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中庭生旅谷,。(《十五从军征》)
(2)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5)诸葛亮《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宋朝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句
子是:“,
(7)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了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
而胜之的句子是:“,
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财,小弟只是一个为人shuai真,在乡里
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容易不大喜
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
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
既然赏筝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
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又自拿手在桌上画着,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做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
节,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着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着,恐怕有人听见,把头
别转来望着门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相哂_______
赏拳_______
shuai真
(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晓得”相同的一项是
A.关切
B.英才
C.门外
D.细细
(3)明清时期对中试者称呼“举人”的考试是
A.会试
B.乡试
C.殿试
D.院试
(4)上文段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是,书
中“隐括全文”的“名流”指的是(人名),“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是(人
名)。
3.(6分)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小亮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有关运动与健康的知识,下面是他搜集相关资料的部分
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甲】抵抗疾病不再入侵,延
长寿命的积极手段。【乙】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人,【丙】是细胞
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运动是祛病延年,
健康长寿的要素,是生命的需要。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请在【丙】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
4.(4分)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该校对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请根据表格内容。写出调查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3次以上2-3次0-1次60分钟以上20-60分钟20分钟以下
男生42%50%8%14%24%62%
女生38%45%17%10%20%70%
5.(3分)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该校运动会上,七年级武术方阵活力四射,八年级足球方阵精彩纷呈。请你作为
志愿者,仿照七年级方阵的宣传语,为八年级也写一句宣传语。向来宾介绍本次活动。
七年级宣传语:中华武术现活力,传统文化扬天下。
八年级宣传语:
二、阅读(55分)
6.(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推磨
刘庆邦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可我娘老是说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
四两力。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
爪儿”,发挥一下我的“四两力”。
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鲜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
片片红薯片子,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娘分
派给我的任务。是把湿红薯片子运到刚排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这么多红
薯片子。啥时候才能摊完呢。我一见就有些发愁。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手上一
边快速削着红薯片子,一边督促我:快。快。手脚放麻利点儿!我虽然不爱干活儿,却很
爱面子,不愿让娘当着别人的面吵我。只得打起精神,用竹篮子把红薯片子装满,抵在
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麦子地里运。天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已经升起,照得地上的
红薯片子白花花的。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
干完。好回家吃饭。
①石磨分两扇,下扇起轴,上扇开孔。把轴置于孔中,推动上扇以轴为圆心转起
来,夹在石磨两扇间的粮食就可以被磨碎。磨的上扇两侧,各斜着凿有一个穿透性的磨
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绳套叫磨系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短的一头别在上扇的磨扇
上。长的一头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杆的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转动起来。
我刚参与推磨时,还抱不动一根磨棍,娘让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娘把磨棍
放在小肚子上往前推,我呢,只能举着双手,举得像投降一样,低着头往前推。人的力
量藏在身上看不见,只有干活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可因为我和娘推的是同一根磨棍,
我不知道能不能帮娘增加一点儿力量。娘一个劲儿鼓励我,说好,好,不错,男孩子就
是劲儿大。得到娘的鼓励。我推得更卖力。似乎连吃奶的力气也使了出来。一开始我觉
得推磨像是一种游戏,挺好玩的。好多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不动的东西动
起来,不转的东西转起来。推磨不就是这样嘛!可很快我就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
也不是游戏,推磨的过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只推了一会儿,我就不想推了,拔腿
就往外跑。娘让我站住,回来!我没有听娘的话,只管跑到院子外边去了。
等我长得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娘交给我一根
磨棍,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推磨说不
上前进。也说不上后退,因石磨和磨盘是圆形的,磨道也是圆形的,推磨的人只能沿着
磨道转圈。转一圈又一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②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多是后天经过锻炼积累起来的。对我的
耐心最大的考验来自每年春节前的推磨。一年一度过春节,要蒸白馍、包饺子,炸麻花。
需要比较多的面粉。过年主要是吃白面,白面都是由麦子磨出来的。在所有的粮食中,
因麦子颗粒小,坚硬。是最难研磨的品种之一。没办法,人总得过年,总得吃饭。再难
推的磨也得推。年前学校已经放寒假,我再也找不到逃避推磨的理由,只得硬着头皮加
入推磨的行列。平常我们吃不到白面馍,都是吃用红薯片子面做成的黑面锅饼子,锅饼
子结实又站牙,一点儿都不好吃。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一种动力,推动我们把磨推下
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通电和打面机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着了。我小
时候反复推过的、曾磨炼过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时代结束了,怀念就开始了。
(选自《文化艺术报》)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到文中①②处的横线上。
A.推磨不仅要付出体力,更要付出耐力。
B,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儿是推磨,
(2)文章详细描写了“我”参与推磨的心理体会,请结合文章内容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
当的内容。
时间段心理感受
刚参与推磨时①
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时像是被栓在石磨上,只能沿着磨道转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每年春节前推磨时②
(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吃饭。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娘交给我一根磨棍,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
下去。(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4)文章题目是“推磨”,为什么要写晒红薯片子的内容?
(5)读了本文,你对劳动有了哪些认识?请从不同的角度至少写出三点。
7.(17分)材料一:
不一般的文化自信,那是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篇章。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
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等,由七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成功“出圈”,中国风满满。
与传统鲜花花束不同的是,冬奥会的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放了
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不止是颁奖花束,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
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换言之。这是一种中国文化自信的表达,通过
冬奥的窗口,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能够
历经千年越过无数艰难围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崛起提供了强
大的精神支撑。冬奥是媒介,文化当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故事的不断传播,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冬奥,闪耀不一般的中国自信》)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
华美食着迷,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茶文化,中国功夫文化:花样滑冰表演滑赛场上,
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的运动员卸下比赛的紧张,自由驰骋在冰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合影互动……
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从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到2019年亚洲文
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再到今年北京冬奥会胜利举办,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
了大量机会和平台。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
材料三:
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科
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码。一如河
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2021年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时
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唐宫夜宴《洛
神水赋》等舞蹈作品成功“炸圈”。又如B站和河南卫视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
年》,历东汉,大唐、大宋等盛世,融历史背景,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讲述蕴于
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还有火爆全网的着盛唐妆发的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岂日无
衣?与子同袍”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无一不彰显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
(摘编自《从冬奥会谈文化自信》)
材料四: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
相传与发展创新。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就凭借短短8分钟,用传统民
乐“茉莉花”、中国功夫、国粹京剧,演绎出“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的历史性传递。
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刻有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带有“中国印”的会徽,以
及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太极拳、四大发明的传统元素,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和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
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北京冬奥彰显文化自信》)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让中国故事不断传播,显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B.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作出了贡献,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亚洲
文明对话大会和冬奥会。
C.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用时代精神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D.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为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展示打下了基础。
(2)中国文化自信在北京冬奥会上是如何表达的?请根据材料一加以概括。
(3)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4)同是“冬奥会与文化自信”的话题,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8.(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
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②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
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①今;若,如果。②为:愿意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二者不可得兼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甚:
③摩尔而与之蹴:
④于子冠履予: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②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乏贵也。
(3)【甲】文中的“"与【乙】文中的“”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用原文
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阐述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义”
的内涵。
三、写作(55分)
9.(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东京奥运会上,9秒83,苏炳添带来了中国体育历史上的最燃时刻之一,苏炳添
冲线的瞬间,是所有中国人感动和激动的瞬间!2021年感动中国给苏炳添的颁奖辞这样写
道:“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
请以“超越”为题,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022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征》)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5)诸葛亮《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宋朝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句
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了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
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黎,坐断东南战未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井上生旅葵(注意“葵”的书写)
(2)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涕”的书写)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潭中鱼可百许头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注意“陟”的书写)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注意“萍”的书写)
(7)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注意“签”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严贡生道:“后来倒也不常进去。实不相随,小弟只是一个为人shudi真,在乡里
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汤父母容易不大喜
会客,却也凡事心照。就如前月县考,把二小儿取在第十名,叫了进去,细细问他从的
先生是那个,又问他可曾定过亲事,着实关切。”范举人道:“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
既然赏军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严贡生道:“岂敢,岂敢!”又道:"我这高要,是广
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又自拿手在桌上画着,低声说道:“像汤父母这个做法,不过八千金。前任潘父母做的时
节,实有万金。他还有些枝叶,还用着我们几个要紧的人。”说着,恐怕有人听见,把头
别转来望着门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相瞒mdn
赏筝池n
shuai率真
(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晓得”相同的一项是A
A.关切
B.英才
C.门外
D.细细
(3)明清时期对中试者称呼“举人”的考试是B
A.会试
B.乡试
C.殿试
D.院试
(4)上文段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是科举制,
书中“隐括全文”的“名流”指的是王冕(人名),“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是J
进(人名)。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瞒”读作“mdn”;“鉴”读作“jii
n";“shuii”写作“率二
(2)本题考查词性知识。“晓得”是动词。
A.动词。
B.名词。
C.名词。
D.形容词。
故选:Ao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州县级考试考中者叫“秀才”;
省级考试叫“乡试”,考中者叫“举人”;京城考试叫“会试”,考中者再通过“殿试”,
可得“进士”称号。
(4)本题考查名著积累。《儒林外史》一一清代吴敬梓所著,是一部揭露和讽刺封建科
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
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分子,王冕和杜少
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
全文”,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
个年纪老大,到了暮年才考中的周进、范进两个腐儒的典型.据此作答。
【解答】答案:
(1)manjian率
(2)A
(3)B
(4)科举制王冕周进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
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6分)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小亮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有关运动与健康的知识,下面是他搜集相关资料的部分
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甲】抵抗疾病不再入侵,延
长寿命的积极手段。【乙】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人,【丙】无论是细
胞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运动是祛病延
年,健康长寿的要素,是生命的需要。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请在【丙】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
【分析】①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抵抗疾病不再入侵”否定不当,应该删去“不再”。
②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表明”。
③本题考查关联词用法。''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是并列关系,用“无论(不
论)……还是……”连接。
【解答】答案:
①去掉“不再”。
②删去“根据”或“表明”。
③无论(不论)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
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
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
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4分)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该校对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请根据表格内容。写出调查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3次以上2-3次0-1次60分钟以上20-60分钟20分钟以下
男生42%50%8%14%24%62%
女生38%45%17%10%20%70%
【分析】本题考查图表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注意抓住表格的名称去分析表格中的数
据。题干给出的是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反映了中学生自主参加
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因为题干要求“写出两条结论”,所以可以分别从纵横两个方面来
比较并概括。横向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男女生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都较多,但每次
锻炼的平均时长却不长;纵向比较可见,女生每周锻炼的次数与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都
不及男生。将这两个信息分析概括出来即可。
【解答】答案示例:
绝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时间普遍较短;相对而言,该校女生
自主锻炼的意识比男生差。(或该校女生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比男生少,每次锻炼的时间
普遍比男生短。)
【点评】解答此题,分析数字,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要选取最明显的,易于被大家感
知的作答。
5.(3分)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该校运动会上,七年级武术方阵活力四射,八年级足球方阵精彩纷呈。请你作为
志愿者,仿照七年级方阵的宣传语,为八年级也写一句宣传语。向来宾介绍本次活动。
七年级宣传语:中华武术现活力,传统文化扬天下。
八年级宣传语:绿茵场上展风采,校园足球传佳音
【分析】本题考查宣传语的拟写。题目要求仿照七年级方阵的宣传语,为八年级也写一
句宣传语。首先,八年级是足球方阵,所以要紧扣“足球”这个主题。其次,仿写要求
句式结构一致,七年级宣传语是“4+3,4+3”“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的句式结构。联系
运动员在绿茵场上奔跑踢足球的场面,八年级宣传语可以是:绿茵场上展风采,校园足
球传佳音。
【解答】答案:
示例:绿茵场上展风采,校园足球传佳音。
【点评】拟宣传语的方法:(1)要简短上口,易于记诵。广告词不宜过长,音韵要和谐,
读起来琅琅上口。(2)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3)句式整齐,富有美感。拟写
宣传语最好使用整句。(4)要有人情味,不能空洞说教,要以情感人。
二、阅读(55分)
6.(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推磨
刘庆邦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可我娘老是说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
四两力。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
爪儿”,发挥一下我的“四两力”。
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鲜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
片片红薯片子,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娘分
派给我的任务。是把湿红薯片子运到刚排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这么多红
薯片子。啥时候才能摊完呢。我一见就有些发愁。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手上一
边快速削着红薯片子,一边督促我:快。快。手脚放麻利点儿!我虽然不爱干活儿,却很
爱面子,不愿让娘当着别人的面吵我。只得打起精神,用竹篮子把红薯片子装满,抵在
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麦子地里运。天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已经升起,照得地上的
红薯片子白花花的。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
干完。好回家吃饭。
①石磨分两扇,下扇起轴,上扇开孔。把轴置于孔中,推动上扇以轴为圆心转起
来,夹在石磨两扇间的粮食就可以被磨碎。磨的上扇两侧,各斜着凿有一个穿透性的磨
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绳套叫磨系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短的一头别在上扇的磨扇
上。长的一头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杆的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转动起来。
我刚参与推磨时,还抱不动一根磨棍,娘让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娘把磨棍
放在小肚子上往前推,我呢,只能举着双手,举得像投降一样,低着头往前推。人的力
量藏在身上看不见,只有干活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可因为我和娘推的是同一根磨棍,
我不知道能不能帮娘增加一点儿力量。娘一个劲儿鼓励我,说好,好,不错,男孩子就
是劲儿大。得到娘的鼓励。我推得更卖力。似乎连吃奶的力气也使了出来。一开始我觉
得推磨像是一种游戏,挺好玩的。好多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不动的东西动
起来,不转的东西转起来。推磨不就是这样嘛!可很快我就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
也不是游戏,推磨的过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只推了一会儿,我就不想推了,拔腿
就往外跑。娘让我站住,回来!我没有听娘的话,只管跑到院子外边去了。
等我长得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娘交给我一根
磨棍,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推磨说不
上前进。也说不上后退,因石磨和磨盘是圆形的,磨道也是圆形的,推磨的人只能沿着
磨道转圈。转一圈又一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②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多是后天经过锻炼积累起来的。对我的
耐心最大的考验来自每年春节前的推磨。一年一度过春节,要蒸白馍、包饺子,炸麻花。
需要比较多的面粉。过年主要是吃白面,白面都是由麦子磨出来的。在所有的粮食中,
因麦子颗粒小,坚硬。是最难研磨的品种之一。没办法,人总得过年,总得吃饭。再难
推的磨也得推。年前学校已经放寒假,我再也找不到逃避推磨的理由,只得硬着头皮加
入推磨的行列。平常我们吃不到白面馍,都是吃用红薯片子面做成的黑面锅饼子,锅饼
子结实又站牙,一点儿都不好吃。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一种动力,推动我们把磨推下
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通电和打面机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着了。我小
时候反复推过的、曾磨炼过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时代结束了,怀念就开始了。
(选自《文化艺术报》)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到文中①②处的横线上。
A.推磨不仅要付出体力,更要付出耐力。
B,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儿是推磨,
(2)文章详细描写了“我”参与推磨的心理体会,请结合文章内容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
当的内容。
时间段心理感受
刚参与推磨时①开始觉得挺好玩,后来觉得沉重,单调和乏味。
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时像是被栓在石磨上,只能沿着磨道转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每年春节前推磨时②硬着头皮加入推磨的行列,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推磨的
动力。
(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吃饭。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娘交给我一根磨棍,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
下去。(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4)文章题目是“推磨”,为什么要写晒红薯片子的内容?
(5)读了本文,你对劳动有了哪些认识?请从不同的角度至少写出三点。
【分析】本文写不爱干活儿的“我”,跟着娘一起推磨,一开始“我”觉得推磨像是一种
游戏,挺好玩的,可很快“我”就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游戏,推磨的过
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经过推磨,“我”认识到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
多是后天经过锻炼积累起来的。
【解答】(1)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结合原文,可知第②段写的“我”帮娘排红薯片子,
第④段开始写推磨,所以第三段,即(1)空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承接上文中的
晒红薯片子,引出下文的拉磨,所以该空应该选B: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
儿是推磨。结合原文,⑤段“我推得更卖力。似乎连吃奶的力气也使了出来”,⑥段''等
我长得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娘交给我一根磨棍,等
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图推下去”写到了推磨需要力
气,⑦段“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开始写耐心,所以该空应为A:推磨
不仅要付出体力,更要付出耐力。
(2)本题考查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从第⑤段我们可以找到刚参与推磨时,“一开始
我觉得推磨像是一种游戏,挺好玩的”可很快我就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
游戏,推磨的过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第⑦段中写后来''每年春节前的推磨”,“只
得硬着头皮加入推磨的行列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一种动力,推动我们把磨推下去”。据
此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①“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吃饭”
运用了心理描写,“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形
象地写出了“我”此时内心劳累和困乏,以及急切盼望回家的心情,表现了“我”对这
种繁重的劳动的厌倦。作者在句中用了“当时”一词,说明了这是当时的感受,暗示出
自己现在对那种生活的怀念。
②从“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可以看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磨棍比作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磨棍对“我”的束缚
和约束,表现了“我”对于这项乏味的工作的反感和无奈。
(4)本题考查情节的安排。文中的题目是推磨,但在开头第②段写了晒红薯片子的经历,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因为这也是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推磨一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都体现了娘对“我”劳动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在结构上,照应了第①段中“在
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所以晒红薯片子属于“合适
的小活儿”,同时也为后文中推磨的情节作铺垫。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认识。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对文中的内容的
理解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可。示例:劳动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文中的母亲从
最初的晒红薯片子这样的“小活儿”入手,渐渐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去做力
所能及的事,慢慢地参与劳动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劳动的过程是艰辛的,只有参与
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不易.劳动过程也是磨炼意志的耐心的过程,在推磨的过程中,“我”
虽然感到沉重、乏味,但意志力依然让“我”坚持着。在“我”童年时期推磨的过程中,
虽然力气不大,对于这项繁重的工作也许是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母亲却总是说“好,好,
不错,男孩子就是劲儿大”,可见劳动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鼓励对于培养孩子是十分必
要的。
答案:
(1)①B②A
(2)①开始觉得挺好玩,后来觉得沉重,单调和乏味。
②硬着头皮加入推磨的行列,吃臼面馍的希望构成了推磨的动力。
(3)①心理描写,写出“我”晒红薯片子的劳累的真实感受,以及只想着回家吃饭的心
理,表现了劳动的辛苦和“我”对劳动的抵触。“当时”一词,暗示“我”现在很怀念当
年生活的诗意。
②比喻,把磨棍比作“绳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迫推磨的感受,表现了“我”的
不情愿和无奈。
(4)内容上,晒红薯片子和推磨一样都属于“我”小时候干的活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表现了娘对“我”在劳动上的督促和有意磨炼。结构上,照应上文,晒红薯片
子也是娘给“我”安排的“合适的小活儿”。为下文写推磨作铺垫。
(5)示例:劳动光荣,青少年要尽可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文中母亲有机会就让
“我”晒红薯片子和推磨。劳动有助于磨练意志。劳动磨练了耐心,推磨要忍受沉重,
单调和乏味,推磨让“我”明白了要吃白面馍就得推磨的道理,推磨让“我”体会劳动
的不易。孩子参与劳动需要大人的督促和鼓励,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劳动。劳动工具决定
了劳动的效率。原始的推磨让人不堪忍受,而打面机的普遍使用,就用不着石磨了。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
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
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
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
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
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7.(17分)材料一:
不一般的文化自信,那是中国故事最动人的篇章。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
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等,由七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成功“出圈”,中国风满满。
与传统鲜花花束不同的是,冬奥会的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放了
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不止是颁奖花束,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
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换言之。这是一种中国文化自信的表达,通过
冬奥的窗口,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能够
历经千年越过无数艰难围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崛起提供了强
大的精神支撑。冬奥是媒介,文化当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国故事的不断传播,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冬奥,闪耀不一般的中国自信》)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
华美食着迷,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茶文化,中国功夫文化;花样滑冰表演滑赛场上,
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的运动员卸下比赛的紧张,自由驰骋在冰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合影互动……
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从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到2019年亚洲文
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再到今年北京冬奥会胜利举办,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
了大量机会和平台。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
材料三:
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科
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码。一如河
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2021年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时
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唐宫夜宴《洛
神水赋》等舞蹈作品成功“炸圈”。又如B站和河南卫视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
年》,历东汉,大唐、大宋等盛世,融历史背景,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讲述蕴于
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还有火爆全网的着盛唐妆发的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岂日无
衣?与子同袍”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无一不彰显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
(摘编自《从冬奥会谈文化自信》)
材料四: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
相传与发展创新。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就凭借短短8分钟,用传统民
乐“茉莉花”、中国功夫、国粹京剧,演绎出“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的历史性传递。
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刻有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带有“中国印”的会徽,以
及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太极拳、四大发明的传统元素,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和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
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北京冬奥彰显文化自信》)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北京冬奥会让中国故事不断传播,显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B.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作出了贡献,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亚洲
文明对话大会和冬奥会。
C.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用时代精神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D.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为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展示打下了基础。
(2)中国文化自信在北京冬奥会上是如何表达的?请根据材料一加以概括。
(3)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4)同是“冬奥会与文化自信”的话题,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比对能力,第二题考查内容理解
和概括,第三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阅读观点的表
达能力。
【解答】(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选项来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四“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
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知,每一次面向世界的展示,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元
素,给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彰显的是中国文化的自信和魅力,没有谁为谁
打基础的意思,因而,“为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展示打下了基础”理解有误。
故选:D。
(2)根据材料一“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等,由七类花组
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成功‘出圈’,中国风满满。与传统鲜花花束不同的是,冬奥会的颁
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纵放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可概括为:由七
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根据材料-“而不止是颁
奖花束,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
出彩”,可概括为: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
方文化而出彩。
(3)根据材料二“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华美食着……一幕幕各美其美,
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可知,运用的是举例论
证。结合首句“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可知,通过体验中国美食、中
国医药、中国功夫等多种中国文化元素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4)根据材料三关键句“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
代的来临,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
流量密码”可知,本段侧重的是从“顶流”影响的角度,看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表
现出来的文化自信;根据材料四关键句“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
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可知,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
8分钟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传统元素展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促
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答案:
(1)D
(2)①由七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②此次冬奥会
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
(3)举例论证。列举运动员着迷中华美食,体验中国各种传统文化,运动员身着“神奇
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不同国家和地区运动员与“冰墩墩”合影互动等事例,
证明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
(4)①材料三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的角度,谈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
文化自信的体现;
②材料四侧重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8分钟演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传
统元素为例,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
【点评】概括材料内容及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答题要点:
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
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有信息,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
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推论;
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
8.(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
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②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
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①今;若,如果。②为:愿意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获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甚:超过
③尊尔而与之蹴:踩踏
④予子冠履予:给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②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乏贵也。
(3)【甲】文中的“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的“是贵
义于其身也”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阐述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义”
的内涵。
【分析】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
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
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
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愉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
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
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
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
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
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
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
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
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
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
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
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
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
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
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一句话而争斗,
以至于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
贵的。”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
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得:得到,获得;
②句意: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甚:超过;
③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
④句意:给你帽子和鞋子。予:给。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万钟,高位厚禄;义,礼义。句意为:高位厚禄却不辨明是否合乎礼
义就接受了它。
②中重点词语有:何,什么;则,就。句意为: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
可贵。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意思
是“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5篇集锦
- 车辆转让协议合同
- 证券协议该如何使用
- 专家顾问聘用协议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性能工业激光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涂料调色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互联网金融服务技术支持协议2024年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管理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3-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完整答案(必刷)
- 2023年-2024年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附下载答案
- 货物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
- 前端年终述职报告
- 2024小说推文行业白皮书
- 特殊感染手术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旅馆治安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方案三篇
- 土地增值税清算底稿中税协版
- 市人民医院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及资料汇编
- 政绩观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7篇)
- 2023年上海各区初三数学一模卷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