3.4阀门井、排气井、排泥湿井1)阀门井设置·管道检修阀门的设置不超过600m,采用蝶阀,阀门井内设置管道伸缩器。·管道上的蝶阀、排气阀等均做检查井及井盖,各种阀门检查井、排气阀检查井、泄水阀检查井、检查井的做法均详见07MS10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消火栓参照国标图集13S201《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阀门井等位于绿化带内井盖高出地面20cm,位于铺砌地面时与地面相平。2)设计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和《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141:2002)等规范要求取值。3)主要建筑材料要求所有建筑材料必须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并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在本工程中使用。·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低碱水泥。·混凝土:混凝土骨料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如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骨料时,则混凝土中含碱量不应超过2.1Kg/m3。·普通钢筋:采用符合GB1499.2-2007国家标准的盘钢,HRB400(D)钢筋采用20MnSi热轧螺纹钢筋,HPB300钢筋采用Q235热轧圆钢筋。·焊条:对于HRB400钢筋采用T500型焊条,对于HPB300钢筋采用E4303型焊条。3.5管道试压1)管道施工完毕后,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对管道进行水压试验及冲洗消毒。严禁用阀门作试压件。·管道试压前日应充分浸泡,水压试验充水浸泡时间为≥24小时。·水压试验长度不宜大于1000米,水压试验压力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表9.2.10-1之规定。管材种类工作压力P(MPa)试验压力(MPa)钢管PP+0.5,且不小于0.9球墨铸铁管≤0.52P·管道分段试压合格后应对整条管道进行冲洗消毒。管道第一次冲洗应用清洁水冲洗至出水口水样浊度应小于3NTU,冲洗流速应大于1m/s。·管道第二次冲洗应在第一次冲洗后,用有效氯浓度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浸泡24小时后,再用清洁水进行第二次冲洗至水质化验合格为止。2)土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施工场地及基坑排水。3)DN500以上管槽开挖为管径加0.8米,DN500以下管槽开挖为管径加0.5米,双管采用共用管槽,双管净距为0.4米。4)管槽回填应先用素土夯填至管背以上0.5米后才能用土石混合夯填至原标高。5)管道安装完毕后回填土前应按规范进行外观、断面及接口严密性检查,待试压合格,冲洗、消毒后方能回填通水。6)在曲管(平面竖向转角较大处下端)、三通、四通和阀门处均设置支墩,详参照《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10S505)执行。7)其他未尽事宜,参照《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4管道施工4.1管道放线本工程给水放线按检查井表或平面图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4.2现场复核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4.3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管顶填方高度不大于2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顶填方大于2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2m,再回填0.2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砂砾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4.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4.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塑料管的安装主要参考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要求。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严禁擅自与自建供水设施连接。4.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4.7沟槽回填管线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给水管道沟槽回填应遵循《给水燃气管道管沟开挖及回填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4.8综合管网施工注意事项1)管线必须按管线施工图与管线综合图进行施工,必须严格控制管线的断面尺寸及管线交叉处的高程,并严格按照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施工。各个专业管线施工单位应该密切配合,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管线碰撞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2)管道交叉处应严格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下部管道两侧及顶部用C20号混凝土填充至上部管道基底面后再安装上部管道。上部管顶覆土较浅时应采取补强措施,具体的处理意见及加固方法应共同协商。3)不明之处可参考国家标准图集及相关规范。4)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5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6其它1)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综合管线与其他市政管线发生冲突,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处理。2)实施前应请各管线单位确认给水压力等级,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3)本说明及设计图中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