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课件_第1页
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课件_第2页
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课件_第3页
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课件_第4页
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三足鼎力的二十一世紀第一部門政府為民服務第二部門商業創造利潤第三部門非營利志業改變社會、人類或世界提供服務提供服務提供服務政府影響社會需求民意機關與民主政治非營利組織商業市場機能志願行動利潤取向選舉制度社會理想責信公民權利21世紀若沒有NPO,世界為如何?正義公平社會理想最大雇用組織(超越政府與營利企業)無可計量的產值經濟學觀點公共財理論失靈理論消費者控制理論企業家理論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經濟學觀點:美國非營利組織的分類HenryHansmann(1987)的分類:「收入來源」(sourceofincome)

捐贈型非營利組織(donativenonprofits)-主要收入來源為捐贈。商業型非營利組織(commercialnonprofits)-主要收入來源為販賣商品或服務。(2)控管(control)的方式互益型非營利組織(mutualnonprofits)-組織掌握在贊助者手上。企業型非營利組織(entrepreneurialnonprofits)-組織掌握在董事會手上。RobertAnthony(1987)的分類:型A-依賴組織本身的收入,如Hansmann的商業型與企業型非營利組織。型B-不靠收入作為財務來源,如Hansmann的捐贈型與互益型非營利組織。經濟學觀點:公共財理論何謂公共財?一種商品或服務,其產生的利益無法因為另一個額外的使用者而被大量消耗,且某一個人享受此公共財時,很困難或無法將其他人排除在其所產生的利益之外。因為公共財難以監控,也甚難避免「搭便車」(freerider)效應,因此要不是常遇到「不足」就是「過度地被濫用」,而公共財的濫用會導致市場的失靈。Weisbrod(1974,1988)運用公共選擇的觀點,解釋非營利組織可以作為公共財的私人生產者以及政府在提供集體財貨之間的關係。公共財理論基本是用以描述Hansmann所提出的「捐贈型非營利組織」。捐贈型非營利組織的公共財是依賴捐贈者的利他主義的發揮。Weisbrod(1988)認為非營利組織產出公共財的程度可從「集體性指標」(collectivenessindex)測量出。經濟學觀點:失靈理論(failuretheory)一個現象的存再與活動是因為另一個現象之失敗所造成(Ott,2001)(一)市場/契約失靈理論:市場在許多時候並非是完全競爭市場,即便是完全競爭市場,也可能由於自然獨佔、外部性、公共財、景氣循環、殊價財及資訊不對稱等問題而導致「市場失靈」。市場裡,產品或服務之價格原應由生產者與費者共同決定,但是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發生所謂「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asymmetry)。資訊不對稱:(1)某些財貨與服務可能本質上是複雜或品質難以評價;(2)消費者本人沒有能力去評估所接受服務的好壞;(3)某些服務的購買者與消費者不是同一人或團體(購買者並非使用者)。非營利組織的產生歸因於一種特殊型態之市場失靈現象,即在資訊不對稱下不能購制定一個對交易雙方均公平合理的契約,導致契約失效的問題。經濟學觀點:失靈理論(failuretheory)(二)政府失靈理論Wolf(1797)指出,在各種情況下,政府欲介入私有經濟部份修正市場失靈,可能創造出新的無效率。JamesDouglas(1983,1987)強調五項「政府活動」受限的來源,而這些限制創造了公共服務無法滿足的需求,使非營利組織有機會可以對這些需求做出回應:(1)類目限制-政府需要提供以共同性及普遍性為基礎的財貨與服務而產生;(2)多數限制-反映在一個多樣性人口特質的社會中,政府應該提供哪些「公共財」及應該做什麼,乃是多元的概念;(3)時間範圍-政府官員(尤其是民選官員)重視的是相對短期的職位保有,以及較關注短期即能產生成效的議題與結果。(4)知識限制-由於政府行政組織相對龐大且是科層體制,因而無法期望政府能在公共議題決策時產生即時又切題的資訊、想法及研究;(5)規模限制-反應政府的科層體制,在規模上是龐大且令人生畏的,因此使一般國民難以親近。經濟學觀點:消費者控制理論某些非營利組織的形成是爲了讓消費者可以直接控制他們所購買的財貨與服務,例如互益型(mutualbenefit)的非營利組織。Ben-Ner(1986)指出這種由消費者直接控制組織的現象不是單純的控制該組織而已,而是必須透過市場的機能。出現此現象的可能環境有三種:(1)契約失效;(2)獨占性的組織;(3)組織生產的是一種具「價格排擠的集體消費財」(price-excludablecollectiveconsumptiongoods)。這種由消費者控制的組織主要出現在Hansmann(1987)的互益型非營利組織,其中有兩種形態:(1)提供會員財貨消費為主;(2)收取會費提供服務為主。這種非營利組織均具有「排他性的社會俱樂部」(exclusivesocialclubs)的特質。經濟學觀點:社會企業家理論Young(1983,1998)認為具有某種「人格特質」的人會被某種「非營利的組織(或產業型態)」所吸引,這些非營利的企業家會追求「非金錢」的目標,且會根據他們的偏好來帶領他的非營利組織。企業家理論關注的是非營利組織的供給行為,並指出非營利組織是企業家行為的一個特定型態的結果(Badelt,2001)。非營利組織比其他型態的組織採用更多的志工,這是與當前市場頻頻採用「非正規」或「非典型」勞工以降低組織所需負擔勞動成本之發展趨勢相呼應,這樣的策略也可以被解釋為一種創新的企業家行為(Badelt,2001)。「企業家理論」強調創新與發展的特色,提供非營利組織更多正向的概念。企業家理論不同於以「需求面」(demand-side)觀點為出發的理論,而是從「供給面」(supply-side)探討非營利組織的存在以提供理論基礎。經濟學觀點:利他主義與慈善行為何謂「利他主義」:意指給別人帶來利益的行為,卻不預期會有外在的報償可得。而「利他主義」特質者由於發自內心來捐款助人,因而一旦他們面對別人需要協助時能體會受助者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福祉有強烈責任感且不求受助者回報。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認為個人是理性的自利計算者,他們會理性地根據所獲得之充分資訊而追求個人的效益極大化,但這與現實生活中許多捐贈者的情形相互矛盾。經濟學家針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加以重新詮釋,他們認為利他行為不只是單方面方面贈與,而是一種捐贈者與受贈者之間的交易關係,從這當中,捐贈者可從中提升自己的福祉,期效益的概念不再僅限於物質上的獲得同時也得到心靈上得滿足(官有垣、李如婷,2004)。社會學觀點組織生態學觀點資源依賴理論制度學派觀點歷史觀點社會資本理論公民社會觀點社會學觀點:組織生態學觀點許多組織文獻都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敘述這個問題,我們稱這種分析的角度為「適應」的觀點。根據適應的觀點,組織內次級單位(通常是管理群或支配的層級),會搜尋相關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採取應有的政策作為回應,並適當調整組織內部結構。在環境動態變遷的脈絡中,組織的學習和結構慣性均須加以考量。Hannan與Freeman(1984)提出三件組織必須注意的事項:(1)主要環境變化的時間模式:主要變化時間的長短、規不規則、快或慢?

(2)學習機制的速度-多久才能取得主要環境的變遷過程和資訊評估?(3)結構對所設計的變化的反應-即組織能多快就被重新組織起來?社會學觀點:資源依賴理論組織依賴理論的前提是「組織不能產生自身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在這個假設之下,組織本身必須在它所處的環境中去獲取所需要的資源。組織在資源不能完全自主的限制之下,必然會和環境中的其他組織產生依賴的關係。因此,組織爲了自我的生存與發展,將會導引組織發展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係,以回應他們所處的環境。Pfeffer(1982)認為資源依賴理論有兩個要素:(1)有關外在限制問題,組織於環境之中,對於控制決定性資源的組織或團體的需求,應給予更多回應。資源依賴理論對於組織之間權力的發展,主要隨著組織對資源的控制能力而定。組織之間權力的大小決定於組織之間的依賴關係。(2)組織的管理者會企圖去管理外在的依賴關係,除確保組織的生存之外,可能會更希望從外在限制中獲得更多「自主性」。社會學觀點:制度學派制度理論掌握現代社會高度制度化的特性,這樣的社會所形成的制度環境,對於組織的結構、運作、存活有顯著的影響。非營利組織的產生和行為即是一種制度因素與國家政策的反應,而非營利組織在現代化工業社會中之所以會如此普遍,跟三種制度結構有相當密切的關係:1、重要的決定:組織創始人的重要決定會成為該組織的制度。2.公共政策:美國多數非營利組織的成立政府的政策方針有密切的關聯性,不少非營利的學校和護理照顧之家,他們的成立與政府租稅優惠政策有密切的相關。3.觀念風潮:『信任(trustworthy)』的觀念塑造了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決定。社會學觀點:歷史觀點從歷史的觀點,非營利組織的出現並不是以單一型態的組織模式出現,而是因應各種不同的目標。Hall(1987:3)從美國的歷史發展來界定非營利組織,將其視為一個實體,主要是爲了連結三個目的:(1)執行國家委託的公共事務。(2)執行公務的種種要求,但不是爲了國家,也不是爲了營利組織,而是位了自己的意願。(3)試圖影響國家、營利部門或其他非營利組織的政策方向。社會學觀點:社會資本論除傳統的資本外,經濟行動者的互動與組織,以及行動者間的規範與社會關係網路,亦是促使經濟活動有不同面貌的可能原因。這種行動者間的網路、聯繫與規範等社會性行動與資源累積,便是另一種資本形式的存在-社會資本(socialcapital)。社會資本晚期受到重視與強調,Putnam認為社會資本的概念主要由三個面向組成:網路、規範(價值)與信任;亦即人們共同投身公共事務或形成團體,進而產生互動關係、連結網路與共同價值規範,始參與者的行動有所依循,並由此基礎型成對彼此的信任。Putnam(2000)對社會資本的強調,更著眼於當代諸多社會問題的產生,認為許多問題都是肇因於人們不願意有更活絡的社會參與及互動,以致社會資本無法持續累積,導致各種社會問題持續惡化。非營利組織在社會資本的產生與共享上具有中介角色與公益性質,能讓人們有共同結社與討論的機會與管道,產生與凝聚活絡的網路關係與共識。透過現代非營利組織的開放性參與及自發性社交,人們有較多元的互動關係與瞭解,參與者彼此網路關係將有椒及幅合的可能,這將產生「橋樑」(bridging)的效果。社會學觀點:公民社會觀點在當代西方政治社會經濟的探討上,認為人們的生活有著國家、市場與公民社會等三部門的區分。國家代表著公權力的行使,透過集體政治制度的運行,維繫社會的公平運作;市場強調個人的理性選擇,強調有效率的財貨流通與分配,促進經濟的繁榮與成長;公民社會代理人們自然的社會關係與生活,透過彼此的志願結合與結社,引發公共性的集體行動,而非國家的強制力促成與市場冷漠的交易關係。佛格森的觀察與憂心,預視了今日社會所發生的疏離與利益衝突,以及國家強制極權與市場利益競爭的負面結果。不論是已開發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或是歐美、亞洲、拉丁美洲等地,呈現一種全球性的「結社革命」(associationrevolution),更彰顯了非營利組織與公民社會的未來發展(Salamon,1994)。第三部門優先VS志願部門失靈第三者政府:志願部門是優先機制(preferredmecha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