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_第1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_第2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_第3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_第4页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一导言经济区域概念及三个特征:经济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一般按照地理、行政、文化、经济特征划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依赖的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2)、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3)、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各个区域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目的是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二第一章(一)屠能的农业区位论1屠能,V.Thnen区位理论的鼻祖。1820-1830,初步形成的标志《孤立国》屠能。2形成背景(1)19世纪初,德国的农业面临由庄园式向自由式转变,提出了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2)屠能从区位地租出发,得出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理论化模式。(3)假定:“孤立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社会经济单位。3屠能圈理论的含义(1)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2)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利润=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0即:P=p-(c+t)4、屠能圈农业布局6层次(1)自由农作圈,蔬菜和牛奶等鲜活农产品。(2)林业圈,木材,用于能源。(3)轮作农作圈,粮食。(4)谷草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粮食为主。(5)三圃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畜产品为主。(6)畜牧圈。再向外是毫无任何经济价值的荒野。

这种圈状分布,常被称为屠能圈。5屠能圈示意图(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理论背景:1900年,韦伯A·Weber,《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和《工业区位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理论》。根据19世纪60年代后德国和西欧的工业发展资料,建立了推理和应用的区位论体系。2、理论假设影响工业区位形成的各类条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子(也称指向),其中只有少数具有普遍意义。最小费用点的三个指向,即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经济因子主要有:运输成本,劳力成本,集聚。3、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都不起作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2)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3)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效益因子的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地发生何种变形。4、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韦伯认为具备某个有利区位因素的地点,对产业布局的区位有一种吸引力,其引力的大小与该点区位因素的强度有关,而产业的最优区位应在各点区位因素引力的合力方向上(或引力最大的方向上),这称为产业布局指向。如O点。韦伯根据布局指向性将产业分为运输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资本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电力指向型、水源指向型等类型。5区位因素引力的合力:(1)运输指向型产业的区位选择:运输指向型产业:又称运费最低点指向型产业。当某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由运费的高低决定时,则这类产业的最优区位在运费最低点上,称为运输指向型产业。7、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1)较高级的生活方式、安全、舒适吸引了一些富人居住。富人的城镇。(2)较高的收入,吸引了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及其家属。有一定技能的人的城镇。(3)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入,所有人的城镇。(4)穷人的城镇。(二)创新效应1、创新(熊彼得):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是一种内生因素。2、创新的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定型、产业投资、产品商业化和产品对市场的适应等复杂的过程。创新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主导产业中,主导产业群所在城市就是增长极,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腹地的发展。3、创新的条件(一)(1)单个企业不能操纵技术创新的全部过程和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个人或单个企业无法闭门造车。(2)高新技术所需的合作创新,市场或等级组织都无能为力;一方面市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创新所必需的知识难以交易或交易费用很高;另一方面单个企业不能控制全部的创新过程,它必须跨越组织边界。因此,实现技术创新必须通过众多企业的合作,造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的文化氛围3、创新的条件(二)(3)创新需要创新企业所建立的他们自己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创新是一种社会过程,需要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文化氛围。创新孕育在一种氛围之中。(4)区位的共享使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面对面谈判、信息交换、新思想的交流和创新的扩散成为可能。当大量人口集中在某一区域并从事类似的工作时,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可以得到培训,并通过工人他们自己的语言形成一种从事工作所需的工作能力和技能的氛围,年青人从小吸收它。(三)、城镇的经济职能1、贸易中心职能,贸易和市场是城镇的基础职能,各种物资的集散地和对外辐射地。城镇的级别越高,大宗的批发贸易和对外市场联系和越强。2、服务中心职能,最初是为了当地的生产和贸易服务,产生了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从事服务业的人群。后来不仅对内服务,还对外周边区域服务,替代了物流进行对外经济辐射。3、信息中心职能,物流和服务的集中,必然导致通讯、交通事业的发达,城镇称为信息的中转站。开始是以物流和服务为载体,后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独立。4、生产中心职能,制造业向城镇的聚集,可以更好地获得规模和聚集经济效益,成为制造业的大本营。处于发展中期的城镇,其生产职能往往非常重要,随着工业化的普及,才开始下降。5、金融中心职能,城镇工商业的发展,储蓄、结算、汇兑、投资等对于生产经营变得非常重要。金融业越来越有利可图,并逐渐成为其他各业的基础。(四)城镇规模体系1、城镇规模体系理论在一个区域内,城镇的位次排列与其数量一般呈现显著的反向关系,呈金字塔形分布。这种分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顺序-规模法则,即城镇人口与其序列之间的关系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公式一:P*R=K其中P=城镇人口数,R=在区域内按照人口规模排列的位次,K=常数。公式二:令K=P1P=P1/RP1是该区域内按照人口规模排列为第一位或首位的城镇人口数。第2位城镇的人口是首位城镇人口的1/2,第10位城镇人口是首位城镇人口的1/10。公式三:以q为参数,修正后的公式:P=P1/(R*q)当q=1时,与上述公式相同。经济发达国家,自然增长。当q>1时,第一位城市比其他城市规模大得多,是首位型城市体系。墨西哥,贫富差距显著。当q<1时,城市人口分布较均匀。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2)城市指数城市指数:S4=P1/(P2+P3+P4)=大约1十一城市指数;S11=P1/(P2+P3+P4+……+P11)=大约1。P1、P2、P3、P4、……、P11:指按照人口数自大而小排列的第n位次城镇的人口数量。(3)城市首位度首位城市:区域内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首位度: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反映该国或该地区城市的规模结构和人口聚集程度。城市首位度〈2:表明结构正常〉2:结构失衡、过度集中阿根廷的城市首位度是10.2,秘鲁是10.1,都是过度城市化的结果。2、最佳城镇人口规模选择最佳人口规模的不同标准:(1)财政开支最小。U形。(2)现有城镇居民的福利最大。倒U形。(3)未来城镇居民的福利最大。(4)生产经营单位的利润最大化。W=TE-TC=P*Q-AC*QP=AC=mr=mc3、中国的城镇规模体系(1)城镇类型:城镇规模按户籍注册的非农人口数划分。超大型城市:200万以上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少于20万建制镇(2)中国的城市结构超、特、大、中、小等5级城市体系:(1)城市个数:11、23、44、195、393金字塔分布:1:2:4:18:36。(2)人口规模(万人),4000、3000、3000、6000、4500。倒U形分布:1:0.7:0.7:1.4:1。(3)经济规模(城区工业总产值、亿元)。12900、8500、9000、22000、22000。倒U形分布:1:0.66:0.72:1.72:1.73。(五)飞地,与当地经济少有联系的产业门类或区域。(1)某国的一块土地跑到另一国。(2)某一单位的土地与其成片的土地相分离,而坐落于其他单位土地范围内的零星土地。(3)外向型工业集中的地区,其工业门类由国外需求决定,与周边经济联系较少,大多是飞地。欠发达国家在大城市之外从事外向型工业的可能性大,因为不需要特定的本地市场。五第四章(一)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确定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社会政治条件

政局的稳定性

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地区法规的完善程度

区域内社会稳定程度

与相邻区域或国家之间的关系

地区财政收入规模与财政政策(1)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Y=Af(N,K),∆N∆K∆Y/Y=a∆N/N+β∆K/K+

∆A/A技术结构

科技队伍的规模和能力

技术转化率

技术市场发育水平(2)经济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及产业效率

区域市场条件

区域资源供应条件

区域劳动力供应条件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2、区位优势分析能够降低地区特定部门产品的成本或提高其质量,或二者兼而有之在空间上的差异性越大,优势越强

难移动的区位因素3、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前提

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一致

与其它地区比较具有相对优势

与不利条件综合评价4、确定区域经济优势的方法列举法:将各部门生产发展要求满足的条件与地区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逐条比较,然后加以综合分析,做出评价步骤(1)、粗选优势部门(2)、列表筛选列出粗选优势部门所要求的布局因素将布局因素区分为指向性因素、重要因素和一般因素根据区域所能提供的情况对布局因素按优、良、差给分根据各布局因素优良的数量将优势部门确定出来(3)、综合评价三、区域经济病理分析与诊断1、区域经济病理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病:是指那些因区域经济结构失调或区域企业竞争力衰退而产生的慢性病

长期增长缓慢

长期高失业率

生活水平低

人口大量外迁区域经济发展病的成因

区域经济结构失调:经济结构落后、陈旧、臃肿紊乱

区域企业竞争力衰退:企业规模不经济、生产布局不合理、工业设备老化、管理技术落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落后、第三产业落后、地区政治不稳定

2、区域经济发展病的诊断首先,检查区域经济是否有病?

克劳森法:用区域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水平与全国进行比较,如果都不如全国或增长率不如全国为有病

A=区域收入增长率/全国收入增长率

B=区域收入水平/全国收入水平

A>1,B>1繁荣区

A>1,B<1发展中地区

A<1,B>1潜在的萧条区

A<1,B<1萧条区进行诊断找出病变部位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用偏离-份额分析法

要点:把计划期间区域发展状况与全国作比较,找出哪些方面不如全国,然后从中发现问题步骤确定指标:一般用职工人数,计算计划期间区域职工人数的份额分量和偏离分量

份额分量:为区域的全国份额分量的简称,是在计划期内区域职工人数与全国职工人数按同比例增长时,到期末区域应该增加的人数

偏离分量如果计划期内区域实际增加的职工人数与份额分量不一致,存在偏离,那么偏离部分称为偏离分量。包括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

结构偏离分量:也被称为同比例增长偏离分量,假定区域所有各部门与全国相同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但由于区域与全国的产业结构不同,区域应该达到的职工人数增长量与份额分量相偏离,其偏离的数额称为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又称差异偏离分量。假定区域所有部门与全国相同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但由于区域各部门与全国相同部门的竞争力不同,使区域应该达到的职工人数增长量与实际的增长量相偏离,偏离部分称为竞争力偏离分量公式ej—j区域计划期间职工增长量

Nj—j区域全国份额分量

Pj—j区域的结构偏离分量

Dj—j区域的竞争力偏离分量

Ej—j区域的职工人数分析

(P+D)j>0表面没病

(P+D)j<0有病,越小越严重

Pj>0结构正常

Pj<0结构有病,越小越严重

Dj>0竞争力正常

Dj<0竞争力有病,越小越严重进一步地,计算各部门的竞争力偏离分量,找出病变部位及其严重程度

各部门的竞争力Nij—j区域I部门按全国比例的增长量:Dij—j区域I部门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公式分析Dij>0无病

Dij<0有病,病变部位,越小越严重(二)区际贸易流分析东北地区各省区之间贸易流量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区际贸易的流量、流向和每一个地区对外贸易的相对规模。行j输出,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