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电影票房市场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2023全年中国电影市场回顾 PAGEREFToc354207737\h31、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达170.73亿元,国产片占比48.46% PAGEREFToc354207738\h32、2023年全年票房排名前十:《泰囧》以10亿元票房摘得桂冠 PAGEREFToc354207739\h53、国产片与进口片比例:电影新政第一年,国产片受到较大冲击 PAGEREFToc354207740\h64、按月和周票房数据看,贺岁档期为全年票房最高峰 PAGEREFToc354207741\h6二、行业发展市场空间 PAGEREFToc354207742\h121、影院投资仍有一定惯性,但可能会逐步放缓 PAGEREFToc354207743\h122、上座率仍有提升空间 PAGEREFToc354207744\h133、档期协调会更透明,保护期仍然会存在 PAGEREFToc354207745\h15三、2023年贺岁档票房分析 PAGEREFToc354207746\h171、2023年贺岁档多项纪录被频繁刷新 PAGEREFToc354207747\h172、从历史票房数据看2023-2023年贺岁档期 PAGEREFToc354207748\h19四、2023年贺岁档票房市场后半程前瞻 PAGEREFToc354207749\h221、贺岁档后半程特点 PAGEREFToc354207750\h222、2023年春节档展望 PAGEREFToc354207751\h24五、各电影公司2023年票房回顾以及2023年影片前瞻 PAGEREFToc354207752\h271、华谊兄弟 PAGEREFToc354207753\h272、光线传媒 PAGEREFToc354207754\h283、博纳影业 PAGEREFToc354207755\h30六、主要风险 PAGEREFToc354207756\h31一、2023全年中国电影市场回顾1、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达170.73亿元,国产片占比48.46%据广电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170.73亿元,比2023年增加了39.58亿元,增速达30.18%,10年来复合增长率达34%。其中,国产电影票房82.73亿元,占比48.46%,同比增长17.66%;进口电影票房88.00亿元,占比51.54%,同比增长44.65%。2023年,全年生产故事影片745部,比2023年增加了187部。院线格局基本稳定,市场占比集中度较高。2023年共有25条院线票房超过亿元,其中万达、上海联和、中影星美、中影南方、广州金逸、广东大地6条院线超过10亿元,年票房收入过5.7亿元为进入院线排名前十的最低门槛。2023年院线的格局基本稳定,排名前十的院线中,广东大地和横店进步最明显,其次是金逸和万达,浙江时代和四川太平洋基本保持行业增速,而中影星美、上海联合、中影南方新干线和北京新影联4家院线增速落后于行业。总体而言,除了北京新影联外,前十的院线增速均健康。排名前十总收入120.5亿元,较2023年增加28.3亿元,占有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70.6%。电影院排名调整幅度较大。2023年排名前十的电影院中,除了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以超过8000万元票房收入的成绩再次排名第一,以及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CBD店稳居第八之外,其他影院排名均有所调整。其中,深圳嘉禾影城和上海万达国际电影城五角场店相比其他影城增速明显较快,而北京UME华星国际影城和广州飞扬影城正佳店略有下滑。总体而言,排名前十的电影院年票房收入均过6000万元,这些排名靠前的影院代表了我国一线城市中心区域影院的最高水平,未来受新建影院的分流,预计增速会持续落后于行业;而整个市场的增速则来自与新建影院、以及二三线城市中心影院的增长。区域发展更为均衡。2023年票房前十的地区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五地年收入过13亿元,广东仍居首位。余下区域只有上海排名从第三下降至第五,江苏、浙江各前进一位,其他排序无变化。从表面上看,北京、上海以及广东省虽然拥有较大的市场容量,但发展已日趋成熟,增速已渐趋平缓,而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增速较快在不断追赶,但随着其自身基数的增大,这一追赶的过程呈现逐渐放慢的态势。2、2023年全年票房排名前十:《泰囧》以10亿元票房摘得桂冠在全年总票房排行中,排名前十的影片票房收入总和为63.5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37%,票房过5亿元的影片共有8部,相比2023年的2部有明显增加,其中《泰囧》以10亿元的票房摘得桂冠。具体就单部影片来看,在国产片方面,仅有《泰囧》、《画皮2》和《十二生肖》三部国产片位居票房前十的位置,三片票房依次为10.0亿元、7.0亿元、5.4亿元(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进口片方面,3D《泰坦尼克号》以9.5亿元位列亚军,其余6部影片成绩分别为《碟中谍4》6.7亿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7亿元,《复仇者联盟》5.7亿元、《黑衣人3》5.0亿元、《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4.5亿元、《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3.9亿元。3、国产片与进口片比例:电影新政第一年,国产片受到较大冲击2023年是中美电影新政实施的第一年,按照谅解备忘录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此举在过去的一年给国产片带来巨大冲击。国产电影票房82.73亿元,占比48.46%,首次“失守”50%的“警戒线”。分时段来看,2023年1-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80.7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国产片同比下降4%,占比也下降到35%;2023年7-12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90.0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国产片同比增长33%,占比上升到61%。4、按月和周票房数据看,贺岁档期为全年票房最高峰从2023年月票房来看,平均单月产出14.2亿元。整体分布较为均衡,全年票房最低为3月,第一次小高峰出现在4月,全年最高峰为12月。12月和4月的峰值均是大片驱动,所不同的是前者由进口片驱动,后者则由国产片完成,4月淡季不淡,在大船《泰坦尼克号3D》的护航下月产出16.1亿元,打破2023年7月14.5亿元月度记录,成为去年的第一个小高峰;而到12月的贺岁档,《泰囧》和《十二生肖》分别破10亿和5亿,带领12月单月票房冲击25亿的高峰,占全年票房的15%。12年1月票房15.0亿元,同比增长39%。1月仍是贺岁档的延续,国产片8.5亿元票房占69%的市场份额,但同比仅增长了19%,进口片虽然只有3.6亿元,但同比增长了60%,占比达28%。12年2月票房13.4亿元,同比增长33%。2月的情人节档期虽然有几部国产片可圈可点,但《碟中谍4》与《地心历险记2》太过彪悍,全月进口片取得8.2亿元票房,同比增长了185%,占比达65%。12年3月票房8.8亿元,同比增长57%。3月向来是贺岁档过后影市的回调期,此间无论国产片还是进口片均未发力,但进口片还是揽下5.3亿元票房,同比增长了113%,占比达66%。12年4月票房16.1亿元,同比增长133%。通常4月下旬欲冲击五一档的影片就已经跃跃欲试,但4月完全被“两艘大船”主导,《泰坦尼克号3D》携《战舰》共取得13亿元票房,4月进口片13.5亿元票房同比增440%,占比85%。12年5月票房12.0亿元,同比增长11%。虽然《黄金大劫案》总算为国产片挽回些许颜面,但《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很快让观众再次忘记国产片,5月进口片11.3亿元,同比增长了32%,占比达87%。12年6月票房12.8亿元,同比增长6%。6月进口片7.2亿元,占比60%,主要由《饥饿游戏》和《马达加斯加3》贡献,但由于去年同期有《功夫熊猫》等进口片,同比首次下滑2%,在经历了漫长的国产片断档期后,观众渴望看到一部像样的国产片,《画皮2》在最后3天上映,强势收获2.98亿元。12年7月票房13.9亿元,同比下滑9%。7月暑期档拉开序幕,但国产电影保护月也随即开始,原定进口大片《蝙蝠侠》和《蜘蛛侠》延期上映,腾挪出档期使得《画皮2》、《四大名捕》、《搜索》取得良好的票房,其中《画皮2》夺得华语票房冠军,破7亿票房,7月进口片由于数量减少,其票房仅3.0亿元,同比下滑了64%,占比22%。整个7月除了《画皮2》丝毫没有暑期档的气势。12年8月票房14.2亿元,同比下滑8%。8月保护月也仍在延续,虽然终于冒出如《冰川时代4》和《机械师》等进口片的身影,但市场整体仍被《听风者》和《消失的子弹》两部国产片领跑,终于月末《蝙蝠侠》和《蜘蛛侠》同日上映,分别收获1.5亿和1.35亿。8月进口片8亿元,同比下滑了22%,占比达55%。12年9月票房12.2亿元,同比增长58%。9月双侠《蝙蝠侠》和《蜘蛛侠》伴随《普罗米修斯》与《敢死队2》四大强片来袭,但迟来的暑期档一时聚集了太多大片,反而过度透支观众的观影热情。而仓促上映的《白鹿原》因与小说存在较大差距,并未引发口碑效应,也没有在海外影片过度集中后成功“抄底”观众对国产片的怀念之情。9月进口片9亿元,同比增长了138%,占比达78%。12年10月票房11.0亿元,同比增长38%。10月在月初经历了“史上最惨烈的国庆档”后,《大海啸之鲨口逃生》成功的抢到一段档期空档,而《谍影重重4》、《全面回忆》、《暮光之城4》、《飓风营救2》等进口片则占据了后半月的票房排行榜。10月进口片5.1亿元,同比增长了85%,占比达47%。12年11月票房10.9亿元,同比增长3%。《寒战》蝉联两周冠军后,《少年派》和《2023》继续提升市场热度,月末《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同日上映,正式拉开贺岁档序幕。11月进口片5.5亿元,同比增8%,占比51%。12年12月票房25.2亿元,同比增长81%。在《一九四二》对人性深沉的思考和《泰囧》的轻松愉悦中,观众选择了后者,《泰囧》当之无愧成为本次贺岁档最大的赢家,刷新多项纪录并累计票房10亿,而《泰囧》光环背后的《十二生肖》也水涨船高票房破5亿,集结了众多商业元素的《大上海》则由于档期选择原因落败。12月进口片4.1亿元,同比增长了205%,占比达16%。从2023年周票房来看,平均单周产出3.3亿元。全年五个小的峰值在第4、15、26、35和40周,最高波段则出现在第51周附近。第15周(2023.04.09-2023.04.15)周票房达5.4亿元,首次刷新周票房,观影人次1281万,该周《泰坦尼克号3D》上映首周,单片收获4.67亿,而紧随其后的第16周周票房也高达4.3亿元,这两周国产片占比分别为5%和1%。另外,第35周(2023.08.27-2023.09.02)周票房4.88亿元,观影人次为1273万,当周市场几乎被进口片垄断,《超凡蜘蛛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普罗米修斯》当周分别收获2.24亿、2.14亿和2905万,三部影片票房之和占周票房96%,紧跟随的第36周周票房也维持在3.87亿元,两周的国产片占比分别为2%和3%。第二次刷新周票房记录则是在第51周(2023.12.17-2023.12.23),周票房达7.0亿元,观影人次2023万,该周《泰囧》势头依然强劲,当周贡献3.7亿,《十二生肖》上映首周,4天收获2.2亿。最后几周市场在持续高涨的观影热情下出现井喷,围绕着51周,49周、50周和52周周票房分别为3.7亿元、4.9亿元和6.1亿元,远高于3.3亿元的均值,而最后4周的国产片占比分别为51%、79%、96%和100%。二、行业发展市场空间1、影院投资仍有一定惯性,但可能会逐步放缓影院近两年集中爆发,预计未来仍有一定惯性。2023年我国城市影院全年新增银幕3832块,平均每天全国新增银幕10.5块,且全部为数字影厅。截至2023年底,全国银幕数从2023年的1845块增加到现有的13118块,其中2K数字银幕超过1.2万块,银幕数10年来复合增长率达22%。尤其是近两年,银幕数年增长均超过3000块,同比增速均超过40%。我们判断这一快速的增长趋势有一定的惯性,一方面,影院投资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规划,诸多在2023、2023年规划的项目仍在进展之中;另一方面,排名靠前的院线中,不少都有上市的规划,上市前有保住排名的需要,若成功上市后,资本市场募得资金,将加速或至少坚定其扩张的步伐。卖品收入依然较低,影院的盈利仍有提升空间。相比北美主流院线卖品收入/毛利占其总收入/毛利的1/3-1/2,国内目前主流院线的卖品收入依然较低。虽然目前影院终端数的大量增长将从票房上摊薄单影院盈利,但单个影院通过卖品等衍生品,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单银幕产出下降。自2023年起银幕数的增速开始超过票房增速,且2023年这一趋势并无本质变化,银幕供给量的快速增加导致单场人次和单银幕票房均有所下降,单场人次下滑速度超过单银幕票房,主要是因为3D及巨幕影片占比提升,提高了平均票价。由于影院的投资有一定的惯性,随着银幕数量的增加导致竞争加剧,预计单银幕产出继续小幅下降,同时租金等成本的增加会延长影院的回收期,新建影院对投资方的吸引力将越来越低,最终行业步入正常发展。根据现有银幕数产能,基本可以支持2023年200亿票房的目标,再考虑到2023年新增影院的贡献,判断2023年总票房在210-220亿左右。2、上座率仍有提升空间过去几年来,居民观影需求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影院数量的大幅增加,但长期看,由于影院坪效的下降,影院的投资速度也应该是下降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电影市场增速将因此大幅下降,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在于目前整体上座率偏低。我们研究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的数据,发现其平均上座率约为16%左右,以深圳最高,达18.4%,天津最低,为9.8%。根据经验分析,若平均上座率仅为16%,则周一至周四的上座率均应在10%左右,即使到了周末,上座率也不会超过30%,而通常只要上座率不超过50%,则无论购票、观影均不至于排队,都不会带给观众较差的体验。根据我们对多部电影的数据跟踪,正常情况下影院平均上座率约是10%-15%左右,遇到大片上座率有望上升至40%。通过对比每周冠军影片的单场人次与周票房,就很容易发现,高上座率的影片直接拉动了当期票房,二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然而,上文对十五个城市的分析中,其总体平均上座率只有16%,说明:(1)大片仍然相对少;(2)平时上座率更接近10%的下限或者更低。所以,我们认为,在影院终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上映初期获得一定的排片数并非难事,但终端瓶颈压力减弱后势必对各影片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能带动的场均观影人次才是关键。无论当前国产片在制作水平上与进口片存在如何的差距,但只要水平在提高,被培养出来的观影习惯是不会消失的,市场有望在2-3年后由终端建设驱动变为靠内容驱动。3、档期协调会更透明,保护期仍然会存在首先,2023年的数字在监管层看来是“及格,但非完美”,2023年国产片占比超50%仍然是期待目标。面对上半年国产片的颓势,监管方通过下半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包括暑期保护月、促使进口片之间竞争、进口片档期飘忽不定不给宣传时机、推迟部分影片上映时间等措施,国产片终于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全年国产片占比仍只有48%,在监管者高层领导的会议及一些重要场合中,反复提及国产片占比不及50%这一事实。在过去十多年中,国产片占比一直在50%以上,2023年的首次“失守”已触及到监管层的底线。然而,监管层对电影市场的期望既包含总票房量级、又包含国产片占比,就不得不在两难的抉择中妥协。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监管层50%以上的目标仍不会改变,这从电影产业专项资金返还的国产片占比条件中即可看出。其次,国产片与进口片仍无法有过多的直接竞争。我们在很早之前就强调,期待国产电影大战好莱坞电影,本身就是关公战秦琼般的臆想。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国产大片是在突出好莱坞大片的重围后登顶的,2023年亦不例外,国产片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四部出现在暑期保护月,两部出现在农历春节前后,两部出现在圣诞前后,一部港片,真正和进口片直接交锋的只有《一九四二》且落于下风。所以,解决的方法之一,让档期更透明。2023年档期过于拥挤的时段包括五一、十一、贺岁档,五一档《黄金大劫案》、《匹夫》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十一档众国产片原以为躲过了进口片的火力,结果一部最后时刻上映的《环形使者》虽不出彩,却足以令国产片损兵折将;贺岁档虽然成就了《泰囧》和《十二生肖》,但湮没在档期竞争中的《大上海》、《血滴子》、《王的盛宴》等片则无处诉苦。过于松散的则包括3月前后,10月中下旬等,部分国产大片可以尝试在这一相对清淡的档期通过获得排片冠军来换取空间,当然另一个好方法是让进口大片放在相对较弱的档期,则可利用其强大的吸引力人为营造出新档期,如本应同三月一样冷清的四月因为《泰坦尼克号3D》的上映而爆发。站在事后分析的角度,国产片中,《大魔术师》、《喜羊羊》、《逆战》、《痞子英雄》、《画皮2》、《搜索》、《四大名捕1》、《听风者》、《消失的子弹》、《河东狮吼》、《太极2》、《泰囧》等片在档期选择上是成功的,均是在前边影片逐渐衰减,而又没有相邻过近的影片随后上映。如果引进片的档期更明确,则国产片就可以在估算竞争对手辐射范围的情况下,更合理的做出排片。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至少2023年前2个月,档期是非常清晰的。但是,仅仅协调、通知档期并不够,必须补充的方法是限定档期,即通常理解的“保护月”,当然“保护”会更智慧。我们注意到,2023年52周里,有18部进口片取得了37次周冠军的位置,在他们的带动下34周进口片票房占比超过50%,真正留给国产片发挥的档期空档只有15-18周,且2023年《蜘蛛侠》、《蝙蝠侠》、《普罗米修斯》和《敢死队2》四部大片赶在3周内集中上映,如果是正常安排档期,则国产片空间会进一步缩小。如果只在12-15周发挥,即使档期再好也无法实现目标。因此,在适当的档期限制进口片的播出仍是无奈之举,贺岁自不必说,对于2023年的暑期档、国庆档等,预计监管方仍然会采取限定档期的方式来进行协调。不过经历了2023年的教训,预计不会再产生3-4周不放进口大片的情形,事实上,一次留给国产片的档期不宜过长,一至两周即可,但可以多营造出几次,既不至于使市场降温,又能保护国产片播映空间。最后,预计电影产业专项资金返还针对国产片的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多排国产片,但不是决定因素。影院在进行排片决策时,仍然会首要考虑上座率等因素。三、2023-2023年贺岁档票房分析1、2023-2023年贺岁档多项纪录被频繁刷新从2023-2023年贺岁档的前半段来看,在《泰囧》和《十二生肖》两部影片对观影人次的强力拉动下,电影票房市场多项纪录被频繁刷新。就单部影片来看,《泰囧》接连不断的创下国产片众多记录,当之无愧的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电影。该片创造了国产片最高票房12.4亿(截止至2023-1-20),刷新《画皮2》的7亿票房,首日3900万的先刷新周三最高开画记录,首周、次周和第三周分别以3.1亿、3.8亿、2.6亿依次打破国产片各周最高票房记录;创下13天破7亿,15天破8亿,21天破10亿,刷新《变形金刚3》24天破10亿的记录;于12月15日创造3.2万场和270万单日最高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次,刷新《变形金刚3》7月23日单日放映262万场和256万观影人次的记录;连续22天单日票房过3000万。此外,《泰囧》2023年年内票房过10亿,占全年国产片票房的12%,对全年国产片占比份额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单日票房来看,12月22日单日票房高达1.6亿元,同时单日场次7万场,单日观影人次440万,刷新2023年情人节1.4亿记录;12月29日到1月2日连续5天单日票房过亿。此外,12月22日万达院线单日收入过2200万元,打破院线单日记录。就单周票房来看,第51周周票房达7.0亿元,观影人次2023万,刷新了《泰坦尼克号》首映的第15周5.4亿元,观影人次1281万的记录。而紧随其后的第52周周票房也高达6.1亿元。就单月票房来看,12月单月票房25.2亿元,创历史单月最高票房,占全年票房的15%,放映场次近199万场,观影人次达7100万,刷新4月单月票房16.1亿元的记录。2、从历史票房数据看2023-2023年贺岁档期贺岁档是展示市场潜力的最佳时机。2023年12月底冯小刚的《甲方乙方》,首创了国内电影“贺岁”理念并以此营销市场,最终拿下3000多万票房。2023年末的《英雄》则堪称最早在年末投放国产大片,其最终也取得2.5亿票房。“贺岁档”的存在有扎实的现实基础,诸如假期较多(圣诞节、元旦、春节、情人节)、诸多优惠券或会员卡年末到期、大量公司及企事业单位购买团体票赠与客户或作为员工福利等;在旺盛消费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造势营销形成社会效应,则有望事半功倍,取得更高的票房。我们按照每年第48周至次年第8周为一个周期,对近年来贺岁档期的历史票房数据进行了统计,贺岁档期票房从2023-2023年的7.5亿元稳步增加至2023-2023年的41.4亿元,5年来复合增长率超过40%,观影人次从2500万增至1.1亿。据我们观察,6年来大部分年份的票房增速高于观影人次增速,平均票价有小幅提升的趋势,近三年价格逐渐平稳在35元左右,我们判断主要是因为IMAX和3D影片带动票价提升所致。具体就2023-2023年贺岁档过去的8周中(2023-11-26到2023-1-20),票房总收入已经高达37.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3.3亿元,增长62%,观影人次超过1亿,相比去年同期的6300万增长69%。贺岁档期仍是国产影片的天下。观察2023-2023年至今贺岁档期的国产片占比,不难看出,贺岁档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于这是国产片的天下。国产片与进口片的差距客观存在,面对贺岁档这一观影需求旺盛的黄金期,12月也同7月和8月一样被视为国产片的保护月之一。贺岁档的国产影片包括冯小刚喜剧,以张艺谋、徐克、姜文、成龙、周星驰等主导的国产动作/剧情大片,和小成本高回报的喜剧类型片(类似《泰囧》和《失恋33天》)为主。回顾过去6年的国产片占比,除了《阿凡达》和《碟中谍4》分别在2023-2023和2023-2023年两次表现突出,导致国产片占比下降至50%-60%之外,其他年份该档期均无强势进口片参与,国产片占比在80%-95%之间。且严格意义上讲,《阿凡达》是元旦后,《碟中谍4》是春节后,并不挤占传统最旺档期票房。2023-2023年过去的8周,除《泰囧》和《十二生肖》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前期亦有一席之地,国产片票房截止至2023年1月20日为止超过32亿元,占比超过85%。类型上偏向国产喜剧和进口科幻/动作的趋势不改。我们跟踪最近4年贺岁档排名第一位到第三位的影片类型,发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诸如《泰囧》、《十二生肖》、《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等典型的国产喜剧片,另一类为进口科幻/动作片,如经典动作系列片《碟中谍4》,以及3D科幻大片《阿凡达》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像题材较为沉重的《金陵十三钗》和《一九四二》则因为过于严肃,从票房结果上看均大幅低于预期。单部影片票房容量增大,占比集中度较高。从数量上看,票房规模在5亿以上的影片近4年来分布分别为1部、1部、3部和3部,而在今年贺岁档过5亿的3部影片中,《十二生肖》过8亿,《泰囧》过10亿,均打破去年同期单片票房的最高纪录。从集中度上看,我们统计了近年贺岁档排名前三影片的票房总和,剔除掉2023-2023年(《阿凡达》单片贡献收入13.2亿不可比),近三年排名前三影片票房之和分别为14亿、18亿和27亿,占比为41%、43%和71%,平均的单片票房容量为5亿、6亿和9亿,档期内主导影片集中度较高且单片容量上升趋势明显。四、2023-2023年贺岁档票房市场后半程前瞻1、贺岁档后半程特点贺岁档一般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圣诞节周和春节周。贺岁档期相比暑期和国庆历时最长,竞争最激烈,消费需求也最高,通常会覆盖圣诞节、元旦、春节、情人节四个节日,我们通过对过去几年贺岁档期票房趋势,判断在该13周内票房收入一般会出现两次高峰,一次出现在圣诞节周(圣诞节后一周为元旦),一次出现在春节周,而情人节则表现为单日票房较高。对比近6年的圣诞周前后票房数据,2023-2023年圣诞周单周票房在8000万以下,到2023-2023年圣诞周单周票房容量最低在3亿元以上,最高7亿元的规模,市场容量已经明显扩大。圣诞4周的市场容量从2023-2023年的2亿已经增加至2023-2023年的22亿,6年增长了10倍。2023-2023年圣诞至元旦的期间,由于《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的出色表现,票房出现明显增长;而2023-2023年,《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则由于过于竞争的激烈,抑制了总票房的增长;2023-2023年,《泰囧》掀起观影狂潮,而《十二生肖》也毫不逊色,二者共同推动总票房大幅增长。春节长假周是贺岁档里仅次于圣诞前后的第一个波峰。由于春节假期法定休息7天,本身观影需求高、对消费的价格也不敏感,虽然从一二线城市返回乡村过年的观众观影需求难以释放,但仍有大量返乡的观众把观影习惯带到三四线城市。2023-2023年春节周单周票房均在5000万左右,2023-2023年春节单周票房容量接近5亿元。然而,由于前期是返乡高潮,后续则是长假后调休集中工作的时间,前后两端票房水平都容易比较低,平均来看,并不适合体量特别大的电影上映。在2023年春节,《阿凡达》余威尚在,《大兵小将》、《全城热恋》抢得主要市场份额;2023年春节则是《最强囍事》、《武林外传》等的天下;2023年春节,期待度较高的《碟中谍4》直到假期最后才上映,档期则成为《福尔摩斯2》、《逆战》、《八星报喜》、《大魔术师》等的混战,连《喜羊羊》、《新天生一对》等也抢得了部分市场份额。此外,情人周往往和农历春节交相辉映,总体表现为2月14日单日票房较高,若在春节周之后,两个节日之间票房将延续春节期间的量级,并在情人节周达到另一个小的高峰,但若在春节周之前或重叠,则无法全面发挥其能力。2、2023年春节档展望2023年春假假期票房有望超过6亿元。春节7天假期中,除夕是一年中票房的最低点,而之后大年初一票房开始迅速反弹,接连6天的假期相当于连续的3个周末。2023年春节与情人节重合,从全局上看,会有一定程度的票房损耗,但聚集在春节6天的爆发力会比以往更强一些。由于市场的容量已相当大,我们判断春节期间有望再次出现类似元旦假期时每日票房过亿的情景,整个假期票房累计有望达到6亿元。档期公布透明,进口大片分布错落有致。1月21日《007》上映,1月31日《云图》上映,之后截至农历春节前,没有大体量的影片上映;此后2月16日将上映《侠探杰克》,22日将上映《霍比特人1:意外旅程》,前者已错过最黄金的档期,且从卡司上看并不属于大量级的电影;后者在海外反响良好,预计在国内也会有一定竞争力。国产片依旧扎堆,尤以爱情片和动画片为主,《西游》明显高出竞争对手一个量级。2月10日(大年初一)则有5部新片上映,其中最有卖相当属华谊兄弟与周星驰合作的《西游·降魔篇》,虽然周星驰仅是作为导演参与会损失一定观众,但舒淇、文章等依旧有其号召力,且西游寄托了无数年轻观众美好的回忆。其他影片包括《越来越好之村晚》,应该是类似于过去《最强囍事》、《八星报喜》之类的明星云集片,相信将遭到审美情趣越来越高的观众的抛弃;还有一众主打情人节影片,如《101次求婚》、《在一起》等,在情人节前后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力,但根据以往经验,衰减速度会非常之快。综合对市场容量和档期的判断,我们认为《西游》极有可能在6天的连续假期中集中拿下40%的排片和50%的票房,春节档期结束后票房有望达到3亿元左右。与股东联手合作游戏为《西游》锦上添花。腾讯自研旗舰大作《斗战神》此前宣布,与周星驰新作《西游·降魔篇》达成正式合作,双方将跨界联手,共同为西游迷们重新解读这部经典名著。“电影+游戏”的跨界合作并不少见,但能深度地同时为影迷和游戏迷们一起讲述与传统印象不同气质的另类西游还是不多的。《西游·降魔篇》被周星驰的影迷称为《大话西游》前传,故事是围绕少年唐僧与孙悟空的相识及冒险经历展开的,其中更是交代了周星驰经典对白“爱你一万年”的源起。《斗战神》则是以今何在大师的《悟空传》为创作蓝本,讲述了一个身上带有印记的英雄重新探寻西游真相的故事。游戏中第一章任务“取经人归来”围绕的就是包括唐僧、孙悟空等主角如何踏上取经之路的故事展开,与电影《西游·降魔篇》讲述的故事高度一致。五、各电影公司2023年票房回顾以及2023年影片前瞻目前A股从事电影业务的公司包括华谊兄弟(300027.SZ)、光线传媒(300251.SZ)。博纳影业(BONA)在纳斯达克上市,暂时未覆盖。2023年内地民营电影公司的票房排序是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和光线传媒,2023年则是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2023年则是华谊兄弟、光线影业和博纳影业,其2023年票房分别约是21亿元、16亿元和6亿元。1、华谊兄弟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3年EPS为0.48元和0.61元。公司目前主营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保持较快增长,总体思路仍是通过优秀的内容资源带动渠道和衍生业务,虽然短期存在财务费用的压力,但我们认为,公司目前较大的资本开支规模具有长期意义,我们看好公司大力投资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威力在长期的逐渐显现。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目标价18.30元,对应2023年、2023年PE分别为38和30倍。2023年华谊兄弟全年共参与了内地市场的7部电影,全部过亿元级别,包括《逆战》(1.3亿)、《LOVE》(1.4亿)、《画皮2》(7.0亿)、《太极1》(1.5亿)、《太极2》(1.2亿)、《1942》(3.7亿)、《十二生肖》(截至12月31日为5.4亿),实现了年初规划的20亿票房的目标,其中表现较好的有《画皮2》和《十二生肖》,低于市场预期的包括《太极》系列和《1942》。2023年华谊兄弟票房总额约为21.4亿元,市场份额高达13%。公司通过举债支持大规模资本开支,为2023年的项目投入提供了重要来源。2023年华谊发行的电影80%都已经是在拍摄中,或者是拍摄完毕了,公司表示还会按照今年的惯性去做。2023年公司的期望依然还是保持20个亿左右票房。此外,王中磊在新浪的采访中甚至提到,公司制作能力强,但发行能力也很均衡,明年可能也会发行部分外界作品。2、光线传媒我们认为电视剧和大型卫视节目均是能够挖掘盈利潜力的领域,光线传媒方向正确,2023和2023年EPS预计为1.20和1.29元,目前对应的动态市盈率27倍和25倍。按照2023年20-23倍估值,目标价区间25.80-29.67元,维持光线传媒“增持”评级。2023年光线传媒全年共参与了12部电影,过亿影片有4部。其中《新天生一对》(5000万)、《新龙门客栈》(600万)、《情谜》(2100万)、《匹夫》(2600万)、《百万巨鳄》(1200万)、《四大名捕1》(2亿)、《神探亨特张》(800万)、《乐翻天》(500万)、《伤心童话》(1000万)、《铜雀台》(1亿)、《大海啸》(1.4亿)、《泰囧》(截至12月31日为10.0亿)。2023年光线传媒票房总额近16亿元,市场份额高达9%。2023年按目前电影项目的进度,暂定在2023年上半年以及暑期上映的有《四大名捕》的第二部、王子鸣的《不二神探》、管虎的《厨子戏子痞子》、高群书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同时《四大名捕》的第三部、《午夜火车》也可能在明年上映。另外,预期内的还有李仁港的《满洲快车》、《双旗镇刀客》和《蜀山》。2023年会开拍的有《上海滩》、《人再囧途》的第二部、《少年四大名捕》、《布衣神相》等。3、博纳影业2023年博纳影业全年共参与了10部电影,有2部过亿。其中《大魔术师》(1.7亿)、《喜羊羊与灰太狼4》(1.6亿)、《真心话大冒险》(1000万)、《桃姐》(7000万)、《三个火枪手》(4300万)、《冰雪11天》(911万)、《台北飘雪》(200万)、《海鲜陆战队》(100万)、《河东狮吼2》(7300万)、《大上海》(截至12月31日预计7000万)。由于《大上海》严重低于预期,2023年博纳影业票房总额仅为6亿元,市场份额近4%。博纳影业预计每年都有10到15部新片覆盖整个全年档期,目前在规划中的项目如下表所示。六、主要风险1、春节期间出现全国性暴风雪天气;2、进口片过于强大;3、主管当局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2023年纺织服饰品牌分析报告2023年8月目录TOC\o"1-4"\h\z\u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 3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 8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 8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 9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 9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10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 11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 12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 14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16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 181、鲁泰A 192、富安娜 203、探路者 204、朗姿股份 215、卡奴迪路 226、罗莱家纺 227、森马服饰 238、华斯股份 24六、风险因素 25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从行业终端来看,此轮服饰行业调整始于2022年。2022年在通胀大背景下,品牌企业为了应对持续上涨的成本费用压力同时实现盈利增长的要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提价,2022年下半年开始,虽然终端零售金额的增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终端销量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恶化。终端疲弱对上市品牌公司的冲击已经从终端库存积压传导至订货会增速。由于加盟订货制的存在,上市品牌公司利润表增速的下滑会明显滞后于终端出现的恶化。从传导路径来分析,从2022年秋冬开始行业终端售罄率相对往年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事实上行业的这轮调整尚在进行之中,多数品牌公司目前都处于打折促销去库存的状态,2022年秋冬订货会不少公司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今年上市品牌公司普遍面临着利润表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盈利下降的压力。行业调整之后,未来修复路径也将从终端开始。由于终端销售低迷,2021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都在通过频繁的打折促销(包括电商渠道)清理积压的库存,我们认为终端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先从终端修复,考虑到2022年秋冬订货会普遍不再压货,同时考虑到2021年开始大力清库存,我们预计2022年末全行业清库存会告一段落,2021年开始上市品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将逐步好转,随后传导至2021秋冬订货会数据与利润表将逐步修复转正。从戴维斯双杀到双击,上市品牌服饰公司的股价修复取决于净利润的恢复节奏。2021年下半年起品牌服饰行业爆发的库存危机、电商冲击、终端销售低迷等一系列问题使上市品牌公司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戴维斯双杀”,随着盈利预测的不断下调与负面数据的不断出现,服装家纺行业上市公司整体PE从最高点的40倍下降到如今的14倍,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大部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一旦行业或部分脱颖而出的品牌公司在终端销售与订货会增速等指标上出现明显的向上拐点,预计行业的估值将会得到率先修复,业绩的逐步兑现会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但从投资机会上看,本轮调整之后品牌服饰行业未来将很难出现齐涨齐跌的局面,个股之间的分化将明显加剧,最终走出来的企业将有一轮恢复性行业,而有一些品牌将逐步边缘化,未来更多拥有更好定位、更新渠道和更好商业模式的品牌企业将逐步加入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新的选择。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曾经的粗放式增长告一段落,未来行业将恢复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阶段。我们认为过去本土品牌服饰行业依靠开店铺货与产品提价方式实现的粗放式增长已经结束,在当前国内服饰需求增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品牌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复苏的突破口。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在过去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本土品牌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及产品差异,因此品牌也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客户粘性,产品提价无法弥补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这也在一方面造成了行业低迷阶段,各品牌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在行业调整中期,多数品牌服饰公司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品牌特色和性价比将取代高定价倍率成为产品定位方向,户外用品行业中探路者通过产品定价的下调与品牌诉求上的持续投入,已经成功与主要外资户外品牌形成差异化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号召力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投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传播媒介与方式为品牌公司提供了足够多的推广渠道。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过去粗放的开店铺货扩张模式对品牌公司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消费与商业环境的恶化,2021年起多数品牌公司及加盟商不再盲目扩张,对新开店的店址、费用投入与盈利会有更谨慎的要求与考量,现有渠道也会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2021年起不少品牌公司净开店速度开始下降,关店数量开始增加。我们判断经过这轮传统渠道的精简与整合,未来渠道的内生性增长将是考量渠道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品牌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参考优秀外资品牌的成长路径,稳健的开店、良好的货品管理与店效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品牌公司由小做大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本土品牌下一轮增长的突破口。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本土品牌普遍采用加盟订货制度在行业持续景气阶段让公司享受到了渠道数量快速拓展的收益,但也掩盖了品牌公司对渠道控制力较弱、对终端反馈不敏锐的不足,由于缺少零售与管理经验,品牌公司难以在实体渠道形象、货品管理、销售数据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掌控与管理,也无法对消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通过适度提升直营店比重,本土品牌公司已经开始由批发向零售转型的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库存积压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一品牌推广,更好的与终端反馈。品牌鞋类公司中,达芙妮与奥康等已经开始通过加盟收直营与联营等各种方式来提升品牌公司对渠道的掌控。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2021年前品牌公司更多是把电商作为消化库存的渠道,由于基数较小,各品牌公司电商收入跟随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爆发式增长。2021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让本土品牌充分尝到甜头,同时也开始逐步重视电商作为新兴渠道的作用与影响力,将电商视为新的增长点。针对电商渠道,目前本土品牌大多将其作为清库存的重要渠道,部分品牌也通过设立专属品牌、专供商品等方式平衡线上线下利益,同时设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我们认为未来电子商务将成品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清库存渠道,O2O等发展也将为众多公司带来全新的机会。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随着国内零售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与消费偏好的日益细分成熟,本土品牌面临着消费环境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双重挑战,从公司管理团队角度来分析,多数本土品牌原有创始人及创业团队由于经验依赖等原因实际上未必能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环境,在保证股东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启用职业管理团队,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方式来平衡各方利益,是本土品牌公司未来实现管理转型可以选择的突破口之一。在这一点上,探路者、七匹狼等公司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头,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职业化管理团队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将管理层与股东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在当前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相比非上市品牌公司,已上市公司相对拥有更强大的融资平台,并在信息、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在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收购整合品牌或渠道互补的同行或许将成为行业重要方向之一。在品牌零售普遍低迷的当下,部分非上市品牌面临着业绩大幅波动、加盟商盈利下降等成长瓶颈,融资与退出渠道的不畅使得这些具备潜力的品牌成为上市品牌公司的并购整合对象。从国外品牌公司的发展历史看,大型龙头企业普遍经历了单品牌单系列到单品牌多系列再到多品牌的成长过程,例如全球户外运动巨头VF集团、全球化妆品龙头欧莱雅无不经历了这样发展壮大的过程,当然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整合方自身有一个较为稳固的自有品牌基础,同时要求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而被收购方管理团队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我们认为2022年6月森马公告拟收购GXG的案例或许已经打开了行业品牌间整合的序幕。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国内的品牌服饰领域经过15—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出相对齐全的子行业,不同的子行业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和行业特征的不同,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分化。我们从子行业增长速度、扩容空间、竞争态势、行业可能达到的市场集中度、消费粘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目前阶段对子行业基本面的排序是:户外行业、家纺、中高档女装、童装、商务休闲、时尚休闲、女鞋、男正装和运动装。从发展模式上分析,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产生的历史库存压力通常小于代理加盟商为主的公司,短期终端销售的改善也会更快传导至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的财务数据上。此外,电子商务作为行业新兴渠道与未来新的增长点,越来越获得品牌公司的重视,在这一点上,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成型的电商战略的品牌公司将拥有先机。从行业调整传导路径来看,在订货会数据与终端零售等指标上最早开始恶化的上市品牌公司先于其他公司面对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有更长的时间做出调整改变,在库存消化告一段落后这些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将呈现更早的复苏迹象。综合考虑上述3种不同维度的筛选,我们认为可能率先复苏的选标有:富安娜、朗姿股份、卡奴迪路、探路者、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未来行业复苏是否有一些前瞻性的指标,这个也许是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每季的订货会指标外(部分品牌由于订货比重调整可比性在逐步降低),终端零售与公司营运质量方面的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也是行业或公司复苏的重要标志,具体包括终端打折促销频率、可比同店销量增长、营运指标(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行业零售数据、售罄率、净开店等。打折促销频率的减少,一方面可以说明终端积压库存消化基本完毕,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反映消费者对品牌、定价、产品的逐步认可,未来的增长更多将来自销量的带动。可比同店销量增长摆脱低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后,恢复至接近双位数增速也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对于目前仍以加盟订货为主的品牌服饰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变化通常是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的前兆。根据我们前期对国内外品牌公司的比较研究(具体参考先前报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是企业营收转暖的先行指标》),当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下穿营业收入变化时,往往预示着企业当年或者次年营收复苏,因为对加盟商授信的减少预示着终端经营情况的改善,下一个订货期,订单量将会增加。在我们这篇定量分析的行业报告中初步帅选出有复苏迹象的可能标的包括富安娜、森马服饰和梦洁家纺。行业低迷的情况下,2021年开始不少品牌公司放缓了开店节奏,关店数量开始增加,传统渠道数量调整的时间一方面取决于零售终端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门店各类成本费用压力的减轻,在本土品牌公司越来越注重巩固现有门店质量(店效与平效的提升)的趋势下,净开店增长的恢复本身反映了公司对自身扩张与复制高质量门店的信心,同时可以反映加盟商信心与盈利水平的恢复。受到季节性、大规模促销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单月行业零售数据(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数据等)增速波动较大,我们认为连续3个月零售数据增速的回升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尤其是销量增速的持续回暖可以反映零售终端更高质量的复苏。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品牌服饰公司作为消费型企业,本身具备更多的防御属性,过去粗放式的发展与加盟商体制带来的库存问题以及国内经济本身的减速使得行业出现了较大的业绩波动,我们认为目前品牌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一方面有经济减速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多是为过去的发展模式埋单。我们认为在行业调整与洗牌过程中,优秀的品牌服饰公司将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与更高的营运质量转型,最终脱颖而出的公司在财务质量与自由现金流等指标上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改善,参考海外市场经验,资本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这些发展模式更为稳健的服饰品牌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认为经历本轮行业调整后生存并逐步壮大的品牌服饰企业尽管不会有以前那么高的盈利增速,但更可预期、更稳健的增长及更高的经营质量将为他们带来估值溢价。经过行业繁荣期的洗礼与快速增长,国内纺织制造龙头企业已经积累了自身优势,多年的扩张帮助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企业自身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并且储备了较高素质、持续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研发力量,后期更多依靠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链综合优势实现了稳健的经营增长。经历宏观环境波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考验,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研发能力,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可以通过深入大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从而逐渐绑定大客户,客户的高集中度形成的粘性正是行业重要的护城河之一,未来龙头企业也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我们认为,市场应该重新审视对传中高端纺织制造龙头企业的估值水平,持续稳定增长的现金流表现实际已经代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理应对应更高的估值水平。综上,纺织制造类我们依然首推鲁泰A,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华斯股份的阶段性机会。品牌类未来一年我们更倾向的标的为:富安娜、探路者、朗姿股份、卡奴迪路、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1、鲁泰A从公司上市13年以来的经营业绩指标看,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稳定性、较高的盈利质量都体现了其在细分领域的护城河,优异的综合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及全产业链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公司长期以来相对行业的业绩稳定性更强的重要原因。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将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棉价的上涨将为公司业绩叠加弹性。近年来内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业内订单有望进一步向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集中,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中高价订单占比的逐步上升,预计近3年公司业绩可以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减速的大背景下,鲁泰这样具有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不存在历史增长负担的企业所受影响相对更小,业绩稳定性相对更高,更具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前期公司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于业绩拐点的确认,后期公司股价上涨将更多来自于估值修复和业绩可能的超预期。2、富安娜较高的直营占比、鲜明的品牌产品特色带来的客户黏度、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与相对更强的零售能力一直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也是公司在终端零售低迷的大环境下始终能保持相对更稳定的经营业绩的重要原因,公司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严格的期间费用控制力度可以使其保持相对行业更好的经营质量。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收入连续3年实现高增长。除了将电商作为处理库存的渠道外,公司将“圣之花”定为电商专属品牌,同时发展电商专属产品,在产品与设计风格上形成差异,避免线上线下冲突。中长期我们继续看好家纺行业处于消费升级晚期带来的快速增长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由家纺向大家居用品的延伸可以使公司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凭借自身的品牌特色与经营管理优势丰富产品品类,进一步打开公司销售与市值空间。3、探路者考虑到国内户外用品市场较小的基数,我们预计未来3-5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仍能保持20%以上复合增长,是目前品牌服饰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作为国内户外用品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较其他同类型本土品牌拥有更多的优势。公司较早完成了职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并且通过较为完善的激励措施充分保证了管理团队不断学习与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团队本身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目睹了运动服饰等子行业过去粗放的开店模式下的问题。2021年起公司未雨绸缪通过开展了多品牌业务覆盖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主品牌探路者本身已经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公司设立Discovery与电商专属品牌阿肯诺,为中长期的发展做好储备。2022年公司进一步明确以美国VF集团为标杆,坚定贯彻多品牌的发展道路,为未来营收和市值打开了更大空间。对比其他品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2417.1-2024无源外科植入物骨接合与关节置换植入器械第1部分:骨接合植入器械特殊要求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水泥市场调研与风险评估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变压器节能补贴申请与使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加工承揽合同全文详尽规定承揽物、报酬及质量标准3篇
- 二零二五版合伙人业务拓展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货物包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与供应标准植树承包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4版权转让合同转让价格及支付方式
- 2024版环保设备生产与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年房产分割公证合同书3篇
-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高中-【高二】【上期中】【把握现在 蓄力高三】家长会【课件】
- 天津市武清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
- 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春节放假期间的安全管理方案
- 胃潴留护理查房
- 植物细胞中氨基酸转运蛋白的一些已知或未知的功能
- 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三菱张力控制器LE-40MTA-E说明书
-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