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福建省莆田市东洋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福建省莆田市东洋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福建省莆田市东洋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福建省莆田市东洋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福建省莆田市东洋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福建省莆田市东洋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

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L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

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B、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增大

C、联合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参考答案:

D

2.阅读下面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项目年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1957年43.3%31.2%25.5%

中的比例1960年21.8%26.1%52.1%

增长率1960年-22.8%47%223%

A.我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参考答案:

C

3.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

A.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

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

参考答案:

D

考察新三民主义。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突出特点就是明

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等原则基本一致,成

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应选D。

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

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

约》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

A

5.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围绕“走日本人的路”还是“走美国人的路”展开了

一场争论,其争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是否保留君主制B.是否兴民权,实行民

主政治

C.是否改造封建土地制度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

D

解析:D项是相同点。

6.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

“High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参考答案:

考点:康熙帝的历史功绩.

分析:本题以西方学者对清朝的评价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康熙帝历史功绩知识点的掌

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A、从材料中所述时间信息可分析出“HighQing”是指康乾盛世,体现了清朝前期

经济、政治的高度发展,与之相一致的是农耕经济的繁荣和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故正确;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故错误;

C、清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错误;

D、清初实行文化专制,科技成就落后,故错误;

故选A.

7.某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拿破仑日后承认,造成他失败的因素,除了甲国的广

大空间外,就是乙国的工业力量……。”上文中所指的甲、乙两国分别是

()

A.俄国、英国B.西班牙、英国C.英国、俄

国D.俄国、普鲁士

参考答案:

A

8.右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

)

A.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B.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C.在京举人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变法开始

参考答案:

D

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彩色画片,题为“中国蛋糕”,以漫画的形式,把中国比

喻成一个大蛋糕,将列强瓜分中国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面反映的历史状况就

促使维新变法开始。

9.“平民通过选举护民官制约元老院,既能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清晰表达平民的意志,又能

以职位之力发挥‘审核法律的理性',明智评价贵族的政治主张。因此护民官制度的建立

本身便显示了《十二铜表法》赖以出现的公法背景,意味着‘平民运动’的走向不是革

命,而是法治。”旨在强调

A.贵族丧失立法主导地位

B.罗马法制定的制度因素

C.平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D.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平衡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中的“护民官制约元老院,既能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清晰

表达平民的意志,又能以职位之力发挥‘审核法律的理性'”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A项

内容,故答案为A项。所给材料虽然能够体现权力制衡,但是这不是材料的本质含义,排

除B项。C项内容在所给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平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的证据也不充分,排除D项。

10.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

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

地区

A.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

B.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C.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参考答案:

答案:A

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增多,垦荒增多导致虎患增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人口增长与耕地矛

盾突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而非好转,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

除;材料不涉及经济中心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教育,

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

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直接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其硕:日群体夕障抗日英烈,

和个人13%0.02%

党政工作人员,

理军,32%

10%

东北抗日联军,

7%

新四军,9%

国民革命军陆

军,29%

A.八路军在抗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B.抗日英烈都牺牲于全面抗战期间

C.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一一国民党正面抗日

尽管英烈名录中八路军比重较大,但是其只是中共领导力量的一部分,同时其他著名抗日

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却占78%,故A项“主要作用”表述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英烈牺牲的

时间,而且中国自1931年就开始抵抗日本侵略,中共组建了东北抗联,故B项错误;图

示没有揭示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国民革命军的比重可以

看出,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1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

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参考答案:

D

13.“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

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湮灭

参考答案:

C

14.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

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

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

A.秦朝B.汉朝C.宋

朝D.清朝

参考答案:

C

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

影响的运动。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

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

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

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参考答案:

C

16.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

幅梭伦的画像(如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

参考答案:

B

17.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它反映出()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

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D.谈判未取得实质进展

参考答案:

B

18.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

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

的生活秩序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

明辨”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材料提出“去恶从善”,而非三纲五常的儒家人伦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

提出“去恶从善”的儒家道德观念,并且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正体现了“理学”强调“理

性”的原则,故B项正确;兴农的举措未提出存天理的目的,故C项错误;“去恶从善”

非材料的全部,故D项错误。

19.1942年,《解放日报》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后,与大选时的政治对手合作并释

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刊发了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其目的是

A.宣传持久抗战思想

B.借鉴西方民主政治

C.争取英美盟国支持

D.巩固民族统一战线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正确解读,运用历史所学知识加以理解的能

力。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共根据国内外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对西方民主的某些原则、制

度大胆加以借鉴,一方面采取务实态度,肯定西方民主的有益价值;另一方面在人权立

法、多党竞争、政权开放等方面借鉴了西方民主的制度设计,使之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富

于战斗力的政治武器,以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广大人民支持。此举巩固了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与题意不符。B项为手段,并非目的。C项与历史事实不合。故选

Do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20.马克思说德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

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

A.德国国内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

B.德国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最终失败

C.德国国内没有产生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

D.德国以统一的形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

D

21.他的名字紧紧与“第一次建立在人权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法国大革命连接在一起;

“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导师”;“他是真理和自由的倡导者,恶劣习俗的讨伐者,人道主义

的保卫者和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在近代西方思想家中能享有如此评价的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

梭D.康德

参考答案:

C

材料强调该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伏尔泰的的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有限,

故A项错误;孟德斯鸠的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有限,故B项错误;卢梭倡导社会契约

论、人民主权说,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深入,因此“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导师”,

故C项正确;康德的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有限,故D项错误。

22.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西欧经济的“强心剂”、“及

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

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

A

2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

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

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B.土地兼并C.赋税沉重D.重农抑商

参考答案:

B

24.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

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

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

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

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

工程技术”可以看出这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

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综上,这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结合相关所

学即可。

2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

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指

A.发动战争,瓜分中国B.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参考答案:

B

26.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

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

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

参考答案:

D

27.1921年春,农村和城市的饥荒表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

动荡积聚着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情绪,最终导致了反苏维埃政权的骚乱和暴动。这一状况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同盟国对苏俄武装干涉

参考答案: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

现和获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1921年春”、“最终导致了反苏维埃政权

的骚乱和暴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战结束后继续实行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所致。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

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

答案:B

28.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荀况

说:“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

是()

A.以礼人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B.法律无上、有限君权、法权平

C.法源于君、以礼人法、礼刑结合D.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

教化

参考答案:

C

29.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记载,一位老人用牛车拉炭

A晚唐时期,坊市制度已崩溃

去长安,在“市南门外”休息

B清前期,对外实行一口通商的政策中外贸易日益萎缩

C为便于戴军帽和打仗,清末部分新军士兵剪掉了发剪发辫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1941年,日本因陆军兵力受困于中国而放弃进攻苏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D

联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D

30.伦敦宪章派在1840年1月12日《宪章报》的社论中说:“中国由于拒绝遭受鸦片的

毒害,注定要被英国的恐怖战争所摧毁。我们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告诉那些胡说什么国家

荣誉的记者们,英国工人阶级再也不会屈从这种行径来维持英国的商业制度……工人阶级

受欺骗的日子已过去了,他们开始独立思考了"。材料说明()

A.宪章派认为鸦片战争欺骗了英国工人阶级

B.英国工人阶级力求与世界工人阶级结成同盟

C.宪章派反对现行商业制度下对工人阶级的压迫

D.宪章派反对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参考答案:

D

考查英国宪章运动。材料中的“伦敦宪章派”指的是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他们认为“由

于中国正当的禁烟运动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通过的战争行为来维护其商业制度

是“不道德”。故A、B、C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

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一一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

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

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

而已。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

沉的破船呢?一一《慈禧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这一观点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9分)

参考答案:

(1)有限度的支持改革,未明确反对变法;但慈禧代表守旧势力,阻碍变革;囚禁光绪

帝,屠杀戊戌六君子,废除变法措施。(6分)

(2)材料二观点认为:对清朝政局的糜烂,慈禧太后不该负全部责任。(3分)

答案一:同意材料二的观点。鸦片战争前封建统治日趋腐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官吏腐

败成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官员、民众普遍形成“天朝上国、虚骄自大”的心

态。慈禧太后当政期间,她支持洋务派,允许有限改革,推行清末新政。但毕竟积重难

返,最终没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6分)

答案二:不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固然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日趋腐朽,但政局稳定,农耕经

济繁荣。慈禧太后当政期间,她代表满洲权贵的利益,极力维护自己的权力。民族危机面

前,出卖国家主权、利益。对内掣肘洋务派;镇压义和团运动:实行“戊戌新政”。她是

封建顽固势力的总代表,对清朝政局的糜烂,清朝的灭亡应该全部负责。(6分)(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最高不得超过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于1796年离职,但他早在1792年就开始构思自己的“离职演说”。他强调

“政府的统一”相当重要,这不仅能让美国人成为“一个民族”,而且更是独立“大厦的

主要支柱”。他敦促美国民众,“你们应当正确估计全国性的联合对你们集体和个人幸福

的巨大价值。”他着重强调美国人是“出生或选择住在这个共同的国家的公民”,“这个

国家有权要求你们专注地爱它”。他鼓励民众将自己的“美国人”身份置于州名身份之

上,将爱国主义置于“任何因地域差别产生的名称”之前。他再次强调指出,美国取得的

成就是“群策群力的结果,经历了共同的危险、苦难,迎来了共同的胜利”。

一一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材料二孙中山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行使各项职权……随后,孙中山

大总统发表就职宣言,承诺将推翻满清统治、重建和平,并促进商贸发展。大总统表示将

为国鞠躬尽瘁,帮助国民实现和平、独立、富强民主的梦想。他说,一旦清帝逊位,国家

恢复和平,他将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

——郑曦原《共和十年•政治篇:〈组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T921)》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离职演说”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宣誓就职”的背景。

参考答案:

(1)目的:维护联邦统一和团结;形成国家品格,聚国家力量;防止国家分裂或解体

等。

(2)背景: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列强宣布中立,寻找新代理人;孙中山被推

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详解】(1)由材料“政府的统一”,可得出维护联邦统一和团结;由材料“你们应当

正确估计全国性的联合对你们集体和个人幸福的巨大价值”,可得出形成国家品格,聚国

家力量;由材料”群策群力的结果,经历了共同的危险、苦难”,可得出防止国家分裂或

解体等。

(2)从国内背景来看,经过武昌起义,清朝统治行将结束;就国际来看,列强宣布中

立,不甘心丧失侵略权益;由材料“孙中山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可得

出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吴起变法的要点,是“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就是要剥夺一些旧贵族的“有余”,来补

充军政开支的“不足”。他认为,楚国的“贫国弱兵”,是由于“大臣太重,封君太

众”。这些大臣、封君”上逼主而下虐民”,因此他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

禄”,减削官吏的禄秩,精简“无能”、“无用”的官,裁汰“不急之官”,节省这些开

支用来供养“选练之士”。这个措施革除了一些世袭封君的特权,精简了国家机构,增强

了军事力量。

吴起”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的另一个措施,是把旧贵族迁移到荒凉地区去。他根据楚国

地广人稀的特点,认为多余的土地,不足的是人民,而过去楚国旧贵族把人民集中到地少

人多的地区来,这是“以所不足,益所有余”,应该加以纠正。因而他下令“贵人往实广

虚之地”。这是迫使旧贵族带同所属人员去充实广大的荒凉地区,这样就有力地打击了旧

贵族的势力,并有利于开发荒凉地区。

一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中“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起变法中“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特点:将精简机构与削弱特权相结合

主要针对旧贵族

在节省开支的同时注重开发边区,协调各地发展

(2)影响:增加了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