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多芬与柏辽兹的标题音乐7000字(论文)】_第1页
【论贝多芬与柏辽兹的标题音乐7000字(论文)】_第2页
【论贝多芬与柏辽兹的标题音乐7000字(论文)】_第3页
【论贝多芬与柏辽兹的标题音乐7000字(论文)】_第4页
【论贝多芬与柏辽兹的标题音乐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贝多芬与柏辽兹的标题音乐—以《田园交响曲》和《幻想交响曲》为例摘要标题音乐是以文字为标题的音乐,能准确清楚地将作曲家的创作思想表达出来。它的来源可追溯到十六到十七世纪,从巴赫的《送兄远行随想曲》、维瓦尔第的《四季》等作品中可以发现一些标题音乐的特点。标题音乐在古典主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为标题音乐创造了先例,他的《田园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含有标题,且情节具有逻辑性。但严格来说,贝多芬等众多音乐家的作品不算是真正意义的标题音乐,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柏辽兹才创导了真正意义上的标题音乐,将音乐与戏剧、文学、等艺术相结合,创作了著名的《幻想交响曲》,使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在于向读者阐明标题音乐的内涵,以《田园交响曲》和《幻想交响曲》为范例,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使读者更深入了解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交响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联。【关键词】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标题音乐目录引言5一、两首标题音乐的作品分析5(一)《田园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结构5(二)《幻想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结构6二、两首标题音乐的创作思想的比较分析8(一)《田园交响曲》“人与自然”的思想分析8(二)《幻想交响曲》“音乐与戏剧”的思想分析8三、两首标题音乐对后世的影响9(一)《田园交响曲》对《幻想交响曲》的创作启发9(二)《幻想交响曲》对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发展的贡献10四、结语10参考文献11引言贝多芬和柏辽兹分别是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卓越的作曲家。在他们众多作品中,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标题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比古典主义时期的标题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音乐,两者存在联系与发展的关系。一、两首标题音乐的作品分析(一)《田园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结构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于1770年出生在德国。他的一生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其中,在他创作的九部交响曲中,第六交响曲是“以回忆田园生活为标题”的管弦乐奏鸣套曲,又称《田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是他最具标题性的一部作品,因为这是贝多芬亲自命名的。这部作品大约于十九世纪初完成,当时的贝多芬已丧失听力,定居在了维也纳。在乡村生活的期间,他在这里产生了灵感,通过音乐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用创作的音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回忆和感情。贝多芬的一生遭遇非常多的不幸,但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都体现了他与命运作斗争的伟大精神。正是他不屈于命运的安排,对生活抱有激情,使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激昂,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唤起听众的斗志。而《田园交响曲》的风格不同于他的其他作品,该作品的感情表现多于音画般描写,与后期作品相比较少有强烈的冲突,但从中还是体现了贝多芬内心世界的强烈情感。该交响曲共有五个乐章,贝多芬分别为每个乐章取了小标题,描述了乡村的美景和在乡村的美好生活。每个乐章之间情节具有逻辑性,体现了他沉浸于乡村田野间的美好,并热爱着大自然的情感。第一乐章的标题为“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该乐章为快板,F大调,2/4拍,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的主句由提琴呈现,轻快而天真,似乎从斯拉夫民歌上采来的,音乐色彩明亮,充满着浓郁的乡间气息,使人们体会到贝多芬沐浴大自然中的喜悦心情。恬静的节奏,平衡的转调,使音乐在平静的气氛中进行。作曲家在主题上没有过多的运用技巧,由双簧管和提琴交替反复演奏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只是简单的重复,也足以形成一种宁静清新的自然美。整个乐章力度没有强烈的变化,音乐自然流动,作曲家投身大自然后获得了精神上的安宁,因此主题冗长的发展,始终保持着深邃的平和。第二乐章的标题为“在溪边”,该乐章为行板,降B大调,12/8拍,奏鸣曲式,是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的一条小溪边获取灵感,用音乐将情景写进乐曲里。第二小提琴、次高音提琴和两架大提琴的组合演奏,象征着潺潺的流水,第一小提琴所演奏的旋律在中音弦乐伴奏的衬托下更加明朗。音乐就像一条缓慢流淌的小溪,偶尔吹过的微风在水面造成涟漪,使反射在水面上的云影失真,呈现了“逝者如斯,往者如彼,而盈虚者未尝往也”的意境。一组木管乐器模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林间传来由长笛表现的夜莺、由双簧管表现的鹌鹑和由单簧管表现的杜鹃的啼声,合成一组三重奏,使音乐更加富有诗意。第三乐章的标题为“乡村欢乐的集会”。该乐章为快板,F大调,3/4拍,体裁为谐谑曲,三部曲式。这个乐章的旋律如牧笛风格,单纯活泼。乐章的第一部分弦乐与木管乐器相继出现,音乐取材于民间旋律,描写的是乡间村民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乐章的第二部分呈现的是二拍子的奥地利乡村舞曲,活跃而喧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的民间风俗画。乐章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随着C大调的上行音阶进行,欢乐的旋律达到高潮后突然停止,这骤停的音乐中断了热闹的集会。第四乐章的标题为“暴风雨”。该乐章为快板,f小调,4/4拍,自由曲式。该乐章不和谐的和弦比比皆是,多次转调使音乐充斥着紧张不安,贝多芬运用这些技法描绘了狂风呼啸、瓢泼大雨中夹杂着雷电的场景。整个乐队疾驰而去,低沉厚重的低音弦乐和铜管模拟隐雷,小提琴和短笛上短促的音符仿佛暴雨和霹雳一齐发作,席卷了一切,场面颇为震撼。不久暴风雨就离去,雨散云收,木管乐器平静地演奏,为第五乐章的田园牧歌作铺垫。第五乐章的标题为“牧人的歌”,该乐章为小快板,F大调,6/8拍,回旋奏鸣曲式。引子由双簧管、长笛和单簧管演奏,营造着平静优美的氛围,像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该乐章的呈示部由提琴演奏,运用加花、重复、模进等手法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展开部洋溢着活跃的气氛,雨过天晴,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再现部仍由提琴来升华,促使喜悦、安宁的情绪贯穿这个乐章,整部交响乐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二)《幻想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结构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时期优秀的音乐家,于十九世纪初出生于法国。他是浪漫主义时期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之一,是因为他创立了浪漫主义标题交响乐。在柏辽兹的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幻想交响曲》,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完成创作,音乐既具有戏剧性,又包含文学的魅力。该曲的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实际上是柏辽兹自己的一段生活阅历的写照。他于1827年观赏英国莎士比亚剧团访法演出时,对爱尔兰女演员史密森一见钟情。他一面想方设法向女演员表白爱情;一面潜心写作和安排自己作品的演出,想获得她的好感,于是把自己狂热而近乎病态的爱情体验和幻想全部倾注在这部交响曲中。为了明确作品的内容,柏辽兹除了写出作品的总名称和五个乐章的标题外,还附加了更为详尽的文字解说。该交响曲的概括如下:“一位病态敏锐,富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因爱情破裂而绝望地吞下鸦片而自杀。剂量太低,他没有死,在昏睡中梦见许多怪诞的幻象。在他的潜意识中,他的感觉、情感和记忆变成了音乐意象。他所爱的女人已成为他的乐曲,就像固定乐思一样,随处可见。”第一乐章的标题为“梦幻与热情”。乐章开端为c小调,慢板,奏鸣曲式。引子缓慢、柔美,取材于一首浪漫曲。小提琴和长笛的旋律充满热情,和声与配器的运用独具匠心,且含有高超的技巧,不过“固定乐思”的演奏并没有伴奏扶持。乐句的起伏、激烈的表情记号,以及半音阶的出现都加强了音乐的流动。乐章的曲式未受到古典奏鸣曲式的束缚,静谧的第一主题和激情的第二主题互相交织发展,并移入属调再现,最后以规模庞大的尾声结束这一乐章。乐章里的许多地方并不是严格地嵌在它的框架中,不过舒曼对此创新评论以及肯定它:这是理性的统一及经过严格训练的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不是以宗教和弦结束,而是一段短号的C大调旋律回归。第二乐章的标题为“舞会”。第二乐章为带有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旋律为圆舞曲风格。此乐章在戏剧性表现和音乐两个方面都较简洁,配器亦如此——两架竖琴,一支双簧管。温柔典雅的A大调主题,由小提琴奏出,描绘着作曲家与女主人公相遇的场景。在第二主题中,表情符号推动着音乐的发展,我们能看到更明显的人物出现——一个作曲家精心构思的恋人形象。“固定乐思”的出现,加剧了音乐的戏剧性效果,调式突然变为F大调,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优雅地调动了旋律,逐渐回到华尔兹。“固定乐思”回归后乐曲的速度变快,从而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尾。第三乐章的标题为“田野景色”。此乐章为复三部曲式,F大调,是缓慢的乐章。乐章开端由缓慢引子出现,之后一个富于想象的主题促使音乐的展开。标题与形式从未有过不和谐,旋律按照它自然的方向、速度发展,展现了一幅静谧的田园风景图。乐曲的中段出现了第二乐章的F大调中段主题,冲突性较之前略大,随后由优美的小提琴演奏。主题和“固定乐思”的继续发展使乐章达到高潮。第四乐章的标题为“赴刑进行曲”。该乐章为复三部曲式,调式不断地变化。此章之前,柏辽兹的想象还是处在一个忧郁和渴望的感情世界中的,而这时已陷入了死亡的深渊。死亡与恐惧的可怕力量占据了一切,在这之前音乐从未大胆进入这个奇异的领域。乐章的第一主题运用了音阶下行来表现阴森的氛围,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似,具有进行曲的特点,辉煌壮丽。最后由单簧管演奏出的第二乐章G大调的中段主题来表现爱情的彻底终止。第五乐章的标题为“妖魔夜宴之梦”。这个乐章的结构最为特殊,音乐受柏辽兹的想象支配,越是奇异的想法,越能发挥出怪诞的音乐。乐章的第一主题由大管和大号奏出,乐章的第二主题具有舞蹈性,且运用赋格对位手法展现,在多组乐器上轮奏。最后所有乐器加入,奏响猛烈的和弦,响起了象征着死亡来临的钟声,全曲宣告结束。二、两首标题音乐创作思想的比较分析(一)《田园交响曲》“人与自然”的思想分析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是他于海利根斯塔特生活时产生灵感而创作的,着重抒发了人在田园生活的情感状态和精神境界。西方有一哲学理论为“泛神论”,该理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体现,《田园交响曲》正是贝多芬与大自然“神交”的艺术结晶,这充满了真实的音乐成就,对当前音乐创作思想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通过人与自然的角度去赏析这部作品,可以从中感悟到贝多芬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及其精神愉悦的人文情感。据他自己的文字书信记载,他认为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能给人以共鸣,“河越大,调越沉”。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和对乡村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田园交响曲》孕育诞生的人文素养和创作基础。贝多芬在以往的作品中讲究音强弱的对比,速度的改变,善于用这些对比来爆发自己的情感,而《田园交响曲》的风格较贝多芬其他作品有些不同,它的冲突性较小,突破传统,用音乐和标题让听众联想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的美好画面。贝多芬的“自然”观,体现了其文学修养和受德国哲学、古典文化熏陶的结果。贝多芬受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归于自然,远离城市喧嚣,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自然不仅是生活勇气的源泉,也是净化灵魂和道德教育的神殿。《田园交响曲》唤醒了与大自然疏远陌生的当下人热爱且护卫大自然的天性,让人意识到了人类的自然美及其生命的真实意义。(二)《幻想交响曲》“音乐与戏剧”的思想分析柏辽兹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多是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大多数作品打破了古典主义的陈规,反映了浪漫主义时代进步精神。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某个夜晚,当时24岁的柏辽兹被演莎士比亚悲剧的女演员史密森深深吸引,他对她的爱恋与对爱情幻想成为他创作《幻想交响曲》的桥梁,通往音乐与戏剧的彼岸。在创作这首交响曲时作曲家进行了创新,将具有戏剧性的个人阅历准确地呈现在每个乐章中,是一部“自传体”交响曲,这也是这部作品副标题的由来。柏辽兹曾在《回忆录》中描述,在看完莎士比亚的戏剧后心潮澎湃,在回去的路上很难鼓起勇气再次回到剧院使这种感觉受到打击。柏辽兹和当时其他的作曲家一样热衷于从知名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他对莎士比亚的赞美和对史密森的崇拜慢慢地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本来是文学运动,而音乐无法像文字一样精准地描述事物与思想,因此正好能有效地适于标题音乐这样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柏辽兹在一时感情的驱使下产生的灵感,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将一切呈现在《幻想交响曲》中,让听众意识到音乐是一门浪漫的艺术。通过对《田园交响曲》和《幻想交响曲》的创作思想分析,深刻地反映了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在标题音乐创作思想上的差异。贝多芬在创作《田园》时,希望人们从“纯音乐”角度去意会音乐的形式美及内容美,体会作曲家内心充沛的情感,而不是仅从文学标题上阐释音乐。贝多芬的创作完全服从于他内心的感受,将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中汲取来的灵感化为音乐,随后将情感与交响曲联系在一起,主题确定后对作品结构进行布局与设计,充分地将自然流露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柏辽兹在交响曲的创作上深受贝多芬的影响,但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同样影响其创作构思。文学能通过文字语言将场面清晰地描述出来,柏辽兹力图音乐文学化,整部交响曲是在文学构想的逻辑基础上构造的,作品标题的设计与文学有关,乐曲的创作设计亦与文学有关。他用音乐语言来表达文学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因此音乐中具有强烈的叙事感和画面感。柏辽兹为了使文学场景得以实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配器、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不拘束每个乐章音乐的发展趋向,使得《幻想交响曲》充分表达了作曲家的想象力,充分表现了其思想内容,且充分抒发了其情感。三、两首标题音乐对后世的影响(一)《田园交响曲》对《幻想交响曲》的创作启发《田园交响曲》用标题文字和音乐表达整首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听众自动代入标题概括的场景,进入贝多芬用文字和音乐构筑的美好风光的田园世界,感受作曲家内心世界的强烈情感。贝多芬正所谓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的富有个性、注重主观思想和内心感受的作品,渐渐奠定了19世纪以个性为重点,注重感情表现的音乐特点。贝多芬对情感的表达、作品的音乐表现力以及规整的古典创作技法,深深地影响着柏辽兹,对《幻想交响曲》的创作给予了一定的启发。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一方面借鉴了贝多芬的古典交响曲的创作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革新,大胆使用前所未闻的和声和配器;一方面通过与文学内容、戏剧的结合,使音乐服从于感情上的需要,创造了交响乐的新形式——标题交响乐,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其中对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的模仿在《幻想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田野景色”体现较为明显。以自然风景为背景,运用器乐来描绘风景画,但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不同的是,柏辽兹为了适应文学内容的需要,将音乐与文学诗歌的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使客观的景象描写与对人心理状态的刻画融会贯通。由“田野景色”这一乐章深刻反映出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柏辽兹的自然风景的创作上给予了一定的启发。(二)《幻想交响曲》对浪漫主义标题音乐发展的贡献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在布局上摆脱了传统交响曲的结构,在和声、配器上大胆创新,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标题交响乐的典范,极大地影响了同时期的音乐家:《幻想交响曲》中采用“固定乐思”贯穿全曲的手法为瓦格纳后来在乐剧中运用的“主导动机”手法进行了铺垫。这首作品展现了柏辽兹在乐队的配器方面深厚的造诣,这启发了马勒创造出了具有交响风格的艺术歌曲形式。同时期的李斯特借鉴了柏辽兹运用的管弦乐技法与结合文学戏剧内容的形式,随后创立了交响诗这一新的标题交响音乐形式。在柏辽兹之后,标题音乐成为浪漫主义时期一种常用的音乐形式。综上所述表明柏辽兹是19世纪致力于标题音乐的作曲家,他的开拓创新使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留下了珍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