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DOC_第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_第2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_第3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_第4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构成教案授课日期:2011-11(1-2)标题: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平面构成的一些相关概念、源流;中国传统中的构成。教学内容及过程: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最后,教学互动环节。教授内容纲要:第一章概述1.1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或者将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分解后再进行组合。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既有的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方式。1.2平面构成的源流1、平面构成——历史源流——产生的根源

艺术渗透力——审美价值1.3中国传统中的构成1.3.1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就是构成最好的体现,它是意符和音符的组合体。1.3.2构成形式在中国的传统图案造型中也显而易见。1.4平面与立体平面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底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的组合(例如:线材、板材等)组成占有立体空间的实体,即以实际的厚度、高度及宽度来塑造形象。1.5研究对象着重于研究二维平面内基本形态的创造1.6平面构成的目的、意义及应用范围1.6.1目的: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次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肌理的表现与意义;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培养创造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对绘画材料的性能具有基本认知和把握,熟练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今后的专业造型设计打好基础。1.6.2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也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1.6.3应用的范围: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美设计等广泛的领域。1.7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1.7.1借鉴前人的经验,立足与时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7.2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引发构思、培养独创精神;1.7.3通过对平面构成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构成的组织方法;1.7.4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多种材料、工具及技法表现,力求新的组织方法。1.8了解平面构成的材料与用具

思考题(作业):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情况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1(3-4)标题:第二章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视觉要素,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及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平面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及划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及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内容及过程: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最后,教学互动环节。教授内容纲要:第二章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构成设计的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2.1认识点2.1.1点的概念(1)从几何学意义上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点是线的开端和结束,是直线与直线的相交。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形象之狭小者为点。而所谓“小”是相比较而言的。作为视觉的表现,点没有一个特定的形象标准,形成点的因素与形状无关,(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等)而与大小、空间有关,它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2)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点作为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始终是相对意义上发生视觉上的审美作用。一般来说,点越小,其点的感觉越强,点变大,则开始有面的倾向。点的界限无法设定,其境界也极为深远,点为构成设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2.1.2点的基础性质与特征从本质上来说,点是最简洁的形,它具有细小性和可视性;同时,由于点在画面中的位置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点还具有简洁性和生动性。2.2.3点的情感表达:在平面构成中,作为视觉形象的点由于大小、形态各异,在排列中的多样化使点也具有丰富的情感,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1)

圆点具有完美、圆润、充实、饱满、运动的感觉;(2)

方点具有沉稳、静止、坚实和次序感的特点;(3)

多变和异形点具有紧张、尖锐、不安定机自由、随意的感觉;(4)

不规则点由于没有规则的形状,所以性格富于变化、显得自然、生动;(5)

大点具有简洁、单纯、单一的感觉,小点具有琐碎、有光泽、丰富的表情。2.2认识线2.2.1线的概念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极薄的面相交也形成线。从几何学角度上看,线只有长短、方向和位置而没有粗细之分;作为视觉形象的线,它不仅具有长短、方向、位置还具有粗细。在艺术设计中,线与点一样具有其他元素在视觉上无法取代的表现力。2.2.2线的种类与表情(1)线的种类(2)线的表情直线——简单、明了、直率;速度感、紧张感、锐利;阳刚细线——速度感、敏锐感、紧张感粗线——粗犷、豪爽、阳刚、厚重等长线——时间性、持续性短线——间断性、迟缓性水平线——联想到地平面——安定稳重,能产生视觉上的横向扩张感垂直线——干脆、坚定、直接、阳刚、明确斜线——打破了视觉平衡——动态、冲击飞跃感,强烈的不安定感,更具运动感折线——焦躁、动荡不安曲线——感性、弹性、轻快、优雅、丰满等感觉,具有较强女性特征,柔弱几何曲线——借助绘图工具完成——规范、准确、冷静、单纯、明快自由曲线——随意、自由、柔和、偶然——自由、奔放、洒脱感所有线的这些表情都取决于对生活的直接经验和感受。2.2.3线的构成2.3认识面2.3.1面的概念(1)几何学中面是线移动的轨迹。二维性质的面有长度、宽度,无厚度,具有方向性。(2)通常情况下,是指视觉首先接触到的形态,它可以是自然形态,也可以是抽象形态。点的扩大,线的集中排列及增宽都能产生面感。在平面构成中,线是以视觉形象而出现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面有轮廓线,比点和线更具形的特征。2.3.2面的形态、类别及表情(1)面的形态、类别面的形态可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和偶然形,还可分为实面和虚面两大类概念:几何形:借助于尺规等制图工具来完成,具有一定的数理性和秩序性,制作简便,易识别。由:圆形、四边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三角形等有机形:自然界中任何一客观事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形态变化。偶然形:通过材料运用特殊的技法偶然得到意想不到的形态,它具有不可重复性。实面: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面。虚面: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而形成1、

面的构成变化面的构成变化可以从不同的组合方式中充分感受到(6)

将二维空间中面形通过线性分割可以得到各种面的形态;(7)

通过面的大小、疏密、位置及方向的变化组合造成画面的强烈流动感;(8)

面与面的组合得到新的面;(9)

面与面通过构成向立体和空间状态转化,形成具有体感和量感的面;(10)

在二维平面上将形态作出具有三维空间感和扭曲构成等

2.3.3面的构成变化

2.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分割与比例2.4.1对称与平衡1、对称——对称是等量、等形的图形的组合2、平衡——平衡是支点两边的图形相异而等量,在力量上保持一致,使不对称的形体能赋予人视觉上的平衡感。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2.4.2节奏与韵律(相对于对称与平衡,节奏和韵律是一对十分抽象化的概念)1、节奏2、韵律2.4.3变化与统一1、变化2、统一(1)统一是与变化相对应的同化性质的运动结果,是同一律的体现。(2)统一给予造型活动以条理性、秩序性,但统一无变化的形式又会显得单调、呆板、枯燥,很难引人注目。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是“多样统一”的形式法则2.4.4分割与比例1、分割2、比例与数列在此介绍几种相对常见的数理比例形式:(1)黄金比(1:0.168)(2)平方根矩形(3)等差数列——具有相同公差的数列(4)等比数列(5)费波纳奇数列(6)贝尔数列(7)调和数列

思考题(作业):实训一

平面构成造型要素——点,线,面情感综合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1(1)标题: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基本形,集团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骨骼以及一些基础构成形式。基本形的概念;产生;构成的方法。授课时数: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形的产生及构成的方法。。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作业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教授内容纲要: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基本形,集团化3.1基本形基本形是平面设计中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在造型活动中基本形是以形象出现的。一个完整的单独的形象

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方形等

基本形

在简单图形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分割

·基本形自身具备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变化,使基本形有不同的变化形式。·基本形的设计要尽可能地简化,以便于排列及制作。3.2基本形的遇合方式当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相遇时,能引起许多空间变化,最常见的形与形的遇合方式有:分离、接触、覆叠、透叠、结合、减缺、差叠、重合、形在遇合过程中,还存在正负形的关系。一般黑色代表正形,白色代表负形。3.3骨格我们在设计中常借助于骨格来排列基本形,使之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的彼此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骨格分类规律性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

无作用性骨格3.4集团化(群化)构成

思考题(作业):实训二集团化(群化)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1(1-2)标题: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重复与近似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鉴赏及分析过程,掌握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重复,有效地利用其整齐、秩序的视觉特征;掌握近似的骨骼;近似的基本形;近似的形式。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复、近似构成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作业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教授内容纲要: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重复与近似3.1重复构成3.1.1概念将相同的形象在同一画面中连续、有规律地反复排列,这种构成方式称为重复构成。3.1.2基本形的重复基本形是重复构成的一个重要基本单位。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相同的基本形不断重复使用称为基本形重复。在设计中,基本形重复构成能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但若不注意构成方法的变化,也会出现呆板、单调感。因此,在设计活动中应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注意画面中正负形及方向、位置的转换、变化。应用:“基本形重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户、地面上的砌砖、布匹上的图案等等。3.1.3骨格的重复重复骨格属于无规律性骨格,它是基本形所占的空间单位完全相同,是最基本的骨格形式。重复骨格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等距离划分,也可以通过线的排列及角度、方向、距离的变化得到更复杂、更富于规律性的骨格变化。3.1.4重复构成的分类——绝对重复、相对重复3.2近似构成3.2.1概念自然界中完全一样的形态是不存在的,“近似”指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构成可看作是重复的轻度变异,它突破了重复的精确性但又不失规律性,能体现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3.2.2近似基本形构成(1)将同类别的基本形进行有序地排列构成(2)将两个及两个以上基本形通过切割、取舍、联合等手法进行画面组合、重复构成近似(3)将基本形进行填色变动,做黑白交叉变化、方向位置改变构成近似。3.2.3近似骨格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距离较重复骨格有了变化而形成。近似骨格是半规律骨格,即:有规律但不十分严谨。基本形的近似加上骨格的近似,易引起画面的杂乱,因而应注意两者之间的搭配,以达到画面的最合理安排。3.2.4重复骨格的基本形近似有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无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有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指近似基本形必须按照有作用性骨格制作,将形态相对有差异的基本形控制在骨格内,进行变化组合,形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画面。无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因基本形没有骨格的明显约束,甚至可以用视觉来分布,只受基本形的大小、方向、形状等方面的管辖,所以称为无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思考题(作业):(1)

骨骼的构成练习(2)

近似的构成练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3-4)标题: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渐变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渐变的类型;渐变的构成法则——阶段性变化的美。授课时数: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渐变特有的规律性效果。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作业及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授课内容纲要: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渐变构成3.1概念渐变是富于规律性的变动,这种变动是循环的,以节奏韵律和自然性取胜。渐变的构成形式能产生视觉上的幻觉及空间感和速度感。渐变与近似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变化,其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形和其他视觉要素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3.2基本形的渐变(1)形象渐变(2)大小渐变(3)方向渐变(4)空间渐变(5)增减渐变3.3骨格渐变(1)单元渐变(2)双元渐变(3)等级渐变(4)分条渐变(5)阴阳渐变3.4渐变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1)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重复的骨格中;(2)将重复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格中;(3)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格中

思考题(作业):渐变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5-6)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发射与结集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发射概念;发射的种类;发射点的组织规律。点的结集、线的结集、结集的形式规律。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发射与结集的区别。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授课内容纲要: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发射与结集3.1发射3.1.1概念发射是特殊的重复和渐变,是基本形态和骨骼线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向内或向外均匀地放射开来。发射中是最重要的视觉焦点。3.1.2发射骨格的构成要素(1)发射点与发射线(2)发射骨格种类A.同心式发射——向心、离心B.移心式发射(螺旋式发射)C.多心式发射3.2结集构成3.2.1概念结集(密集)是对比的特殊形式,是基本形数量,大小,方向在疏密关系上的自由排列,基本形在组织画面时不必遵循严格的骨格关系,主要是通过“疏”、“密”等形式的对比来体现。密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水中的浮萍,广场上的人群等等随处可见。3.2.2结集的种类(1)点的结集(2)线的结集(3)面的结集(4)自由结集思考题(作业):实训三发射与结集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1)标题: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特异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特异的概念;构成的形式。授课时数: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图形的的形和意,元素替代的原则。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授课内容纲要: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特异3.1概念特异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特异效果是从比较中得出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特异具有比较性——过分明显特异——破坏画面统一,显得格格不入。

不明显特异——不易觉察,失去特异意义。3.2基本形的特异(1)整体与局部的特异(2)形状的特异(3)大小特异(4)色彩特异(5)方向特异(6)位置特异3.3骨格特异(1)多数无序中的有序;多数有序中的无序;(2)处于规律状态的骨格中一小部分发生变化,形成另一种规律结构;(3)通过破坏规律而得到特异,被破坏部分有可能交错、断裂、相互纠缠,甚至消失。

思考题(作业):实训四特异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1)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对比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能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与创作实践,从而进一步理解图形创意的意义。授课时数: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综合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授课内容纲要: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对比3.1概念(1)比较产生差异的现象即是对比,对比实际上是一种比较,通过比较能使双方互异的地方更加突出。(2)形的大小、色彩、肌理及它们的位置、方向、疏密、空间变化都可作为对比因素。(3)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形式,它不以骨格线为依据,不具备严谨的数理关系,仅通过视3.2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同时对比——空间并置下的对比时间的先后关系;连续对比——时间连续显现下的对比,从甜味到酸味,有时间的先后关系。3.3对比基本形的协调(1)保留一个相近或相同的因素,求其共性在对比中的协调;(2)对比双方一些要素相互渗透,虽然对比双方差异较大,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是寻求协调的一种方法;(3)在对比的双方建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或过度区域,使对比得到视觉上的过度,取得协调。3.4对比构成的类型、分类(1)形状对比(2)方向对比(3)大小对比(4)位置对比(5)肌理对比(6)重心对比(7)色彩对比(8)空间对比

思考题(作业):对比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2)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空间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能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与创作实践,从而进一步理解图形创意的意义。授课时数:1学时教学重点、难点:综合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授课内容纲要: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空间构成3.1立体与空间(1)立体感的表现(2)进深感的表现A、近清晰远模糊的表现手法;B、重叠形的覆盖效果取得前后、上下的空间进深感变化;C、大小、长短的对比表现手法;D、阴影效果与肌理效果的变化;E、用色彩的冷暖、远近关系来表达空间的进深感。(3)透明感的表现3.2视错觉现象3.2.1概念视错觉(又称错视),是人眼在观察形与物体时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因素(如:环境光线、色彩方向等)的限制而产生的,它是视知觉主观认识和错误判断的视觉现象。错视使我们看到的视觉现象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产生矛盾,形成了误差;但在平面构成中我们可以利用错视的原理去创造具有视觉美感的设计作品。3.2.2错视现象的表现类型1、对比错视现象2、形的错视现象3、反转的错视(1)正倒共存形(2)远近反转形(可逆性图形)(3)图底反转4、矛盾空间矛盾空间的获取方法:(1)共用面(2)矛盾连接(3)反透视法

思考题(作业):矛盾空间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3-4)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变异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变异的概念;构成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