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五上语文全册知识点_第1页
新部编人教版五上语文全册知识点_第2页
新部编人教版五上语文全册知识点_第3页
新部编人教版五上语文全册知识点_第4页
新部编人教版五上语文全册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课:《白鹭》1.《白鹭》是一篇状物散文,手法是寓情于物,作者是郭沫若,代表作诗集《星空》、《女神》,剧本《蔡文姬》、《屈原》2.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平凡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3.课文6--8段描绘了水田钓鱼图、枝头独立图、空中低飞图三幅画面。4.Xiá管(辖)(峡)谷(侠)客(狭)窄木(匣)朝(霞)洁白无(瑕)空(暇)5.描写白鹭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二课《落花生》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是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本文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2.课文围绕“落花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这种手法叫做详略得当。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3.花生的品质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朴实无华,具有花生品质的人有:医生、消防员、军人、清洁工。4.便biàn(便利)(方便)pián(便宜)第三课《桂花雨》1.《桂花雨》作者是琦君,文章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全文分为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三部分,手法是借物抒情。2.《桂花雨》回忆作者童年时期“摇花乐”和“桂花雨”时的情景,借桂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3.文中一共两个“浸”字,其中,第一个“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迷人,第二个“浸”指的是桂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人们的心中。4.对我来说,“桂花”代表着童年,对母亲来说,“桂花”代表着故乡。5.表示思乡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第四课《珍珠鸟》1.《珍珠鸟》作者冯骥才,体裁:状物散文,文章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2.待dāi(待着)dài(等待)第二单元第五课《搭石》1.《搭石》作者刘章,全文按照“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的顺序展开。2.文章围绕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写了四幅画面:老人及时调整搭石、一行人协调有序走搭石、相遇过河,招手礼让、俯下身子背老人过河。3.文章中心句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里的风景有两层含义:画面美与人情美。4.文章主旨句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精神和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以及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5.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6.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为题目?①文章以“搭石”为线索叙述②借“搭石”赞颂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第六课《将相和》1.《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2.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3.三个小故事的关系是:渑池会面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第七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1.《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2.冠ɡuān(王冠)、(皇冠)ɡuàn(冠军)第八课《冀中的地道战》1.《冀中的地道战》作者周而复,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文章歌颂了冀中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2.任rén(姓任)rèn(任职)、(担任)3.地道战获得成功的原因是: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②地道具有设计精巧,易守难攻的特点③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力量。4.你掌握了那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①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②连词成句地读③把握关键词④带着问题阅读第三单元第九课《猎人海力布》1.《猎人海力布》体裁是民间故事,是由珠尔扎布整理的。2.课文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两件事。赞扬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第十课《牛郎织女》1.《牛郎织女》体裁民间故事,是由叶圣陶整理。2.《牛郎织女》描写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和织女相识并结婚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3.人物形象:(勤劳朴实)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知恩图报)的老牛(阴狠刻薄)的兄嫂(心狠手辣)的王母娘娘4.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田螺姑娘。5.落luò(落后)、(落伍)là(丢三落四)、(落下)lào(落地)6.和牛郎织女有关的诗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7.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古诗三首》1.《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全诗以“悲”为诗眼。2.《示儿》前两句作者“悲伤”,悲伤的是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统一。后两句转为“愤慨”,抒发了作者临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3.《题临安邸》作者是宋代诗人林升,前两句写景,“西湖歌舞几时休”作者向南宋权贵质问。其中,“暖风”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温暖的春风,又指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游人”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指的是忘了国难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4.全诗讽刺了南宋权贵忘记国难,苟且偷生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5.《己亥杂诗》作者清朝的龚自珍,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与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喑”比喻残酷反动统治下,人民沉默不语的状态。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1.《少年中国说》作者是梁启超,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2.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排比的手法,论述了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身上,点明了中国少年的重要性。3.课文第二自然段,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②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少年中国发展不可限量③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④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少年中国巨大声威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象征少年中国冲天气势⑦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象征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⑧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⑨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少年中国顶天立地4.课文第三自然段,直抒胸臆,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如:梁启超、袁隆平、邓稼先等。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1.《圆明园的毁灭》作者,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篇点题,两个“不可估量”写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第二部分写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部分讲述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2.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本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什么:运用对比手法,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被毁灭后的现状作对比,激发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憎恨,激发爱国之情。第十五课《小岛》1.《小岛》作者是,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表现了驻守的小岛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2.哼hēnɡ()3.举()闻()()高()烈足()多()()心()血()名()扬得()忘()()计()端处()积()第五单元第十六课《太阳》1.《太阳》作者,体裁:说明文2.常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3.《太阳》这篇课文从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关系密切两方面介绍太阳。4.介绍太阳特点时,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分别从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从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第十六课《松鼠》1.《松鼠》的作者法国布封,体裁:文艺性说明文,代表作:《自然史》2.课文抓住松鼠乖巧驯良外形特点、机警敏捷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方面进行细致生动地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鲸》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4.()世()名兴()采()足()多()()心()血()名()扬得()忘()()计()端处()积()()平()世国()民()()衣()食安()乐()()通()和人()年()()不()户()不拾()()事之()兵()马()流()失()生()涂()家()人()哀()遍()民()聊()内()外()第六单元第十八课《慈母情深》1.《慈母情深》作者梁晓声,代表作:(至少两篇)2.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给我买书的故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以及母亲对我无私的爱。3.6--34自然段包含“进工厂找母亲”和“母亲给钱买书”两个场景。4.文中几个地方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几个“立刻”,写出母亲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几个“我的母亲”,写出我内心的惊讶以及见到母亲的心疼。几个“七八十”,写出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5.龟ɡuī()jūn()第十九课《父爱之舟》1.《父爱之舟》作者吴冠中,画家、美术教育家,文章体裁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倒叙方式进行叙述。2.文章出现“卖茧子买枇杷、想为我换好房、逛庙会做万花筒、背我上学、为我凑学费、替我铺好床、送考无锡师范、为我缝补棉被”这几个难忘的场景。3.“……,失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新滋味”指的是:我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情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4.“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恩。5.文章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①小渔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爱与希望②这是希望之舟、人生之舟、父爱之舟③点名了文章的主题④体现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1.《山居秋暝》作者是唐朝(朝代)的诗人王维,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也是一首五言律诗。2.《山居秋暝》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时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3.古诗描绘了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竹林、浣女、莲花、渔舟等景色,其中,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颈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体现了空山的清幽宁静。4.暝:浣女:歇:王孙:5.《枫桥夜泊》作者是唐朝的张继,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愁”这个字,点明作者的心情,是古诗的诗眼。6.《枫桥夜泊》中,作者看见了月落、江枫、渔火、寒山寺等景物,听见了乌啼、钟声等,用乌啼衬托月夜的静谧,用动静衬静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的心情。7.《长相思》作者是清朝的纳兰性德,词的上阕记录了将士们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景。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概括了行军的艰难。8.长相思:榆关:那畔:聒:9.更:ɡènɡ(更加)ɡēnɡ(更换)泊bó(泊车)pō(湖泊)10.孙(子孙)(王孙)愁(忧愁)(发愁)寺(寺庙)(寺院)榆(榆关)(榆树)第二十二课:《四季之美》1.《四季之美》作者是(日本)的(清少纳言)作品有《枕草子》,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了(四个季节最美的时间及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四季及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在描写每个季节的时候,先用一个句子概括这个季节的特点,这个句子叫(中心句)3.季节里最美的时间及景物;夏天-一夜晚--明月、萤火虫春天一-黎明-一鱼肚色的天空、彩云秋天-—黄昏--归鸦、大腰、风声、虫鸣冬天-—早晨——雪、霜、火盆。第23课《鸟的天堂》1.《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原名李尧棠。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我们学过他的课文《海上日出》。2.《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3.大榕树的特点∶(大、枝叶茂盛、充满生机)。鸟的特点∶数量多、种类多、自由欢快)。4.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静态的大榕树。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他看到了(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5.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表示特定称谓)。不加引号的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里一样,所以说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第八单元第25课《忆读书》1.《古人谈读书》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2.《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3.朱熹是(南宋)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资治通鉴纲目》《周易本义》4、启示①《论语》∶告诉我们读书态度有:实事求是、诲人不倦;读书方法有:默默学习并且记住、学思结合5.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6.解释词句:(1)知:(2)敏:(3)好:(4)耻:(5)下问:(6)拾:(7)厌:(8)诲:(9)敏:(10)谓:(11)漫浪:(12)急:(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第26课1.《忆读书》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的(作家、诗人),代表作:《寄小读者》、《小桔灯》、《繁星春水》2.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按照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读书经验、选书标准以及读书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和“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感悟。3.作者冰心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反复读、挑选比较读、遇到不懂得先跳过。4.作者最后指出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意思是:开卷有益、博览群书,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5.如何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能够帮助我们得快乐、学做人、助写作。每单元词句段运用习题(一)根据词语不同意思造句1、开辟:2、开辟:3、姿态;4、姿态:5、温和:6、温和:(二)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左右为难:奋不顾身:喋喋不休:悠然自得:(三)把句子写具体1、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2、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3、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四)用下列词语造句。举世闻名:臭名远扬:呕心沥血:处心积虑:【教材分析】《光的反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三课,本单元以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现象。因此,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该现象开展游戏,认识光的反射。第二部分,观察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了解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不同,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玩镜子和制作潜望镜,了解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反射光的特点。【主要概念】【教学目标】1.通过打靶游戏,观察并描述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3.通过对光在镜子表面反射现象的发现与运用,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打靶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难点]能够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强光手电筒、铁架台、画架、大标靶、课件。[学生]小镜子、小黑板、粉笔、黑板擦、手电筒、白屏(KT板)、五种身边的物体、五块记录卡(KT板)、记号笔。【教学过程】一、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3分钟)1. 出示情境、聚焦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光。前几天,李老师去逛公园,看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拍下了一张照片。你们看,这个叔叔在干嘛呀?你能解释一下吗?2. 学生回答。(预设:阳光照这个板上,可以照得阿姨更亮。因为光照到板子上后,板子可以反光。)3. 教师谈话:也就是说这块板子可以反光。[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初步认识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二、通过游戏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与特征。活动一:打靶游戏(13分钟)1.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挑战一下,好吗?2.学生回答。(预设:好)3.游戏要求:(老师打开一个强光手电筒)你们看,这是手电筒发出的光。墙上还有你们每个小组的标靶(指给学生看)。现在啊,不能移动手电筒,利用一个小镜子,你能把光射到你们小组的标靶里去吗?4.学生回答。(预设:能)5.操作要求:待会呢,教室的四个角落一共有四个手电筒,你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束光,小组合作,要求每个人都把光射到自己小组的标靶里。能成功吗?6.学生回答。(预设:能)7.记录要求:如果小组全部成功了就举手告诉老师,然后回到座位上,把你们刚才做的用示意图画下来(小黑板),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准备在全班交流分享。8.学生分组实验、画图、讨论。9.学生大组分享。(预设学生说到反射、光线改变方向等关键词)。10.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解释,我们发现,光线照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打靶游戏”是个有趣的聚焦活动,也具有挑战性,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尝试,游戏后进行画图、讨论和交流解释,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活动二: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19分钟)1.提问:刚才啊,我们发现镜子可以反射光,那其它的物体也能反射光吗?2.选择实验对象: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你想检验一下教室里的哪个物体?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从身边选择五种不同材料做的物体,分别写在五张小卡片上。提醒你哦,表面太小的物体就不要选了,因为待会你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3.学生小组讨论并写卡片。4.谈话: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五种物体?5.学生回答。(预设:桌面、地面、玻璃、水池、水龙头、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笔袋、尺子、门、门把手、瓷砖、墙面、黑板、黑板边框等。)6.实验设计:怎么检验它们能不能反射光呢?怎么判断它们的反光效果好不好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手电筒、一个白屏,想一想这个实验怎么做呢?7.小组讨论并汇报。(预设:用手电筒照物体,把白屏放在旁边,看白屏亮不亮。教师追问:具体怎么做?要求学生演示并提示学生,手电筒可以稍微倾斜,白屏竖直放在旁边。教师提问:我们要比较五种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它们放置的距离有没有要求?预设:手电筒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差不多的,物体离白屏的距离也应该差不多。教师提问:看到什么现象,就证明它可以反射光?预设:白屏上亮了。教师提问:怎么判断反光效果好不好呢?预设:越亮越好。)8.明确判断标准并提出实验要求:好的,按照大家的说法,我们就这样来判断——如果白屏上变亮了,就证明这个物体可以反射光。白屏上的亮度越亮,就证明这个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好。待会做完了以后,请你们把这五种物体按照反光效果从好到差的顺序进行排序,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9.小组实验、讨论并排序。10.学生大组分享:你们是怎么排序的呀?带着你们的卡片来讲一讲。(预设反光效果好的,排在每个组第一物体可能有:水龙头、门把手、瓷砖、黑板边框、玻璃等。预设排在最后的物体可能有:窗帘、衣服、书本、皮肤等。)11.教师小结:是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板书)。12.提问: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往左移),这几个是反光效果最差的物体(往右移),请你们比较一下,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有什么共同特征?13.小组讨论并回答。(预设: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比较光滑和平整)14.教师小结: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15.谈话:你们知道吗,当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打磨的光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照镜子啦。在中国的古时候啊,人们就把铜打磨的非常的平整和光滑,用铜镜来照镜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6.学生观看铜镜的图片。17.谈话:现在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各样表面非常光滑的镜子,用它们来照镜子,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来看一看哦。18.提问: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啊,还有月球。你现在知道,月光是从哪儿来的吗?19.学生回答。(预设:太阳光照射到了月球上,月球反射了太阳光到地球。)[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物体,利用教师提供的手电筒和白屏自主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排序、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发现几乎每种物体都会发射光,而且,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三、通过学习潜望镜和万花筒的制作过程,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5分钟)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其实啊,光的反射现象特别好玩,我们可以用反射的现象来做一个小玩具。李老师今天教你们两种方法,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回去做一个万花筒或者做一个潜望镜。2.谈话:下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万花筒和潜望镜怎么做?要用到哪些材料?3.学生观看视频。4.课后制作要求:看看,这是做万花筒和潜望镜用到的材料,课后,请用你灵巧的双手做一个万花筒或者潜望镜,请你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光线是怎么传播的?下节课带到教室里,我们来一起来进行交流。[设计意图]观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制作方法,激发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并为下一节课玩镜子的活动做铺垫。4.七色光【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用三种方法制造“彩虹”,能描述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科学思维]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阳光的分解[探究实践]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态度责任]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发现与分享,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教学准备】[教师]镜子、水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