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件: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1页
微生物学课件: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2页
微生物学课件: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3页
微生物学课件: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4页
微生物学课件: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4章按毒力将细菌进行分类正常菌群(normalflora)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致病菌(pathogen)正常菌群(normalflora)

定植于体表及人体与外界相通腔道中正常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之间,正常菌群之间维持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对人体无害或有利。生物拮抗作用:阻止病原菌定居、繁殖营养作用:合成Vit类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成熟抗衰老作用:SOD等生物屏障作用呼吸道(口腔、鼻咽腔)消化道眼结膜皮肤尿/生殖道感染部位的人体解剖结构与免疫相关

-无/有菌状态的差异

-免疫因子/细胞的差异

-免疫应答的特点/差异外耳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有菌状态?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壮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片努力,努力,再努力…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

又称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当正常菌群与宿主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原不致病细菌也引起疾病时,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常见致病条件:

定居移位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免疫功能下降致病菌(Pathogen)毒力强,通常不构成正常菌群,多见外源性感染。进入体内引起感染或某些特定传染病,如:霍乱、白喉等,又称病原菌。=infected=uninfectedEndpointtitration(similartovirustitration)Fivereplicatewellsofcellsareinfectedwithonemlofeachoffourdifferentvirusdilutions,incubated,andscoredforinfectionbylookingforCPE.Inthisexample,thefinaltiteris106.3TCID50perml.(TCID=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10-510-610-710-85replicatesamplings12345dilution二、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毒素侵袭性物质:侵袭素、酶类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表面结构抗吞噬:荚膜黏附:黏附素个体群体:微菌落,生物膜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的毒力细菌的黏附现象微生物黏附素受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未知表皮葡萄球菌胞外多糖未知A群链球菌LTA-M蛋白复合体纤维粘连蛋白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N-乙酰氨基己糖半乳糖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D-甘露糖定居因子抗原IP菌毛P血型糖脂类其他肠道杆菌I型菌毛D-甘露糖淋病萘瑟菌菌毛GD1神经节苷脂梅毒螺旋体P1,P2,P3纤维粘连蛋白衣原体表面凝集素N-乙酰葡萄糖胺肺炎支原体蛋白P1唾液酸霍乱弧菌IV型菌毛岩藻糖和甘露醇微菌落(microcolony)和生物膜(biofilm)微菌落:一个细菌的种系或克隆;生物膜: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由细菌和它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组成,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是细菌的保护性生长方式:

不易被流体冲走;更易抵抗宿主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抗菌药物的攻击;增强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传递。图为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FromLansingM.

Prescottetal.Microbiology,5thEdition,McGraw-HillCompanies;2002:p920表面物质黏附:菌毛、非菌毛黏附素

抗吞噬:荚膜类荚膜:Vi抗原,K抗原侵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胶原酶(collagenase)链激酶(streptokinase)链道酶(streptodornase)IgA1蛋白酶(IgA1protease)溶细胞毒素(cytolytictoxin)凝固酶(coagulase)侵袭力invasion个体群体:微菌落(microcolony),生物膜(biofilm)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与ETEC肠毒素LT类似)1234Gs产生菌:G-菌特点:毒性弱,

耐热,

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致发热反应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作为内源性热原质)

白细胞反应(当血液循环中急剧进入内毒素时,白细胞先急剧减少,而后增高)

内毒素血症与中毒性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内毒素的有益作用

小剂量LPS可激活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并有抗肿瘤、抗放射作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炎LPS血小板凝聚激活纤溶系统大量血栓形成DIC内毒素的检测鲎试验:海洋冷血节肢动物,血液中有特殊的变形细胞,内含凝固酶原和可凝固蛋白。将此变形细胞冻融后制成鲎变形细胞溶解物(即鲎试剂)。凝固酶蛋白凝结成胶凝固酶原能测出0.01~1.0ng/ml的内毒素。内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热稳定性60-80℃,30min被破坏160℃,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体内正常菌群exogenousinfectionendogenousinfection病人带菌者 病畜及带菌动物细菌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二、感染的类型1.毒血症toxemia

病原菌只在局部繁殖,产生外毒素入血,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破伤风、白喉等)。2.菌血症bacteremia

病原菌由局部感染处侵入血液,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常为一过性)如伤寒杆菌感染的菌血症期、布鲁菌病(波浪热)。

全身感染的不同表现3.败血症septicemia

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在血中大量繁殖,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如鼠疫、炭疽、气性坏疽。4.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基础上,细菌随血流扩散到其它器官,并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皮下、肺脓肿。5.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

G

菌引起的败血症,细菌在血液中繁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引起的感染类型。如小儿急性中毒性痢疾。(Innateimmunity)(Adaptiveimmunity)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一、非特异性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二)吞噬细胞

(三)体液因素

补体(complement)

溶菌酶(Lysozyme)

防御素(defensin)

激活补体

NK细胞-ADCC穿孔素Perforin端粒酶GranuzymeFas-FasL凋亡思考题名词解释:Virulence,exotoxin,endotoxin,LD50,oppor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