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土音乐在课堂中的运用策略—以赣剧饶河戏为例目录TOC\o"1-2"\h\u17336前言 144251、赣剧饶河戏的概述 2322531.1赣剧的音乐形式 33491.2赣剧饶河戏的起源 3321841.3赣剧饶河戏的艺术特色 431721.4赣剧饶河戏的发展现状 5203802、赣剧饶河戏在课堂的运用 622852.1在课堂中运用的现状 686992.2引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7240672.3进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8209363、赣剧饶河戏进课堂的实施 916773.1提高音乐教师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 9248153.2以赣剧饶河戏为基础制定教材 9114983.3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10102463.4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兴趣 112110结束语 1126337参考文献 12摘要:本土音乐文化怎样利用学校教育促进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近年来在音乐教育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很多学校,已经将本土民间音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形成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赣剧重要支派的饶河戏,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因经济条件、文化素养等限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走进课堂,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还有待加强。本研究将饶河戏这一本土民间音乐形式引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本土音乐,让本土音乐在赣东北地区真正意义的走进课堂。关键词:本土音乐;赣剧饶河戏;重要性前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重视,本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尤为重视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来弘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实施。目前,江西的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音乐教材,而教材中虽有部分的民族音乐内容,但对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帮助极为有限。本土音乐就像地方方言,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域内世代相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反映。在古代,人们的闲暇时间没有今天丰富,交通也不方便,人们的交往也只是小范围的,精神生活多以自娱自乐来满足,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地方的民歌和戏曲音乐,这些音乐在重大节日里演奏,因此备受重视。而在今天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中,互联网、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捷,让人们对娱乐的选择越来越广,传统的民歌和戏曲早已不再占据主导。外来的音乐、影视剧以及流行音乐配合的短视频更加被青少年所喜爱。现代青少年不会唱本土音乐,也不知道什么是本土音乐。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音乐失去了兴趣。因此,传承本土音乐文化迫在眉睫,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的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播本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起主要作用,通过在学校课堂的学习和了解,接触本土的音乐,让本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饶河戏,又称饶河调,作为赣东北地区的本土音乐,是赣剧的一支重要流派。目前饶河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主要依靠的是民间的老艺人口口相传,以及一些表演饶河调的赣剧班子,他们对饶河戏的传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传承者越来越少,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饶河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江西省内的音乐教育还不够完善,虽地处华东,但相对于周边的其他省份,教育、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江西的本土音乐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破坏,但也阻碍了本土音乐的发展。所以江西本土音乐的传承和教育仍有很多提升空间,国家十分重视音乐美育,音乐教学成为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延伸到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因此传承本土音乐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加入江西地区本土的音乐教学。让学生从小就能够有机会接触本土的音乐文化,这样既能通过本土音乐去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也可以很好的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赣剧饶河戏的概述1.1赣剧的音乐形式赣剧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两代,在建国初期命名为赣剧,是江西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与川剧、湘剧、豫剧一样,被人们称为“省剧”。它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赣剧与形成于元末明初的弋阳腔及其主要支派青阳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两种古老的声腔都是赣剧的主要声腔:而说它年轻,是由于“赣剧”这个剧种称谓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有的。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沧桑,赣剧从形成之初只是在赣东北一带流传,到后来进入省会并成为“省剧”,在江西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不小的影响,是一代又一代赣剧艺术家努力的结果。1950年后,江西省文化部门对流传在赣东北地区的饶河戏与信河戏进行了深入调查,将两者所演出的剧目与所演出的声腔作了细致的研究,认为两者大同小异,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饶河戏与信河戏相结合命名为赣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此时赣剧的已经有弋阳腔、昆腔、乱弹腔三种声腔。而赣剧的两个重要分支饶河戏与信河戏,由于强烈的方言,在音韵上与其他剧种有着特殊的差异。赣剧舞台语言是在赣东北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善用地方官话,依“书面化”和“官话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方言。很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没有丝竹管弦乐队的伴奏,只用锣鼓助节,艺术风格比较为粗糙简单,这种具有赣东北地方特色的戏剧比其他小剧种更受当地人的欢迎。饶河戏因起源于饶河流域,其作品主要以鄱阳方言解读,但同时也使用景德镇、乐平等周边地区的声调。而信河戏在赣东北的上饶比较流行,使用饶语的音调更为突出。赣剧对其他地方戏曲语言进行探索,语言魅力和戏曲经验的融合,发展出新的语言体系。有浓郁的赣语味道的赣剧语言体系,既完成了语言共存与融合,又突出了赣剧的地域特色。赣剧新的语言体系的创新性,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喜爱赣剧,弘扬了赣剧中赣语的语言美、音韵美。1.2赣剧饶河戏的起源饶河戏,又称饶河调,是赣剧的重要流派,融合了江西戏曲的各种声腔,以流经鄱阳县的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饶河命名。赣剧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从它的前身“江西班”说起。清代中叶的乾隆、嘉庆时期,在江西省东北部的饶河与信江流域,兴起了一种以演唱二凡、西皮、老拨子、秦腔、浙调、南北词等乱弹腔为主的民间地方戏曲,当时人们称其为“江西班”,这种地方戏曲在赣东北一带及其与浙江、福建两省交界的地区甚为流行。在流行过程中,由于人文、地域等因素,“江西班”自然分为饶河班与广信班,人们也把这两个剧种称为饶河戏、信河戏,此外还有玉山班与贵溪班。这些“江西班”所演出的剧目与所演唱的声腔均大同小异,只是饶河戏中除了以演唱乱弹腔为主外,还保留了珍贵的弋阳腔。饶河戏中所演唱的二凡腔,源于北方西秦腔流传到江西宜黄后,再演变成的板腔体戏曲声腔——宜黄腔,演唱时,先由大唢呐伴奏,其中的平板用笛子伴奏,到清乾隆时改用胡琴伴奏,所以又被称为胡琴腔,而在江西则一直称为二凡,只是后来流传到外地以后称为二黄。据《中国戏曲志·江西卷》记载,在饶河戏与信河戏的传统剧目中,专唱二黄的整本大戏就有69种之多。到清道光年间,湖北汉剧中的西皮腔又流传到赣东北,被饶河戏与信河戏所吸收,形成二凡腔与西皮腔的合流,并成为饶河戏与信河戏的主要声腔。此后又陆续从安徽、浙江等省地方戏曲中吸收进老拨子、秦腔、蒲江调、浙调、梆子等众多的乱弹腔调和昆腔以及江西本地的南词、北词等说唱音乐,使饶河戏的音乐越来越丰富了。饶河戏中所演唱的声腔,除上述提到的板腔体的乱弹腔以及曲牌体的昆腔外,更为重要的是在饶河戏中保留了古老的弋阳腔。1.3赣剧饶河戏的艺术特色饶河戏形成之初,以唱宜黄腔为主,配以笛子、唢呐,后改用胡琴,故又称“胡秦腔”。宜黄腔的诞生标志着此时的戏剧从最初单一的曲牌体结构向板腔体过渡。所以饶河戏包含了弋阳腔、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多声腔戏曲,对饶河戏艺术特色的研究,其实就是分析与探索这三种声腔的。它们虽都属于饶河戏,但都保留了自己的风格,音乐的本质上没有完全同化。弋阳腔起源于江西省弋阳县,元末明初由宋元南戏传入江西弋阳,与当地的民歌、小调以及语言等相结合,继承南戏传统并吸收了北杂剧的艺术成果而形成的。它与我国明代四大声腔中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相比,其诞生时间最早,传播范围最广。据戏曲史家考证,我国有13个省的47个高腔剧种的形成受到过弋阳腔的哺育和滋养。因其“错用乡音”“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等特点,每到一处便可以融入到当地百姓生活中,不仅受江西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传播迅速。唱腔比较洒脱,容易传唱,演唱时一人干唱、众人帮和,特点是唱腔质朴、高亢。其最初只有一种取材于佛教传说的剧目,演述目连救母的《目连传》,随着弋阳腔的逐渐成熟后,发展出《封神传》《三国传》《水浒传》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昆腔是清末经皖浙由苏州昆腔传入,所以曲目、唱腔以及表演大致与苏州昆曲相同,曲词典雅优美,文学性强;尽管其唱腔具有柔、悠、平、稳的特点,但吐字多带江西方言,因而江西化了。与弋阳腔和乱弹腔相比,昆腔在饶河戏中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是安排在一本乱弹腔大戏的前面或后面,被称作“前找”“后找”,或是吉庆戏、武打小戏及过场牌子中。乱弹腔,饶河戏中乱弹腔的腔调最为丰富,主要由当地形成的皮黄腔,即西皮、二凡,兼唱如秦腔、浦江调、浙调、老拨子等。由于发源地、题材和演唱形式的不同,乱弹诸腔各有特点。二凡腔音区偏低,旋律平静,节奏缓慢,多用于刻画悲凉压抑的情节和忧郁的人物。西皮音区偏高,旋律明亮华丽,节奏相对较快,呈现出明快欢乐的剧情和乐观向上的人物形象。二凡腔和西皮腔产生年代较早,是饶河戏早期的主要声腔,且大都是历史故事题材的大型袍带戏,因此它们的剧目称为“老路戏”。来自浙江的浙调和浦江调,婉转动听的秦腔,悲伤曲调的老拨子,这些腔调的剧目大都是以社会道德、家庭纠纷和男女婚姻等题材为主的戏,称为“水路戏”。赣剧饶河戏戏团众多,大部分演员来自农村,作品贴近人民生活,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加之饶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审美倾向,使其代代相传,名扬天下。1.4赣剧饶河戏的发展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人民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也丰富,形成了看戏和唱戏的社会风尚。由于赣东北地区深厚的佛教、道教文化基础,在重要节日比如在祭祖、庙会、修续家谱等场合戏剧演出是必不可少的,也就让演员表演和观众欣赏的机会增多了,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去传播本地的戏剧艺术。其生存完全依赖班社的有偿演出,当地民众观看饶河戏表演的审美兴趣促使班社不断提高演艺水平,形成良性循环。饶河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至今民间仍流传“一天不看饶河戏,心中发闷人无力,喉头发痒就想哼,唱过之后来力气”的俚语。新中国成立后,饶河戏和信河戏合并称赣剧。1950年后,赣剧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地方文化机构的重视,相继启动了挖掘整理赣剧剧目、组织成立赣剧剧团等活动。1953年成立鄱阳县群艺赣剧团,1957年更名为鄱阳县赣剧团。随着剧团不断发展壮大,新剧目陆续上演,涌现出一批著名演员,如施国爱、胡瑞华、石桂安等。1958年鄱阳县赣剧团赴省城演出,受到当时中宣部部长周扬的赞赏。1959年,鄱阳县赣剧团的优秀演员赴庐山演出的《游园惊梦》受到周恩来等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文革”时期遭受重创的饶河戏,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批如《十五贯》《逼上梁山》《小刀会》等新剧目陆续登台。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出现了农村戏迷不惜抱着老母鸡求票的现象。改革开放后,饶河戏再次走出鄱阳,覆盖了周边所有县市,至福建、浙江、安徽等周边省份城市。2003年,鄱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2010年,饶河戏被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艺术审美需求发生转变,逐渐冷落了赣剧饶河戏之类的传统艺术,现代赣剧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变成保护、传承和发展赣剧饶河戏。就赣东北地区的本土音乐“赣剧饶河戏”而言,能够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很大的原因是其诞生和发展的地域条件很好,然而如今的江西发展落后。现代交通越来越快捷,传播方式的成熟和多媒体的使用,让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审美观念发生变化,这些都威胁着赣剧的传承。日常娱乐形式的丰富,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买票去看一场传统戏剧。年青一代的学生,在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下成长,饶河戏的传唱度锐减,导致年轻人不会唱,甚至没听过饶河戏。与此同时,因为收入问题从事赣剧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年长一辈的民间艺人相继谢世,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演唱饶河戏,饶河戏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毕竟现在只有极少数人喜爱和欣赏赣剧,要比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节目的观众少很多。由于上述原因,赣剧艺术人才匮乏,有影响力的更是寥寥无几,赣剧作品的煽情效果和吸引力也远不及现代媒体作品。从赣剧人才紧缺、后备力量薄弱等方面看,其生存威胁十分巨大。2、赣剧饶河戏在课堂的运用2.1在课堂中运用的现状赣剧饶河戏作为赣东北地区的本土音乐资源,在政府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以及民间的老艺术家的传承和保护,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1953年开始,江西省文化主管部门在鄱阳县部分学校开设了赣剧班给鄱阳县赣剧团输送演员,这些赣剧班的开设可以给饶河戏输送人才。赣剧饶河戏在中小学的运用主要在南昌市教育局开展的“赣剧新苗计划”,南昌市有多所学校积极参与其中。学校立足校情、配合专门指导赣剧的老师,赣剧饶河戏在学校的推广效果良好,深受同学们喜爱。而在饶河戏曾经盛行的赣东北地区其他县市的中小学却得不到足够重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度比较低。其次饶河戏的历史文化底蕴偏沉稳,但是现在的少年儿童追捧流行音乐,对不够了解的传统音乐很难提起兴趣。赣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地方戏曲引入校园也能促进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近年来,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都开设了赣剧课程,江西师范大学文化与艺术中心为爱好赣剧的大学生创造了深入了解赣剧的平台,构建了弋阳腔研究基地,进行赣剧及弋阳腔的研究;南昌大学成立了赣剧文化艺术中心,打造了“江西省高雅艺术进校园赣剧专场”活动,与地方剧团合作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相继演出,促进大学生对赣剧的传承与发展。此活动不仅丰富校园高雅艺术的形式,也促进了江西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为大学生们普及赣文化。2.2引入课堂教学的意义本土音乐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它的未来发展必然容易面临文化断裂的险境。学校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使通过学校来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可行度提高,为发展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校音乐课堂引入赣剧饶河戏,可以使学校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在充满地域特色的本土音乐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通过音乐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在文化多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将赣东北地区的本土音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中,既能使学校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能让学生了解本土音乐文化。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开发适合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将赣剧饶河戏引入课堂,对当地的音乐教师也是一定的挑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提高当地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赣剧饶河戏发展至今,其浓郁的赣语味道的唱腔体系和百姓熟知的演唱内容,充分表现了赣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通过把赣剧饶河戏引入课堂音乐教学,既能增加赣剧饶河戏这一本土文化的传播途径,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土的赣剧文化。赣剧饶河戏一直靠江西省赣剧团和一些专业性的市、县赣剧团演出为主,以及在赣东北乡村的一些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赣剧团,长年累月地活跃在乡村之中,而赣剧饶河戏仅靠这些赣剧团的演出来传播,受众群体任然十分有限。通过把这种根植于民间,具有草根性文化特质的本土音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使善用方言的饶河戏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与表演、欣赏、媒体等相结合,让更多的青少年可以接触到本土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对本土文化增进了解。从学校、剧团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要起步早,使饶河戏的受众面更广,增加本土音乐的传播途径,让地方音乐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扬。2.3进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度不够。近年来的赣剧饶河戏虽有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但饶河戏在学生中的普及还有待加强,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视度不够。而影响本土音乐文化进音乐课堂教学,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家长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尤其城市学校升学率攀比的不良风气,教师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科目的教学,甚至有的占用本就不多的音乐课上其他科目。饶河戏虽在农村的流传度更高,但有的农村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而无法系统的学习音乐。长久以往,音乐课程无法正常进行,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用说传承发扬传统音乐。多元文化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如今的青少年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他们对新事物好奇,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最新的信息,然而他们对文化的辨识度不高,需要接受正确的引导,去分辨出对自身有利的知识。尤其是快节奏时代手机的便利,短视频应用里的网络流行音乐,几周甚至几天就能让一首音乐的热度飙升,让大众所熟知,甚至渗透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受流行音乐的影响更多,所以他们可以对流行音乐敞开心扉,但是传统的本土音乐文化对他们来说过于枯燥无味,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了解,扭转他们的审美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从而导致传统的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堪忧。教师自身对本土音乐缺乏了解。当学生学习饶河戏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对本土民间音乐的认知到正确的位置,不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学习的成果,来证明本土音乐引入课堂的优点时,急于求成,那学生可能会对学习本土音乐产生抵触而不能感受音乐带来的触动。现代的学校音乐教师都是在西方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歌曲教学大都是按照曲谱学唱。但是赣剧饶河戏作为本土民间曲艺类音乐,现在的音乐教师接触较少,没有经过学习是很难进行教学的,而且很多作品按照歌曲唱谱的教学,会将饶河戏唱变味。所以能够进行饶河戏教学的教师匮乏,而现有的音乐教师培训不到位,赣剧饶河戏进课堂教学无法进行。3、赣剧饶河戏进课堂的实施3.1提高音乐教师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如今,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重要目标成为了提高本土文化的认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传播本土音乐文化来实现,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很多音乐教师对传统文化传承有着较片面的认识,传统文化也应该将音乐文化的传承包含在内。如果要将本土音乐文化运用于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对传统本土音乐认同感的提高应该摆在第一位。作为江西本土音乐文化的赣剧饶河戏,被引入学校音乐教学中,既符合课程标准中教材编写的“一纲多本”原则,也是对现有的音乐教育进行的必要补充。目前,本土音乐文化的资源利用已经开始被许多学校重视,整理收集本土的传统民间音乐,并将其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音乐课程的内容。因此,要将饶河戏引入课堂,赣东北地区的音乐教师需要了解江西本土的音乐文化,对于民间音乐要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更好的传承本土的音乐文化。可以在江西高校中开设赣剧课程或专业,在高校的音乐师范教育中培养有一定基础专业的赣剧人才,这些师范生毕业后到各地学校任教,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赣剧传承,使其代代相传。3.2以赣剧饶河戏为基础制定教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丰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把握课程内容。教材是本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实施的必要支撑,随着学校音乐课堂引入本土音乐资源,尤为重要的便是建设与开发本土音乐教材。制定本土的音乐教材能让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同时也能弥补统编音乐教材中本土音乐内容的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充分挖掘适合学生的本土音乐内容。学校开设本土音乐课程,可以促进赣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的研究,结合赣东北地方史书和民俗,并编辑成音乐校本课程,让学校音乐教育之外的本土民间音乐走进课堂,让学生发现赣剧音乐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赣剧饶河戏,是在历史不断发展中形成的有浓郁的赣语味道的特殊文化形态,在选曲方面,演唱难度和表达的内容,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限制,饶河戏不易于初学者学习演唱,其中大部分的剧目演唱难度较高。初学者可先选取赣剧饶河戏的弋阳腔剧目中,《青梅会》、《定天山》、《珍珠记》等更为当地民众所知晓且难度稍简单的剧目进行教学,也可以将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如《三国传》《岳飞传》等,这些连台本戏时间较长,让学生分段欣赏,从而激发学习戏曲的兴趣。让赣剧饶河戏成为特色课程进入学校音乐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弘扬民族文化的方针,在继承优秀传统的本土文化的同时,又推广了赣剧饶河戏。3.3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本土音乐教育师资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承担起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而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的音乐教师,更应该肩负起保护与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任。然而,赣东北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参加本土音乐文化培训的机会很少,对本土音乐文化知识缺乏了解,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与本土音乐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学校应积极挖掘有才能的本土音乐人才,并重视现有音乐教师的培养,对本土音乐资源的进行整合,与学校共同搭建本土音乐师资平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地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本土音乐知识,来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学校不仅要重视师资建设,同时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不用局限于教室,带学生去民间拜访老艺人,去老戏台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音乐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可以与当地县市级赣剧团的从事赣剧饶河戏表演的老艺人、优秀民间艺人合作。相关部门可以依托江西本省的师范院校,建立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对象是赣东北地区现有的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员,包括在职教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和对赣剧饶河戏感兴趣的人。充分利用本土音乐人才作为教育资源,不仅可以充实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丰富本土音乐文化资源。3.4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兴趣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要求,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音乐教育,所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特点,整合本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正确的本土音乐审美观,协调学生全面发展。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当地学校许可,在满足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开展与饶河戏相关的校园活动,邀请赣剧饶河戏的传统艺人进校园表演,激发学生了解饶河戏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扬本土音乐,去更好的传承传统的本土音乐文化。学校可以开设赣剧社团,让对饶河戏感兴趣的学生自愿加入,通过选修课、校本课等进行多种课程设置,如饶河戏赏析、饶河戏音乐发展史、饶河戏表演技能等。同时,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的方式每周固定播放两到三次,每次播放一段适合学生演唱的戏剧片段,这样让学生既不会厌烦,也能更好的接受饶河戏的熏陶,培养出唱戏的兴趣。建立不同的饶河戏社团,开设进阶式的学习课程及饶河戏的实践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先学会欣赏,然后到演唱和表演,在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能传播本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