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1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2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3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4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Ⅰ层级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01目录命题主线(一)地貌的动态演变及对环境的影响02命题主线(二)以“地形”因素为主导的交通运输

区位03命题主线(三)交通对人类活动和城乡建设的影响04命题主线(四)区域协调背景下的城乡建设01命题主线(一)地貌的动态演变及对环境的影响(2023·全国甲卷)如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1~3题。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答案:1.D

2.B

3.A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北部,该局部地区地形相对封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蒸发旺盛,又结合材料“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可知该湖泊无出湖河流,判断其为咸水湖,湖水主要输出方式为蒸发。故选D。第2题,由材料可知,①②③南侧谷地谷底有卵石堆积,卵石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所形成的,故可推测该地曾为河流,后因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河流流向改变,该处因无水流汇入,成为断流河道,B正确。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流断流,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相对抬升,北部相对沉降,造成湖泊南部河流断流,形成干谷,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水系形态完整,C、D错误。(2022·全国甲卷)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4~5题。4.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5.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读图及材料可知,该区域为北美东南部沿海,该图所示年代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强烈的地震和海啸,A、B错误;该区域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飓风多发,频发的飓风导致海水侵蚀作用增强,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使冲积平原面积变大,使海岸线向海推进,D错误。第5题,百年来海岸线呈近似平直的形态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堤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①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甲水域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2022·广东高考)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6~7题。6.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7.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为平滑的斜坡,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第7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开始,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8.(2021·福建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m;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如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时,河口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第(2)题,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可知约1.1万年以来,恒河的输沙能力有所降低;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可知恒河流域地质地貌相对稳定,恒河流域面积稳定,河流的落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河流的挟沙能力较稳定。但距今约1.1万年至今,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减少明显,因此可推测恒河的输沙能力降低与径流量减少相关。恒河的补给方式主要为雨水补给,雨水大部分又是西南季风带来的,由此可推测,西南季风强度变弱,河流补给水源减少,流量减小,河流输沙量减少。第(3)题,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2)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基本不变;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挟带的水汽量变小。(3)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西南季风变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02命题主线(二)以“地形”因素为主导的交通运输区位(2021·湖北高考)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岛上气候终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下图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据此完成1~3题。1.留尼汪岛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

)A.东部

B.南部C.西部

D.北部2.导致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C.温带气旋

D.热带气旋3.影响留尼汪岛环岛公路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人口分布

B.河流、海港分布C.地形、城市分布

D.景点、机场分布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留尼汪岛位于非洲东部,属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盛行东南信风;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留尼汪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东部为迎风坡,降水更多,A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留尼汪岛位于热带地区,印度洋西部,受热带气旋影响,常出现特大暴雨,D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留尼汪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环岛沿海平原城市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需求量大。故C项正确。4.(2023·浙江1月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墨西哥是拉美地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国内资金缺乏,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大量吸引外资,现已发展成为拉美地区重要的外国投资目的地和贸易大国。汽车产业是墨西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进口零部件,在国内装配后出口,其中80%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形成特色显著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墨西哥拟利用本国丰富的锂矿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材料二下图为墨西哥略图。(1)说出制约该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地形条件。(2)简述该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劣势。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墨西哥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大,高速公路修建难度较大;沿海平原地区河网密布,修建高速公路需要跨越的河谷数量较多,工程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汽车产业是墨西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进口零部件,在国内装配后出口,其中80%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可知,墨西哥汽车产业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大,市场相对单一,易受两国贸易冲突的冲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汽车制造业产业链条较短,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吸纳的劳动力较少;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低。答案:(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崎岖不平;沿海狭窄,平原地带多河谷。(2)依赖美国市场,出口市场单一;产业链短,吸纳就业人员少;附加值低。03命题主线(三)交通对人类活动和城乡建设的影响(2022·湖北高考)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1~3题。1.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2.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A.助力乡村振兴

B.促进物流发展C.提高城镇化率

D.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B

2.C

3.A

解析:第1题,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只能使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与“出门见路”无关,A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B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与题意不符,C、D错误。第2题,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使其增加了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②正确;增加客货运输量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③正确;公交运营成本没有降低、也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第3题,由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相较于个体营运,政府组织营运,能够规范城乡客运市场,利于保障运输安全,同时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四个选项相比较而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其余三个选项的最终归宿与目的所在,A正确,B、C、D错误。(2023·全国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4~6题。4.如图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5.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等级过低②线路过长③车流量过大④路口过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答案:4.A

5.C

6.A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旧国道从该县城城区穿过,方便县城对外运输,A正确。旧国道穿城而过,作为县城交通网络的一部分,方便县城内部运输,但不是其布局的主要目的,B错误。促进县城用地扩展和吸引县城商业集聚是旧国道建设后的影响,C、D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经过平原地区县城的公路干线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的普及。旧国道从县城内部穿过,与城市内部道路多处相交,路口过多,随着经济发展,车流量增大,道路通畅性降低,③④正确;旧国道与新国道等级相同,①错误;读图可知,新国道线路更长,②错误。故选C。第6题,新国道虽然线路增长,但绕城而过,路口减少,道路通畅性增加,车辆过境速度提高,经过该处的用时缩短,A正确,B错误。该县城道路变化对县城汽车保有量的影响不大,C错误。该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应持续发展,县城商业不会萎缩,D错误。7.(2023·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下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解析:第(1)题,通过建设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公交网络,库里蒂巴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不使用或少使用私家车,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库里蒂巴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第(2)题,与地铁建设相比,直接在地面上建设,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地铁建设规划和施工时间长,而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更快速地建设和投入使用。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第(3)题,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浪费。高密度开发使得人口和就业机会集中在快速交通线附近,减少了通勤距离和时间,提高了通勤效率。快速交通线两侧的高密度开发可为开辟各式绿地提供可能。答案:(1)减少交通拥堵和通勤时间,节约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2)投资少,工程量小(建设难度小),建设时间短;交通组织灵活,方便乘客换乘。(3)使人口分布、出行量与快速交通在空间上重合,减少交通周转量和交通拥堵节点;提高快速交通线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为发展轴间的广大地区开辟各式绿地提供可能。04命题主线(四)区域协调背景下的城乡建设

(2023·山东高考)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1~3题。1.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地形C.资源

D.河流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3.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答案:1.C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及图中早期城区围绕煤矿矿区分布推断,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的形成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故选C。第2题,抚顺市盛行东北风,浑河南岸位于东北风下风向,生态环境较北岸差,A错误;据图可知,城区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已关停煤矿占比较少,多数煤矿仍在开采煤炭,B错误;自浑河向南、北两岸,地势越来越高,南、北两岸现有城区受地形约束较为明显,C错误;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转型难度较大,经济对重化工业依赖较大,促使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D正确。第3题,据图可知,城区以东为大伙房水库,应为抚顺市居民的水源地,需要加强环境保护,A错误;浑河南、北两岸受地形限制,城区拓展空间有限,且大规模人类活动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B、D错误;抚顺西邻省会沈阳,受沈阳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宜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加强区域分工协作,C正确。(2021·江苏高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C.促进劳动力就业

D.提高城镇化水平5.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Ⅰ

B.ⅡC.Ⅲ

D.Ⅳ6.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答案:4.B

5.D

6.A解析:第4题,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Ⅰ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故选B。第5题,模式Ⅳ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为主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为主,D正确;模式Ⅰ中乡村聚落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模式Ⅱ中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模式Ⅲ中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错误。故选D。第6题,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错误。故选A。7.(2022·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发挥着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节点作用(如图)。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量超过27万标箱,货值480亿元;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000亿元。从物流枢纽的角度,说明重庆在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解析: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