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东门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天津东门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天津东门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天津东门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天津东门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天津东门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张居正禁毁书院及对荆州地区明代书院的影响

有明一代,政府四次封闭禁毁全国书院: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第二次是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第三次是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第四次是天启五年(公元

1625年)。在国学空虚、地方官学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嘉靖年间在两年内连续两次禁毁书

院,但书院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声望很高,屡禁不止。《万历野获编》上说:“虽世宗力

禁,而不能止。”不仅如此,官方越禁,民间越办,所以明代书院,反以嘉靖年间为最

多。明代第三次禁毁书院,是在万历七年张居正执政时。

万历元年张居正在与首辅高拱的斗争中,依靠太监冯保作为内应,驱逐高拱,取得了首辅

的职位。获得相位后,在政治、财政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围绕教

育问题,张居正也实行了一些改革,他尤其以重实学为念,他对空谈之风十分反感,他认

为经书是圣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士人只要倾心经书就可以服务于强国安民、立身处

世,“何必别标门户,聚党空谈”。在他看来,“聚党空谈”势必将大批士人的精力浪费

在门户之争上,从而影响他们探究经邦治世之学。所以他在1575年(万历三年)号召提学

官督促教官、生员,“务将平昔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而不许另建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如有违反,则提

学官和聚党者都要受到处分和责罚。由此可见,张居正当政之初,由于崇尚敦本务实的学

术思想和出于改革对大量治世之才的需要,他主张恢复学校教育在重振国家中的主导地

位,统一全国教育的形式与目标,而当时各地书院遍设、讲会日举的局面无疑是这种努力

的巨大障碍。

其二,张居正的改革,其措施无可避免地损及许多富豪权贵、士大夫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

益,尤其是推行均平赋役,更是开罪了一大批官僚地主。正如后来顾炎武所说的:''其改

革是利于下而不利于上,利于编氓而不利于士大夫。”因而招致了统治阵营中相当一批人

的激烈反对。这批反对者或在中央唆使言官上疏,或在地方利用书院讲学,对张本人及其

推行政策进行抨击,所以他的指令并未完全执行。面对书院讲学行为的禁而不止,引起张

居正极大愤怒和不安。于是对书院,必欲禁而毁之而后快。遂断然于万历七年正月“诏毁

天下书院,自应天府以下,凡六十四处,尽改为公廨”。

张居正禁毁书院对荆州地区书院的影响,由于资料有限,当时的地方志中并未明确记载,

但我们从后朝的地方志中,则隐若可见。在张居正正式表态反对建书院之时(万历三年),

监利大观书院新建。在张居正的故乡江陵县,江陵龙山书院的废兴与张居正有一定关系。

据《江陵县志》载:“龙山书院,在城东察院前,I日射圃也。嘉靖三年置。江陵(张居正

籍贯)建第取土于此,事变宅废。书院之基,即捧日楼台(今荆州城张居正故居内)

也。”明张应宗《重修龙山书院碑记》也载:“江陵龙山书院,其址始为城东射圃,后为

文忠公(张居正谥号)捧日楼台。百年来,故址几不可辨。”从以上材料可知,张居正禁

毁书院对江陵龙山书院多少是有影响的。

从根本上说,张居正禁毁书院并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目的,这不仅是由于地方书院创办的

社会力量很大,还由于人们对他独断专权、安插亲信、培植个人势力及科举不公、舞弊成

风的行为有所反感,致使下层社会舆论都倾向于保护书院。随着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卒去,

被压抑十年的政治环境变得相对宽松,给书院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6.下列对张居正禁毁书院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在教育问题上重实学,反感空谈学风。他认为经书是圣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

富,士人只应倾心经书,探究经邦治世之学。

B.当时各地书院遍设、讲会日举。这种局面阻碍了张居正恢复学校教育在重振国家中的

主导地位、统一全国教育的形式与目标的努力。

C.张居正的改革招致了统治阵营中部分人的激烈反对。这批反对者在地方利用书院讲

学,抨击朝政,使张居正的指令不能完全执行。

D.荆州府的江陵龙山书院建于嘉靖三年,位于张居正故居旁。张居正毁书院后,就可以

把龙山书院旧址纳入宅第范围,修建捧日楼台。

7.关于张居正禁毁书院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居正禁毁书院对反对空谈学风、崇尚敦本务实的学术思想,重整学校教育,培养治

世之才具有积极意义。

B.张居正在1575年(万历三年)正式表态不许另建书院,而正是在这一年新建的监利大

观书院受到了影响。

C.明朝于万历七年正月“诏毁天下书院”,建于嘉靖三年的江陵龙山书院被废弃,遗址

百年后几不可辨。

D.张居正对书院必欲禁而毁之而后快,但是下层社会舆论都倾向于保护书院而使张居正

所期望的目的没有达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书院是官方越禁,民间越办。明代第三次禁毁书院是在张居正执政时,在他死

后,书院的复兴有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B.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地书院“别标门户,聚党空谈”将大批士人的精力浪费在门

户之争上,培养不出有用之才。

C.张居正的改革损及许多富豪权贵、士大夫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招致了以顾炎武为

代表的士大夫的激烈反对。

D.张居正勾结太监、独断专权、安插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执政期间科举不公、舞弊成

风,其各项改革均无成效。

参考答案:

6.D

7.D(以偏概全。“下层社会舆论都倾向于保护书院”只是一个原因,不是全部原因。)

8.A(B.“'别标门户,聚党空谈’势必将大批士人的精力浪费在门户之争上”是张居正

的个人看法。C.无中生有,顾炎武只是分析了张居正改革被部分人反对的原因。D.文中第

二段说张居正“在政治、财政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贾知县

孙方友

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荷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咸丰三年,他来陈州

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

愤极大。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霸,当下带人到白楼将于某抓获,然后

整理卷宗,报刑部批斩。不料批文还未报出,上面却下达了他的免职令。

贾知县怒火一腔,但又无可奈何。陈州百姓多年才遇上这么一个清官,却又是如此下

场,皆感朝廷不公。等贾鲁离任时,百姓都到县衙门前送别。贾鲁极受感动,对众人说:

“我贾某虽然无能,但今生今世一定要帮陈州百姓除掉这个恶霸!”言毕,与陈州百姓挥

泪而别。

他回到曹州后,思索多日,最后决定将家中田地房产一下卖光,准备进京跑官。贾鲁

兄弟二人,弟弟尚未成婚,听说兄长要将田地房产卖光,弟弟自然想不通,当下提出分

家。贾家本来财产就不是太多,如果一分,跑官的经费就会损失一半。为拢住弟弟,他劝

弟弟说:“三年七品官,十万雪花银。到时一定加倍还你。”弟弟觉得空口无凭,对哥哥

说:“这样吧,田产卖完之后,你给我打张欠条。等你当了官,先将我的还下,咱们分开

另住。你挣钱再多我不眼红!”贾鲁只好照办。贾家房产共卖三万两白银,贾鲁就给弟弟

打了个三万两的欠条,然后就携银进京,送给一个贝勒王爷,投其门下,当了门生。两年

后,那王爷为其翻案,官复原职。他提出还去陈州任知县,赶巧陈州知县告老,他获得赴

任。

贾鲁吸取上次教训,秘密进城,到了县衙脸都顾不得洗,当下就带人去了白楼。那于

恶霸此时正在家中与人打牌,贾鲁冷笑一声,让人将其拿下,对于某说:“这回我看你那

兄长如何救你!”言毕,命令左右将其就地斩首,然后贴出告示,将于某首级挂在城门示

众三日。陈州人一见恶霸终于被除,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县衙送万民伞,整整放了一天

鞭炮。

于某的哥哥叫于臣,闻听其弟被斩,怒火万丈,准备重重报复贾鲁,岂料贾知县此时

早已写下了辞官报告,回荷泽去了。胞弟被杀,他觉得很丢面子,觉得不杀贾鲁,难解心

头之恨。他先派人去曹州追杀贾鲁,然后又为贾鲁捏造谋反罪名,四处张贴通缉告示,捉

拿贾鲁。

再说贾鲁回到荷泽后,自知凶多吉少,便将家人安置在乡下朋友处,自己一个人四处

躲藏。最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便化装来到陈州,以乞讨为生。

于臣一直捉不到贾鲁,心中的怒火越积越旺,便传下命令,供出贾鲁者,可得赏钱万

两。两个月过后,仍不见贾鲁的影子,于臣又将赏银涨到两万两。心想,重赏之下,必有

勇夫。只要捉到贾鲁,他一定要将其在陈州斩首,也要将其首级悬挂城头,暴尸三日。

而贾鲁呢,由于化了装,又由于是在陈州城内,没有人会想到他在这里乞讨,所以就

安然无恙。不想这一天,他正在街上乞讨,突见一队人马飞驰而过,街人无不惊慌,躲藏

不及者多被马队撞倒,反倒挨鞭子。贾鲁不知道这是何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便

问一小贩儿这是什么人。那小贩儿悄声告诉他说:“唉呀,你还不知道?这是于臣的小弟

弟!自从他二哥被贾知县杀死之后,这家伙比他二哥还坏,手中又有几条命案了!”贾鲁一

听此言,禁不住仰天长叹道:”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二天,他就回了荷泽,对其家

人说:“我为了替民除害,卖光了家产,让你们也随着我受尽了苦难。现在于臣的小弟弟

又在陈州无恶不做,比他二哥还坏上三分!可惜我已无能为力,又欠下弟弟三万两白银,

现在只有用我之命来偿还这个债务了!”说完,就让其弟弟去于臣处将其供出。开初,其

弟还有些不好意思,贾鲁开导他说:“你若不去,我被他们抓去了你可什么也得不到!”

他弟弟一听这话,去了,得白银两万两。为此,其弟弟还颇有意见,说他的兄长太傻帽

儿,原以为他跑官为发财,不料却干这种傻事!世上的赃官和仗势欺人的恶棍那么多,他

一个人怎能除得净!这可好,一家人陪着他担惊受怕不说,到头来还让我白白赔了一万两

白银!

于臣抓到贾鲁,高兴万分,当下就将贾鲁押解到陈州,先让其坐囚车游四门,然后亲

自监斩,将贾鲁押赴了刑场。

陈州人闻听贾知县被于臣抓获并要斩首,都来刑场为贾鲁送行。贾鲁不卑不亢,视死

如归,频频向陈州百姓含笑示意。百姓们无不垂泪。三声炮响过后,刀斧手执起了鬼头

刀。大概就在此时,忽听有人高喊一声:“慢动手!”随着喊声,只见成千上万的人不约

而同地都从衣内取出自备的孝布,然后一齐戴在了头上,并齐声哭喊道:“贾大人,您走

好哇——『,

刑场上顿时如同下了一场酷雪,白得令人心寒……

一一那时候,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贾知县为百姓除害决定要卖掉田地房产,在与弟弟商量时,弟弟先是以分家为借

口阻拦,进而又让哥哥立下字据,说明弟弟是个淡漠亲情、看中钱财之人。

B.贾知县第二次来捉拿于恶霸时,不顾其他当即来到白楼,说“这回我看你兄长如

何救你”,并且将恶霸立即斩首,可见他为民除害、为己报仇心切。

C.小说注重情节的设计,贾知县除掉恶霸后马上辞官回乡,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可谓匠心独运。

D.于臣觉得胞弟被杀很丢面子,就派人追杀、捏造罪名,想致贾知县于死地,可见

小说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体现出于臣是个自私的人。

E.小说把贾知县为民除害作为故事的前奏,而把贾知县如何避祸,尤其是如何被

抓、行刑经过作为高潮,把清官形象放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去塑造,意味深长。

(2)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请概括出三点“出乎意料”的情节设置,并简要说

明其各自的好处。(6分)

(3)小说中,贾知县的人物形象有何特征?请概括分析。(6分)

(4)小说结尾“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的情节设置极具戏剧性,试分

析贾知县流泪的原因,以及这样写的好处。(8分)

参考答案:

(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

(2)①贾知县抓住了于某却被免职;故事突转,为下文杀于某做铺垫。②重金复职,抓

到于某后立即辞官;表现了他杀掉恶霸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③化装成乞丐,隐藏在

陈州,无人知晓;表现贾知县的机智。④弟弟最终举报了哥哥;反衬贾知县的清官形

象。⑤行刑时有人高喊慢动手,却只为了戴孝目送贾知县;表现贾知县赢得百姓敬

仰。

(3)①嫉恶如仇,为民除害。(或答为官正直等意思对即可。)一心为民清除恶霸,即

使屡遭磨难亦未改其志。②机智有谋,勇敢果断。再次捉拿于恶霸时吸取教训,选择

躲藏在陈州;敢于碰硬,果断辞官。③含泪而终,内心悲苦。深感恶霸除之不尽,虽

心有不甘也无力回天。

(4)原因:①恶人得势,无法铲除。②亲人误解,遭受埋怨。③感激百姓,心满意足。

(每点2分)好处:塑造了贾知县一心为民除害却无力回天的人物形象,突显抨击社

会黑暗、奸臣当道这一中心,耐人寻味。(2分)

.Com]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涉及文意的细节和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等,答题时注意对读原文,

认11分析。A在弟弟刚刚得知哥哥要卖掉天地房产时并不知道哥哥要干什么,只是认为哥哥要去买官,

所以想不通,而且说你挣再多我也不眼红,所以并不能说他是看中钱而漠视亲情。B贾知县这样做是为

了为民除害,防止于恶筋再次逃脱危害百姓,但是并不是为了报自己无故横贬官之仇。D这段的内容

是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不是细节描写,同时认为因为丢面子就想杀死费知县,体现于臣的自私的逻辑

也不成立.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

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

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

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此题的选

项B则为关于小说内容分析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

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

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同时暗含了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划分

理解,为理解全文的主旨做铺垫。要让学生知道此类题目是为了理清结构层次以及鉴

赏小说情节设计的妙处。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6分,若“好处”答成其他内容,只要

合理也可给分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

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组成

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往往显

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

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

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3)

试题分析:解析解答此题,要回到原文,找到关于贾知县的描写。在具体分析时,要结合

小说的具体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总结其形象特点。注意答题

规范,最好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再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o

【易错警示】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

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

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

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形象特征的事例。不

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设题为“贾知县的人物形象”,注意从文本“情节”

入手分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文童不仅惹在为民除害的责知县械斩首,而且更加悲在亲

人的不理解,悲在社会累盛、奸臣当道,费知县不能伸张正义、为民除害.另外,作用只要能扣住形

象、主旨、阅读效果概括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阅读结尾题出题格式: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

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

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1.情节

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

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

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

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而本题分析时,关注

手法角度,即“出人意料而在情理之中”。该题中从“形象、主旨、阅读效果”分

析。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养鼠

贾平凹

买了十三楼的一个单元房做书房,以为街道的尘灰不得上来,蚊子不得上来,却没想

到上来了老鼠。老鼠是怎么上来的,或许是从楼梯,一层一层跑上来,或许沿着楼外的那

些管道,很危险地爬上来。可以肯定的这只是一个老鼠,因为我见过一次,是那天早上一

开门,它正立在客厅,猛地门响,似乎吓了一跳,跌坐在地上,便立即翻起身钻到另一个

房间去了。我的朋友来我处借书的时候也见过一次,它站在那个古董架上洗脸,一闪就不

见了。它是一挂多长,皮毛淡黄,尖嘴长尾,眼睛漂亮。老鼠之所以叫老鼠,生下来就长

胡子,但他仍是个幼年的老鼠。书房里突然有了老鼠,我得赶紧检查房子的漏洞,我是从

来不开窗子的,进门也是顺手关门,我发现柜式空调的下水管那儿有个空隙,便把它堵严

了。老鼠如同麻雀一样,离不开人,要在屋檐下筑窝,但又不亲近人,人一靠近就飞了。

老鼠和我仅打过一次照面,至后再没有见过,而我不愿意它留在书房。要把老鼠捉住或撵

走,到处堆满书籍报刊和收集来的古董玩物,清理起来十分困难,这就无法捉住和撵走。

也买了鼠药放在墙角,它根本不吃又买了好几块粘鼠板摆在各处,它仍不靠近。反倒是我

有一次不经意踩上了一脚,鞋子半天拔不下来。书房唯一出口就是大门,晚上开了门让它

走吧。可在城市的公寓楼上,晚上怎敢大门不关呢?何况这还可能有另外的老鼠进来,那

怎么办?既然无法捉它和撵它,它又无法自己出去,毕竟是一条生命,那就养吧。一养便

养过了四年,我还在养着。

养老鼠其实不费劲,给它提供食物就是。我的书房离我居住的家较远,我是每天早上

来到书房,晚上了再回到家去。第一次我在晚上离开书房时,将一块馒头放在一块干净的

秦砖上,第二天早上再来时,那馒头就不见了。但当天晚上没有了馒头,把剩下的面条放

在那儿放在那儿,早上再来时,面条竟然完好无缺。我以为它是从什么地方出去了,或者

是死了,就又在离开时放上馒头,以测试我的猜想。可隔了一夜,却发现馒头又没了。我

这才知道它是不吃面条的。以后的日子,我没有给它留剩一个小洞,吃了一点就是了。它

还是喜欢吃馒头和锅盔,我就笑了,陕西人爱吃这些,它也真是陕西的老鼠。有时也冒出

一个想法,这老鼠咋和我的饮食习惯差不多:不要求多豪华,但一定要讲究,太软的馒头

和锅盔不吃,太硬的馒头和锅盔不吃,锅盔不吃边楞儿,馒头不吃皮儿。

我的书房里拥挤不堪,但还乱中有序,除了几十个书架,这儿一摞书籍,那儿一堆报

刊;再就是那些偶像,佛教的,道教的,儒教的;更多的是秦汉唐的陶器、木刻、石雕,石

雕又是什么动物的人物的都有,我每次进去,肯定要焚香的,让诸神的法力充满;要离开

了,就拍着那只大石狮,它是人石狮身的瑞兽,给咱守护好呀!然后再高声对老鼠说:馒

头节省着吃,渴了不要喝佛前的净水,给你喝的在盒子里。我到了外边,尤其是晚上,想

着那么大的房间里,堆放了那么多东西;那些东西都是不动的,只有老鼠在其中穿行,如

同巡夜一般,心里便充满乐意。

但我仍是给老鼠发过两次火。一次我翻捡那些汉唐石碑的拓片,发现有三四张被咬破

了。我泼然大怒,常在冰箱里备有二三个馒头。数月后,到了秋天,楼下的馒头店搬走

了,没有了馒头,我就放了花生,有生花生和油炸过的花生,但它好像仅吃个二三粒就不

吃了。以为松鼠是吃松子的,松鼠和老鼠应该是同一类,我在超市里发现了有卖松子的,

买了一包,回书房放了,还说:给你过个生日,可是它也不吃松子。我就有些生气了,什

么嘴呀,这么挑食?!朋友请吃饭,剩下的鱼呀,排骨呀,油饼、锅盔和饺子拿回来,全

给他放了,它只吃锅盔。馒头和锅盔放的干了硬了,它也不吃。有一次我给我买了晚饭,

剩下一根火腿肠,晚上放给它了;那么长的一根火腿肠,它竟吃的一点渣屑都不剩。原来

它可以吃肉的,不要带骨头的那种。我每次外出吃饭,便给它带些剩肉,它却又不吃了。

丸子不吃,糯米团不吃,方便面不吃,核桃仁葡萄干不吃,豆腐吃过一次,再放就再不吃

了。那它还吃什么呢?我想想有一首歌: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抓了一把米放在那

里,结果它根本不吃。我看过漫画,老鼠是偷油的,也会抱着拿鸡蛋的,就在碟子里放菜

油,它没有吃;放过一颗鸡蛋,他也没有动。而朋友送来的水果,比如梅子、苹果、梨、

香蕉、舜猴桃,它只吃香蕉和源猴桃,但也是在香蕉和卿猴桃上咂出怒,骂道:老鼠,你

听着,你竟敢咬我拓片?我警告你,如果再敢咬书咬纸,我彻底清理房间也要把你打死。

从此,再没有发现他咬碎过什么。另一次,我在擦拭客房中堂的案桌,案桌上供奉着唐时

的一尊铜佛和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石像,竟然有了老鼠的屎粒和尿渍,我再一次火冒三

丈,大声警告:你去死吧,老鼠!去死吧!明天我抱一只猫来!但当我去市场买猫的时

候,主意又变了,何必要他的性命呢,返回来给佛上了香,又供了水果和鲜花,我听见在

什么地方响了一下,我猜想那肯定是老鼠在暗处耍我。我没有回头,只说了一句:你记

着!

朋友们知道我在书房里养着老鼠,都取笑我,作贱我。我说:这是一只听话的老鼠,

他们说:听话?该不会说这是一只有文化的老鼠吧。我脸上发烧,说:它进来了,不得出

去,我能不养吗?或许是一种缘吧。

和老鼠能有什么缘呢?我的小女儿是属老鼠的,我的一些朋友也是属老鼠的;小女儿

的到来和朋友的交集,那都是上天的分配,或者说磁铁吸的就是螺丝帽儿和钉子啊。小女

儿让我有操不尽的心,朋友中也有帮助过我的也有坑害过我的,但你能刀割水洗了小女儿

和朋友吗?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老鼠,为什么偏就是这一只老鼠进了我的书房?它从地面到

13楼,容易吗?它是冲着书籍来的,冲着古董玩物来的?那它真是有文化的老鼠了。如果

它没有文化,那四年了,它白天里要看我读书写著,听着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晚上又和

书籍古玩在一起,它也该有些文化了吧。

所以我觉得我养了老鼠并不丢人,也不是无聊。四年里我没有加害它,也没有让它受

饿;我没有奴役他,也没有从它那儿博取什么快活。它好像能知冷知热,我曾见它蜕下的

毛,也似乎没生过病。它除了那两次犯错后来再没有咬噬过什么,也不再到有佛像的条案

和架子上去。我们互不见面,我就是每天放食或隔空喊话;它在某一处偷偷耍我,偶尔到

我梦中。但有一天,我突然担心起来,它是不是太孤单了。我并不知它是公是母,可无论

公母它都是单身呀。它得有情欲呀,它得有后代呀。我多么希望它能出了这个房子,到楼

下的花园里去寻找它的伙伴,但它就是没有出去。我终于决定了在一个夏夜把大门打开,

我就坐在客厅里,拉灭了灯,连烟都不敢吸,让它出门;还在心里念了《大悲咒》,让它

离开。到天明了,我只说它是出去了;当天我离开时又放了馒头,要证实它是真出去了。

等我再一次回来,一开门就看秦砖上的馒头还在不在。我那时是又盼望馒头还在又盼望馒

头不在;要是馒头还在,那它真的是走了,心里还有些不舍。可一看,馒头竟没有了。天

呀,它还在。我就笑了,说:那好,那好,行走!我在瞬间里叫它是行走,因为我的书房

名是上书房,而古时候上书房是皇帝读书的地方,能自由出入上书房的官就叫上书房行

走,我也把我的老鼠叫做了行走。

2014年9月24日下午,我在书房里写小说,到了黄昏,写累了,摘下眼镜凝视对面

的佛像。我的写字台安在大房间的南边,北边是两个木架,全摆放着铜的铁的石的木的佛

像。我看着佛像祈祷,祈望神灵赐给我智慧的力量,才一低头却看见了老鼠就在那木架前

的地板上。四年了,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它。它还是那么一挂长,皮毛淡黄。它在那里背向

着我,突然上半身立起来,两个前爪举着,然后俯下身去;再上半身立起举着前爪,又俯

下身去。我一下子惊呆了,也感动不已。我没有弄出声响,就看着它做完三次动作,然后

便去了另一个房间。等它走了,我吁了一口气,放下正写的小说,就写下了这篇小文。

(选自《游戏人间》)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写了老鼠的动作和外貌,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文字背后流露出作者对生命

的关怀,以及潜意识里对这只老鼠的怜悯与喜爱。

B.文中详细地交代了作者为老鼠提供的丰富的食物,一方面描述了喂养老鼠的过程,另

一方面交代了老鼠的饮食习惯,语言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C.最后一段描写老鼠“拜佛”的动作,富有传奇色彩,四年来老鼠在书房里受到了潜移

默化的文化熏陶,成为了一只真正有文化的老鼠。

D.文章介绍书房的陈设,书籍、报刊、佛像、陶器、木刻、石雕、拓片等杂乱拥挤,却

自有条理,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场,同时也交代了这只老鼠的生活环境。

5.“我”对这只老鼠情感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这篇散文是作者近期得意之作,可读性很强,请从选材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4.C

5.①第一次发现老鼠时,我不愿意它留在书房,要把老鼠捉住或撵走;②发现无法捉它

和撵它,觉得毕竟是一条生命,就决定养它;③喂养的过程中,“我”心里充满乐意;

④因为老鼠咬坏拓片和在佛像前拉屎拉尿,而对它发火,随后又宽恕了它;⑤觉得老鼠有

文化而颇为得意;⑥觉得老鼠孤单,决定放它离开,却又不舍,后发现它没有离开,又

很开心;⑦目睹老鼠“拜佛”的行为,为之震惊,感动。

6.①这篇散文的写作对象是人们普遍讨厌的老鼠,作者竟然把它当宠物养着,选材新

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文章详细地交代了喂养老鼠的各种食物,交代老鼠和自己相

近的饮食习惯,“它还是喜欢吃馒头和锅盔,我就笑了,陕西人爱吃这些,它也真是陕西

的老鼠。”“不要求多豪华,但一定要讲究”,写鼠也是写人,人鼠合一,富有趣味;

③文章着重叙述四年中喂养老鼠的欢乐和烦恼,感情真实,毫无矫揉造作,同时表现了老

鼠的顽皮和驯良;④文章结尾部分老鼠“拜佛”的行为颇有传奇色彩,给人心灵的震撼;

⑤目睹老鼠只有两次,更多内容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以虚写实,既能打动读者,也

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

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四年来老鼠在书房里受到了潜移默化

的文化熏陶,成为了一只真正有文化的老鼠”错误,“它在那里背向着我,突然上半身立

起来,两个前爪举着,然后俯下身去;再上半身立起举着前爪,又俯下身去。”老鼠的动

作在“我”的眼里和人拜佛的动作一样,令“我”震惊和感动。然而,这只是作者的主观

感受,并不能因此理解为老鼠受到文化的熏陶,成为了一直真正有文化的老鼠。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要去概括“我”对这只老鼠情感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

化,答题时注意抓到文中相应的句子摘取表现“我”的情感的词语概括作答,此题注意根

据文中的内容“要把老鼠捉住或撵走,到处堆满书籍报刊和收集来的古董玩物,清理起来

十分困难,这就无法捉住和撵走”“既然无法捉它和撵它,它又无法自己出去,毕竟是一

条生命,那就养吧。一养便养过了四年,我还在养着”“那些东西都是不动的,只有老鼠

在其中穿行,如同巡夜一般,心里便充满乐意”“你去死吧,老鼠!去死吧!明天我抱一

只猫来!但当我去市场买猫的时候,主意又变了,何必要他的性命呢”“那它真是有文化

的老鼠了”概括答题要点。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答好此题,考生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划出核心词语

“可读性很强”,“从选材的角度”,即从选材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这篇文章有很强的可

读性。对照中小学阶段学习过或课外读过的同类散文进行对比思考,例如老舍的《猫》,

邓振铎的《燕子》,冯骥才的《珍珠鸟》等,从而找出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另外,在答

题时要兼顾选材和可读性两个方面,不可只分析选材。比如,文章详细地交代了喂养老鼠

的各种食物,交代老鼠和自己相近的饮食习惯,“它还是喜欢吃馒头和锅盔,我就笑了,

陕西人爱吃这些,它也真是陕西的老鼠。”“不要求多豪华,但一定要讲究”,写鼠也

是写人,人鼠合一,富有趣味。

【点睛】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

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

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

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少,中

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

封事②,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

称善。又言御史台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

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

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

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

与之文,遵日卖官鬻爵或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栗著为令

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

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

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

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

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

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竞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

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注:①改元: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②封事:密封的奏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

粟著为令/乃可/

B.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

粟/著为令/乃可/

C.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

粟/著为令/乃可/

D.遵日/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

粟著为令/乃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生,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文中指当时国家设

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亲的丧事,文中说“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

事。

D.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有拜、举、封,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拔、擢,表示官职降低

的词有谪、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

究科举的人,因怕作文不合程式规范而担忧。后因为受县尹杨惠赏识和指导得以赴京师深

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

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

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

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2)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

参考答案:

10.C11.D12.A

13.(1)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共同议论这些

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2)太平任丞相,因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太子,皇

太子对他极为憎恨。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

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

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

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

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的意思是: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

人。句中“况”译为“何况”,一般在句首,故应在“况”的之前停顿。这样就排除A

项、B项。“还其粟”的意思是退还他的粮食。“还”作谓语,“其粟”作谓语。语意通

顺,语法合理,故应在“还其粟”的前后停顿,排除D项。据此推断C项正确。文言断句

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为:成遵说:“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

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一定要追回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

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

点睛: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

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

体方法:L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

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

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

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

知识。D项,”表示官职降低的词有谪、迁”说法错误,“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

多表官职提升,“左迁”指降职。

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

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

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

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

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

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而且原文只说杨惠读了他的文章大喜并无指导之意。

原文是“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

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意思是说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

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

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前后没有因果联系。所以选

A项。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

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

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

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

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

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

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

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

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

点:“狱按久而不决者”:“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狱”:“案件”;

“按”:“查办”;“当”:“判罪”。第二句关键点:“以”:“因为”;“忤”:

“触犯,冒犯”;“衔”:“憎恨”。

参考译文:

成遵是南阳极县人。幼年聪敝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京境贫富,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

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府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

格式而担忧。正好杨忠刚考中进士,枭做偿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开■见杨惠,杨

息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馍学习,于是避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

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嫔修官。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不久授任监察御史。随从(顺帝)到上

京,用封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嗤好欲望,以保重为体,基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

了。言论非常急切,艰帚■为之动容并称好。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顺帝都高兴地接受了。这一

年,成遂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狄政的大臣因此憎恨

他。三年,由刑部员外部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至正五年,为母亲服丧。至正十年,我任中书右司郎

中。当时刑都长斯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遗与同僚们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刿

处相应的罪名。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当时有命令交纳根食入官府可以补授官职-有人隐瞒

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法官,被仇家告发•官府议论交纳粮食朴授官职的法令,

并没有史罪不授于的条文'成遵说:“卖官鬻科,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深之

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一定要追回给他的收命,退还他的粮食•外招此写成法令,才行。”中书

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正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

当时行省和式,曷新患中,只有成遂一人负责。于是他远设哨所,关闭城门,任发百姓当兵,将到五千多

人,设11g个万夫长,分色防守如面的城门,因此防御准备科■很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贼寇

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近岸,武昌城敕此科■以安宁。至正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当时,

大平任丞相,闪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父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

党羽。至正十九年,当权者秉承里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武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叁知玫事赵中等六人都

接受了解物,皇太于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

死,朝廷内外却为他们感到第屈。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笆员就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曳上下诏并

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5题。(1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

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

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

日:“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

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硬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

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缗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

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

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

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

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夥然黑者

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秋声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骤至骤,突然

B.天高日晶晶:亮

C.盖夫秋之为状也状:情状

D.亦何恨乎秋声恨:遗憾

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垂头而睡

A.危而不持B.弃甲曳兵而走

C.然而隐忍以行D.潦水尽而寒潭清

1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欧阳子方夜读书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则修文德以来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借助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把无形无色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

感到秋声盈耳;接着从虚到实,分别描写了“秋色、秋情、秋思、秋意”来烘托“秋声”

的特殊情调。

B.本文采用对话体来写,其实也是便于抒发作者对秋声和人生的独特的感受。童子的

单纯和无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主人秋思的纷繁复杂。

C.文章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天象等方面对秋作了独特的思考,让读者更加理

性地认识到秋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

D.作者将无情的草木和有灵的人类作对比,其实是为了体现出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

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得多的主旨。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参考答案:

11.D怨恨

12.B均表修饰

13.A都是名词作状语

14.A由实到虚,“秋色、秋容、秋气、秋意”

15.(1)听到有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不禁惊恐地侧耳倾听。(3分,注意定

语后置的翻译)

(2)许多忧愁触动他的心绪,无数事情使他的形体劳累。(3分,注意“感”

“劳”等词语的翻译)

6.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6-11题(21分,文中四个“口”是为考查而设)。

公子闻赵有处土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

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

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日: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

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

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

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

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

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口。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口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口将将兵救魏。公子口五国

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瞥。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

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

人。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

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谢夫人去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求:寻求

C.乃装为去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归:归附

7.文中“口”处依次应填入的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公子遂口②公子□使遍告诸侯③各口将将兵救魏④公子口五国

之兵破秦军于河外

A.使遣率将B.使率遣将C.将使遣率D.将率使

8.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子乃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B.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之赵

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以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

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B.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日/始吾闻夫人弟/

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C.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

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D.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

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10.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3分)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博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酒馆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

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

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恼恨自己,就告诫门客们说:

“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这

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3分)

②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

参考答案:

6.A(辞别)

7.C

8.D(解析:D项:把,将。A项:于是,就/竟然。B项:取消句子独立性/到。C项:表

转折/表顺承)

9.A(解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

“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10.C(解析:不是“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是“为魏王使者通报传达”。)

11.①(3分)当初我听说平原君很贤德,所以背弃魏王来救赵国,来让平原君称心如意。

关注点:“负(违背)”、“称(“使……称心如意”“让……满意")”,各1分;句

子大意1分。

②(3分)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在诸侯中闻名的原因,只是由于有魏国存在啊。

关于点:“所以(”……的原因”,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