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古往今来,有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黯然伤神。今天,我们将走进诗中的爱情故事,从字里行间感受苏轼那份真情,那段难忘的伉俪往事。初步
导
入1.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诵读背诵诗歌。2.学会词作鉴赏方法,掌握词作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对妻子诚笃的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目
标莲
花贰知人论世诵读感悟拓展延伸深入探究叁肆知
人
论
世(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
“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等。知
人
论
世相关链接——悼亡诗悼亡诗的基本知识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与西方的悼亡诗意思接轨。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也得以广泛流传。从此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知
人
论
世(二)写作背景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
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
上下片各五平韵。此时诗人四十岁,
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三)题解知人论世③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④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⑤顾:看。⑥料得:料想,想来。(一)明确字词乙卯(
mǎo)①思量:想念。思量(
liáng)
鬓如霜
(bìn)②纵使:纵然,即使。诵
读
感悟诵
读
感
悟(二)吟咏诗韵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a诵
读
感
悟(三)文白对译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诵
读
感
悟(三)文白对译原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译文: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首词的思路。“记梦”为贯穿全词的线索,联结梦前、梦中、梦后三个层次。上片,梦
前思念;下片前五句,梦中相逢;结
尾,梦醒悲凉。分析文本深
入
探
究深
入
探
究分析文本2.上阙中“不思量?自难忘”是否矛盾?表达了什么情感?不矛盾。“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深
入
探
究分析文本3.下阙中“忽”字换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不好,
“忽”是指梦境的恍惚迷离,悲中寓喜。亲切、熟悉,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阕“思量”
“难忘”之言真实不虚。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和白描的白手法。“小轩窗,正梳妆”这是白描的手法。小轩窗,是梳妆的环境、背景,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梳妆,是王弗做的事情,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实中有
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本文塑造了一个饱经风霜、灰尘满面、鬓角如霜、生活坎坷的老
者形象。1.想象苏轼“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找些词句来概括其特点。品鉴形象深入
探
究深
入
探
究总结手法概括出来。①时空对比;②虚实结合;③白描和细节描写;④对写;⑤以景结情。写
作
特
色(1)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2)情感真挚,以情动人。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写
作
特
色(3)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4)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写
作
特
色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妻已逝,
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请大家再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课
堂
小
结肆拓展
延
伸理解默写1、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句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为全词奠定了凄哀的感情基调。2、
苏轼《江城子》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诗句3、
苏轼《江城子》十年死别,苦苦思念,
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语,默默凝咽,此情此景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的两句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4、
苏轼《江城子》“
尘满面
鬓如霜
”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正梳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