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15质量守恒定律和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4/2D/wKhkGWV2aKSATbwjAAILoDnZn24074.jpg)
![易错15质量守恒定律和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4/2D/wKhkGWV2aKSATbwjAAILoDnZn240742.jpg)
![易错15质量守恒定律和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4/2D/wKhkGWV2aKSATbwjAAILoDnZn240743.jpg)
![易错15质量守恒定律和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4/2D/wKhkGWV2aKSATbwjAAILoDnZn240744.jpg)
![易错15质量守恒定律和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4/2D/wKhkGWV2aKSATbwjAAILoDnZn2407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15质量守恒定律和应用【易错分析一】、对质量守恒定律认识错误分析错误类型实例与解读应用范围错误10g水加热后变成了10g水蒸气,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误认为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忽视实际参与反应与否3g碳和10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能生成13g二氧化碳。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无视气体产物蜡烛燃烧,固体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把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物质忽略【错题纠正】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解析】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铁和铜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虽然混合加热后质量不变,但是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错误;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化学变化中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改变,故B错误;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可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质量为10g,故C正确;D、镁条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C。【误区纠错】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反应。【知识清单】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5)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2、化学反应前后的宏观微观实质:(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化合价,物质状态。【变式练习】1.(2022·广西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原子数目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微粒,故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保持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一定改变,例如C+H2Oeq\o\ac(\s\up7(高温),\o(===,====))CO+H2,反应前后都是2个分子,数目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前后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故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但新物质还是由原物质的元素构成,故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是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聚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除了元素种类、原子种类不变外,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还有()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C.物质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答案】A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肯定不变,故选项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项错误;C、分子分成原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分子种类变了,物质的种类也就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变化,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故选项正确。故选:AD。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eq\o\ac(\s\up6(催化剂),\o(====,=====),\s\do6())H2+CO2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答案】C【解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eq\o\ac(\s\up6(催化剂),\o(====,=====),\s\do6())H2+CO2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eq\o\ac(\s\up6(催化剂),\o(====,=====),\s\do6())H2+CO2,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易错分析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及探究中错误分析错误类型实例与解读没有把握化学变化实质错认为化学变化前后元素、原子种类和数目改变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出现微观模型图时,不会解读。1.不会将微观图正确翻译2.不知道要“配平”不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新”情景探究题出现时,手足无措。1.对装置用途不明确2.出现“意外”无法解释3.不能根据题意书写反应方程式【错题纠正】1.(2022·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如图是水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1个氢分子B.反应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之比是2: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加【答案】B【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故A错误;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之比是2:1,故B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为2个水分子,反应后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故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数目不变,故反应后原子数目不变,故D错误;故选B。2.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白磷,塞好橡胶塞后使玻璃管下端恰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如图所示)。取下橡胶塞,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1)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
(2)白磷(P)燃烧生成P2O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待锥形瓶冷却后,将其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是否平衡?(填“是”或“否”),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如果加热玻璃管前称得带塞锥形瓶的总质量为m,燃烧后当锥形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锥形瓶瓶塞,直至瓶内气体的组成与加热玻璃管前一样,再塞上橡胶塞,称得带塞锥形瓶的总质量为n,则m、n的关系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答案】(1)先膨胀后缩小,且缩小后的大小小于点燃白磷前(2)4P+5O2eq\o(=,\s\up5(点燃))2P2O5(3)是反应前后质量守恒(4)n>mnm【解析】(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再加上反应中消耗密闭装置内氧气,气球体积缩小,且缩小后的大小小于点燃白磷前。故答案为:先膨胀后缩小,且缩小后的大小小于点燃白磷前。(2)白磷(P)燃烧生成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eq\o(=,\s\up5(点燃))2P2O5(3)待锥形瓶冷却后,将其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由于该反应在密闭空间内进行,尽管有气体参与,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天平是仍平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反应前后质量守恒(4)反应中有氧气参与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要大于反应前白磷的质量,即n>m,反应前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即为:nm。【误区纠错】1.遇到模型先“翻译”,写好式子去答题!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中,一定要关注是否有气体参与,同时关注装置是否密闭。3.遇到压强、体积改变时,一定先从温度原因思考,再从气体的“变化量”入手!【变式练习】1.(2021·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三模)下图所示实验中,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蒸馏水和食盐水混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从导管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1·云南德宏·三模)图是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所做的实验。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两种药品混合时,产生大量的气泡B.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指针向右偏转C.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仍然平衡【答案】D【解析】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当两种药品混合时,观察到产生大量的气泡,选项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烧杯中的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选项正确;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的化学变化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正确;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烧杯中的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选项错误,故选D。3.(2021·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模)小明欲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罝的质量B.如图中的石灰石和盐酸混合后,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C.若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空气对膨胀后的气球产生的浮力会影响实验验证【答案】C【解析】A、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的质量,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而验征“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B、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有气体生成,故可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C、若天平的指针向右偏,是由于空气的浮力作用使装置受到向上的浮力,干扰了实验结果,并不是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空气会对膨胀后的气球产生浮力作用会影响实验验证,故D正确;故选C。4.(2022年江西省中考)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H2Oeq\o\ac(\s\up7(一定条件),\o(======,=======))C2H4O2+O2。A、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物质,则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错误;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前后有CO、H2O两种氧化物;错误;C、根据微观示意图,丙物质的化学式是C2H4O2,则一个丙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错误;D、根据方程式,甲是CO,丁是氧气,则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正确。故选D。5.在“宏观一徽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为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D.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3【答案】C【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eq\o\ac(\s\up7(一定条件),\o(===,====))CH3OH+H2O。A、乙为氢气,属于单质,该反应中,甲、丙、丁三种物质均为化合物,故A不正确;B、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eq\o\ac(\s\up7(催化剂),\o(===,====))CH3OH+H2O,则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C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则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故D不正确。故选C。【易错分析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错误分析错误类型实例与解读不能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利用元素守恒可以确定X为SiF4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异常现象镁条点燃后质量增加忽略参与反应中的氧气不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组成取6g某有机物X完全燃烧,生成2和2O,则推出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通过简单计算可确定物质X为C3H8O【错题纠正】1.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只含碳、氢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化合物,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和化合物,有可能来自于氧气,因此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B。2.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除我们熟知的性质之外,铝还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X的化学式是()A.O2 B.H2 C.Al2O3 D.Al(OH)3【答案】B【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故选:B。【变式练习】1.某物质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克二氧化碳和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某物质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克二氧化碳和克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eq\f(32,44);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g×eq\f(2,18),,故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故①错误;②③正确;④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xHy,12x::,x:y=1:4,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正确;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正确的是:②③④。故选B。2.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除我们熟知的性质之外,铝还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X的化学式是()A.O2 B.H2 C.Al2O3 D.Al(OH)3【答案】B【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铝、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故选:B。3.在“宏观一徽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为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D.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3【答案】C【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eq\o\ac(\s\up7(一定条件),\o(===,====))CH3OH+H2O。A、乙为氢气,属于单质,该反应中,甲、丙、丁三种物质均为化合物,故A不正确;B、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eq\o\ac(\s\up7(催化剂),\o(===,====))CH3OH+H2O,则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C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则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故D不正确。故选C。4.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 D.某时刻,若ω甲为18%,则ω丙为32%【答案】C【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是反应物。A、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C、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是2%:18%=1:9,故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某时刻,若ω甲为18%时,18%﹣17%=1%,则ω丙为25%+8%=3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5.(2021·湖南常德)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反应后的质量/g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16.8+0.8+0.1=x,x;甲、丙、丁质量分别增加3.2g=5.3g、、,三者均为反应物;乙物质质量减少,为生成物;由分析得:A、由分析可知,x,正确;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2g:0.9g=22:9,错误;C、反应为乙生成甲、丙、丁,则乙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若丙、丁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正确。故选B。6.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数值为6%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9【答案】C【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8%+32%+x+36%=100%,x=24%;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60%32%=28%,故乙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0%24%=6%,故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6%2%=34%,丁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数值为24%,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乙+丙→丁,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0%32%):(36%2%)=14:17,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易错通关】1.(2022年重庆市中考)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减少C.甲既是氧化物又是化合物 D.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eq\o\ac(\s\up6(催化剂),\o(=====,======),\s\do6(△))4NO+6H2O;甲是一氧化氮,乙是水。A、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中多变一的原则,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B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上分析可知,甲是一氧化氮,含有氧元素和氮元素,故既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故C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乙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不改变,故D错误;故选C。2.电石(CaC2)遇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aC2+2H2O+X=Ca(HO)2+X↑,X遇明火会剧烈燃烧,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是C2H2B.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C.X是有机化合物【答案】B【解析】A、根据反应:CaC2+2H2O+X=Ca(HO)2+X↑,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钙、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2、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是1、0、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2,说法正确;B、X为C2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eq\o\ac(\s\up7(点燃),\o(===,====))4CO2+2H2O,选项中未标注反应条件“点燃”,说法错误;C、X为C2H2,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D、CaC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eq\f(40,40+12×2)×100%=62.5%,说法正确。故选B。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9X76反应后的质量(g)122924A.x的数值为32 B.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D.若丁为水,则甲或乙必定为酸或碱【答案】C【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9g﹣1g=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9g﹣7g=2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6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X的数值为2+32=34。A、X的数值为2+32=34,故选项说法错误。B、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无法确定丙和丁的种类,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2g:18g=11:9,故选项说法正确。D、若丁为水,甲或乙不一定为酸或碱,如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4.工业上合成SO3的反应原理为2SO2+O2eq\o\ac(\s\up7(△),\o(===,====))2SO3。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放入SO2、O2、SO3、V2O5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t11005805t26055abt340cd5A.丁物质一定是V2O5B.d=15C.丙物质是O2D.t3时,生成乙的总质量为75g【答案】B【解析】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丁物质一定是V2O5,选项正确;B、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反应某个时刻质量也不变,即d=15,选项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70,变化量为10,甲在t2时刻变化量为40,根据甲丙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比,易知丙为O2,选项正确。D、根据t2时刻甲乙变化量之比40:50应等于t3时变化量之比,即40:50=60:75,选项正确。故选B。5.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冰融化成10g水2和32gO2反应生成34gH2O和32gO2反应生成44gCO2氢气与1g氧气反应生成了9g水10.在电解水的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总数目②水分子数目③氢、氧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A、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在此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2gH2只能和16gO2反应生成18gH2O,所给条件下,氧气过量,不符合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符合质量守恒;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可知,在此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1O2只能和2反应生成2O,所给条件下,氢气过量,不符合质量守恒,不符合题意。故选C。6.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等于20gB.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11g丙物质生成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答案】D【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0+5+10+2=x+5+32+20,x=20g,该选项说法正确;B、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6020):(3210)=20:11,因此把剩下的20g甲反应完生成丙11g,该选项说法正确;C、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的丙3210=22g,生成的丁202=18g,比值为11: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7.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的值为12B.丁属于化合物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答案】D【解析】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10g+6g+10g=8g+a+6g+0g,丁的质量a的值为12,选项正确;B、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10g,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2g,是生成物,反应的表达式为:丁→甲+乙,丁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10,当丁为5g时,反应掉的丁为5g,容器中乙的质量增加1g,乙的总质量为11g,选项正确;D、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10,当甲为2g时,反应掉丁的质量为,剩余丁的质量为,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7.5=4:5,选项错误。故选D。8.(2019广西贵港)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A.7∶1B.7∶8C.7∶16D.7∶32【答案】B【解析】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D的质量为36g+56g=64g。设D的化学式量为X,根据反应表达式可求得。2A+3B=C+2D142x28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矩阵式工作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秘诀
- 设计师工作总结报告
- 互联网合作协议书范本
- 眼科手术中无菌操作的规范与执行
- 合作成立公司协议书范本
- 新产品开发合作协议书范本
- 网约车公司司机用车协议书(2篇)
- 网络托管服务协议书(2篇)
- 网络合同变更协议书(2篇)
- 知识产权交易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与实施
- 2024年版:煤矿用压力罐设计与安装合同
- 2024年贵州云岩区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笔试真题
-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 2024年04月浙江义乌农商银行春季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涉密计算机保密培训
- 美国药典-USP-561-植物源性物质
- 挂靠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新媒体市场前景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微课版) 教案全套 黄恒秋
- 2024年浙江省五校联盟高考地理联考试卷(3月份)
- 在线心理健康咨询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