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完_第1页
植物分类学完_第2页
植物分类学完_第3页
植物分类学完_第4页
植物分类学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7植物分类学(Taxonomy)是对植物进行鉴定(Ident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分类或归类(Classification)的一门学科,亦称系统植物学(SystemsticBottany)。作为一门生物科学(Biologicalscience),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历来争议颇多,这种方式只是这一学科范畴的含义。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植物分类学是建立在形态学为基础上的、综合各相关学科的一门科学。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分类:把各种植物用比较、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分门别类,依据植物界自然发生和发展的法则,予以有次序地排列,叫做分类。按照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和编排便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系统。掌握了对植物系统研究中所阐明的植物类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即可进一步了解植物界的进化过程,在利用和改造植物时,也就能够从中找到方向性的指导准则。命名:把各种植物都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以正确的名称,叫做命名。命名是进行植物分类的必要手段。鉴定:正确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查考文献资料以及和已知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植物名称的过程叫做鉴定。鉴定是进行植物分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植物分类学与各学科的关系: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它是在人类识别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使这门学科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纵观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1)史前与“本草学”时期;(2)人为分类系统时期;(3)自然分类系统时期;(4)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时期。下面就这4个时期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一、史前与“本草学”时期明代李时珍(1518—1593)是十六世纪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与伟大的医药学家。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博览前代诸家本草与古书近800多种,并长期上山采药,不但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和植物学的知识与经验,而且又以自己所收集的或是通过自己实践的丰富资料,加以补充和发挥,终于著成«本草纲目»(1590年)。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有药用植物1195种。他是以生态、生长习性、用途、含有物等作为分类基础,以纲、目、部、类、种作为分类等级,将植物分为五部(木部、果部、草部、谷菽部及蔬菜部)30类。就以草部分类为例,他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水草、蔓草、毒草等。这种分类方法,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法,比较实用。李时珍的分类工作比1735年林耐的«自然系统»早一百多年,而且内容也比较丰富。«本草纲目»为我国本草学具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对世界的医药学和植物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二、人为分类系统时期从十八世纪开始,林耐从事科学的、人为的植物分类系统的建立,并注意运用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瑞典植物学家林耐(CarolusLinnaeus,1707—1778)于1732—1737年创立了一个人为的分类系统,他根据雄蕊的数目、排列的方式及其他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24纲。林耐重视花部的分类特征,这对当时及以后的植物学家有着重大的影响,但后来林耐对自己的系统感到不满意,主张“植物分类部分的最初与最终目的都在于寻求自然法则”。他曾致力于自然系统的建立,但终未能完成。林耐于1735年发表了《自然系统》(SystemaNaturae),1737年著成《植物属志》(Generaplantarum),描述了935个属,又于1753年著成《植物种志》(Speciesplantarum),描写了当时已知的植物116目,1000多属,10000多种。这三部著作与其所主张的双名命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对植物分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自然分类系统时期

刚才讲了,林耐晚年对自己的系统感到不满意,主张植物分类部分的最初与最终目的,都在于寻求自然法则。他曾致力于自然系统的建立,但最终未能完成。1751年,他在《植物学的哲理》(PhilosophiaBotanica)一书中介绍了一个“自然系统的片段”,采取了植物许多共同形状,将他建立的属排列到68个目(相当现代的科)中,已具有自然系统的雏形。继林耐之后的100多年中,西欧的一些植物学家提出了不少著名的自然分类系统。四、系统发育系统时期达尔文(CharlesDarwin,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Originofspecies)一书,创立了进化论,成为近代生物学的基础。他的学说彻底摧毁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对科学的统治,推翻了上帝创造世界与物种不变的观念。在达尔文进化论确立之后,它对分类学以及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进步有着深远和巨大的影响,给植物分类的研究提出寻找分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任务,树立了植物界系统发育的观点,这就进入了系统发育系统时期。在本时期内,世界形成两个学派,即所谓的“假花”学派和“真花”学派,前者以恩格勒、维特斯坦为代表,后者以柏施、哈利叶、哈钦松为代表。但是不管哪一学派,建立系统的原则都是根据植物形态演化的趋势,来决定植物类群的位置和亲缘关系的。现代的分类系统,大多是以这两派的系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真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已灭绝了的裸子植物中的本内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成的,即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因此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拟苏铁植物,而多心皮类是原始的被子植物。假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只含有小孢子叶或大孢子叶的孢子叶球演化成雄性或雌性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因此,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朵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所以认为被子植物当中具有单性花的柔荑花序类是最原始的代表。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修订或提出的有花植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柯郎奎斯特(A.Cronquist)系统(1968、1978、1979、1981),佐恩(R.Thorne)系统(1968、1976),塔赫他间(A.Takhtajan)系统(1969、1980),哈钦松(J.Hatchinson)系统(1959、1973),索奥(C.R.Soo)系统(1967、1975),达格瑞(R.Dahlgren)系统(1975、1980)以及麦希尔(H.Melchior)系统(1964)。在这些系统中,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仍然是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但是受到推崇和影响较大的却是柯郎奎斯特系统和塔赫他间系统。各国分类学家接受了达尔文进化学说,都认为分类系统应表示各分类群的亲缘关系。但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及分类学家的观点不同,直到目前为止,所有分类系统还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植物界的演化过程,有许多论点需要讨论和研究。关于各家演化论点的分歧,有些植物分类学家如恩格勒(A.Engler)、柏施(E.Bessey)和哈钦松(J.Hutchinson)等人,认为一个自然系统要表示各类群间的起源关系,并且强调被子植物是单源起源的,其演化过程是多枝的,就是所谓的种系发生系统(Phyletic或PhylogeneticSystem)。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被子植物的分类,并建立分类系统,用以说明被子植物间的演化关系,是分类学家长期以来所寻求的目标。但由于有关植物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现介绍几个常用的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于1892年公布的。在两人合著的巨著《植物自然分科志》中采用本系统,后经多次修改,在第12版《植物分科志要》(1964年)中,将被子植物分为62目,343科。恩格勒系统的主要观点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单性孢子球演化而来的,只含有小孢子叶或大孢子叶(如买麻藤目)的孢子叶球演化成雄或雌的的柔荑花序(如杨柳科、桦木科、胡桃科),进而演化成花。因而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个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这种学说称为假花说。认为无瓣花、单性、木本、风媒传粉等与裸子植物相似的特征作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性状,而有瓣花、两性、草本、虫媒传粉等是进化的性状。为此,他们把柔荑花序植物(如杨柳科、桦木科)看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科、毛茛科等看作是较为进化的类型,同时把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1964年第12版《植物分科志要》中已放在后面)。德国植物分类学家如恩格勒(AdolphEngler,1844—1930)于1892年发表了他的分类系统。把植物界分成4大门,即叶状体植物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与种子植物门(有胚有管植物门)。又将种子植物门作如下分类:有胚有管植物门EmoryophytaSiphonogama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离瓣花亚纲)Cympetalae后生(或叫变形)花被亚纲Metachlamyd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第一章总论(二)对恩格勒系统的评价恩格勒系统是被子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自然分类系统。迄今为止,世界上除英法以外,大部分国家都采用本系统,我国的《中国植物志》、多数地方植物志及大多数的植物标本馆(室)都采用本系统.主要是采用《植物分科志要》策11版(1936)和第12版(1964)这两个版本中的系统。哈钦松系统本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先后出版的两卷《有花植物科志》中提出的,1959年和1973年作了两次修订,从原来的105目332科增加到111目411科。哈钦松系统的主要观点认为已灭绝了的裸子植物中的本内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出了被子植物的花,即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这种学说称为真花说。哈钦松认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的比连合、定数的较为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较为原始等。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且这两支是平行发展的;无被花和有被花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柔荑花序类各科来源于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对哈钦松系统的评价本系统把多心皮类作为演化的起点,在不少方面阐明了被子植物的演化关系,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他坚持将木本和草本作为第一级区分,导致许多亲缘关系很近的科被远远分开,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五加科、山茱萸科分开等。这个系统发表,在世界上很少使用,但在我国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如北京大学生物系、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和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植物标本馆(室)都采用了这个系统进行排列标本,由这三个研究所分别编写的《广东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都采用了这个系统。后来的塔赫他间系统、克郎奎斯持系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塔赫他间系统本系统是由原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Takhtajan)1954年公布的,自1959年起进行了多次修订,在1980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把被子植物分为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和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总计92目,410科;1997年修订的系统包括17亚纲,71超目,232目,591科。塔赫他间系统的主要观点塔赫他间(Takhtajan)主张单元起源,他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草本植物是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的;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代表,由木兰目发展出毛茛目及睡莲目;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的水生双子叶植物的具单沟舟形花粉的睡莲目莼菜科,木本单子叶植物则由木兰目演化而来;柔荑花序类各目起源于金缕梅目。对塔赫他间系统的评价本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把双子叶植物纲分戊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概念,增加了亚纲的数目.使各自的安排更为合理:在分类等级方面、于“亚纲”和“目”之间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对某些分类单元,特别是目和科的范围和安排都作了重要的变动。本系统是当代著名的分类系统。由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生物系编写的《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的被子植物分类部分就是按该系统编写的。克郎奎斯特系统此系统是美国学者克郎奎斯特(Cronquist)于1957年发表的。在1981年修订的分类系统中,他把被子植物(称木兰植物门)分为木兰纲和百合纲(即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共有83目,383科。克郎奎斯特系统的主要观点克郎奎斯特的分类系统采用真花学说及单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有花植物起源于一类已经灭绝的种子蕨;现代所有生活的被子植物各亚纲都不可能是从现存的其他亚纲的植物进化而来的;木兰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柔荑花序类各目起源于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来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对克郎奎斯特系统的评价此系统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但个别分类单元的安排上仍有较大差异,未设“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的数目有所压缩,范围较适中。目前美国高等院校的植物分类教学中多采用本系统。我国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也采用本系统。除了以上介绍的四个分类系统之外,还有:1、林奈系统: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记载了7300种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以雄蕊的数目为特征分成24纲。(人为)2、边泌-虎克系统:在1862-1883年发表巨著《植物属志》,描述种子植物200科,7569属.所有特征都来源于植物标本,将被子植物分成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但误将裸子植物放在这两大类群之间。3、柏施系统:美国学者C.E.Bessey在1910年发表几篇论文,论文中总结出一个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孢子叶球学说。低等植物特征: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2、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3、有性生殖的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4、常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的地方。有藻类、菌类、地衣三大类共11个门。藻类植物特征:1、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2、生活方式:自养。3、多生活水中。4、植物体的营养细胞能吸收水分、无机盐。5、生殖方式:营养、无性(孢子)、有性生殖。共设7门:蓝藻门:颤藻、念珠藻、鱼腥藻、发菜、螺旋藻(蛋白干重64-74%)等眼虫藻门(裸藻门):眼虫等绿藻门:衣藻、小球藻、水绵(接合生殖)金藻门:硅藻(硅藻土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甲藻门:海岸线附近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红藻门:紫菜、石花菜(琼胶)、海萝、江篱。褐藻门: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等约有40,000种。菌类植物特征:1、不含绿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菌类有丝状结构。3、生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吞噬)。共设: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等3个门。细菌门:病原细菌、硝化细菌、根瘤细菌、放线菌—抗菌素:链霉素、四环素等。(球菌、杆菌、螺旋菌)(有的可形成荚膜)粘菌门:发网菌(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真菌门:藻菌纲(黑根霉)、子囊菌纲(酵母菌)、担子菌纲(蘑菇等)、半知菌纲(稻瘟病菌)。约有69,000种。地衣植物门特征:真菌(子囊菌)与藻类(蓝藻、绿藻)的共生复合体植物。可分泌地衣酸,为先锋植物。形态:1、壳状:多色彩的壳状或龟裂小片的沉积物,如猫耳衣、文字衣、茶渍衣.2、叶状:扁平的叶状体,有被腹之分,如石耳、梅衣等3、枝状:枝状或分枝丝状,松萝、石蕊等。共约500属,26000种高等植物特征: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例外)。2、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3、有性生殖的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新的植物体。4、陆生。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四个门。苔藓植物门特征:1、植物体¡ª叶状体有茎叶的分化,或无真正的根。2、无维管束的分化。3、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有明显的世代交替。4、生于阴湿的地方。约有40,000种,可分为苔纲(地钱、光萼苔、角苔)、藓纲(泥炭藓、黑藓、葫芦藓)。苔藓植物门特征:1、植物体¡ª叶状体有茎叶的分化,或无真正的根。2、无维管束的分化。3、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有明显的世代交替。4、生于阴湿的地方。蕨类植物门特征: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2、有维管束系统。3、配子体和孢子体都能独立生活,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4、陆生。裸子植物门特征:1、产生了种子,不过胚珠和种子是裸露。2、植物体大多数为常绿的乔木。3、木质部中只有管胞,而无导管;韧皮部中只有筛胞,而无筛管。4、雌配子体中具颈卵器。5、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配子体不能离开孢子体独立生活。被子植物门特征:1、种子或胚珠包被在果实或心皮中。2、孢子体高度分化,配子体高度简化;木质部中有了导管;韧皮部中有了筛管。3、具有真正的花,雌蕊形成果实。4、双受精作用和三倍体胚乳。植物形态学把植物体及其各个器官的结构、特征、性状、质地区分为许多形态学类型,而将每个形态学类型给予一定的名称,并科学地确定其特定的概念,这就是植物形态学术语。为了正确地鉴定和描述植物,必须熟练地、准确地掌握植物的形态学术语,它是学习和研究植物分类学必备的基本知识。常用植物形态学术语分别介绍如下。一、一般名称(一)根据植物性状(即茎的质地),可分为:1.木本植物(Plantalignose)指植物体木质部发达,一般比较坚硬,多年生。2.乔木(Arbor)指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高达5米3.灌木(Frutex)指主干不明显,而于基部分枝,呈丛生的,高不及5米4.小灌木(Fruticulus)指高在1米5.半灌木(亚灌木)(Suffrutex)指高在1米6.草本植物(Herba)指植物体木质部不发达,茎柔软,通常于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植物。大豆、高粱、玉米、紫花苜蓿等。7.藤本植物(Scandens)指植物体细而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其他物体,缠绕或攀缘向上生长的植物。根据其质地又可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葡萄、紫藤、葎草、牵牛花等。(二)根据植物生长环境,可分为1.陆生的(Terrestris):指植物生长于陆地,通常茎生长于地上,而根生于地下。陆生环境富于多样性,有些能适应特殊的严酷环境,生于沙漠的,根常具沙套,又称沙生植物;生于盐碱地的,体内含有大量盐分,叫盐生植物;生于高寒山地的,个体低矮,垫状,叫高山植物等。2.水生的(Aquaticus):指植物生长于水中,植物体部分或全部沉浸在水中。生于沼泽地的,通气组织发达,叫沼生植物;生于盐沼地的,叫盐沼植物。3.附生的(Epiphyticus):指植物附着生长于他种植物体上,但能自养,无需吸取被附生者的养料而独立生活的植物。4.寄生的(Parasiticus):指植物寄生于他种植物体上,(如菟丝子以其特殊的吸根)吸取寄主的养料,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三)根据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1.一年生(annuus):指植物的生活周期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就可完成的。种子当年萌发、生长、并于开花结实后枯死,生活期比较短。短者可数星期,如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的一些短命和类短命植物。长者仅数月。2.二年生(binnis):指植物生活期仅二年,种子当年萌发、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生活期需要两个生长季节。3.多年生perennis):指植物生活期三年以上者,乔木、灌木、小灌木、亚灌木年复一年的生长,长者可达千年之久。多年生草本则地上部分于当年开花结实后枯死,而地下部分多年生,年年萌发新的地上枝,此为多次结实。也有少数多年生植物,仅结实一次而全株枯死的,如竹就是一次结实植物。二、根(radix)根是由种子幼胚发育而成的器官。通常向下生长。使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根一般不分节,不生芽。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根系。(一)根的种类一株植物的根,按其发生可分为:1.主根(corpusradix)指由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通常明显粗大,形成地下根的主轴。2.侧根(radixlateralis)指由主根上发生的各级大小支根。3.不定根(radixadventitia)指由茎、叶和老根上发生的根。(二)根系类型可分为:1.直根系(radixprimaria)指植物的主根明显粗长,垂直向下生长,各级侧根小于主根,斜伸向四周的根系。如胡萝卜、大豆、紫花苜蓿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2.须根系(radixfibrosa)指植物主根不发达,早期即停止生长或萎缩,由茎基部发生许多较长,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毛状的根系。如小麦、玉米、水稻、早熟禾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三)根的变态1.肉质根(radixcarnosa)是一些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越冬器官,贮有大量营养物质,通常肉质肥大。形态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两类:(1)肥大直根(radixincrassate):由主根发育而成,粗大单一。外形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球形等。成长的肥大直根可区分为头部、根颈部和本根三部分。头部为肥大直根的上部,其上生根出叶,由上胚轴形成,是一短缩的茎;根颈部由胚轴形成,此部无叶,但有不定根,较短而组成肥大直根的上部;本根是由主根形成的,粗长,具侧根,是肥大直根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肥大直根主要是由胚轴和主根组成,以薄壁细胞居多,贮藏大量养料。如胡萝卜、大萝卜、芜菁等。(2)块根(radixtuberose):是由侧根和不定根发育而形成特殊肥厚呈块状的根,如甘薯、大丽菊等。2.寄生根(吸器)(haustorium)菟丝子(叶退化,不光合)、列当、桑寄生、锁阳等寄生植物,产生不定根深入寄主体内,吸收养料和水分,这种不定根叫做寄生根。3.支持根(radixfulcrans)玉米、高粱等禾本科植物,在接近地面的节上,常产生不定根,增强支持作用和吸收作用,这种不定根叫做支持根。三、茎(caulis)茎是种子幼胚的胚芽向地上伸长的部分,为植物体的中轴,通常在叶腋生有芽(gemma),芽萌发后形成分枝。茎和枝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nodus),两节之间的茎叫节间(internodium),叶柄与茎相交的内角叫叶腋(axilla),茎和分枝支持和调整叶子的分布,又是物质输导的通道。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特征:具节和节间、茎上有芽、茎上有叶(有时退化)。(一)根据地上茎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的(erectus)指垂直于地面的茎,为最常见的茎。如小麦、玉米等。2.斜生的(ascendens)指最初偏斜,后变直立的茎,如斜茎黄芪、扁蓿豆。3.斜倚的(decumbens)指基部斜倚地上的茎,如扁蓄、马齿苋。4.平卧的(prostratus)指平卧地上的茎,节上不生根,如地锦、蒺藜、草莓等。5.匍匐的(repens)指指平卧地上,但节上生不定根的茎,如鹅绒萎陵菜、白车轴草。6.攀缘的(scandens)指用小根、叶柄或卷须等其他特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他物上升的茎,如胡瓜、豌豆、黄瓜、葡萄等。7.缠绕的(volubilis)指缠绕于他物上升的茎,如打碗花、牵牛、豇豆等。(二)根据地下茎变态1.根状茎(rhizoma)指延长直伸或匍匐生长于土壤中的地下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退化为膜质鳞片状,顶芽和腋芽明显并可发育成地上枝,节上产生不定根。根状茎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生活一至多年,如芦苇、羊草等一些禾本科草类。根状茎也有变得肥厚肉质的,如莲藕。2.块茎(tuber)指短缩肥大的地下茎。顶端有顶芽,侧部有螺旋状排列的芽眼(侧芽),幼时可见退化的膜质叶。每个芽眼有数个芽,相当于腋芽的主芽和副芽,如马铃薯。3.球茎(cormus)指肥大而扁圆的地下茎。顶端有粗壮的顶芽,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干膜质的鳞片和腋芽,下部有多数不定根,如荸荠。4.鳞茎(bulbus)是一种扁平或圆盘状的地下茎,特称“鳞茎盘”,其上着生许多鳞叶及芽。可从顶芽或腋芽形成子鳞茎。根据外围有无干燥膜质的鳞叶,又可分为有皮鳞茎如洋葱,和无皮鳞茎如百合。地下茎变态举例。(三)地上茎变态1.卷须(cirrhus)许多攀援植物的卷须是由枝变态而成,常出现于叶腋或叶对生处,如葡萄、葫芦等。2.刺(spina)一些植物的一部分枝条变成硬的尖刺。如沙枣、皂荚、梨等。3.肉质茎(cauliscarnious)茎肉质、多汁、肥大,如马齿苋、仙人掌、海篷子等。四、叶(folium)叶是由芽的叶原基发育而成的部分,通常绿色,有规律地着生在枝(茎)的节上,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蒸腾水分的器官。(一)叶的组成部分叶通常着生在茎(枝)上,叫茎生叶(foliumcaulinum),大多数植物属此类;叶着生在极缩短的茎上,状如从根上生出的,叫基生叶(foliumbasilare),如早开堇菜、白菜等;基生叶集中生成莲花状,叫莲花状或莲座状叶丛(rosula),紫花地丁等。(二)单叶与复叶在一个叶柄上只生1个叶片的,叫单叶(foliumsimplex);在一个叶柄上生有2个以上小叶的,叫复叶(foliumcompositum)。复叶的总柄叫总叶柄(petioluscommunis)或总叶轴;组成复叶的每一个叶叫小叶(foliolum);小叶的叶柄叫小叶柄(petiolulus);小叶的托叶叫小托叶(stipella)。但复叶仅在总叶柄基部有腋芽。(三)复叶类型根据复叶总叶柄的分枝、小叶的数目和着生的位置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1.羽状复叶(foliumpinnatum)指多个小叶排列于总叶柄的两侧呈羽毛状。如果总叶柄顶端着生1片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者叫单(奇)数羽状复叶(foilumimparipinnatum),如苦豆子、甘草等;如果总叶柄顶端有2片小叶,小叶数目为双数时叫双(偶)数羽状复叶(foliumparipinnatum),如花生、蚕豆等。如果总叶柄两侧有成羽毛状排列的分枝,分枝上着生羽状排列的小叶,这种类型的复叶叫二回羽状复叶(foliumbipinnatum)其上的分枝叫羽片(pinna)。如果羽片像总柄一样再一次分枝时,叫三回羽状复叶(foliumtripinnatum);如果再次一级的羽片再进行同样的分枝以及依此类推,就叫多回羽状复叶(foliummultipinnatum),这时,其最末一次的羽片叫小羽片(pinnula)。2.掌状复叶(foliumpalmatum)指数个小叶集生于总叶柄的顶端,展开如掌状,如大麻的叶片;也有总叶柄分枝呈二回掌状复叶和三回掌状复叶。3.三出复叶(foliumtrifoliatum)指仅有3个小叶集生于总叶柄顶端的复叶类型。如果顶端小叶具叶柄的侧生小叶横出的,叫羽状三出复叶(pinnatimtrifoliolatus),像大豆、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属于此类;如果顶生小叶无柄,3小叶集生于总叶柄顶端的,叫掌状三出复叶(digitatimtrifoliolatus),比如红车轴草、酢酱草属此类。(七)叶尖:1、锐尖(金樱子)2、渐尖(杏、榆叶梅)3、钝形(冬青卫茅、黄刺玫)4、圆形(莲)5、尾尖(郁李、东北杏)6、凹缺(凹头苋)7、倒心形(酢酱草)五、花序花序: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就叫花序。顶生花序:花序生于花枝顶端;腋生花序:花序生于叶腋内。单生花:花序中只有1朵花,生于枝顶,如牡丹、麦李等。花梗(花柄):花序上支持每朵花的柄;总花梗(花柄):支持数朵花的柄;花序轴(总花轴):整个花序的轴;花葶:花序轴或总花梗自地表附近及地下茎伸出,不分枝,不具叶。如车前、蒲公英等。苞片:生于花序下或花序每一分枝或花梗基部变态叶;小苞片:生于花梗上的或花萼下的变态叶;总苞:数枚或多枚苞片聚生成轮,紧托花序或一花,这些苞片组成的整体叫做总苞,如菊科植物的头状总苞。组成总苞的苞片又叫做总苞片。小总苞:在复伞形花序中,承托小伞形花序的总苞叫做小总苞。花序的分类根据花序的分枝方式和花朵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一)无限花序无限花序(indeterminata)或向心花序(inflorescentiacentripeta)在形态上是总状分枝式,花序轴的顶端分化新花的能力可以保持一个相当时期,花序轴上的花下部的先开,依次向上部开放,花序轴不断增长;如果是平顶式的花序轴(如向日葵),花由外围依次向中心开放。开花顺序是:花序下部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1、总状花序(racemus)通常花序轴不分枝而较长,花多数有近等长的梗,花序轴随开花不断伸长,如荠菜、刺槐、油菜、白菜等的花序。识别要点:许多柄近等长的花着生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2、穗状花序(spica)与总状花序相似,但无花梗或花梗极短,如车前的花序。在禾本科和莎草科中,常由无梗的小穗(spicula)再组成复穗状花序,如小麦、赖草等的花序。识别要点:许多无柄的花着生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3、柔荑花序(amentum)与穗状花序相似,但一个花序全是单性花(全雌花或全雄花),常无花被,开花结果后整个花序脱落。花序轴常柔软而下垂,如杨树、柳树、桑树等的花序。识别要点:许多无柄的花排列在柔软下垂的花序轴上且每朵花都为单性花。4、肉穗花序(spadix)与穗状花序相似,但花序轴肥厚而肉质被一佛焰苞所包围,如天南星;玉米的雌花序由多数叶状苞包被。识别要点:许多无柄的花着生在粗大肉质的花序轴上,如玉米的雌花序、马蹄莲、红掌等的花序。5、圆锥花序(panicula)就是复合的总状花序。总花梗伸长而分枝,各枝为一总状花序;下部的分枝长,顶部的分枝短整个花序略呈圆锥形,如燕麦、早熟禾、紫丁香、玉米的雄花序等。识别要点:在一个花序轴上着生了多个分枝花轴,且每一分枝花轴均为总状花序。6、伞房花序(corymbus)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梗不等长,下部的花梗长,上部的花梗短,使整个花序顶部的花几乎排列成一头状,如苹果、山楂、梨等的花序。如花序轴上每个花梗再形成一个伞房花序,叫复伞房花序(corymbuscompositus),如花楸、华北绣线菊等的花序。识别要点:花梗不等长的总状花序。7、伞形花序(umbella)花梗近等长,花梗集生于花序轴的顶端,形状如张开的伞,如大葱、韭菜的花序。如果在花序轴上每个总花梗再形成一个伞形花序,叫复伞形花序(umbellacomposita),如胡萝卜的花序。第二回生出的花序叫小伞形花序(umbellula);小伞形花序的总花梗叫伞梗或伞辐(radius)。8、头状花序(capitulum)花无梗或近无梗,多数花集生于一短而宽、平坦或隆起的花序轴顶端上(花序托或总花托),形成一个头状体,外被形状、大小、质地各异的总苞,如向日葵、旋复花、千里光等菊科植物的花序。识别要点:花轴很短,簇生很多无梗的花,整个花序如圆球状。(二)有限花序有限花序(inflorescentiadeterminata)或离心花序(inflorescentiacentrifuga)形态上属合轴分枝方式,花序轴和总花梗顶端很快分化成一花,形成聚伞花序(cyma)。花从花序轴的上部向下依次开放或从中心向四周依次开放。开花顺序是:花序上部先开,渐及下部,或由中心开向边缘。1、单歧聚伞花序(monochasium)是典型的合轴分枝方式,花序轴外形单一。这种花序顶端的芽首先发育成花之后,其下仅有一个侧芽发育成侧枝,枝顶又形成一朵花,如此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分枝,最后形成单歧聚伞花序。这类花序中,如果侧枝连续地左右交互出现,叫蝎尾状聚伞花序(cincinnus),如委陵菜、唐菖蒲等的花序。如果所有的侧枝都出现在同一侧,形成卷曲状,叫螺状聚伞花序(bostryx)如勿忘我、附地菜等的花序。2、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顶芽形成花后,在花下面的一对侧芽同时萌发成2个侧枝每个侧枝顶端也只形成1朵花,如此连续的分枝形成假二歧分枝式的花序,如石竹、卷耳等的花序。3、多歧聚伞花序(pleiochasium)花序轴顶端形成1朵花后,其下数个侧芽发育成数个侧枝,顶端各生1朵花,花梗长短不一,外形上类似伞形花序,但中心花先开,渐向四周开放,如榆树、泽漆等的花序。4、轮伞花序(verticillaster)是聚伞花序着生在对生叶的芽腋,花序轴及花梗极短,呈轮状排列,如益母草、地瓜苗等的花序。以上花序类型的划分,主要是花开放的先后来分类的,而自然界中花序的类型比较复杂,有些不守纪律,有少数植物的花序为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混生的,如洋葱花序形态上为伞形花序而开花顺序为聚伞式,故称伞状聚伞花序;水稻花序形态上属圆锥花序,而开花顺序也为聚伞式,故可称为聚伞圆锥花序。六、花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梗是一朵花着生的小枝;花托是花梗顶端膨大的部分;花被和花蕊都是变态的叶;所以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枝。(一)花的组成部分一朵完全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部分组成。其中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数目、形态特征、结构组成等性状常常被认为是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初学者的难点花的基本组成(二)花的形态1、依据花的组成状况:(1)完全花指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4部分俱全的花。如苹果、桃等的花。(2)不完全花指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4部分,任缺1~3部分的花,如南瓜雄花(缺失雄蕊)、杨树雌花(缺失雄蕊、花被)。缺少花的任何一部分或几部分,如柳、桑的花。2、依据雌蕊与雄蕊的状况划分(1)两性花:一朵花中雄蕊与雌蕊都齐全。如大豆、小麦等。(2)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存在而充分发育的花。A.雄花:仅有雄蕊而没有雌蕊或仅有退化雌蕊的花。B.雌花:仅有雌蕊而没有雄蕊或仅有退化雄蕊的花。C.雌雄同株:雄花与雌花生于同一株植物上,如玉米。D.雌雄异株:雄花与雌花分别生于不同的植物体上,如柳、杨、大麻。(3)中性花(无性花):缺少雄蕊与雌蕊或雄蕊与雌蕊都不完备的花,如向日葵头状花序边缘的舌状花。(4)杂性花:一株植物中有单性花和两性花或同一种植物中有的单性花,有的两性花。(5)孕性花:指能够结出种子的花,即雌蕊发育正常的花。(6)不孕性花:指不能结出种子的花,即雌蕊发育不正常的花。3、依据花被的状况划分(1)两被花:花萼与花冠都具备的花,如茶、白菜、桃等的花。(2)单被花:仅有花萼而无花冠的花叫单被花,这样的花萼应叫做花被,每一片叫做花被片。如藜、菠菜的花。(3)裸花:不具备花萼与花冠的花,如杨、柳的花,又叫无被花。(4)重瓣花:指在一些栽培植物中花瓣层数增多的花,如月季花。4、依据花的各部分排列状况划分(或根据花的对称面划分)(1)辐射对称花(整齐花):通过花的中心,可作出任何对称面,如桃、李、油菜等的花。(2)两侧对称花(不整齐花):通过花的中心,只可以切成一个相等的对称面,如蚕豆、益母草等唇形科、豆科植物的花。(3)不对称花(不整齐花):通过花的中心不能做出任何对称面的花,如美人蕉的花。(三)合生与贴生这两个术语也适用于其他器官。1、合生:同一器官各部分相结合叫做合生。如花瓣与花瓣合生、萼片与萼片合生。2、贴生:不同器官之间相互结合叫做贴生。七、花萼花萼是由萼片组成的,通常绿色,是花被最外一轮或最下一轮。当花尚未开放时起到保护作用。有些植物的花萼有鲜艳的颜色,状如花瓣,把它叫作瓣状萼,如白头翁的花萼。有关花萼的4个术语:A.离片萼(离生花萼):萼片彼此分离。如白头翁。B.合片萼(合生花萼):萼片部分或全部合生。如蔷薇、益母草等。C.萼筒:合片萼中连合的部分。D.萼齿(萼裂片):合片萼中分离的部分。有些植物具有两层花萼,其外轮的萼片叫做副萼,如委陵菜、草莓。菊科植物花的萼片常变态成冠毛,呈羽毛状、鳞片状、刺芒状等,如蒲公英的萼片就特化成许多白色的冠毛。萼片通常在开花后脱落,但像野罂粟等在开花时萼片就脱落,叫做萼片早落;而像茄子、酸浆等在果实成熟时萼片仍然存在,叫做萼片宿存。八、花冠花冠由花瓣组成,位于花萼的内侧,是花的第二轮。花冠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是花中最明显的部分,大而质地较薄,有保护花蕊和引诱昆虫传粉的作用。有关花冠的4个术语A.离瓣花冠(离瓣花):花瓣彼此完全分离。B.合瓣花冠(合瓣花):花瓣彼此合生。C.花冠筒:合瓣花冠连合的部分。D.花冠裂片:合瓣花冠不连合的部分。有些植物的花具有副花冠,是花冠与雄蕊的附属物,介于花冠与雄蕊之间,如水仙花中的黄色杯状物。植物在不同的种类中,花冠的变化情况很大,它的组成、数目、花瓣的排列方式及类型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一)花冠的类型1、辐射对称花A.十字形:离瓣花冠,由4片花瓣排列成十字形,为十字花科的特征之一。B.蔷薇形:花瓣5片,分离,无瓣片与瓣爪之分,如桃、苹果等蔷薇科植物的花冠。C.辐状:花冠筒很短,花冠裂片由基部向四面扩展,如茄、番茄的花冠。D.坛状:花冠筒膨大成卵形或球形,上部收缩成一短颈,然后短小的冠裂片向四周呈辐状伸展。E.高脚碟状:花冠筒下部成狭管状,上部突然成水平扩大成碟状,如水仙花的花冠。F.钟状:花冠筒一般稍短而宽,上部扩大成钟形,如桔梗科植物的花冠。G.漏斗状:花冠形如漏斗,下部管状,上部扩大,如蕹菜(空心菜)、牵牛、田旋花的花冠。H.筒状(管状):花冠筒成狭管状,花冠裂片向上伸展,如菊科头状花序中央的盘花。2、两侧对称花冠A.蝶形:离瓣花冠,花冠5片,整个花冠形如蝶状,由1片旗瓣、2片翼瓣与2片组成,龙骨瓣下缘常稍合生,如豌豆等豆科植物的花冠。B.唇形:花瓣5片,基部合生成花冠管,冠裂片稍呈二唇形,上面2裂片合生为上唇,下面3裂片合生为下唇,如益母草、黄芩等唇形科植物的花冠。C.舌状:花冠筒部短,上部裂片扩大成舌状,如菊科植物头状花序边缘的花。(二)花瓣和萼片在花芽内的排列方式1、镊合状指各片的边缘彼此接触,但不彼此覆盖,如茄、番茄。2、旋转状指各片的边缘依次被上一片覆盖,即每一片的一个边缘被邻接的一片边缘覆盖,另一边缘又覆盖另一片边缘,如夹竹桃、棉花等。3、覆瓦状和旋转状相似,但在各片中有1片或2片完全在外,另有1片或2片完全在内,其他的为旋转排列,如桃、玫瑰、油菜。(三)距许多植物的花萼或花瓣向基部伸长而成管状或囊状,叫做距。如翠雀花、耧斗菜、紫堇、柳穿鱼等。花瓣和萼片在花芽内的排列方式九、雄蕊stamen雄蕊是花的雄性器官,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通常呈丝状,着生在花托上。花丝顶端着生花药,花药中有花室(囊)可产生大量地花粉粒。在一朵花中常有多个雄蕊,根据它们在花中是分离还是联合以及花丝的长短分为多种类型。1、离生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彼此分离,如小麦、苹果、桃、杏等等。2、单体雄蕊一朵花多数雄蕊的花丝合生在一起成一单束,形成一管状结构包在花柱外侧,而花药则彼此分离,如冬葵、棉花等。3、二体雄蕊一朵花中有10枚雄蕊,其中9枚雄蕊的花丝联合成一束呈管状包在子房外侧,另1枚单独成束,共2束,如大豆、紫花苜蓿、沙打旺等豆科植物。4、多体雄蕊一朵花中的多数雄蕊分成多束(3束或3束以上),如金丝桃。5、聚药雄蕊一朵花的花药合生聚合在一起,而花丝仍分离,如向日葵、蒲公英。6、雄蕊筒(管)一朵花中雄蕊的花丝完全合生成一球状或圆柱形的管,如苦楝等。7、二体雄蕊一朵花中有4枚分离的雄蕊,其中2长2短,如糙苏、益母草等唇形科植物的雄蕊。8、四强雄蕊一朵花中6枚雄蕊,其中4长2短,如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为本科植物所特有。9、冠生雄蕊一朵花的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如茄、紫草等。10、退化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没有花药,或稍具花药而无正常的花粉粒,或仅具雄蕊残迹。(二)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方式1、全着药花药全部着生在花丝上。2、基着药花药的基部在着生在花丝的顶端,如唐菖蒲。3、背着药花药的背部着生在花丝上,如油菜。4、丁字药花药横卧,以背部中央着生在花丝顶部,如小麦。5、个字药药室基部稍张开,花丝着生在上部汇合处,形如个字形。6、广岐药药室近完全分离,叉开成一直线,花丝着生在汇合处。(三)花药的开裂方式1、纵裂花药沿室间纵向开裂,如小麦。2、孔裂在药室的顶部或仅顶部开一小孔,花粉由此孔散出,如马铃薯。3、瓣裂每一药室有1~4个活板状的盖,当雄蕊成熟时盖即掀起,花粉即可由此散出,如樟树。十、雌蕊pistilium雌蕊位于花的中心位置,是花的雌性器官,将来发育成果实。它是由1个或多个变态叶组成。这种变态叶我们把它叫做心皮(carpellum),心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心皮卷曲两缘合生的缝叫腹缝线(suturaventralis),心皮的中脉叫背缝线(suturadorsalis)。(一)雌蕊发组成部分一个典型的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3部分组成。1、柱头(stigma)是雌蕊的顶端,有的膨大而显而易见,有的则不膨大。有接受花粉的作用。常见的柱头形状有:钝裂片状、盘状、头状、羽毛状、帚刷状、放射状等。2、花柱(stylus)是连接柱头和子房的狭长部分,通常圆柱状,长短变化很大,如罂粟则无花柱。通常着生于子房的顶端,也有着生在子房的背部、腹部或基部的。一般开花后花柱凋萎,但也有一些植物如铁线莲、白头翁、羽衣草的花柱宿存。3、子房(ovarium)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其壁叫子房壁,内腔叫子房室,有1室或多室的,每室有1至多数胚珠。开花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二)雌蕊的类型根据心皮的数目和离合情况划分。1、单雌蕊:一朵花中雌蕊由1个心皮组成,子房也是1室,胚珠1至多数。如桃、杏仅有1胚珠;豌豆、刺槐等则有多个胚珠。2、离生心皮(单)雌蕊:一朵花中有2个以上的单雌蕊,这些单个的雌蕊心皮彼此分离。如铁线莲、委陵菜等。把每个分离的心皮叫雌蕊,把全部心皮或雌蕊叫雌蕊群。3、复雌蕊:一朵花的雌蕊由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合生而成,其子房叫复子房,子房室可以是1室,也可以是多室每室可有1至多数胚珠。心皮的合生情况有所不同,有的由子房至柱头完全合生、有的由子房至花柱合生而柱头分离、有的仅子房合生而花柱和柱头都分离。在子房部分,仅心皮边缘合生则形成单子房,如柳具1室多数胚珠、小麦、玉米具1室1胚珠;若边缘都向内卷曲而合生,则分隔成数室子房,如马蔺具3心皮3室胚珠多数、梨具2~5室每室1~2胚珠。(三)胎座(placenta)在子房内着生胚珠的地方叫胎座。由于心皮合生状况、胚珠的数目不同,有点状、线状、隆起而肥厚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基生胎座胚珠着生在子房的基部,子房1室,如菊科植物。2、顶生胎座胚珠着生在子房的顶部,子房1室,如瑞香科植物。3、边缘胎座单心皮的1室子房里,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即腹缝线上,1心皮1室,如豆科植物。4、侧膜胎座合生心皮1室的子房里,胚珠着生在每一心皮的边缘上,胎座常肥厚或隆起或扩大到子房腔内(2个或2个以上心皮构成1室或假数室子房),如瓜类等瓠科植物。5、中轴胎座合生心皮多室子房里,心皮边缘汇集合生成中轴,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番茄、马蔺等。6、特立中央胎座复雌蕊1室或不完全数室的子房里,中轴由子房腔的底部隆起,但不达到子房顶部,胚珠着生在此轴上,如石竹、青椒等。十一、花托receptaculumortorus花托是花梗膨大的顶部,是花其他部分着生的地方。在较原始植物的花里花各部分呈螺旋状排列,所以花托也就多少伸长,如木兰、毛茛;在较进化植物的花里,花的各部呈轮状排列,花托就比较缩短。花托的形状有球状、盘状、杯状、壶状等。由于花托形状的变化花部着生的位置也就相应变化,将来所形成的果实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在研究植物分类和演化的关系上很重要。(一)花各部在花托上的着生位置实际是根据子房与花托的位置关系来划分。1、下位花花托多少凸起或稍呈圆锥状,花部呈轮状排列其上,最外或最下是花萼,向上一次为花冠、雄蕊、雌蕊,而花萼、花冠和雄蕊的着生点都较子房低。子房位置处于一朵花中央的最高处。所以叫下位花或上位子房,如毛茛、油菜等。2、周位花花托多少凹陷而膨大,呈浅盘状、杯状或壶状,子房着生于其中央的底部而与周围完全分离,花萼、花冠和雄蕊依次着生在花托上端内侧周围,并围着子房,所以叫下位花,子房依然上位,如桃、杏等。有些周位花子房下部和花托愈合,上部仍露出在外面,这一类叫半下位子房,如马齿苋等。3、上位花花托凹陷而膨大成种种形状,子房着生其中切彼此完全愈合,仅有花柱和柱头外露,花萼、花冠和雄蕊依次着生在花托的顶部而位于子房之上所以叫上位花。由于子房陷入花托而位于其他各部分之下,所以又叫下位子房,如西瓜、向日葵等。(二)花盘(discus)是花托的一种环形扩大部分,位于子房基部的周围或介于雄蕊和花冠之间。通常呈杯状、环状、扁平状或片状,有全缘的、有分裂的、有牙齿状的,也有分裂成疏离的腺体的。(三)蜜腺(nectarium)指花盘、变小的小花瓣、花瓣或雄蕊基部能分泌蜜汁的附属体和附属小体。十三、果实fructus植物开花受精后,柱头和花柱凋落,子房逐渐膨大,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这种果实叫真果,大多植物的果实类型。另外,还有许多植物的果实除了子房外还有花托或其他部分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叫假果,如苹果、梨等。果实是子房经过受精作用发育形成的一种繁殖器官。由于它的遗传性质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小,不容易发生环境饰变,它所表现出的性状稳定,因此,果实的形态特征常被作为鉴定植物种类所需观察的主要性状之一。果实的分类根据果实的结构组成、果皮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复果)三大类。(一)单果: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由它的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叫单果。依据果实成熟时果皮的性质可分为干果和肉果两类。1、干果:果实成熟后,果皮失水而干燥。依据果皮开裂与否,又分为裂果和闭果。(1)裂果A蓇葖果:由上位子房的单雌蕊或离心皮单雌蕊形成,成熟时沿腹缝线或背缝线仅一侧开裂,内含1至多数种子。如翠雀花、牡丹、芍药、梧桐等。B荚果:由上位子房的单雌蕊形成,成熟时沿腹缝线和背缝线同时开裂,内含1至多数种子。如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的果实。其中有些豆科植物如岩黄芪属等植物的荚果在种子间收缩分节而呈念珠状,成熟时则断裂成具1种子的断片,把它叫做节荚。荚果也有不开裂的如苜蓿、草木樨、花生等。C角果:由2心皮的复雌蕊(子房1室,具假隔膜分成假2室)发育而成的果实。果实成熟后沿两条腹缝线(假隔膜两侧)裂成两片。是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类型。根据长宽比例又分为长、短角果。长角果:长为宽的4倍以上、种子多数,如白菜、油菜;短角果:长度是宽度的4倍以下,如荠菜、独行菜等。D蒴果:由复雌蕊发育而成,1室或多室,种子多数。开裂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室背开裂:果瓣沿心皮的背缝线裂开,如胡麻、棉花等。室间开裂:沿室间隔膜即腹缝线开裂,如芝麻、牵牛、曼陀罗等。孔裂:由多数小孔开裂,如野罂粟、虞美人等。盖裂:果实上部横裂一周成一小盖,如马齿苋、车前等。(2)闭果A瘦果:由离生心皮或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所形成,1室1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果皮紧包种子而不易分离,如向日葵、荞麦等。B颖果:也具1室1粒种子,但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而不分离,如玉米、小麦、水稻等,是禾本科植物的果实类型。C胞果:由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1室1粒种子。成熟时,果皮薄而膨胀,疏松地包裹种子,如藜、苋菜等苋科植物的果实。D翅果:瘦果状,果皮向外延伸成翅,含单粒种子,如榆钱、槭树、白腊树、臭椿、香椿等。E坚果:果皮木质化、坚硬,1室1粒种子,如榛子、板栗等。F小坚果:是一小而硬的坚果。如紫草科、唇形科的子房4深裂,形成4个小坚果,又叫分果或离果。G双悬果:由2个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形成,果实成熟时形成2个分离的小坚果,叫悬果瓣,并悬挂在中央心皮柄的上端,如胡萝卜、芹菜等伞形科植物的果实。2、肉果:果实成熟时,果皮或其他组成果实的部分肉质多汁。又可细分为真果(整个果实仅由子房发育而来)和假果(果实除了由子房外还有花萼、花冠、花托等部分参与,共同发育成果实)两种类型。(1)真果A核果:由单心皮或合生心皮的上位子房形成,外果皮薄、中果皮厚而肉质或纤维质、内果皮坚硬,包裹于种子之外而成果核,通常含1粒种子,如杏、李、梅、核桃、桃等。B浆果:由合生心皮的子房形成,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都肥厚、肉质、汁液丰富,含1至数粒种子,如番茄、葡萄、枸杞等。C柑果:由合生心皮上位子房形成。外果皮呈革质、有油囊;中果皮稍疏松,具有分枝的纤维束;内果皮内弯成果瓣,并向内形成许多长而肉质多浆的腺囊,如柑桔等就是最典型的柑果。(2)假果A瓠果:由合生心皮下位子房形成的果实,硕大、具1室和多数种子。果皮外层由花托与外果皮结合而成,较坚硬;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化,胎座发达也肉质化。如西瓜、黄瓜等葫芦科植物的果实。B梨果:由合生心皮的下位子房并有花托参与所形成。果实外层厚而肉质,内层为果皮,外果皮与花托界限不明显,内果皮很明显,革质或木质化,如苹果、梨等。(二)聚合果一朵花中有多数单雌蕊即离心皮雌蕊,每一个单雌蕊形成一个单果集生在膨大的花托上,这类果实叫聚合果。由一朵花中多数离生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的总称,每个离生单雌蕊发育成一个果实,一般较小,聚生在花托上。根据单果的种类又可分为聚合瘦果,如草莓、委陵菜等;聚合蓇葖果,如绣线菊、八角、玉兰等;聚合核果,如悬钩子、覆盆子等;聚合坚果,如莲、芡实等;聚合浆果,如中华五味子等。(三)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的总称。许多由花所形成的果实聚生在花序轴上,外形很像一个果实,成熟时整个果穗由母体上脱落,如桑椹、无花果等。菠萝(凤梨)是很多花长在肉穗花序轴上,花不孕,花序轴肉质化,成为可食的主要部分。裂果:1、荚果—大豆2、蓇葖果—八角(聚合蓇葖果)3、角果—油菜4、蒴果:背裂—棉花腹裂—烟草孔裂—罂粟齿裂—石竹周裂—车前草闭果:1、瘦果—向日葵2、坚果—板栗3、颖果—稻、麦、玉米4、翅果—榆、槭5、分果—胡萝卜(二)聚合果:1、聚合瘦果—草莓2、聚合蓇葖果—八角3、聚合坚果—莲十四、种子semen种子是胚珠在卵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由3部分组成,即种皮、胚和胚乳。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胚由受精卵形成;胚乳由极核发育而成(中央细胞经受精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贮藏养分的器官)。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大小、形状、颜色、花纹、质地、内部结构,以及贮藏的营养成分的变化都很大,可作为分类的性状。种子结构图解。十五、质地1、草质:薄而柔软,绿色。2、透明质:薄而几乎是透明的。3、膜质:薄而半透明。4、干膜质:薄、脆、干而膜质,非绿色。5、纸质:如厚纸状。6、革质:厚而硬,常有光泽,如皮革状。7、软骨质:坚硬而具有韧性。8、角质:如牛角质状。9、肉质:肥厚而多肉。10、海绵质:松软如海绵状。十六、植物体表附属物—毛被毛被是表皮细胞的衍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有分枝的或不分枝的,形状各异,除毛状外还有鳞片状、星毛状、棍棒状、圆柱状、念珠状等,并有各种不同的颜色。第二节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一、植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植物分类学上设立种种分类等级和单位,将数量庞杂的植物类群按其类似的程度和亲缘关系作合理的安排,从而形成分类系统,也就是将植物界中亲缘相近的植物,分为若干大群,大群之内又分为若干中群,中群之内再分成若干小群,直到种为止。植物界下分为门(division),门在植物命名法则中是植物界下的最高的等级。植物界分为多少个门在不同分类系统中划法不一。有的分为四个,而在Engler系统中则分为12个门。维管植物可分为数个门,维管植物(vascularplants)中的种子植物(seedplants)可划为一个门,这些门的划分是依据普通特征进行的。例如,种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出现胚珠,产生种子。划分所依据的特征主要是生殖器官,外部形态或内部解剖结构。可以说所选这些特征是较为基本的。这些特征的代代相传构成了现在的植物种类。另外,也必须认识到,这些生物材料具备生活的特性,所有很久以前组成一个门的植物可能与另一个门的植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这些关系的存在表明,区分一个门的植物的标准不可能是非常明确的,门和门之间的划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清楚。例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综合各项主要特征就很有必要了。其它的高级分类单位中也有类似情况。植物命名法则表明,任何一个分类单位都可和下一级分类单位之间插上中间等级。植物分类学上用前缀“sub”表示在上级单位之下。据此,一个门可分不同的亚门。另一方面,蕨类植物门下就不分亚门而直接分纲。这是因为蕨类植物门中的种类比种子植物门中的少。门下的完整的分类单位是纲。“纲”的拉丁名均以“eae”结尾。被子植物亚门的两个纲是双子植物纲(Dicotyledoneae)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裸子植物亚门在有的分类系统中则被直接分为许多个目,而不分为纲。双子叶植物纲由于种类过多而常分为几个亚纲。这些亚纲的划分无一定的规则。每一个纲分为不同的目。目是纲下的分类单位。每个目的拉丁名均以“ales”结尾。例如Rosales(蔷薇目)Slicales(杨柳目),但也有一些长期使用或在现在的命名法则生效前使用的目的名称不以“ales”结尾。这些名称遵循优先原则而不受法规限制依然使用,例如百合目为Liliiflorae,管花目为Tubiflorae。较大的目分为数个亚目,亚目常以“ineae”结尾,如Malvales(锦葵目)中的Mavineae(锦葵亚目)。“目”是由几个或一个科组成的。科是高级分类单位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普通分类学中最常用的分类等级。维管束植物中除了八个科以外均以-aceae结尾,如松科Pinaceae、蔷薇科Ros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科名不以-aceae结尾,属不规则命名。这些科名包括棕榈科Palmae、禾本科Gramin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豆科Leguminosae、唇形科Labiatae、伞形科Umbelliferae、菊科Compositae等。命名规则对这些科又给予新的符合规则的名称,如把禾本科Gramineae重新命名为Poaceae。“科”比它更高级的分类单位更接近于自然。这是因为人们对科的了解比较深入。一个科中具有更多的相似特征。例如,禾本科、莎草科、十字花科等。科内的各个种的特征较为一致,各科的特征较稳定,符合自然分类特征。但并非所有的种都能如此,如Engler系统中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和柳叶菜科(Onagraceae)以及一些蕨类植物等,这些科中的植物特征并不十分相近,可能起源相异或不具共同祖先。高等植物中一个科与另一科得以区分的主要依据是生殖器官的结构,例如花序的类型、胚胎类型等。这些性状的起源、相互关系、原始类型等的研究导致了精确确定科范畴的决定性变化。一个科并无确定大小,一般由一个至一百个左右的属组成。当一个科过大,种类过多时,经常分为亚科,亚科拉丁文后缀以“-oideae”。例如蔷薇科(Rosaceae)的蔷薇亚科(Rosoideae)。大的亚科下分族(tribes),拉丁文后缀“eae”。如紫菀族(Asteraea)即为菊科(Compositae)的一个族。有时科下直接分为族。以上讲的是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下面介绍植物分类的低级分类单位。植物的低级分类单位是指其名称构成一个种名的单位。如属、种或种下分类群。从系统的角度来分,一个属下可分亚属(subgenera)、组(sections)、亚组(subsection)、系(series)。这些在属之下的分类单位层次只是系统排列上的类群,它们的拉丁名并不参与构成种名,它们的分类地位亦不像属、种、变种那样重要。人们对于这些低级分类单位的兴趣较高级分类单位要浓。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些分类单位的研究数据也多,有关它们的分歧也更多。“属”是科下的一个分类单位。每个科由一至多个属组成。一个植物的属名是双名法中的第一个词,如Quercusalba中的Quercus。属名多由名词或形容词构成,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用其单数,其来源各异。分类学上是以“种”(Species)作为基层等级或基本单位的,同一种植物,以它们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与相近似的种区别开来。把彼此近似的种组合成为“属”(Genus),又把相类似的“属”组合成“科”(FamiliaFamily),依据同样的原则由小到大,依次组合成目(OrdoOrder)、纲(ClassisClass)、和门(DivisioDivision),最后统归于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kingdom)。在每一等级内,如果种类繁多,也可根据主要分类依据上的差异,再分为亚门(Subdivisi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rdo)、亚科(Subfamilia)和亚属(Subgenus)。有时在科以下除分亚科以外,还有族(Tribus)和亚族(Subtribus);在属以下除亚属外,还有组(Sectio)和系(Series)各等级。在种以下,也可细分为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和变型(Forma)等。这种由大到小分类群的等级排列,不仅便于识别植物,而且还可以清楚地表明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地位。二、关于种、亚种、变种的概念1、种(Species)前面讲过,分类学上是以“种”(Species)作为基层等级或基本单位的,所以明确它的概念尤其重要。很早的时候,人们观察自然界的生物,就发现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着相对的、但完全明显的界限,从而给予其一定的名称,凡属同一类、同一名称下的生物称之为物种或种,这当中也包括动物,在植物界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等都是种。关于种的界限的界定不同的植物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一直争论不一,比如分类学种、生物学种、地理种、“归并派”和“细分派”等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我们的教材上简要地介绍了一些,课后希望同学们细读一下,另外还可以参阅Stace的《植物分类学与生物系统学》和Stebins的《植物的进化与变异》。一般认为种的概念和划分标准如下: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着的,也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同一个物种的各个个体之间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完全能育的正常的后代,但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和其他物种进行生殖结合,即结合,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生殖隔离。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历史产物。概括起来我们可做如下理解:现在普遍的观点是:种是指形态结构相似,有共同的祖先,有一定的地理分布,杂交可育的植物,它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有以下特点:①种内个体形态结构相似。②一个物种由若干种群组成,一个种群又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而各种种群总是不连续的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内。③种内个体没有生殖隔离,即杂交可育,这是确定是否同一物种的根本标志。④种的概念是历史的,它随着新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亡而发生变化。分类学家把腊叶标本(模式标本)当作自然群体的取样,把群体所显示的变异式样中存在的形态间断作为划分种的依据。群体的范围是根据式样的地理分布来判断的;形态间断的程度是根据式样所反映的具体情况作出的。这就是大多数分类学家所持有和遵循的物种概念。2、亚种(Subspecies)一般认为一个种内的类群,形态上有区别,分布上或生态上或季节上有隔离,这样的类群为亚种。3、变种(Varietas)是一个种内在形态上有变异,且比较稳定,分布范围比前述的亚种的小得多的一个种的地方宗。4、变型(Forma)有形态变异,但是看不出有一定的分布区,而是零星分布的个体,这样的个体称为变型。5、品种(Cultivar)只用于栽培植物的分类上,在野生植物中不应用品种这个名词,它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等级术语。因为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一般说来多侧重于经济价值和形态上的差异,如大小、色、味、产量、成熟期及抗逆性等,实际上是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型,如草地早熟禾的品种优异、午夜、肯塔基等等,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部分苹果品种都是由于苹果的芽变而产生的,像寒富、红富士等等。第三章裸子植物Gymnospermae第一节概述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一类植物。种子植物突出的特征是有种子,以区别于孢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心皮包被,又可分成两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比较低级的一类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心皮包被,不形成果实;而被子植物种子有心皮包被,不裸露,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特征描述:1、多为常绿乔木,叶常为针形、条形或鳞形。2、茎的维管束中次生木质部几乎全由管胞组成,无导管。3、花单性,雄蕊(小孢子叶)组成雄球花(小孢子叶球);每个小孢子叶下生有小孢子囊(内含多个小孢子花粉)4、由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形成雌球花,每个大孢子叶(即珠鳞、套被、珠托或珠座)上或边缘生有1或多个胚珠(大孢子囊)。雌球花成熟时常为球果。5、种子裸露。裸子植物识别要点:胚珠或种子裸露,不包藏于子房内,木质部为管胞组成,无导管,只有倪藤目有导管出现,但胚珠裸露。裸子植物的起源:裸子植物起源于距今3.45-3.95亿年,地质史上的泥盆纪出现各种的种子蕨,到了二迭纪,银杏等裸子植物相继出现,逐渐取代了古生代盛极一时的蕨类植物。第四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乔木、灌木和草本。维管束木质部中具导管。通常为完全花。具有双受精现象。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为密闭果皮包裹。子叶1~2枚。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经济用途最大、对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植物类群。现已知被子植物300~400多科,1万多属,20~25万种。我国有200多科,2700多属,近3万种,并且还有新种发现。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有的系统中又叫木兰纲和百合纲。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点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1乔木、灌木或草本以草本为主2直根系须根系3茎内维管束作环状排列,有形成层,次生组织发达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无次生组织4叶为网状脉叶为平行脉或弧形脉5花部的基数为5或4花部的基数为36胚有2枚子叶胚有1枚子叶蔷薇目Rosales木本或草本。单叶或复叶,有托叶或无。花两性,一般轮状排列,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下位至上位,常为5基数,萼片及花瓣常分离;雄蕊离生或联合;心皮离生或合生,胚珠多数,较稀少数。本目包括景天科、虎耳草科、蔷薇科、豆科等。18.蔷薇科Rosaceae*K5C5A∞G(1-∞:2-∞乔木、灌木或草本。单叶或复叶互生,少对生,具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和花瓣5,分离,雄蕊多于10枚,萼片、花瓣、雄蕊基部联合成萼管(筒);心皮1至多数,子房上位或下位;蓇葖果、聚合瘦果、核果或梨果、少蒴果。本科有124属,3300余种,广布于全世界。我国有47属,854种。本科有重要果树和观赏植物。代表植物:绣线菊、珍珠梅、月季、玫瑰、悬钩子、草莓、地榆、苹果、梨、李、梅、杏等。蔷薇科分为4个亚科,其主要区别如下:亚科名称体态习性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