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治疗现状_第1页
小儿静脉治疗现状_第2页
小儿静脉治疗现状_第3页
小儿静脉治疗现状_第4页
小儿静脉治疗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静脉治疗现状

儿科一病区目录儿科外周静脉输液现状行业标准与儿科外周静脉输液目录儿科外周静脉输液现状行业标准与儿科外周静脉输液关注输液安全的重要性输液安全是患儿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也是纠纷最多的环节85%护士>75%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静脉输液是最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之一我国静脉输液途径给药比例高达70%以上儿科静脉治疗的特点

1、年龄跨度大(0-18岁),所用静脉输液工具型号不一2、低龄儿血管细小、隐匿,静脉穿刺难度大。3、静脉输液途径异于成人,甚至是儿科独有(如头皮静脉、脐静脉输液)4、输液过程中易发生渗、漏等并发症,并且不易辨别。儿科静脉治疗的特点5、患儿抵抗力弱,病情变化快,需要随时观察

6、患儿不合作,配合差7、家长期望值高,希望“一针成功”8、对护士要求高:心理素质及专业技能过硬儿科静脉治疗的特点儿科静脉治疗的特点儿科静脉输液概况输液问题敷贴固定不规范穿刺部位不合理导管维护欠佳敷贴维护欠佳并发症穿刺水平健康宣教其它目录儿科外周静脉输液现状行业标准与儿科外周静脉输液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穿刺部位选择穿刺维护拔除固定与应用根据年龄选择穿刺部位6.3.1.2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免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静脉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对于新生儿和儿童患者,还可选择:颞静脉、头部的耳后静脉、下肢大隐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外周静脉通路-短导管对于儿童患者1.选择可以满足全程治疗的静脉,考虑手部、前臂以及腋窝以下的上臂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前区域。2.婴幼儿还可考虑头皮的静脉,不走路时,可选择用足部的静脉。3.避免手或手指,或吸吮的拇指/手指。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穿刺部位准备6.1.8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穿刺前评估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法、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6.2.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快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2014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穿刺工具的选择6.2.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解读:谨慎选用头皮钢针给予短期(小于4h)单次的静脉输液治疗可用于患者单次采取血标本6.2.4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2014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6.4.2静脉输液6.4.2.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6.4.2.3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2014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敷贴的固定---常见问题1.胶布覆盖穿刺点,影响观察。若发生药物外渗,无法及时发现3.容易压迫皮肤及硌伤2.胶布缠绕过多,导致皮肤过敏,皮疹,破溃敷贴的固定---常见问题1.敷贴卷边—固定欠牢固,导管可能脱出2.标识不清晰—如有异常情况,无法跟踪当时情况3.敷贴内有积血或渗液—易引起污染和感染血管通路装置的固定标准37.1固定并保护血管通路装置(VAD)以预防血管通路装置和通路装置意外脱落37.2固定血管通路的方法应不影响对穿刺部位的评估和监测,不影响血液循环或药物治疗固定方法(目标)-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不影响对穿刺部位的评估-不影响血液循环或既定药物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6.5.2敷料的更换6.5.2.1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2014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评估频率-外周静脉短导管(V)至少每4小时检查一次对于危重症/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应每1-2小时检查一次新生儿/儿童患者应每小时检查一次进行发疱剂药物输液时检查频率应更高

2014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6.8.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6.8.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拔管应由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操作

2014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渗出/外渗-------相关因素患儿因素血管过细脂肪厚,穿刺困难依从性差,哭闹易活动拉扯留置针输液方式和药物导管材质过硬(或钢针)使用输液泵输入速度过快,对血管刺激大药物性质技术操作穿刺时导管未完全进入静脉导管脱出未及时观察到固定不当关节部位穿刺穿刺人员

低年资护士

心里素质和工作情绪堵管原因—冲封管问题留置过程中管道多回血,未及时冲管未夹毕小夹子或封管手法不正确,导致回血冲封管液体量不足影响冲管效果输液结束后,未冲管使用输液泵进行间歇性药物输注时未及时冲管对于粘度较大的液体,使用钢针连接肝素帽冲管,影响冲管效果血管通路装置的拔除当任何一个患者主诉有与外周静脉短导管相关的不适或者疼痛时,应该拔除该导管;如果怀疑存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在拔除导管之后考虑对导管进行培养;如果发泡剂药物已经渗出,在导管拔除之前,应明确治疗措施,同时护士应该从导管中抽出残留的药物;

2017《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治疗标准》儿科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有哪些?

(1)盐酸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氨溴索与下述药品存在配伍禁忌,在使用时应分别输注,间隔输少量液体(0.9%氯化钠或5%葡萄糖)冲浄输液管中的药液;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包括: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头孢呋辛钠、等多种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清开灵、痰热清注射液等(2)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物。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包括:头孢替啶、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曲松钠、头孢硫脒、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3)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头孢匹胺钠与奥美拉唑混合产生白色浑浊,头孢哌酮与西咪替丁连续静滴时出现白色糊状物。儿科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有哪些(4)维生素类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能分解、破坏维生素K1,减弱其药效;其它还有维生素B6与甲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