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一位君王,他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这个人就是李煜,后世称其为“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什么?一、题解虞美人:在四面楚歌时,虞姬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词牌名——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煜的这首“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解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据说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二、知人论世二、写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之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祖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初读感知春花秋月/何时了(liǎo),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q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qià)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诵读感悟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愁词人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愁情?雕栏玉砌、朱颜小楼、东风、故国、明月春花秋月四、合作探究“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思考: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点结束呢?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而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以乐景写哀情花在春时为极盛月在秋时为最明“乐景”“秋月”——思考:面对“春花秋月”词人想到了何等“往事”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往事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快活自由帝王尊荣往事: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快活自由、帝王尊荣对比、虚实结合春花秋月(景: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情: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思考:为何是“又东风”,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①“又”点明时间,东风一吹,春天再度来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而词人被囚又徒增一年,与开头句照应。②“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面对花开花谢,季节流转,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痛苦倍增。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思考:词中两处提到“月”,应该如何理解呢?

月:思乡;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雕阑玉砌”指什么?“朱颜”又是指什么?改的只是“朱颜”吗?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宫殿。朱颜:指宫女红润的面容。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朱颜:由红润变为憔悴。

身份: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情:由轻松快乐变为郁郁寡欢。生活状态:由奢侈享乐变为失去自由。对比雕栏玉砌在(物是)——朱颜改(人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亡国之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这句是写愁的千古名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愁?①运用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的手法,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明手法)②以水喻愁。显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形象生动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之绵长。(析效果)③用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含有怀念故国之情、亡国之恨,情感更为深沉。(表情感)

词人运用比喻、设问、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