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坚持正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应当坚持正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5、《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苏格拉底抛出的“正道"“道义”“道理"等一系列的“正义”理念分析他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地阐述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的。

3.就苏格拉底遵守的原则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究

作者名片

柏拉图(Plato,Πλατν,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资料链接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哲学家。他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专心致志做学问。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2)格黎东和苏格拉底

格黎东和苏格拉底是多年的老朋友,他有时也去广场听苏格拉底讲学与苏格拉底也是“师友间”的情谊。作为雅典的巨富,他在苏格拉底受审时及苏格拉底被投入狱中后不止一次表示愿意出钱为苏格拉底免除一死。但是苏格拉底执意不领情,舍生取义,为维护雅典民主制度所制定的法律献身、殉道。苏格拉底认为交纳赎金以求免于一死,实际上是承认自己有罪,这是苟且偷生。而不承认有罪,甘愿接受法律的裁决,虽然被处死了但大义凛然,作为哲人,是最崇高的殉道表现。

(3)苏格拉底辩论艺术——助产术(产婆术)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尤其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致澄清的效果。他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但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别人,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一步步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的提问式对话法”或称“产婆术"

(4)文学常识——对话体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对话体是一种持殊的体裁,原则上区别于其他体裁的作品中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和作为艺术语言手段的那种对话。

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冲突,对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最终则表露出作者关于论争的倾向以及争论者的生动形象。这种体甚至可以使那些并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情趣及出色的艺术性

选文背景透视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这篇短文就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与格黎东会面,两人关于苏格拉底应不应该越狱的探讨。最后,70岁的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而死。

(1)题目解说

本文节选自《柏拉图对话集·格黎东篇》,主要记录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在狱中就自己应不应该越狱这一问题和格黎东展开的讨论。题目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接受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

五、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快速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

课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8段):针对格黎东所提出的第一个逃狱理由进行驳斥,主要讨论人应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真理本身。

第二部分(29~34段):讨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

第三部分(35~49段):主要讨论与“正当”相对的“不正当"之标准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对正义没有特殊性的阐述

六、文本研读

1、苏格拉底提出跟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有何结论?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维度原文概括

核心问题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1)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我们是该越狱逃跑还是从容赴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阐述方面(1)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13)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要越狱的话,是会受到很大损害的。

(2)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1)可以不听从大多数人越狱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3)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23)越狱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4)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37)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并做好牺牲的准备

结论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39)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49)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不正义的事情,即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2、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

(1)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1)

(2)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5)

(3)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___(29)

(4)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是邪恶的、可耻的。(37)

(5)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49)

通过对话梳理出苏格拉底的对话内容,探究苏格拉底的诘问艺术,完场下表。

对话内容运用手法诘问方式

该不该越狱逃跑直接向朋友表明观点适时运用反问手法在直接表白的基础上,辅以诘问,引对方进入自己的话反问手法语轨道

该重视什么意见、谁的意见一步一步地提问、诱导、设喻有理有据,由此及彼。诱引对方按照自己的思维思考。

如何处理正义与不正义、美和丑、好和坏以身体健康设喻,对比追问比喻、对比,在对比中明确选择

该不该做不正当的事排比式追问设问、反问,选择问,层层推进

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的意见而非外行人的意见。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类比,使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苏格拉底是如何理解"正义"的?请结合课文所涉及事件的背景简要分析。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他本人和他的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在行刑前,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狱中,告诉他其他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帮他逃跑。面对格黎东让他逃跑的劝说,他首先考虑的,不是生或死的结果,而是正义与否的理性判断。苏格拉底唯一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坚定执行判决,接受死刑。他要听从道义而不是其他,"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如果接受格黎东等人的建议逃跑,免于死刑,就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损害了法律,就是对国家的不正义。苏格拉底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脑袋里只有正义原则指导下的正义或不正义的抉择,至于世人看重的生与死,则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这就是一代哲人超脱生死,始终遵守法律,追求正义的至高精神。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坚持的是什么

原文体现

(1)他坚持的是正义在课文中,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1)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49)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足可见他对“正义”的坚持。

(2)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苏格拉底是个在乎灵魂的人,他向格黎东提问:"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21)格黎东回答:"不能。"这说明苏格拉底对身体、生命的珍重。但接下来,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23)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25)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所以才会为了灵魂中对正义的坚持,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主旨归纳

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不断提问,层层铺垫,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终使他认同了自己"听从真理""坚持正义"的道德观念。对话体现了苏格拉底愿意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特色赏析

苏格拉底被判定为死罪,他当然不可能心服口服,换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换作每个人却不可能像苏格拉底一样接受这样不公正的判罚。本文中苏格拉底不赞同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而逃跑,针对格黎东提出的如果不逃走的几点后果,他以雄辩的逻辑,通过步步设问,一层又一层的铺垫,诱导格黎东放弃劝他越狱的想法。层层铺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铺垫

维度作用

定义层层铺垫法,亦称巧铺妙垫法。它是指行文或说理时,为情节的展开或说理的顺畅,酝酿气氛,做好铺陈的写作方法。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立意,发掘文章的主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类别设问式铺垫。为反对对方提出的设想,采取步步设问的方式,促使对方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最后放弃原来的结论

(2)描写式铺垫在开篇尽情铺陈、描写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背景式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让故事的发展事出有因,也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4)衬托式铺垫。先描写次要人物或叙述次要情节,以从正面衬托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情节的发展

(5)反差式铺垫。就是让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可以给人意外惊喜之感。

2、[名家范例]

入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