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_第1页
浅谈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_第2页
浅谈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_第3页
浅谈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_第4页
浅谈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32043一、相关概念概述 6803(一)公共意识的概念 625709(二)公共意识的分类 6220581、公众意识 6129492、形象意识 7289583、沟通意识 7164084、责任意识 7249845、团结协作意识 81852二、公共关系意识对大学生的影响 86035(一)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格魅力 817332(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817682(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 96185(四)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98191三、当代大学生公关意识现状分析与形成原因 912574(一)某高校大学生公关意识现状分析 916398(二)形成原因 10224721、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0247432、家庭教育的影响 10155733、学校教育的影响 1020254四、大学生公关意识培养策略 1116948(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1120430(二)加强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建设 111119(三)构建公关意识培养教育体系 1122725五、结论 129909参考文献 12浅谈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摘要公共关系意识是对人与人、对周边环境的认识,对参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大学生是具有文化水平的特殊群体,是参与祖国各行各业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主体,而公共关系意识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关系意识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作用。基于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作用,对公共关系意识培育的紧迫性,本文以公共关系意识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其意识培育现状,从公共关系意识概述逐渐过渡到培育对策,为广大高校开展公共意识培育教学及主题活动进行研究,为其精神意识培育提供理论借鉴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培育策略AbstractPublicrelationsawarenessistheunderstandingofpeopleandthesurroundingenvironment,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participatinginsocialpractice.Collegestudentsareaspecialgroupwithculturallevelandanimportantsubjectparticipatinginthesocialpracticeofallwalksoflifeinthemotherland.Publicrelationsconsciousnessplaysanimportantroleinsocialpractice,sowecanseetheroleofpublicrelationsconsciousnessintheabilityandqualityof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importantroleoftheabilityandqualityofcollegestudents,andtheurgencyofcultivatingtheawarenessofpublicrelations,thispapertakestheawarenessofpublicrelationsastheresearchobject,combineswiththecurrentsituationoftheawarenesscultivation,andgraduallytransitionsfromtheoverviewoftheawarenessofpublicrelationstothecultivationofcountermeasures,soastostudytheteachingandthemeactivitiesofthecultivationofpublicawarenes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forthecultivationoftheirspiritualawareness。Keywords:collegestudents;publicrelationsawareness;cultivationstrategies引言本文重点论述的是其意识培育,解决的问题是对公共关系意识认识上的模糊性,通过本文论述增加对其意识的认识,了解公关意识包括哪些内容,从而对学生这种意识进行培育的全面性,促进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其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培育方法,从四个方面阐述对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以期对广大大学生起到警示启发作用,在学生生活中规范行为,为广大教师对其公共关系意识培育提供有效的教学与各项培育提供指导。相关概念概述(一)公共意识的概念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大学生认识周围环境、认识社会的重要精神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重点在于公共关系,也就是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是认识周围环境与社会的重要基础。与大学生接触的人们有很多,自然公共关系意识也分为很多种,简单而言有以下几种。(二)公共意识的分类1、公众意识公众是指个人与群体组织这些彼此联系与作用的公共关系主体,从逻辑上来讲这种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大学生公众意识更多注重的是自身与他人及集体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认识想法。从现代公关发展史上看更多体现了对公众的重视与尊重,对大学生来说这种意识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对想法与舆论的重视,将他人想法看作是自身行为的指导依据。这不是忽视大学生这类群体的个性,当然个性还是发展的一个重点,是在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中多注意身边群众的想法,了解舆论动向,正确处理与周围公众主体的关系,这是认识周围环境,步入社会、学会社会经验的基础。2、形象意识这种公关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外在身体上的形象,也就是面貌形象;另一种内在精神涵养的形象,即所扮演的角色与身份的贴合。外在形象是内在精神的体现,从心理学来讲认识一个人往往从外在衣着打扮开始,一个人的形象对与周围人的关系有重要影响,两者关系是彼此联系的关系,也就是说外在形象应符合一个人的角色身份。从大学生角度来讲外在形象应自然端庄,内在精神意识表现出来的行为应符合大学生的身份。3、沟通意识沟通是展示自己,也是自己与他人相互了解的重要方式。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技术垄断日渐缩短了周期,人们之间的交际越多体现在信息沟通上。这种信息沟通体现了人们追求的文化品味,有着很高的相容性,这种性质与社会接纳能力呈正比例关系。从职场角度来讲一个人在工作中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与沟通意识有关系,因此沟通意识为日后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中重点培养的一种公关意识。这种意识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典型意识,对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是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重要条件是能够被社会接受,因此需要对其沟通意识进行培养。4、责任意识责任是处理与他人、社会关系的重要体现,是身份角色赋予的义务。大学生应该尽自己所能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个人是社会整体系统的一部分,任何人的生存发展脱离不开社会。个人生存发展依赖于与他人在信息与物质等方面的交流,对社会树立责任感,才能给他人、为社会带来最大效益,才能实现个人利益,实现自身延续发展。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与其群体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家庭是最主要的场所,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重点体现在履行学校与家庭方面的责任。5、团结协作意识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有很多团结协作的机会,在日后工作实践中也会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是在校期间重点培养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现代社会尤为重要的意识,这恰好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当代大学生缺乏这种意识与独生子女家庭背景有关,对此种意识的培养,将其意识界定为一种职业精神,对组织与社会提供忠实的服务,在此个人与组织得以很好的融合成共同体,个人与组织成员共同良性发展。从这个层次上看个人是组织的一部分,个人为组织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人在其中的作用被放大,个人能力实现最大程度的展现。当代大学生认为精英意识更重要,从社会学分析虽然学到的是现代化专业知识,但思维方式还是有待提高。二、公共关系意识对大学生的影响(一)培养大学生优秀的人格魅力大学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能够营造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各民族无论高低,还是贵贱贫富,都能散发自身价值产生的最耀眼的光芒,人们会自发地为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而进行维护,会为健康幸福的生活而持续奋斗。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为珍贵的青年时期,是“三观”日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人格魅力体现在“三观”当中,而恰好公共关系意识又集中体现了“三观”中,在这种“绕弯子”的关系中塑造了良好的人格魅力。(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十八大提出十二字的倡导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践行,这是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观的重要表述,给公共意识提供很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其意识教育指明方向,是党结合时代发展,使精神文化日益满足,从历史与国家高度,从全局上对民族发展起到纲领的作用,为中国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这是创新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精神内在体现,使所有价值目标立于支配的位置。大学生是祖国未来,是一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重要主力军,因此对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意识形态的吸引凝聚起到了很重要的增强作用。当前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是不安全的,不安全因素随时存在,对国家建设来说面临安全威胁,这对大学生来说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应具有安全意识。履行社会稳定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同样具有具有这种责任,对其公共安全意识进行教育,能够使其树立安全意识,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谐安定而做出贡献。(四)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意识对素质高低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也是民族发展效果的衡量标尺,是为人处世中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社会主义转型发展期间,大学生是有知识文化的群体,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目前社会现状来看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大学生在校汲取先进文化,学到的是先进的社会文明,能够运用接受的文化为社会文明发展进步做出贡献,抵制不文明行为。三、当代大学生公关意识现状分析与形成原因(一)某高校大学生公关意识现状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调查显示,从整体上来说目前大学生在对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维护、营造总体是良好的。公共道德与文明意识较为清醒,立场更加坚定,事业心、发展意识更为强烈,精神面貌更为积极,更加向上,心态上更为健康稳定。公共意识行为更为规范,在性别上公共文明意识方面女生实践效果更好一些,在责任服务意识上男生更强。总体上公共参与意识得到加强提高,在年龄上看18-22岁的本科生占据了80%的比例,大三与大四学生年龄大于22岁,大一新生只占据了极少部分。经调查显示在公共意识上大三大四学生并不一定比大一大二学生高,在公共意识、实践行为上大一学生要比大三大四好。可见年龄并不是影响决定性公共意识的因素,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个人修养觉悟,体现在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再进一步来说有部分学生对公共意识有一定认识,当其他人发生不良行为时持有不以为然或者理解的态度,这说明对公共意识的认识是模糊的。所谓的公共关系意识是以校规校纪为标准,公共意识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二)形成原因1、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封建经济体制上来说结构以小农经济为主,具有分散的特点,这从经济上来看对公共意识产生很大的摧残。从本质上说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与分散性的特点,这两个性质不利于公共意识精神培养。小农经济另一显著特点是自给自足,满足自身需要即可,因此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合作范围小,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合作意识是缺乏的,社会分工更为缺乏,这对公共意识来说是很不利的。血缘与家庭文化也是缺失公共意识的因素。在今天政治与经济体制变化巨大,血缘家庭仍然是文化方面的中心。2、家庭教育的影响公关意识形成过程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基础地位。从接受教育整个发展过程来说,接受时间最早,并且持续时间最长,受教育影响最有深度的是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家庭对公共关系意识的教育是缺乏的。家长对父母言行对大学生具有陶冶熏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对学生公共意识,从小对其意识培训引导就忽略,对此意识的教育局限在公共场合上,这种教育是片面的,不利于公关意识全面发展。3、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教育内容上看科学规划是缺乏的,只是单纯地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教育,这就使得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其意识的教育全面渗透贯穿受到限制。在实施中缺乏可行性,只是关注灌输理论,对实践上的内容忽视,对家庭与社会力量更抱有不重视的态度,存在重方法上的研究,轻战略上的研究,实效性明显不足。从考核标准上看不具有可操作性,考核只是流于口头与形式上,并未停留在实体的教学手段上,造成师生对其教育产生“简约哲学式”的误解,实际意义体现不出来。四、大学生公关意识培养策略(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高,道德素养应该更高。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有着巨大力量,对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任何人都脱离不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大学生在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会遇到各种人与事,这要求将社会公德作为一种风尚,争相做合格大学生,才能获取人们的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重要前提,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基本公共意识。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从其社会关系来说,教师、同学、家长及社会人士是其最常接触的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应对这些人予以充分的尊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如何尊重这些人,与这些常接触的人们友好相处[11]。(二)加强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建设独立人格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是尊重他人、形成公共关系意识的重要基础,对独立人格形成与强化,应避免在公共道德与文明上与其他同学进行效仿,避免受到跟风现象的不良影响。在公共参与责任意识,对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进行鼓励,对发表的理论积极实践,避免产生迷信与完全依赖。培养独立思考意识,提供独立实践机会,对情绪有效控制,积极投身于实践。在开放自由的校园生活中,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在现实社会中具有浮躁的特点,对大学生来说应具有开放自由的发展空间。(三)构建公关意识培养教育体系将公共关系意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立一致的根本目标,使思想政治与公共关系意识教育能够很好结合,增加公关意识教育课时,对这种教育内容加以剖析提炼,使其内容更具系统性。大学与其它教育阶段在学习生活上有不同之处,大学生更重视学校管理,在某些管理上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即学生管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对自主管理应由传统行政推动与说教的形式变为引导,促进其自主参与体验,使其在群体生活中发挥出积极性,使自主公共意识管理习惯得以发展。五、结论从以上内容了解到公共关系意识对大学生的作用,对这种意识的培育不仅是适应大学期间学习生活,更多是为了日后工作生活而考虑,这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从当前高校教育现状来看不适合将公共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