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通用10篇)《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2、使学生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是什么呢?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师: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读一读!(出示几个包装上标示的重量)师: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再读一读标示的质量。(课件)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课件)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样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这样不统一?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样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师:我们不如同时拿在两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觉得出。谁想来掂一掂?二、认识秤师:怎么办呢?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其实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课件导入):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还认识别的秤吗?(课件)逐一认识,在哪里见过,介绍有何作用?怎么用?师:(课件)那么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中间。师: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边的物品重量重一些,我们为什么不请它来帮忙呢?(操作演示:把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子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只盘子里,并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师:结果怎么样?谁稍微重一些?为什么?师:天平不仅可以比较出物品的重量,还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课件)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砝码。要使天平保持平衡,还可以再移动游标,最后砝码的重量加上游标所指的数量就是物体的重量。师:用天平称一称,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呢?三、认识1克师:下面我们要称1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上掂一掂,互相交流一下感觉如何?(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师:(课件)让天平告诉我们1枚2分硬币的重量吧!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枚2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克)1克的重量很轻很轻。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1克?(课件)四、认识1千克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克)师:(课件)一袋糖500克,两袋呢?(1000克)师:就是这两袋糖,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课件),你们发现了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000克=1千克)师:把1千克的糖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师:两袋糖重1千克,刚才的一大包萨其玛也是重1千克,分别拿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一样重)师:对,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师:判断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课件)师: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品的质量也是1千克?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五、应用1、填写质量单位:(课件)2、数学日记找错误:(课件)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3、学生阅读:(课件)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重100千克,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六、课后延伸作业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课件)《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生2:我买的蛋卷75克。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生5:一袋茶叶450克。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和用法)(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生:天平。(教师示范操作,同学纷纷下位围观)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生:l。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同学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想)生1:1克。生2:2克。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同学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生l:一小块橡皮。生2:2粒黄豆。生3:1个扣子。生4:1个小发卡。生5:两块石子。生6马上站起来补充说: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假如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生1:300克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看质量标注:500克。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生:1000克。(板书)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同学掂量)师:假如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生:不行!重了。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同学介绍)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生:1千克。(板书)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师:你能从你的资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同学相互传送,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生1:1千克有点重。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师:为什么呀?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师:请各小组同学拿身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88页第一题。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身的体重。(五)教学: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教具、学具: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介绍质量单位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2.猜一猜1克有多重?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板书:称一称)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感受几克的轻重。(1)掂一掂,估一估。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2)小组合作称一称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2.火眼金睛判对错。(1)一袋面包250克。()(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3)一个西瓜重30克。()(4)一包话梅重80克。()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总结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板书设计:质量单位--克的认识1克有多重?猜一猜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一个花生米估一估称一称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3、需破解的问题。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弹簧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述: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2个好朋友,你们欢迎它们吗?谁能上来表示一下友好关系?2、出示小动物。3、提问:你有什么感觉?4、小结:放在手中就能感觉到小狗重,小猫轻。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呢?5、多媒体演示。二、新授1、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提问:用秤称的确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多媒体出示:电子秤磅秤天平台秤弹簧秤人体健康秤教师出示:人体健康秤和杆秤2、引入重量单位。提问:用秤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重量和长度一样都需要有单位,你们知道哪些重量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讲述:在称一般的物品有多重时,常用“千克”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和“千克”交个朋友。(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3、认识1千克(1)讲述:每组的桌上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两袋盐,两袋盐就重1千克,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讲讲感觉。(3)提问:其实一千克的物品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你们能举举例子吗?(4)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5)场景设计:小狗小猫和我们一起去蔬菜瓜果市场看看,请你们称回1千克的物品。(6)学生活动。(7)学生汇报。(8)闭着眼睛,把小组内称好的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有多重。三、巩固1、估算(1)出示铅球: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的铅球大约重多少千克?提问:怎样才能猜得准?请同学掂一掂后再猜。当场称,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准。总结:应该怎样猜?(掂——猜——称)(2)选择身边的物品猜一猜。(3)学生活动并汇报。2、总结: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3、多媒体出示判断题。4、称体重,引出“克”。四、课后作业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大约几千克。《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认识吨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重点难点: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讲解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3千克=()克5000克=()千克()千克=8000克()克=4千克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二、新授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1吨=1000千克3、感受1吨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作业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板书设计:认识吨(t)1吨=1000千克《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秤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巩固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2.课后实践活动:(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2、掌握1吨=1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对物质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一、复习4千克=()克3000克=()千克9千克=()克9000克=()千克二、感知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多媒体教学图,一头大象请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有多重,同学们一头大象有三千克左右,这么庞大的大象,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2、看一看,算一算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吃食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算一算每头水牛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重多少?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约重多少?每袋面粉10千克,100袋面粉多少千克?每个小朋友重25千克,40个小同学重1000千克?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吨大约有多重?学生:得出结论1吨=1000千克1t=1000kg4、说一说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吨表示?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4题2、第5题,老师问学生答。板书设计:吨1吨=1000千克1t=1000kg四、教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对于单位间的换算掌握较好,估量具体的时间还是不准,需要强化训练。另外,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去感受。《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8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数学学习情境。]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1.认识秤。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谈话:知道了盘秤的用法,我们就可以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质量,每个小组都有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别称出它们各有多重吗?[说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秤,唤起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通过对刻度盘的观察,了解了盘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2.掂一掂。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谈话:(拿出三个盒子)这里有三个形状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个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吗?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说明: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称一称。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反馈时,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称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的1千克黄瓜都是3根,而每个小组称出的1千克苹果和1千克土豆的个数各不一样呢?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可能不一样。[说明:先称出1千克的盐和花生仁,再称出1千克的苹果、土豆和黄瓜,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1千克物品的质量,强化对1千克实际质量的感受。]4.估一估。提问:(拿出鸡蛋)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验证:1千克鸡蛋到底有多少个呢?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谈话:(拿出1个鹌鹑蛋)掂一掂,比较一下1个鹌鹑蛋和1个鸡蛋哪个重。提问:1千克鹌鹑蛋的个数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哪一个多?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说明:估计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同时,为估计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提供依据。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发展估计意识。]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1.估体重。谈话:谁愿意来称称自己的体重?(称两个学生的体重并告诉学生)提问:(指一个体重约在前两个学生之间的学生)你能根据前两个学生的体重,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利用轻一些重一些等语言来引导学生估计,并称出第三个学生的体重进行验证)提问: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体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体重吗?请一个学生来验证同桌的估计。要求: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直接告诉你的同桌他估对了没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课后可以用秤称一称。2.找体重。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俩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动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发现一个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桥的小松鼠拦住了他们:要想过桥,你们必须去称体重!于是他们一起去称体重了。提问: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谈话:动物们称出了自己的体重,交给了小松鼠,可小松鼠不小心把数据搞乱了,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判断哪个动物可以过桥吗?为什么?出示:老虎2kg大象70kg公鸡40kg小狗200kg小鹿900kg学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说明:估体重、找体重两个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把1千克延伸到几千克、几十千克,甚至几百千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还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思维得到了提升。]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完成板书:认识千克)谈话: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说明:通过欣赏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让学生再一次领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教案篇9教材简析: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上的内容。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称1千克的大米、鸡蛋,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教材还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设计理念:1、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2、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1、感知轻重(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2)猜一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票交易成功的秘诀:课件教你精准把握买卖时机下载量破万
-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案例分析:典型课件讲解
- 2025年拉萨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武昌首义学院《基础日语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体育学院《材料加工基础热处理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上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英语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机场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学院《建设工程计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教育署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六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金华市浦江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 GA/T 1047-2013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
- 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案
- 代理授权书模板
- 论语子路篇-论语子路篇讲解课件
- 咯血-护理查房课件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激光跟踪仪使用手册
- 货物采购服务方案
- 图纸答疑格式
- DB11-T 1322.64-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64部分:城镇供水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