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1页
第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2页
第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3页
第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4页
第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第三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第四课商业的发展第五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单元结构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学习方法点拨

第一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标要求:(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演变(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你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指的是什么吗?“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指什么?十二生肖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农业现象?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灵,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五谷:黍shǔ稷粟麦水稻sù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甲骨文辨读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农业发展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所谓原始农业是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奴隶社会和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源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农业分类现代农业传统农业原始农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问题探究一:1、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2、它变化的根本原因和表现是什么?①出现时间:④不足之处:

距今一万多年以前(原始社会)②概念:地力易下降,土地易被撂荒;从长远来看,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③主要农具:石刀、石斧石刀石斧①出现时间:距今八九千年前(原始社会)②主要农具:

耒耜(木、骨)、石锄、石犁④地位:

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③评价:消极: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地力有限;积极:提高工效,可取得好收成;耒(lěi)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石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耜sì石犁1.时间: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4.技术: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3.不足:

贵,少量使用生产力低下;供王室贵族使用2.农具:

金属与木、石并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铁制农具战国铁农具牛耕图1.发展:春秋,铁制农具逐渐出现;

战国,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两汉时期,逐步推广,甚至普及全国2.意义: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农业由粗放耕作走向精耕细作。

p3: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畜力代替了人力。桔槔俗称“吊杆”“称杆”,古代汉族农用工具,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原始提水工具。桔槔jiégāo芍陂(quèbēi)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是我国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芍陂(quèbēi)水利设施的修建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全景鱼嘴都江堰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年来,依然发挥巨大效益。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想一想?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变化怎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提高了工效和产量;扩大了耕地面积;节省了劳动力。生产工具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一万多年前八九千年前商周时期(三四千年前)战国形成石刀石斧木棒竹竿耒、耜石锄石犁金属与木、石农具,铁制农具刀耕火种耜耕(锄耕)铁犁牛耕集体劳作粗放经营个体家庭经营,精耕细作排灌、锄草、绿肥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桔槔、郑国渠、都江堰。

粗放经营原始落后地力有限课堂巩固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A.松土B.播种

C.收割D.割草C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D4.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5.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活学活用A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有()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出现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B5.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C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D.汉代治理黄河C7.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

()A、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C、生产工具的革新

D、社会矛盾的缓和A二、土地制度的演变问题探究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特点:(二)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思考与讨论:什么是井田制?试分析其特点和实质

1、

概念: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为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制。1、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分赐给卿大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受田者对土地有使用权,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3.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榨取他们劳动。2、

特点(内容):3、实质一切土地属于国王4、公田与私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井田制公田

私田(份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结合课本回答:1、公田、私田的所有权归谁?2、劳动者使用私田的条件是什么?公田、私田由国王占有劳动者使用私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贡物和赋税,产生于商,完备西周,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废除,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5、发展历程(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讨论:井田制瓦解、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原因(井田制瓦解的原因)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根本原因)②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③各国的变法和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直接原因)④旧贵族、新官僚和工商业者购买拥有大量土地并改变剥削方式;2.形成过程:春秋战国时期

①形成:春秋时期,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使土地由国有逐渐向私有转变,形成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②最终确立(商鞅变法)

各国变法——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废除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使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3.主要形式: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②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③农民土地所有制:(国家掌握一部分土地)(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土地或者无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的演变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集体耕作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趋向瓦解,新的土地制度正在形成封建土地所有制大部分掌握在封建地主手中,农民有很少的或者没地农民个体家庭经营集体耕作归国王所有,分封给诸侯臣下等各级贵族,实行“井田制”氏族公社集体所有7.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B8.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贵族争夺土地C小结请你列举本节所学习的以下内容:1、我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2、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认识:(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距今一万年前刀耕火种距今八九千年耜耕(锄耕)阶段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战国时期形成铁犁牛耕二、土地制度的演变谢谢!

再见!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怎样形成的?其特点是什么?1、原因:⑴生产力的进步: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使私田增多,井田制日趋瓦解。⑵战国时的改革、变法,实行按亩纳税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土地私有化。

⑶剥削方式改变,土地占有者变为封建地主,劳动者变成个体农民。2、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占有少量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不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的过程中,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主体。课后思考题第三题(2)问只有考前多流汗,才能考后少流泪!感谢聆听……2.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B9.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A10.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B11.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高考资源网(

)A.君主的土地

B.农民的土地高考资源网C.地主的土地

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高考资源网D12.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春秋时期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