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课件: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_第1页
高考语文课件: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_第2页
高考语文课件: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_第3页
高考语文课件: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_第4页
高考语文课件: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1学习任务一2学习任务二目录3学习任务三4巩固训练5课时演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学习任务一理解古代诗人和诗歌情感内涵和类型(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84)〔必备知识〕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一)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因此,在“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二)常见诗歌情感六大类型1.忧国忧民类。分类示例抒写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高》表达广大劳动者或正直人士的呼声,反映社会现实杜荀鹤《山中寡妇》2.建功立业类。分类示例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类。分类示例羁旅愁思,叙写漂泊之苦,抒发孤独、凄凉、思乡之情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感念亲情之深,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思念亲人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柳中庸《征人怨》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杜甫《登高》4.生活杂感类。分类示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情怀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借古讽今的情怀刘禹锡《乌衣巷》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送别漂泊类。分类示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思乡念亲之情李白《渡荆门送别》漂泊哀伤之情蒋捷《虞美人•听雨》6.儿女情长类。分类示例对恋人的挚爱《诗经•静女》对自由幸福的追求韦庄《思帝乡》对负心者的不满《氓》控诉扼杀爱情的罪恶行径《孔雀东南飞》(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86)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学习任务二评价思想内容考向一词句情感类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解题技巧〕概括词句情感题“两步骤”第一步,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通读诗歌,首先关注标题和注释,然后抓住诗中人、事、景等情感的载体,发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的情感意图。第二步,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答案要素一般含有:①诗句的生动翻译;②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无技巧则可不答);③诗句表达的情感。〔典例剖析〕(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①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能使常州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解析]第一步,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本诗是前任常州知州王安石写给新任知州沈康的一首诗,除了向沈康介绍现在常州的民生现状和自然条件之外,还有前任对现任的多种复杂情绪。第二步,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表达了作者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治理者的欣喜之情和对朋友沈康此去能使常州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写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表达出作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考向二整体情感类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解题技巧〕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六把钥匙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2.看作者。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内容和情感。4.看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5.看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抓住了这个词,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6.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解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典例剖析〕(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解析]第一步,从诗歌标题和注释入手,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诗歌的标题传递了重要信息:“奉和”谓作诗词与别人相唱和;“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袭美”,通过注释可知,是作者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抱疾杜门”说明好友皮日休因病闭门在家。因此,这是一首写给病中好友皮日休以表达关切之情的应和诗。第二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诗歌的首联交代与友人春季欢饮的约定未能实现,因此,描写春色的诗篇也没能完成,诗句中透露出愿望未能达成的遗憾之情。颔联化用屈原的诗句,用兰花、蕙草为喻,说明自己辛勤教学,培养了许多贤才,但也渴望到山间去领略美好的春色。后两联重在安慰友人要宽心静养。尾联再次用典,借沈约重瞳之典,鼓励友人战胜眼疾,而最末句更是用“不怕江花不满枝”的灿烂图景来鼓励友人要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88)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借景抒情来表达,或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融志于事来体现。学习任务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解题技巧〕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四注意”1.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1)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2)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3)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又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归纳要全面,体察要细致。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4.评价要准确,分寸要把握。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面: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用错误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样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都是有失公允的。〔典例剖析〕(2020•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解析]第一步,结合标题、诗句深入分析诗歌蕴含的道理。本诗的标题“读史”,启发我们思考怎样阅读历史,怎样评判历代高贤。诗的首联说自古以来高人贤士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颔联表述的是历史人物即便是在当时也难免被误解,在后世的传言中更会失真;颈联列举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以此来说明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尾联抨击当时的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不能真正地表现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综合诗句内容可知,这首诗阐述的就是史书和历史有一定的差距,不能轻信史书。第二步,结合诗歌蕴含的道理谈启示。书本是前人经验、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这样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夜泊归州范成大旧国①风烟古,新凉瘴疠清。片云将客梦,微月照江声。细和悲秋赋②,遥怜出塞情。荒山余阀阅③,儿女擅嘉名。【注】①旧国:归州北周时为夔子国,故此称旧国。②悲秋赋:宋玉的《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主要抒发作者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和不肯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③阀阅:功绩和经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点明归州历史悠久,下句说新凉涤暑瘴气全无,透露出对归州的喜爱之意。B.颔联上句说,天上片片浮云携带客梦而回故乡,运用拟人手法,抒发思亲念故之情。C.尾联下句表达诗人对子女的期冀,希望他们能够奋发向上、建功立业,赢得好名声。D.本诗对仗较平稳,中间两联紧扣个人游宦经历和历史人物的特点,都具有点题作用。C【解析】“表达诗人对子女的期冀,希望他们能够奋发向上、建功立业,赢得好名声”这一理解不当。根据诗歌语境,尾联中的“儿女”是指宋玉、昭君等人。诗人怀念宋玉、昭君,既有对他们遭遇的同情,更是表达自己渴望入世的热切愿望。2.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①上句的意思是“我轻轻吟哦宋玉那篇悲秋赋”,表达对怀才不遇的宋玉的同情。②下句的意思是“我怜惜地回溯昭君出塞的情景”,表达对出塞和亲、有功于社稷的昭君的赞赏,含蓄透露出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同长安君钟山望①王安石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②篇。【注】①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主持变法失败,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他,旋又罢相,退居江宁,本诗写于此时。长安君,即作者胞妹王淑文。钟山,位于南京东郊。②棣华:出自《诗经•棠棣》,后以“棣华”喻兄弟。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解装”本指卸下行装,此处暗指自己被罢相赋闲,也含解脱之后的轻松。B.诗歌第二句照应标题,引出下文的写景,“万里”视野开阔,暗含思乡之情。C.颔联描绘的是初春景象,“残雪”映“新阳”,使人在凄冷中感到一分暖意。D.作者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寄望年轻一代,希望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D【解析】“寄望年轻一代,希望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有误,“乐事应须委少年”是说目前生活得很郁闷,那些快乐的事只存在于对年轻时代的回忆之中。这里的“少年”并非指他人,而是指自己的年轻时代。4.作者在尾联中为什么强调自己“惟有爱诗心未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①变法失败,仕途坎坷,无可奈何。②年老多病,更加心灰意冷。③只有靠写诗才能获得心理的慰藉。(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553)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其二)孔平仲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但存漆室葵心①在,莫学荆山玉泪②哀。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注】①漆室葵心:《列女传》载,漆室有少女忧念国事,倚柱而啸。这里指忧国忧民的一片诚心。葵心,指葵花向日而倾之心。②荆山玉泪:《韩非子》载,卞和献璞而被刖足,后又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此用以喻怀才不遇。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友人虽然满腹经纶,但是通过“半通、卷蓄”可知友人并未受到重用。B.颔联运用比喻,表现友人品行的高洁,同时也传达了友人向往神仙的出世之感。C.颈联用典故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纳忠方式,“但存”“莫学”二词表明了作者的取舍。D.本诗是融说理与抒情有机统一,在喻人以理的同时,还能起到感人以情的作用。B【解析】“同时也传达了友人向往神仙的出世之感”错误。颔联的意思是鸾凤虽暂时“托巢”于“枳棘”之上,终能栖息在梧桐之巅,正如神仙,虽也有谪降,毕竟也在蓬莱三山“定籍”,用比喻表明友人不会久居困境,终将会受到重用。2.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对友人的推崇(或:赞美)以及惋惜,如首联表明张缋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却满腹学问不得施展。②对友人的鼓励(或:勉励、安慰),如颔联用比喻表明友人不会久居困境,终将重新受到重用(或:如尾联通过化用,表达了祸福相依、否极泰来的人生道理:虽然暂时受挫,只要此心不渝,定有祸去福归的一天)。③对友人的劝诫(或:告诫),如颈联表达了希望友人心存漆室少女的耿耿之心,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无须学卞和抱璞而哭。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甘露寺多景楼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掣全篇,诗人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B.中间两联写在多景楼上所见的景象: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一写淮南寺钟,一写江面帆船。C.颔联“浮”“入”化动为静,描绘了黄昏时分在多景楼上所见的色彩鲜明、山川掩映的图景。D.颈联月光下传来“一川钟呗”,写出了内心孤寂,海风中驶出万里帆樯,写出了旅途辛劳。【解析】“化动为静”错误。颔联写到云气和水光氤氲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晚霞同山峦于夕阳下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浮”“入”化静为动。C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尾联的冥鸿,指飞入远空的鸿雁,表现了诗人老境渐至,离乡宦游,征尘满衣的一丝感伤,但更多的是对高飞鸿雁的歆羡。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体现出诗人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因以和之刘禹锡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园依旧看嵩山。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亭台碧玉环。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注】此诗作于大和元年(827)秋,刘禹锡奉调回洛阳。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和诗。题目交代赠诗对象和写作缘由,表达对友人被贬谪的宽慰之情。B.首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被谗言构陷而遭受十年贬谪经历的感伤,有同病相怜之感。C.五、六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景色,表现了洛阳城自然风光的美好怡人。D.本诗语言简练爽利,晓畅易解,透过一层看,有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超越苦难的情怀。【解析】诗题中“牵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