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一、项目基本情况及由来1.1项目基本情况1.2项目由来本项目是国省道干线S215线尤溪县境内七尺至联建段,连接国省干线G235、S308及厦沙高速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构筑尤溪县境内路网,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改善沿线交通出行条件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18年3月编制完成,2018年4月获得三明市交通运输局的行业审查意见(明交建[2018]61号,附件5同年11月获得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明发改审批[2018]339号,附件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其中的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理运输业和仓储业,第157“等级公路”其他类别,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建设单位尤溪县顺安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本环评单位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委托书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本评价单位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调查现场、收集材料,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作为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的依据。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2页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北段西坡,东临闽清、永泰,南连德化、西接沙县、大田,北与南平毗邻。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7°48′-118°36′,北纬25°48′-26°24′。尤溪县总面积3463km2,下辖9镇、6乡。县域大部分为高山丘陵地带,地势高低不平,整体呈西北、西南向东北倾斜,沿尤溪两岸较低平。县域东西长约88km,南北宽约72km,县域面积居全省县级第二位。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距省会福州市国道198km,高速公路173km,水路232km;距三明市省道117km,高速公路128km。项目起点位于尤溪县联建村与尤溪规划国省干线S215线相连接,同时与西城迎宾大道相交,于K0+550设解建大桥跨现状河沟及道路,经解建村、红土地开发区,桩号K0+658.363~K1+452.792路段设置分离式路基进行布设,左线桩号ZK1+331.950、右线桩号YK1+330.870处分别设置玉池大桥下穿向莆铁路后,跨过青印溪,后途经玉田口新村,桩号K1+940与省道304线相交,至终点玉池村,路线全长2.313618km。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与周边路网关系见图2-1-1。尤溪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坡,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面积占93%。地势中部低,西北和东南山岭耸峙,千米山峰林立。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原错落其间,面积占6.94%,尤溪河斜贯南北。全县海拔差异较大,最高峰大模山坐落东南方,海拔1472m,最低处是东北方,海拔72m。尤溪县地质构造由多次构造运动叠加形成,主要地质构造体系轮廓多受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展布。褶皱轴向主要有尤东背斜、尤中向斜和尤西背斜。境内断裂以背东向断裂为主,并控制了全县的沉积建造和侵入岩的展布,形成该县主要的地质构造轮廓,区内主要分布石英闪长岩。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页图2-1-1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与周边路网关系图尤溪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变化明显,夏长冬短,干湿明显。年平均气温19.5℃,极端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9.1℃。县境内气温差异较大。中部海拔350m以下的地区多年平均气温超过18℃,由中部向西北、东南,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尤溪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400~18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季节降水分布不均。年均降水天数达173天左右。最大年降雨量2171.9mm,最小年降雨量为1129.7mm。3~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2%。全年雾日106.3天,即全年雾日在1/3左右,无霜期302天。多年平均湿度19.1毫巴,年内变化较大,7月平均绝对湿度28.8毫巴,1月9.5毫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相对湿度年内变化不大。全年日照1764.6h,全年静风频率达71%,主导风为ENE,频率为19%。尤溪县城区全年平均风速小,平均风速为0.6m/s。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页尤溪县水系发达,流域面积10km2以上的河流有81条,其中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25条。境内有尤溪、新岭溪、高洲溪和后亭溪4条水系(均为闽江支流),其中以尤溪水系为最大,其在本县的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4%。尤溪上游有二源:一是均溪,均溪发源于大田县南部,在坂面镇街面村流入尤溪县;二是文江溪,发源于永安市青水乡南部,流经大田县(中下游约有10km流经尤溪县新阳镇高土、中洋村,又称赤目溪),在坂面镇厚禄坪村流入尤溪县。两溪在下尾自然村汇合后始称尤溪。尤溪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坂面、城关、梅仙、西滨和尤溪口五个乡镇,最后注入闽江。尤溪流域面积5436km2,河道长度202km,坡降2.0‰,多年平均流量137.88m3/s,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13.4m3/s。通常五、六月为丰水期。十、十一、十二、一、二月为枯水期,其他各月为平水期。本项目周边水体青印溪起源于八字侨乡,全流域分布在县内,流域面积765.2km2,流经坑头、绿柳、林源、西城至城关汇入尤溪。主河长76km,河道坡降12.9‰,多年平均流量19.5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5.59亿m3。2.2生态环境概况尤溪县山多林茂,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20万亩,占全县面积的82%,是全省的林业大县。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63.26万亩,树林地面积4.2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48万亩,未造林地面积49.14万亩,苗圃地364.8亩,无林地1056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74.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m2,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38.9m2,绿地覆盖率30%。尤溪县拥有国土面积3463km2,土地总面积513.8万亩,其中,农业用地489.3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万亩,占85.84%。其他农用地18.32万亩,占3.74%。全县土地资源呈多样性。尤溪县土壤多系花岗岩、火山凝灰岩、流纹岩和石英斑岩等母岩形成的红壤、黄壤,土地土壤多为残积、坡积物,少数为堆积物。水稻土、梯田以坡积物为主;山垅田多为坡积、洪积二元结构,河流沿岸以冲积物为主,部分为坡积、冲积二元结构。尤溪县属于常年暖湿的照叶林地带、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山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项目所在区未发现珍稀濒危物种,植被类型主要是斑块林地、农田、灌草丛与行道绿化植物。尤溪县素有“闽中明珠”的美称,自公元741年建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诞生地。目前,尤溪县初步形成了朱熹诞生地古建筑群、闽湖、尤溪口水库旅游区、蓬莱山、倒排岩、桂峰等旅游景区、景点。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300m内没有风景名胜古迹。2.3社会环境概况2.3.1尤溪县社会经济概况尤溪县现辖9镇6乡,共249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20860人,县城规划控制区内总人口为46483人,其中常住人口41023人,暂住人口2960人。2017年尤溪县经济呈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80.70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52.01亿元,增长12.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8.61亿元,其中纺织、服装业产值146.53亿元,占比70.2%;林产业产值50.93亿元,占比24.4%;矿产、矿物制品业产值11.16亿元,占比5.4%。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6页2.3.2周边环境交通现状尤溪县现有公路里程达2194.1km,其中高速公路62.08km、国道2.8km、省163.83km,约占公路通车里程的7.47%;三级公路里程约占公路通车里程的6.23%;四级公路里程约占公路通车里程的29.53%,等外公路里程约占公路通车里程的56.46%。四级路及等外路比例偏高。2.4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表2-4-1环境功能区划类别一览表业生态和水库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23054项目评价区域未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项目建设符合尤溪县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1)地表水环境建设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主要为青印溪(玉池大桥跨越)。根据《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区划,青印溪属于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主要指标详见表2-4-2。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7页表2-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1pH值263445氨氮(NH3-N)≤6(2)环境空气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下表2-4-3。表2-4-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噪声本项目为二级公路,按照《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等有关规定,对于临路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为主的相邻区,则第一排建筑物面向路一侧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对于临路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的相邻区,相邻区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时,则道路边界外35m以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邻区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时,则道路边界外20m以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评价范围内的其他区域执行2类标准(沿线的村庄属于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执行2类标准;沿线评价范围内工业集中区,零散分布的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企业执行3类标准)。项目于YK1+330.870处下穿向莆铁路,铁路两侧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为4b类区,相邻区域声环境功能划分为3类区。根据环发【2003】94号,评价范围内的学校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昼间按60dB(A)、夜间按50dB(A)执行。本工程声环境质量执行情况见表2-4-4。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表2-4-4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1)废水项目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经租住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施工场地设置旱厕,生活污水化粪后林灌;施工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机械设备维修和运输车辆的冲洗水,可通过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路面及场地洒水降尘。运营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排入雨水系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排放标准,详见表2-4-5。表2-4-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单位:mg/L,pH无量纲5(2)废气无组织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路面沥青摊铺产生的无组织沥青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标准值见表2-4-6。表2-4-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噪声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详见表2-4-7。第9页表2-4-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等效声级Leq:dB(A(4)固体废物一般固废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修改单要求。2.5环境质量现状2.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8年第二季度尤溪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尤溪县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的天数比例为100%,主要污染物为SO2、O3、颗粒物PM10、PM2.5,说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可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表2-5-1《2018年第二季度尤溪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空气质量监测结果PM10PM2.5NO22.5.2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参考《尤溪县青印溪“一河两岸”河滨景观工程》中青印溪断面现状监测数据(闽煤环监字第2018-025号,检测时间:2018.3.18~2018.3.20)。引用的监测断面位于情人桥处上游100m(本项目玉池大桥跨越段下游约7km参考的监测资料从监测点设置和时间、区域现状等方面分析,符合导则规定的有效性原则。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表2-5-2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单位:mg/L(pH无量纲)pHCODMnBOD5从上表可以看出,引用监测断面各监测项目(SS除外)均可以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SS指标满足《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三级标准,表明青印溪在本项目段水质良好。2.5.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拟建项目沿线声环境现状,本评价委托福建省格瑞恩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07日至08日对项目沿线代表性敏感点进行噪声现状和背景值的测量。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2-5-3,项目监测点位图2-5-1。表2-5-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别N1联建村临街民宅(第一2N2解建村临街民宅(第一2N32根据监测结果,各声环境敏感点的昼夜间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图2-5-1现状监测点位图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3.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沿线经过的青印溪及解建村当地溪沟(青印溪支流)。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1:表3-1-1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表123.2噪声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根据工程沿线现场实地踏勘,沿线现状各村庄房屋多平行或垂直道路分布。沿线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见表3-2-1。本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分布见图3-2-1。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表3-2-1工程沿线、噪声及环境空气敏感目标一览表序号地面与路线地区距离(m)10联建村4.47m70m28桥梁解建村32玉田口新村*注1,方位:指沿着起点至终点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或右侧。*注2,与道路中心线距离:指该项目相应类区临路第一排建筑与本项目中心线的距离。*注3,敏感点地面与路线路面高差:指与路线路面为基准,+表示敏感点地面高于线路路面;-表示敏感点地面低于线路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图3-4-1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四、工程分析4.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尤溪县顺安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概要:项目起点K0+000位于尤溪县联建村与尤溪规划国省干线S215线相连接,同时与西城迎宾大道相交,于K0+550设解建大桥跨现状河沟及道路,经解建村、红土地开发区,桩号K0+658.363~K1+452.792路段设置分离式路基进行布设,左线桩号ZK1+331.950、右线桩号YK1+330.870处分别设置玉池大桥下穿向莆铁路后,跨过青印溪,后途经玉田口新村,桩号K1+940与省道304线相交,至终点玉池村,桩号为K2+313.618,路线全长2.313618km。项目平纵面图详见图4-1-1。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图4-1-1项目平纵面图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4.2建设内容4.2.1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拟建工程主线全长2.313618km。全线按交通运输部部颁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情况:西迎宾大道交叉口至红土地进场道路交叉口段路基宽度28m,其余路段路基宽度均为21m。全线均为沥青砼路面(不包括人行道)。见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2-1。表4-2-1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28/21**西迎宾大道交叉口至红土地进场道路交叉口段路基为28m,其余路段均为21m;两种路基宽度区别仅为非机动车道、绿化带及人行道,主车道宽度相同表4-2-2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一123二1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2三1道52四五处31处2六1亩24.2.2项目与周边路网的关系本项目是S215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G235、S308及厦沙高速公路组成一张围绕尤溪县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2、铁路本项目于玉池大桥下穿向莆铁路,并通过与本项目相连接的尤溪西城迎宾大道与向莆铁路尤溪火车站衔接在一起。3、与城市道路以及规划区的衔接关系本项目在玉池规划区未来会规划一条道路与本项目平交从而与区内道路网相连。项目连接城西园开发区,并通过尤溪西城迎宾大道以及火车站连接线连接尤溪县城主城区的各个城市道路网、向莆铁路尤溪火车站、西城镇主干线省道304线以及西城镇的联建和解建一带的规划区。4.3道路工程设计(1)横断面构成要素技术规范》(JTGF10-2006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心线标高。①西迎宾大道交叉口至红土地进场道路交叉口段路基型式:标准路基宽度为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18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28.0m:3.5m人行道(含树池)+2.5m非机动车道+7.5m主车道+1.0m中央分隔带+7.5m主车道+2.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含树池)=28m。本路段是与西迎宾大道顺接以及与红土地进场道路相交,路基横断面布设中考虑设置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此段兼具城市道路功能。②红土地进场道路交叉口至S304交叉口段路基型式:标准路基宽度为21.0m:2.5m路肩+2×3.5m主车道+2.0m中央分隔带+2×3.5m主车道+2.5m路肩=21m。①机动车道(含路缘带)采用沥青路面结构:4cm改性沥青砼抗滑表层(AC-13C)+6cm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AC-20C)+12cm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16cm级配碎石下基层+32cm3%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主线行车道、路缘带、中央分隔带开口均采用相同的路面结构。②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采用4cm改性沥青砼抗滑表层(AC-13C)+6cm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AC-20C)+10cm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16cm级配碎石下基层+20cm3%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③人行道8cm路面结构采用彩色混凝土面砖+3cmM10水泥砂浆调平层+18cm8%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底层。4.3.3桥涵工程结合沿线地质、水文及河流分布情况,本项目主线共设886.5m/3座,其中大桥786.5m/2座,中桥100m/1座,无小桥;涵洞5道。(1)设计标准①桥面宽度:与路基同宽。②设计荷载:公路-Ⅰ级。③设计洪水频率:一般大、中、小桥和涵洞1/100。④地震烈度:VI度。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19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20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2)路线方案桥梁分布情况表4-3-1K线主线桥梁一览表序号号桥交角孔数-孔径(单跨跨度)桥梁全长桥面宽度结构类型部构造下部构造(°)(孔-m)(m)(m)桥桥1K0+220建桥603×302×23.5T梁U型2K0+550建桥905×302×15T梁U型3ZK1+331.950玉池桥(分桥梁)903×40+3×40+3×35+3×40+4×40634梁YK1+330.870903×35+3×35+3×35+3×40+5×35619线K线886.5/////线RC全线5路线布方路面交面交一览表4-3-2表4-3-2面交一览表号交1号宽2号宽3跨全线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1)改路工程本项目拟在K1+940与省道304线相交,对省道304线进行部分改线,改线全长472.5m,近期该交叉口为平面交叉,对该交叉口进行渠化,采用信号灯控制。4.4施工组织计划本工程实际修建里程总长2.313618km,根据实际情况及经济发展需要,本工程建设计划进度见表4-4-1。表4-4-1项目计划进度表二三四一二三四一二4.5交通量预测根据项目工可交通量预测情况,本次环评交通量预测特征年选取运营后第1年、第7年和第15年,即近期2020年,中期2026年,远期2035年,由线性插入法计算得预测特征年公路交通量见表4-5-1。表4-5-1各预测年交通量(折合pcu)预测结果单位:pcu/日4.5.2相关交通特性分析(1)车型比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21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工可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资料,并结合现有公路交通观测资料,确定昼、夜车型构成比见表4-5-3。表4-5-3车型比表(2)昼夜比根据工可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资料,并结合现有公路交通观测资料,昼夜比为0.9:0.1,其含义是指昼间(8:00--20.00)车流量与夜间(20:00--次日8:00)车流量的比值。(3)折算系数工可折算系数见表4-5-4。表4-5-4工可车型折算系数车机车机(>19座)车1134414考虑到不同时段的交通噪声对人的正常生活影响的差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昼间为6:00—22.00,夜间为22:00—次日6:00,昼间时长为16h,夜间时长为8h。因此,在交通噪声的预测过程中,需将工可中统计的夜间12小时交通流量中的4小时折算到昼间,拟建道路各预测年昼间和夜间预测交通总量(工可pcu)折算见表4-4-5。表4-5-5各预测年昼夜交通量(折合小汽车)单位:pcu/日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22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23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折算后各预测年各车型昼夜实际车流量统计见表4-4-6。表4-5-6折算后各预测年各车型昼夜实际车流量统计表年路6894.6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沿线大部分路段可利用现有道路及横五线已建路段进行运输,在路基形成后,局部可以利用路基作为运输材料和设备的通道。运输方式采用汽车(水泥、沥青预拌料采用专用车辆)、农用车等相互结合,因此,本工程材料运输条件较好,均能满足施工机具和材料的运输要求。4.6.2施工用水、用电、通信工程用水:路线沿线水资源较丰富,水质良好,可满足要求。供电、通信:沿线的电力供应、网络通信可与电力部门、电信部门协商解决。本工程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汽油、柴油、沥青、建筑石料等主要材料均由周边市场采购供应。本工程不另设水泥、沥青拌合站,所需的混凝土可直接从周边拌合站购买已搅拌的商品水泥,可满足工程需求。4.7工程施工方案本项目主线全长2.313618km。工程施工按照先桥涵、后路基,路(桥)面的程序进行。为了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按进度实施,避免抢工期、拖时间。主要材料集中供应,采购集中厂拌的商品水泥与沥青,本工程不设水泥、沥青搅拌站。主施工便道利用现有周边道路(省道S304、已建成的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S215道路连接S304及尤溪西互通不另设施工便道。为确保路基、路堑稳定,需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路基如基底强度不足或遇山间软土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换填、增设砂砾垫层等)。路面工程宜采用配套路面施工机械设备专业化施工方案,配置少量人工辅助施工。路面铺设工期按5个月考虑,采用机械铺筑;路面采用摊铺机械铺筑。本项目桥梁情况详见表表4-3-1。解建中桥及解建大桥跨越解建村当地溪沟,不设水中桥墩;玉池大桥前半段下穿向莆铁路,后半段跨青印溪,桥梁跨河段仅约100m,不设水中桥墩。项目共设涵洞5道,由于沿线经过地区为河谷阶地、山间凹地地貌,采用RC盖板涵。工程桥梁其上部构造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方法以预制构件装配为主,可采用吊装施工,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本项目占地面积为10.2205hm2,其中农用地6.7467hm2(耕地3.1853hm2,园地0.1878hm2,林地2.8279hm2、其他农用地0.5457hm2,不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用地2.2314hm2,未利用地1.2424hm2。项目土石方平衡表见表4-7-2,表土平衡表见表4-7-3。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24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25页表4-7-2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均为自然方序号项目挖方填方调入调出借方弃方小计土方石方小计土方石方土方石方来源土方石方去向土石方来源去向一路基工程108193757353245815779912271735082929864069298640651014国省道干线横五线尤溪下村至玉池公路工程调配14081K0+000~K1+00058867412071766012068394661260226472573825101414082K1+000~K2+000491103437714733334062507983279298640613K2+000~K2+313.618216653710297773328266682二桥涵工程898665512435655165512435三弃渣场1500150015001500合计11867983786348931658501307683508292986406187749030510143843表4-7-3表土平衡表单位:m3,均为自然方一二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4.7.5.1弃渣场根据工程更变后水土保持方案,全线共设置1个弃渣场。弃渣场位于K2+220右侧的低凹地,现状为耕地,施工初期剥离表层土壤等,堆放在西侧场地内,用于后期覆土绿化。弃渣场占地面积约0.25hm2,平均堆放高度4m,有效库容约1.0万m3,拟在外侧设置浆砌石挡墙拦挡,弃渣场主要堆放换填的淤泥、钻渣及破除路面的废石等无法回填利用的土石方。4.7.5.2表土场主体工程剥离表土0.29万m3,弃渣场剥离表土0.15万m3,拟集中堆放在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绿化覆土;弃渣场剥离的表土就近堆放在弃渣场内。表土剥离主要分布在起点附近桩号,故在项目区起点位置布设表土临时堆场。项目起点与尤溪规划国省干线S215线、西城迎宾大道Y型相交,相交处设置有绿化渠岛,本项目表土临时堆场拟布置在此处。表土临时堆场占地面积0.12hm2,平均堆放高度2.5m,有效库容0.30万m3,可以满足本项目表土堆放的要求。周边汇水面积较小,采取措施防护后可以满足表土堆放的要求。弃土场现状表土场现场本项目沿线分布有S304省道、已建成的S215道路连接S304及尤溪西互通,周边村庄的水泥道路及桥梁等,交通发达,利用现有道路可以抵达本项目沿线各处,可以满足施工运输需要,故不再设计施工便道。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第26页国环评证乙字第2225号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27页根据施工需要,本项目拟在K0+780右侧布置一个标准化施工场地,主要用于钢筋加工、小型构件加工、机械停放、建材堆放等,并布置生活设施,其余场地及桥梁施工,在用地红线内即可完成,不再设置专门的施工场地。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混凝土从当地市场采购商品混凝土,不设混凝土拌合站。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0.82hm2,红线内占地0.62hm2,红外线占地0.20hm2。占地现状为空地,地形平整。拟在施工后期,逐步拆除红线内设施修建道路;红线外设施在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并撒播草籽绿化,交还当地用于规划用途。根据工程水保方案,本项目建设需外借土方5.10万m3,借方从国省道干线横五(S308)线尤溪下村至玉池公路工程调配,运至本项目后,由建设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国省道干线横五(S308)线尤溪下村至玉池公路工程为尤溪县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建设工期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与本项目运距约2km,该项目废弃土石方数量及质量可以满足本项目路基填筑的要求,故不再设计取土场。4.8工程分析4.8.1工程主要环境影响新建道路对沿线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展密切相关,不同的工程行为对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不同。就本工程项目而言,勘察设计(选线)期已基本完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按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进行。4.8.2道路用地合理性分析4.8.2.1永久占地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占地面积为10.2205hm2,其中农用地6.7467hm2(耕地3.1853hm2,园地0.1878hm2,林地2.8279hm2、其他农用地0.5457hm2,不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用地2.2314hm2,未利用地1.2424hm2。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耕地第28页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征占以及减少植被青苗的破坏,对征占的耕地采取占补措施,做到“占一补一”,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占用耕地补充义务,耕地开垦费应列入投资概算。三明市国土资源局出具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明国土资审【2018】23号)》,项目用地符合尤溪县西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已列入规划期内实施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用地目录,用地符合产业供地政策。4.8.2.2临时占地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临时占地0.39hm2,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与荒地,其次为旱地与建设用地。由现场踏勘可知,项目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弃渣场及表土场离周边居民区较远,也不涉及敏感植被,对生态破坏较小,防护措施相对容易,待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绿化,在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和生态破坏防治措施前提下,对临时占地的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临时占地设置比较合理。本项目属于规划中的国省干线建设项目,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4.8.4.1与福建省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本项目是S215线厦沙高速公路尤溪西互通口至西城解建段,对照《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本报告项目的起点、走向以及主要控制点与《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基本一致。综上,项目符合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4.8.4.2与《福建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2013~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符合性表4-8-1项目与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符合性用资源,避让各类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求第29页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等部分路段进行避让优化,公路禁止穿越各久性占地的规模;要避免对野生动物和野生近、跨越水源保护区、其他重要水体的公路、桥梁置路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和沉淀池,以便及时有效对发4.8.4.3与尤溪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本项目是尤溪县国省干线S215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对象为西城区和向莆铁路火车站,是连通厦沙高速公路、迎宾大道以及G235线和S308线的快捷通道。特别是对西城新城的规划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利于尤溪县和周边县市的交通连接,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尤溪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4.8.4.4工程与沿线工业园规划区相互关系工程沿线经过尤溪县西城镇,工程线路与沿线的城西园规划区的关系见下图2-1-1。从工程线路与沿线城西园规划区的关系来看,项目K0+900~K1+100处右侧约200m即西城园,同时本项目设置一处红土地(西城园)进场道路交叉口,与园区道路相交,对西城园的开发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综上,工程实施能促进城关镇和西城镇的工业发展。4.8.5.1施工期污染源(1)施工期噪声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来自各种施工作业,主要有筑路机械噪声、车辆运输噪声以及现场处理噪声。在施工现场,随着工程进展,将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因而不同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主要噪声源。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0页范(试行)JTJ005-96”中附录E2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汇总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详见表4-7-1。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1页表4-7-1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表序号153545758T140型595515(2)施工期废气项目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运输扬尘和沥青烟气。主要污染环节为土石方的开挖回填与运输,沥青路面摊铺,建筑物拆除,材料的装卸、运输和堆放等作业过程,上述各环节在风力的作用下将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产生扬尘、沥青烟污染,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①施工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生活营地,由于本工程位于城郊,大部分施工人员都租用城郊房屋居住。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当地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不单独外排。本项目不另设集中式施工营地。②施工期生产废水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施工场地的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浇筑养护水及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等。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浇筑养护用水大多被吸收或蒸发,少量经收集沉淀后回用洒水降尘,故其废水排放污染可忽略不计。机械及运输车辆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含有高浓度的泥沙和较高浓度的石油类物质,冲洗废水经沉淀池隔油处理后可重复利用。(4)施工期固废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弃土石方(含施工整地废物)、无法利用的施工建筑废物和生活垃圾。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2页①施工整地废物主要是施工场地内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废弃土石,桥墩基础施工产生的钻渣和污泥,软基跟换污泥等固体废物,还包括拆迁建筑垃圾。这些施工整地废物与弃土石方一同运至弃渣场。②施工建筑废物主要是施工中建筑模板、建筑材料下脚料、废钢、废包装物、废旧设备以及建筑碎片、水泥块、砂石子、废木板等以及旧房拆除中的各类固体废物。这些施工建筑废物大部分可综合利用,剩余少量无法利用的运至弃渣场。③施工生活垃圾:施工场地不设食宿,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主要为废弃的一次性餐盒和食品包装袋等。施工期高峰人数约120人,按施工人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1.0kg/p•d计,则施工期高峰日均生活垃圾总产生量约0.12t/d,由邻近的垃圾站处理。施工期固废产生排放情况详见表4-8-4。表4-8-4项目施工期固废产生排放情况表一1020二104.8.5.2运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噪声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为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定态源。道路营运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另外,由于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道路工程营运期交通噪声对路线附近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可能带来不利影响。①预测车速本工程为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60km/h,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推荐的公式,并考虑公式的适用条件,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3页B01-2003)及其条文说明,利用国内关于汽车行驶速度方面的观测资料,确定本项目的预测行驶速度。小车昼间平均行驶速度采用设计速度的95%即57km/h,夜间取昼间平均行驶速度的90%即51.3km/h;中、大型车昼间平均行驶速度取设计时速的85%,即大、中型车平均行驶速度为51km/h,夜间取昼间平均行驶速度的90%即45.9km/h。第i种车型车辆在参照点(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级L0i(dB(A按下式计算:小型车:LW,S=12.6+34.73lgVS中型车:LW,M=8.8+40.48lgVM大型车:LW,L=22.0+36.32lgVL式中:Lw,L、Lw,m、Lw,s——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平均辐射声级;Vi——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本项目各期小、中、大型车单车平均辐射声级预测结果见表4-8-5。表4-8-5营运各期各车型单车噪声排放源强单位:dB(A)路(2)废气①大气污染源营运期废气主要是道路机动车行驶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THC等,其中NOx和CO排放浓度较高。②染物源强计算式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与交通量成正比,和车辆类型以及汽车运行的工况有关,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源强可由下式计算:Qj式中:Qj——公路线源j种污染物排放源强度,g/(km•sj=1,2分别表示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4页CO、NO2;Ai——计算年i类型机动车小时交通量,辆/h,i=1,2,3,4分别表示轻型车,中型车,重型车,摩托车,辆/h;kij——型机动车j污染物单车排放因子,g/(km•辆)。λij——i型机动车j污染物排放因子车速订正系数,式中v为车速,km/h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时间部署,201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第Ⅴ阶段,202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第Ⅵ阶段。即到工程建成通车后,全国范围内将执行第Ⅴ阶段标准(相当欧Ⅴ排放标准)及第Ⅵ阶段标准(相当欧Ⅵ排放标准随着我国汽车年)本评价中的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可近似21为欧Ⅴ排放标准中的车辆单车排放因子;中期(2026年)和远期(2035年)评价则按全部车型为欧Ⅵ标准车型来计算污染物排放源强。③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根据各特征年各车型流量、单车排放因子及车速订正系数,计算各特征年的大气污染物CO、NOx的排放强度,详见表4-8-6。表4-8-6各特征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情况表单位:g/km•sNO2(3)废水①路面雨水量计算本项目路面雨水量计算方法可参照西安公路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赵剑强等人在《交通环保》1994年2~3期《路面雨水污染物水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所推荐的方法,首先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年平均降雨天数,计算出日平均降雨量,然后考虑暴雨强度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假定日平均降雨量集中在阵雨初期2h内,则其与路面径流系数及污染物有关的汇水面积的乘积作为地面雨水量。上述计算方法可以用下式表示:Qm第35页式中:Qm—2h降雨产生路面雨水量,m3/d;C—集水区径流系数;I—集流时间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d;A—路面面积,m2;Q—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mm;D——项目所在地区年平均降雨天数,d。本项目路面雨水量可类比上述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尤溪多年平均降雨量1602mm。平均年雨日173d。路面径流系数采用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对混凝土路面及沥青路面所采用的径流系数均为0.9(0.85~0.95之间)。本项目道路总面积约为256038m2,计算求得本段道路路面雨水产生量约为2132.2m3/d。②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国内外研究表明,机动车路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与路面行驶机动车流量、机动车类型、降水强度、降雨周期、道路性质及机动车燃料性质等多个因素有关,一般较难估算。类比我国南方某省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实测得出的路面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值,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值见表4-8-12。表4-8-12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值表单位:mg/L,pH无量纲BOD532132③污染物排放源强路面雨水污染物浓度平均值与路面雨水量的相乘可近似作为雨水污染物排放源强,结果见表4-8-13。表4-8-13本项目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单位:kg/dBOD5(4)营运期环境风险污染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6页营运期还可能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如载有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或油品的车辆若发生事故泄漏或交通事故,对沿线环境尤其是水域和生态环境将造成重大影响,虽然项目运营期环境风险的概率和风险值相对较低,但仍必须有严格的事故监测与防范措施。4.8.6工程环境非污染源4.8.6.1生态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永久占用沿线各类土地10.2205hm2。道路占地破坏了部分植被,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使评价范围内植被覆盖率下降,林地、耕地面积减小,工程建设将在一定时间内造成一定区域内水土流失加剧。4.8.6.2社会环境影响(1)征地拆迁的影响土地的永久性占用将改变土地的使用现状,造成局部林地、耕地减少,人均林地、耕地面积下降,带来不同程度的农林作物损失。拟建项目涉及征地及拆迁,将给道路沿线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对区域路网建设影响本项目将完善尤溪县西城镇公路网,改善区域的交通出行环境,对促进沿线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3)施工活动施工车辆的进出,对现有道路的占用,会影响沿线居民的出行。本项目施工车辆的运输将造成扬尘污染,会降低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另外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也会影响项目沿线居民的生活。施工对沿线灌溉水利设施、电力通讯设置有一定影响。4.9水土保持分析本道路项目在其修建过程中,路基开挖、桥梁建设、堆填地基等施工行为构成人工边坡,造成原地貌的破坏,降低或丧失了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因此,合理正确预测道路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综合分析评价其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危害及其对周边的影响,可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监督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第37页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8.8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4.60hm2,直接影响区4.22hm2(防治范围引至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可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表土临时堆场区,具体详见下表。表4-8-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情况表12345五、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阶段的噪声影响主要在路基施工阶段和路面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和运输车辆的辐射噪声,这部分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无规律的特点,它对外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噪声值很高,如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对道路沿线的环境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有筑路机械噪声、建桥打桩噪声、车辆运输噪声以及现场处理噪声。不同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和产生的噪声大小、影响范围都不同;由工程分析表4-7-1可知除发电机组最大声级为98dB(A)外,其余噪声源在76~90dB(A)之间,对施工场地周围50m范围内的环境影响较大,特别在夜间施工时这种影响更为严重。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38页施工期公路沿线的声敏感目标主要为:联建村、解建村及玉田口新村。敏感目标的具体情况与拟建道路的关系详见表3-2-1。5.1.3施工噪声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鉴于施工噪声的复杂性及其影响的区域性和阶段性,施工噪声源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点声源噪声基本衰减模式,估算出离噪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Li式中:Li——距声源Ri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L0——距声源R0米处的施工噪声级,dB(A△L——障碍物、植被、空气等产生的附加衰减量。5.1.4施工噪声影响结果与分析在施工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机械同时在一处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比单一机械产生的噪声预测值要大。但由于在实际施工中各施工机械组合情况较为复杂,则很难一一用声级叠加方法计算得出其可能的实际影响结果。(1)根据表4-7-1可计算各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噪声影响,各种机械的单台作业施工噪声于施工场界(施工场界为公路边界或临时施工场地外轮廓线,以公路边界为例分析,假设施工机械位于道路中心线,中心线与道路边界的距离为10.5m)约40m外方均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限值要求,夜间影响的范围更大,且高噪声设备场界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15dB。施工过程中往往多台设备同时作业,因此,实际影响范围较单台设备的影响范围要大,通过计算分析,由于施工机械噪声级较高,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在空旷地带传播的距离很远,多台机械同时施工时施工场界噪声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因此,公路施工噪声对临近施工沿线的敏感点将产生一定影响,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2)施工噪声应重点关注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噪声污染最严重的施工机械是装载机和平地机,在路基和桥梁施工中常常使用到第39页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这两种施工机械,而其它的施工机械施工噪声相对较低。根据现场踏勘,结合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位于道路中心线,本工程施工噪声影响预测取5m处的设备噪声声压级为90dB(A)的施工机械进行预测,拟建项目敏感点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见表5-1-1。表5-1-1施工期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一览表单位:dB(A)点值值由表5-1-2可知,项目施工期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较大,单台机械施工噪声会使得路侧敏感点噪声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功能区标准,昼间超标量为7.25~17.17dB,夜间超标量为17.11~27.13dB。其中超标量与影响范围则随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种类及数量、施工阶段以及障碍物、植被、空气等产生的附加衰减量不同而有所波动。为减轻施工噪声对沿线声敏感点的影响,施工单位应根据场界外敏感点的位置、高差等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4)建设施工单位应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并根据各施工阶段的特点采取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本环评要求在以上敏感目标等路段设置可移动式临时声屏障等,以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5)本评价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敏感目标300m范围内,禁止午间(12:00~2:00)及夜间(22:00~6:00)施工,尽量将施工安排在昼间进行,若因施工工艺等技术原因必须在夜间连续作业的,需预先报当地环保部门办理允许施工手续,并及时公告周边居民。5.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为桥梁施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施工废料的处置等对沿线地表水的水污染影响。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0页5.2.1桥梁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工程沿线经过的地表水体主要有青印溪及解建村当地溪沟。本工程沿线共设大桥2座,中桥1座。解建大桥及解建中桥跨越解建村当地溪沟,不设水中桥墩;玉池大桥前半段下穿向莆铁路,后半段跨越青印溪,不设水中桥墩。因此,工程中桥梁施工对周边地表水环境没有直接影响,不会引起水功能的变化及河道滩槽格局的调整。桥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桥墩施工时产生的钻渣泥浆对水环境的影响。桥梁下部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时,施工中钻孔、清孔或建筑材料冲洗等施工环节如不加以控制,将引起邻近水体混蚀,影响溪流水质。因此施工过程如不做好防治措施,会对相邻地表水体的水质造成影响。钻孔泥浆由水、粘土组成。在钻孔时,为了回收泥浆和减少环境污染,应设置泥浆沉淀循环系统。钻渣堆弃在指定的位置,当钻渣稀而且能流动时,掺加适量的固化剂(如水泥),待钻渣固化后再运至弃渣场。虽然青印溪项目段水体的现状主要功能是工农业、景观用水,水体中无保护珍稀水生生物,下游无水源保护区及需特别保护的区域,但项目应按规范施工、严格管理,将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桥梁施工期较为短暂,工程量也较小,此类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故本项目桥梁施工对水体的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5.2.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影响本工程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住附近民宅,生活污水依托原有生活设施,不单独排放,对工程沿线水体基本无影响。另外,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也将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建议使用旱厕,收集现场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定期清运处理,采取措施后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运输车辆和流动机械保养主要集中在每日晚上进行1次,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2.4m3/d,主要污染物为含有高浓度的泥沙悬浮物和较高浓度的石油类物质,SS浓度可达3000mg/L,石油类可达20mg/L,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对收集废水进行油水分离、沉淀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1页处理,回用于附近场地降尘用水。另外工程各个施工场地产生的各类生产废水均应集中收集,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附近场地降尘用水。5.3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等作业。因此,工程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其次为沥青混凝土摊铺时散发的少量沥青烟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颗粒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突出。道路建设将会增加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开放或封闭不严的混凝土现场拌和、储料场、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撒,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等。(1)混凝土拌和产生的粉尘污染本项目外购商品水泥,不设混凝土拌合站。施工场地主要用作预制梁场、预制件场及堆料场。桥梁预制件仅有少量零散的混凝土搅拌,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砂石料等建材堆料场在风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扬尘。本项目堆料场规模较小且按照施工场地标准化管理要求设置雨棚和挡墙,并采取洒水、蓬布遮盖等措施,防止风吹扬尘,在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由于沥青混凝土采用专业拌合站拌好后运到工地,因此本项目不设沥青混凝土拌合站,仅摊铺时散发少量的沥青烟,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2)筑路材料和弃土石运输水泥、砂石料和弃土石等运输极易引起粉尘污染,其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3)施工便道临时道路、施工便道和正在施工的道路上行驶的施工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比较严重,易对道路沿线两侧产生影响。因此,对运输散体物质的车辆必须严加管理,控制装载高度与车速,防止遗撒,同时采取加盖蓬布或洒水等防护措施。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2页5.3.2筑路材料和土石方运输对沿线居住环境的影响及污染控制措施水泥、沙石料、土石方运输对沿线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扬尘影响,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1、项目所需水泥、砂石料主要由周边邻近供应点采购,通过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运输车辆可以利用现有道路及路基到达各个工程点,同时避免穿越城关镇及西城镇等面积较大的敏感目标,降低了运输影响,运输过程加强管理,控制装载高度与车速,砂石料车辆加盖毡布,防止遗撒,则筑路材料运输的环境影响不2、本项目沿线设置1个弃土场,弃土石的运距较短,但土石方运输过程中车辆洒落尘土的一次扬尘和车辆运行时产生的二次扬尘将对运输线路两侧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土石方运输路线较短,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运输路线多为现有道路,路面路况较好,洒水降尘的条件便利,能有效地减少由汽车行驶带来的道路扬尘。5.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工地会产生大量淤泥、渣土(包括拆除旧建筑物的渣土)、地表开挖的淤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洒漏泥土,污染公路,影响景观和交通。开挖弃土的清运车辆,不但会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造成交通堵塞,泥土的撒漏也会给当地环境卫生带来危害。开挖弃土如果无组织堆放、倒弃,如遇暴雨冲刷,则会造成水土流失。5.5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5.5.1工程占地及土地利用变更的影响公路建设永久占地10.2205hm2,临时工程占地0.39hm2。(2)土地利用变更影响分析◆永久征地公路施工完成之后,永久占地将改变土地功能,原有的林地、耕地等土地类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3页型将全部转变为交通运输用地。原有土地类型主要功能价值(经济产出)将不复存在,像林地(私人)、耕地等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征用这些土地对所有者生计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因此建设单位应对所征用的林地、耕地等土地的所有者予以合理的补偿。土地利用的变更,虽使得局部区域损失了一定经济价值,但间接提升了周边其它土地的经济价值,从宏观上讲,本公路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影响是正面的。◆临时征地临时征地导致的土地利用变更的影响是暂时性的,施工完成之后,将对临时征占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可基本恢复原有土地功能。5.5.2植被生物量损失影响分析由于工程所占用地类型中,农用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地表生物量不大,故项目生物量损失不大。对永久占地的生物量损失的补偿措施,一般是根据林业、国土部门的要求,按规定对林地、耕地等土地进行征收,给土地所有者合理补偿,并按相关政策如“占一补一”等进行异地补偿;而临时占地导致的生物量损失在施工完成,进行植被恢复后,可基本恢复其生物量。(1)施工清理地表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对于永久征占的土地,地表植物不可避免的被清理,而对于临时征占的土地,应在施工时合理优化设计,尽量避免清理地表植被,减小对地表植物的影响。施工完成后,应积极对临时占地及公路两旁的裸露地进行植被恢复。项目清理地表时,地表的植物也将一起清理,但项目占地对植被资源的破坏有限,且项目征占土地上的植物主要为杉木、马尾松、五节芒等福建境内常见植被,不涉及特殊保护植物,不会造成评价区域植物种类的减少。(2)施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尾气等也会对周边植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根据道路建设的特点,一个路段施工完成后即转移到下一路段进行施工,在局部区域内连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4页续施工作业的时间较短,因此,本项目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废气等对周围植物的影响较小。施工期的各种施工活动可能对动物产生一定影响。但考虑到沿线区域主要为城郊及农田,不涉及需要特殊保护的野生动物,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的范围不大。随着施工的结束,受惊扰的动物部分在新环境中建立了新的活动范围,也有部分动物会重新回到原有区域继续生存繁衍。项目建设占用3.1853hm2的耕地,占永久征占土地面积(10.2205hm2)的31.17%,对沿线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仍应根据要求征用耕地,并给于农民合理补偿,弥补农民的损失,对于以农田收入为主的农民,还应综合考虑其以后的生计问题,对其就业给予积极引导。全线共设置大桥2座,中桥1座。施工期间做好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对沿线溪流水体的不利生态影响也是较小的。通过落实施工期环保措施,桥梁施工的生态影响较小。5.6水土流失影响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报告,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项目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区域共14.60hm2。以建设期(含施工准备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个阶段为水土流失预测期。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报告中的预测分析,项目建设产生弃方0.38万m3,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总量为3002.1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2881.3t。防治重点时段为施工期,主要区域为主体工程区。5.7施工期环境风险及预防措施本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中若未沟通协调好民众征地补偿及企业拆迁安置等问题,则可能引发民众阻止施工单位施工建设、破坏施工设施等行为;工程施工期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5页间,会使区域交通受到干扰,这将给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振动干扰,施工扬尘、建筑垃圾的堆放及运输等均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干扰。若施工场地生活污水处理管理不善或施工固体废物处置不及时,还有可能造成施工场地附近污水横流、蚊蝇孳生等环境卫生问题和城市景观问题。若处理不当民众问题,则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应从从源头上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权益,确实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的征地补偿及拆迁安置问题、施工期民众出行问题及施工扬尘问题等,维护社会稳定。5.8施工期对向莆铁路影响分析本项目设玉池大桥在K1+075处下穿向莆铁路大桥,工程线路从向莆铁路刘厝大桥的2号、3号墩之间下穿经过,下穿向莆铁路处桥梁桩基离铁路最近距离为7.2m。根据工程可研,本次下穿路段方案已通过南昌铁路局同意,但暂未形成正式文件,建议与南昌铁路局进行协调,尽快提供正式文件,以利项目顺利实施。施工前,施工图应报铁路公司审核后方可施工,因此工程在满足铁路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工程施工对向莆铁路工程的施工和运行的影响较小。六、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6.1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6.1.1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根据拟建道路特点、沿线的环境特征,以及工程设计的交通量等因素,本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公路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地面任何一点的预测噪声是指线声源传至该点时的噪声能量与该点背景噪声能量的叠加。(1)第i型车小时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iL0Ei式中:Leq(h)i——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第46页L0E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图6-1-1有限路段的修正函数,A—B为路段,P为预测点△L1=△L坡度+△L路面△L2=Aatm+Agr+Abar+Amisc(2)总车流等效声级:100.1Leq(h)大+100.1Leq(h)中+100.1Leq(h)小)大、Leq中、Leq小——分别为大、中、小型车昼间或夜间,预测点Leq如果某个预测点受多条线路交通噪声影响,应分别计算每条车道对该预测(3)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叠加模式对于敏感点,需将预测结果和背景值进行叠加,叠加模式:Leq预=10lg【100.1Leq交+100.1Leq背】Leq交—敏感点的交通噪声贡献值,dB(ALeq背—敏感点的噪声背景值,dB(A)。(1)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ΔL1)第47页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①纵坡修正量(ΔL坡度)公路纵坡修正量ΔL坡度可按下式计算:大型车:ΔL坡度=98×βdB(A)中型车:ΔL坡度=73×βdB(A)小型车:ΔL坡度=50×βdB(A)式中:β——公路纵坡坡度,%②路面修正量(ΔL路面)不同路面的噪声修正量见表6-1-1。表6-1-1常见路面噪声修正量表单位:dB(A)000 (2)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ΔL2)①障碍物衰减量(Abar)a、声屏障衰减量(Abar)计算◆无限长声屏障可按下式计算:10lg|,40fδ40fδt=40fδ>1dBdB式中:f——声波频率,Hz公路项目取500Hzc——声速,340m/s;公路建设项目评价中可采用500Hz频率的声波计算得到的屏障衰减量近似作为A声级的衰减量。◆有限长声屏障计算:第48页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Abar仍由上式计算。然后根据图6-1-2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值取决于遮蔽角β/θ。图6-1-2a中虚线表示:无限长屏障声衰减为8.5dB,若有限长声屏障对应的遮蔽角百分率为92%,则有限长声屏障的声衰减为6.6dB。声屏障的透射、反射修正可参照HJ/T90计算。图6-1-2有限长度的声屏障及线声源的修正图b、L农村房屋为农村房屋的障碍衰减量一般农村民房比较分散,它们对噪声的附加衰减量估算按表6-1-2取值。在噪声预测时,接受(预测)点设在第一排房屋的窗前,随后建筑的环境噪声级按表6-1-2进行估算。表6-1-2建筑物噪声衰减量估算值表-3dB-5dB②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tm)按以下公式计算:atmatm式中:a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常年平均气温和湿度选择相应的空气吸收系数,见表6-1-3。依据本项目区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第49页多年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本项目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为19.5℃,相对湿度为77%。本评价大气吸收衰减系数选取条件为:年平均气温为20℃,相对湿度为70%。表6-1-3倍频带噪声的大气吸收衰减系数℃%③地面效应衰减(Agr)地面类型一般分为坚实地面、疏松地面、混合地面,本评价选取混合地面。声波越过疏松地面传播时,或大部分为疏松地面的混合地面,在预测点仅计算A声级前提下,地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可用以下公式计算:Agr式中:r——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hm——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m。④其它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衰减(Amisc)其它衰减包括通过工业场所的衰减;通过房屋群的衰减等。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自然条件(如风、温度梯度、雾)变化引起的附加修工业场所的衰减、房屋群的衰减等参照GB/T17247.2进行计算。(3)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ΔL3)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噪声(影响)修正量交叉路口的噪声修正值(附加值)见表6-1-4。表6-1-4交叉路口的噪声附加量表第50页S215线尤溪联建至玉池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321>1000根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