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集团企业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技术解决方案_第1页
大型集团企业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技术解决方案_第2页
大型集团企业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技术解决方案_第3页
大型集团企业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技术解决方案_第4页
大型集团企业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技术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理制作郎丰利1519郎丰利整理制作大型集团企业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目录1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101.1 自动化运维平台架构设计 101.1.1 技术架构 101.1.2 功能架构 121.1.3 部署架构 141.2 自动化运维平台功能设计 251.2.1 资源监控 251.2.2 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1831.2.3 自动化管理 1921.2.4 IT运维管理 2171.2.5 容量管理 2221.2.6 报表管理 2271.2.7 用户权限管理 2371.2.8 其它 2381.3 自动化运维平台系统设计 2491.3.1 系统安全性设计 2491.3.2 系统可靠性 2501.3.3 系统可用性 2511.3.4 系统易维护性 2511.3.5 系统扩展性 2511.3.6 系统可操作性 2521.3.7 系统数据库的存储与恢复 2521.3.8 系统接入方式 2531.3.9 系统开放性(待补充) 2532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及咨询、实施方案 2542.1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体系实施方法论 2542.2 运维管理体系设计示例 2582.2.1 事件管理 2582.2.2 问题管理 2752.2.3 变更&发布管理 2862.2.4 IT基础信息配置管理设计与实施 2993 项目实施管理方案 3083.1项目组织管理 3083.1.1建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3083.1.2确定项目分工角色职责 3103.1.3建立项目组织相关管理制度 3123.2项目管理计划 3133.2.1综合管理计划 3133.2.2综合变更控制 3153.3范围控制计划 3153.3.1范围定义及跟踪 3153.3.2变更管理 3153.3.3变更控制工具 3153.4进度控制计划 3173.4.1项目进度跟踪 3173.4.2项目进度分析 3173.4.3项目进度控制 3183.5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计划 3193.5.1人力资源规划 3193.5.2项目团队建设 3193.5.3项目团队管理 3193.6质量保障计划 3193.6.1质量保证目标 3193.6.2质量保证角色与职责 3193.6.3质量保证流程 3213.6.4质量保证活动 3223.7沟通管理计划 3223.7.1沟通计划 3223.7.2报告形式 3233.7.3相关工具文档 3243.8配置管理计划 3243.8.1配置管理目标 3243.8.2配置管理角色与职责 3243.8.3配置管理流程 3243.8.4配置项定义 3263.8.5配置管理活动 3273.8.6配置管理工具 3323.9风险控制计划 3333.9.1风险识别 3333.9.2风险分析 3333.9.3风险控制 3343.10变革管理计划 3353.10.1变革管理方法 3353.10.2变革管理成功的关键策略 3363.11项目进度计划 3363.11.1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 3363.11.2项目进度制定的原则 3363.11.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373.11.4项目里程碑 3383.12安全保密计划 3383.13文档编制计划 3393.13.1项目管理类 3403.13.2软件工程类 3403.13.3项目支持类 3403.14质量保障计划 3453.14.1确定质量保证目标 3453.14.2质量保证角色与职责 3463.14.3质量保证流程 3473.14.4质量保证活动 3483.15产品交付计划 3483.15.1背景介绍 3483.15.2客户管理 3493.15.3服务人员管理 3513.15.4服务流程管理 3543.15.5服务实体设施 3593.15.6产品详细交付计划 3603.16项目培训计划 3663.16.1培训组织管理 3663.16.2培训队伍要求 3663.16.3培训对象 3673.16.4培训内容及要求 3673.17实施风险管理 3693.17.1风险计划 3693.17.2风险监视 3703.17.3风险管理 3714 售后服务及培训 3724.1售后服务说明 3724.1.1售后服务及响应级别 3724.1.2定期现场巡检服务 3754.1.3专人值守服务 3754.1.4本地化服务 3754.2运维服务保障措施 3764.2.1项目运维组织机构及职责 3764.2.2运维风险预防措施 3784.2.3运维突发事情应急措施 3784.3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3784.3.1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3794.3.2运行维护制度建立 3794.3.3运维知识库系统 3794.3.4运行维护队伍建设 3804.3.5闭环式服务 3804.3.6服务监督机制 3814.3.7试运行期间的运维保障 3824.3.8免费质保期间的运维保障 3834.3.9免费质保期后的运维保障 3834.4质量保证范围 3844.5售后服务承诺书 3844.6售后服务机构网点清单、服务电话 3854.6.1售后服务人员配置 3854.6.2人员培训计划 3865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885.1施工组织设计 3885.1.1综合说明,质量、服务、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3885.1.2主要施工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3905.1.3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和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3935.1.4施工设备进场计划 3935.1.5工程所用产品进场计划 3935.1.6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3935.1.7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945.1.8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955.1.9施工顺序、总进度安排及总形象进度示意图 3955.2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3955.3质量及保修服务 3955.3.1保修期与保修范围 3955.3.2保修责任 3965.3.3售后培训 3965.3.4售后维护服务 3965.3.5接口对接服务 3965.4组织管理 3965.4.1项目管理方法 3965.4.2项目质量管理 3985.4.3系统测试计划 4005.4.4测试方案 4025.4.5测试管理 4075.5项目风险管理 4125.5.1主要风险列表 4135.5.2风险影响分析 4145.5.3关键风险分析 4155.5.4风险控制计划 4165.5.5风险应对措施 4175.5.6项目沟通管理 4195.5.7项目决策制度 4195.5.8问题与争议管理办法 4205.6上线后支持期 4205.7施工总体布署 4205.7.1施工部署原则 4205.7.22施工准备阶段 4215.7.3施工阶段 4215.7.4调试交接阶段 4225.8施工顺序及工艺安排 4225.8.1施工方法 4235.8.2质量标准 4245.8.3操作工艺 4255.8.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4265.8.5设备安装要求 4265.8.6施工布线规格要求 4285.9项目工作流程 4305.9.1配电工程 4305.9.2抗静电防尘处理 4315.9.3隐蔽工程 4335.9.4吊顶工程 4335.9.5彩钢板墙面工程 4375.9.6防静电地板施工准备 4375.9.7防静电接地及防雷 4395.9.8消防系统搬迁 4405.9.9机房环境动力监测系统工程 4525.9.10机房精密空调搬迁安装调试 4575.9.11设备搬迁 4645.9.12DLP系统 4655.9.13呼叫中心系统 4705.9.14音响系统 4735.9.15智慧安防系统IMOS 4776 保证安全文明、文明施工措施 4856.1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4856.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4856.2.1安全教育 4856.2.2安全检查 4866.2.3技术措施 4866.2.4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4876.3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4886.4安全防火措施 4926.5应急保证措施 4936.6保证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4946.6.1文明施工原则 4946.6.2文明施工管理职责 4946.6.3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内容 4946.6.4检查与考核 4966.7保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4966.7.1安全管理 4966.7.2施工现场 4976.7.3施工器材 4976.7.4安全用火及防火规定 4986.7.5安全用电 499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技术方案自动化运维平台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软件技术架构设计IMC智能管理中心以业务管理和业务流程模型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SOA)的软件设计思想,基于主流的J2EE架构平台,在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扩展性的基础上,采用子系统、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以全开放的、组件化的架构原型。通过MDP消息总线进行集成,将资源监控、自动化运维、运维流程管理融为一体。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分布式、分级式的部署模式,二级代理支持横向扩展,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可扩展的、高性能的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整个系统还提供开放的restfulwebservices接口来持续集成。系统分为资源访问及日志采集适配层、系统功能层及web应用层。资源访问和日志采集适配层支持丰富的设备访问协议,通过SNMP、CLI(telnet/SSH)、netconf、TR069、FTP、TFTP、SCP、RADIUS、HTTP等协议实现传统网络及SDN等网络、安全、新网络等设备和软件的统一监控和配置管理;通过IPMI、SMI-S、SNMP、SSH等协议实现对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硬件监控、带外管理和操作系统自动安装;通过RESTful接口、SOAP、powershell等实现对Vmware、H3CCAS、KVM、ctrixxen、HWFusioncomputer等虚拟化产品的统一管理;通过WMI、JDBC、SSH、Telnet、SOAP、http/https等协议实现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统一监控和管理。系统功能层包含了资源监控、CMDB、自动化、运维流程管理模块,资源监控将协议适配层采集的各类告警和性能数据存入到统一的性能数据及告警库中,其上包含了多个功能模块(资源管理、告警管理、拓扑管理、性能管理)和组件(网络管理、主机管理、存储管理、应用管理)实现了数据的处理。CMDB使用开放可持续集成的框架,客户可定义个性化的CI模型及CI关系,并且可通过资源监控模块实现数据的配置信息的自动发现和更新。自动化模块采用开源的ansible框架,实现对异构的IT环境的自动化运维管理,通过connectionplugins与主机进行通信,hostinventory提供了主机操作接口,而PlayBooks完成多个脚本任务的编排和调度。运维流程管理组件基于开源的JBPM流程引擎,在此之上开发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等多种流程实例,实现运维管理流程化。Web应用层采用了J2EEweb服务架构,使用了spring、hibernate等多种开源的web开发框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系统通过MDP消息总线完成多个模块间的通信,实现了多模块、组件的融合。通过开源的CASSOO技术实现了系统的统一认证和权限管理。H3C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的道路,iMC智能管理软件提供了开放的RESTfulAPI接口,RESTfulWebServices富有体系化的结构和易扩展的特点,让iMC的可扩展性、可订制能力极大增强。通过REST风格的WebServices,几乎能够将iMC中的任何功能集成到我们所期盼的软件中,以应对今天和将来各式各样的业务融合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基于iMC管理软件的开放接口,合作伙伴和客户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创作出独具特色、量身定制的运维管理平台。功能架构最底层是IT资源层,即运维平台的被管对象,它包含信息中心运行管理的所有对象,可分为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存储资源、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虚拟化资源、机房动力环境等。第二层是业务处理层,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它包含网络监控,系统监控,机房环境监控,性能数据,告警事件、日志等数据的集中采集。数据采集实现对被管理运行对象的监控,掌握运行资源的配置状况、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可按照业务进行建模。业务处理层,包含了性能管理及分析、统一事件管理、业务可用性管理、业务健康管理、业务影响分析、CMDB配置管理、ITSM运维管理、自动化操作管理等。可了解业务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业务预警和快速发现IT系统的根源故障,并可与服务管理流程的集成,以及时响应和规范化地处理故障。实现故障的闭环管理。第三层是业务展示层,提供了多种展示视图和方式,包括3D机房仿真视图,拓扑视图、业务视图、大屏展示等。部署架构分布式系统部署架构XX集团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平台需同时支撑5000个点、10000个元素规模的接入量,单台服务器无法实现对此规模的统一管理。需具有大规模横向扩展的分布式部署能力。iMC智能管理中心支持分布式部署架构。可实现采集与处理分离,在不同的资源区内部署单独的采集单元,实现对数据的采集。此外系统各功能组件可部署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分担,例如告警管理、资源管理、日志分析、运维流程管理、流量分析等。分布式部署架构(数据集中)二级代理采集服务器数据统一上报到集中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便于维护。二级代理支持横向扩展,实现分布式的软件部署架构。分布式部署架构(数据分离)系统还支持数据分离的部署架构,每个数据采集服务器上可配置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存放在数据采集服务器本地,管理服务器直接访问远端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统一管理。可使用与远端机房与管理服务器间使用广域网链路连接的场景,采集数据存放在远端机房本地,无需实时上传,减少广域网带宽占用。整理制作郎丰利1519双机热备份部署方案系统支持双机热备份部署方式,主备集群节点间采用心跳通信,主集群节点中断后可在5秒钟内实现主备切换,保障系统的高可靠运行。主备节点的数据存储在同一的共享存储节点中,保障数据的一致性。1)主管理服务器集群和备管理服务器集群构成iMC双机热备的群集节点;2)存储设备为IMC双机热备群集提供共享存储。共享存储是构建双机iMC热备功能的基本构件。3)交换机为双机热备部署的后端存储网络SW,用于连接群集节点和共享存储设备4)群集节点之间的群集心跳信号通信建议直连。分级部署架构XX集团大型网络中,IT基础结构复杂、设备众多,数据类型繁杂,数据量越庞大,且存在较多树形或星形拓扑的分支机构。而各分支结构也已基本完成了各自的网络建设,与总部IT网络之间相对独立。因此,总部只能通过专线或租用运营商链路管理各分支机构,网络复杂庞大。如果没有分层的网络管理,将会导致单套网管系统负载过大、运维流程混乱、效率低下、权责不清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分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有效提高iMC管理网络节点的能力,以便对整个网络进行清晰的管理。整个网管系统分为上、下级两层甚至多层,同一分级的多个物理区域,其管理区域之间是独立的,各网管系统也是相互独立的。管理员需要通过上级网管直接对下级网管本身及某些重要设备直接进行管理,各分支节点管理本节点内的设备。方案特点:灵活的部署模式。在上级网管iMC的“资源/下级网管视图/增加下级网管”功能页面中,选择上一步中增加到上级网管管理设备的下级网管服务器,并配置登录方式、端口、用户、登录名和密码等信息,增加下级网管。当使用指定用户作为登录名增加下级网管时,下级网管需要提前建立以输入的登录名作为操作员登录名的操作员,并且操作员的登录密码与输入的下级网管登录密码相同。精细的权限控制。支持对下级网管的配置和管理。在上级网管iMC的“资源/下级网管视图”中的下级网管列表中,列出了本服务器所配置的全部下级网管,可以点击下级网管列表项对应的图标对下级网管进行修改登录配置、删除、登录下级网管、查看下级网管网络拓扑、查看下级网管资源视图等管理操作。支持下级网管的告警上报和在上级网管处管理相关上报告警。在下级网管iMC的“告警/分级网管告警设置”功能页面中,通过配置启用告警上报与否、上级网管告警组件部署服务器IP地址、上级网管告警接收端口、下级网管服务器IP地址、上报告警的设备范围、上报告警的告警范围等来配置下级网管收到某条告警后是否上报给上级网管。在上级网管iMC的“告警/全部告警”功能页面中,告警列表会将下级网管所上报的告警列出,操作员可以对上报的告警进行查看和管理操作。在上级网管iMC的全部告警列表中,操作员可以选择下级网管上报告警后点击“恢复上报告警”链接,来恢复选中的上报告警,并且自动恢复选中告警所属下级网管的全部上报告警。系统软件运行环境要求操作系统(推荐使用x86-64位操作系统)WindowsWindowsServer2003withServicePack2(32bit)WindowsServer2003withServicePack2(64bit)和KB942288补丁WindowsServer2003R2withServicePack2(32bit)WindowsServer2003R2withServicePack2(64bit)和KB942288补丁WindowsServer2008withServicePack2(32bit)WindowsServer2008withServicePack2(64bit)WindowsServer2008R2withServicePack1(64bit)WindowsServer2012(64bit)Linux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5(32bit)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5(64bit)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5.5(32bit)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5.5(64bit)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5.9(64bit)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6.1(64bit)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6.4(64bit)数据库Oracle11gRelease1和Release2(仅限于Linux系统上)由于不同的Oracle数据库版本支持的最大CPU数量有限制,部署方案时参考下表StandardEditionOneStandardEditionEnterpriseEdition注释支持的CPU数24无限制支持多内核处理器SQLServer2005SP4SQLServer2008SP3SQLServer2008R2SP2SQLServer2012SP1由于不同的SQLServer版本支持的最大CPU数量和RAM大小有限制,部署方案时参考下表ExpressWorkgroupStandardEnterprise注释支持的CPU数124无限制支持多内核处理器支持的内存1GB4GBOSMaxOSMax内存不能超过操作系统支持的最大值Web浏览器应该关闭浏览器的所有窗口阻塞设置;必须使能浏览器的Cookies;客户端推荐分辨率显示宽度为1280;推荐使用IE9或IE10;推荐使用Firefox20及以上版本;推荐使用Chrome26及以上版本。系统软硬件配置推荐部署架构图服务器配置说明配置采用物理服务器加虚拟机混合部署的模式。硬件配置要求此次项目的系统架构所需服务器如下表所示:服务器数量功能说明IMC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物理服务器)1台提供iMC平台的资源管理、性能管理、拓扑管理、告警管理CMDB管理等功能。安装SQLserver数据库。数据采集服务器(虚拟机)5台实现对网络、主机、存储、应用资源数据的采集、存储、上传。注:HA功能需要配置共享存储。此次项目所涉及到的硬件服务器的最低配置要求如下:iMC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物理服务器):配置要求CPUCPU2.5GHZ以上,32核;内存:内存128G硬盘>500G操作系统:Windows2012Server64-bit数据采集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配置要求CPU:CPU2.5GHZ以上,8核;内存:内存64G;硬盘>500G;操作系统:Windows2012Server64-bit自动化运维平台功能设计资源监控业务服务管理(BSM)业务分析全面了解业务整体现状H3CBSMDashboard通过业务卡片实时展示各个业务系统当前的健康状态、繁忙程度、可用状态、业务告警总览,体现了业务的构成。是为IT管理者提供综合运维管理的总体视图,可以全面整体了解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可以以业务为单元,向下纂取监控资源趋势分析,基于时间轴同步技术分析对比该业务系统相关的监控数据汇总。Dashboard是整体全面了解企业业务现状的入口。业务可用度业务最新的可用度,基于业务内各个应用/设备的基础监控数据计算得出,表示业务可用程度,此得分越高业务可用性越高。计算业务的可用度时,根据单个应用/设备的可用性状况计算出此节点的可用度得分,通过加权方法层层计算,最后得出业务的可用性得分。每一级都可以调整权重。其中,各个节点分成核心元素和非核心元素,如果核心元素不可用,则整个业务都不可用。业务健康度业务最新的健康度得分,基于业务内各个应用/设备的基础监控数据计算得出,表示业务健康程度,此得分越高为越健康。计算业务健康度时,通过单个应用/设备的告警数目和最高告警级别计算出此节点的健康度得分,通过与繁忙度类似的加权方法层层计算,最后得出业务的健康度得分。每一级都可以调整权重。业务繁忙度业务最新的繁忙度得分,基于业务内各个应用/设备的基础监控数据计算得出,表示业务运转的繁忙程度,此得分越高为越繁忙。计算业务繁忙度时,通过单个应用/设备的性能指标计算出此节点的繁忙度得分,向上计算出所属大类(服务主机、业务应用、网络设备)的繁忙度得分,最后计算出业务的繁忙度得分,上层得分是由底层同级得分加权计算得出。除了指标级的,其他任何一级都可以调整权重。业务模型业务建模基于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包含IT资源、关系、权重。IT资源构成了数据模型的架构,他们通过关系进行关联;业务模型除了需要定义业务类以外,还需要定义该IT资源对业务的影响权重,定义业务类归属、名称、描述、数据类型等。通过数据模型,可以查询业务组件之间、业务和平台之间以及平台资源之间的关系,为业务管理数据处理和呈现提供统一的定义。业务建模是业务可视化展示、业务分析的基础。业务投资建议分析IT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分析工具,对IT的现状及投资无法量化,该增加哪方面的投入才能满足未来的业务增长需要,一直是困然IT管理者的难题。BSM通过对业务负载情况及业务负载占比情况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长达数年的数据积累,通过这些数据可直观了解业务的变化规律。系统提供了基于时间轴同步技术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快速定位某一时间业务及业务所包含资源的性能变化情况,找出系统的瓶颈,为业务系统的扩容提供参考。IT资源管理网络监控网络资源管理多厂商多类型网络资源统一管理管理设备类型:除了传统的路由器、交换机外,更能对网络中的无线、安全、语音、存储、监控、服务器、打印机、UPS等设备进行管理,实现设备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多厂家设备的统一管理:除了对H3C的网络设备管理外,iMC平台还实现了对HP、3Com、华为、Cisco各厂家网络设备的分类和识别;对设备状态和基本信息的管理,不仅包含了设备的基本信息、接口信息、性能数据和告警信息,同时还可以在增加其他组件的情况下显示扩展后的业务信息。支持225个设备厂商设备、1644个系列、7600多个产品型号的统一管理。支持对设备访问参数的批量配置和校验,提供对网络设备资源的查找、修改、删除和批量导入/导出功能;提供用户的批量管理功能,包括:批量修改用户附加信息、批量注销用户,以及批量用户导入功能,节省操作员录入时间。网络资源自动发现灵活快捷的自动发现算法:基于H3C专利的发现算法,iMC平台不仅提供了快速自动发现方式,还提供了四种高级自动发现方式,包括路由方式、ARP方式、IPSecVPN方式、网段方式等,能快速、准确地发现网络资源。iMC网络设备自动发现包括简易自动发现和高级自动发现,高级自动发现又包括多种自动发现方式:自动发现以网段自动发现为例,可以根据网络情况设置多种选项和自动化配置;可以设置多套设备访问参数,iMC将自动适配每个设备使用的参数;通过网段过滤设置可以更加有选择性的发现网络设备;结合定时发现设置可以周期性的扫描指定网络,自动管理新加入网络的设备。网段方式自动发现直观的设备仿真面板直观的设备面板管理:支持设备面板管理,所见即所得的显示设备的资产组成和运行状态。可通过设备面板对设备端口的性能状态、vlan配置、端口状态及连接情况进行配置。清晰网络资源管理(增加安全设备的截图)清晰的网络设备资产管理:在将iMC平台中管理的设备增加到网络资产管理的同时,系统还会自动发现该设备上可以管理的配件信息,并将这些配件加入到网络资产中进行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网络资产信息进行修改,还可以查看该资产的子模块信息、接口信息以及变更审计历史信息。网络资源是指基本的网络组成元素,包括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服务器、PC机(ICMP设备),以及这些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iMC通过增加设备和自动发现两种方式,将网络资源加入iMC中进行管理。增加设备时可以选择多种选项,满足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需求,增强网管部署的易用性。增加设备界面iMC缺省以设备的sysname作为设备标签,如果sysname不存在则以DNS名称作为设备标签,如果sysname和DNS名称都得不到则以IP地址作为设备标签。在系统管理中也可以配置sysname和DNS名称作为标签的优先级,同时可以配置sysname发生变化时是否需要同步修改设备标签。设备标签配置iMC自动对管理的网络设备资源进行周期性的状态轮询和配置轮询,缺省的状态轮询周期是1分钟,缺省的配置轮询周期是2小时,用户可以修改每个设备的状态轮询周期和配置轮询周期。在轮询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不可达、接口DOWN/UP等重要事件,iMC将产生相关告警通知用户,同时会反映在设备的状态上。iMC提供多条件过滤和查找功能,方便的找到某个网络资源。通过不同视图(IP视图、设备视图、自定义视图)的组织形式,网络资源可以按不同的分类进行管理维护;通过网络拓扑,用户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网络的连接情况和设备的实际物理位置及配置。视图管理iMC支持接口视图,将用户关注的接口放在一个视图中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接口视图管理iMC支持单个或批量的设备和接口配置、网管参数配置、设备参数校验,配置和管理操作更加简便易用。批量操作iMC提供的设备导入/导出功能为系统升级和网管系统切换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导入文件的可定制化使得用户很容易手工编辑一个导入文件,也可以对其他网管系统导出的设备进行快速编辑后导入iMC系统。网络配置管理帮助管理员方便的对设备配置文件和软件文件进行集中管理,包括配置文件的备份、恢复以及批量更新、设备软件的备份和升级等功能;同时提供设备配置的基线化版本管理,可以对配置文件的变化进行比较跟踪;提供设备软件的升级历史记录,可以全面审计设备软件版本的变化,并可快速的恢复历史版本,极大的方便了对设备的管理,提高了网络的可维护性。iCC业务组件还从资源的角度提供配置文件库和软件文件库的管理,实现了这一类资源的重复使用和维护的方便性。1)配置模板库与设备软件库——统一的网络配置资源管理从面对众多设备的管理员角度来看,全网的配置文件、软件版本文件更像是一种资源;在日常维护中,要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配置和软件版本,完成恢复、升级等操作。iCC组件以资源管理的角度提供了配置模板库和设备软件库的管理。配置模板库维护网络设备配置模板文件、用户常用的配置模板片段两种资源;配置模板文件可部署为设备的启动配置或者运行配置;配置模板片断可部署为设备的运行配置,也可通过启用“下发命令后将设备运行配置保存为启动配置”选项部署为启动配置。配置模板库为增加配置模板的复用性,配置内容可以带有参数,在部署时根据设备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值。配置文件详细信息设备软件库维护各类软件文件。除了管理设备的版本软件,还支持设备上各种业务的软件管理(目前包括ONU软件、ONU算法等设备软件资源),从而实现设备软件文件的统一管理。设备软件库用户可以将配置模板、设备软件文件从系统中导出到本地系统,建立本地的配置、软件文件资源备份;反过来也可以从本地文件中导入到H3C智能管理系统中。用户可以在系统中手工创建新的配置模板,也可将设备现有配置导入为模板。用户可对现有配置模板进行修改、复制等操作,并部署到设备上。2)配置一览表——集中化的设备配置和软件信息展示提供全网设备的配置文件、软件版本信息集中式展示;便于管理员用户直观的掌握当前网络的配置和软件版本。集中展示的信息包括:设备的当前软件版本、最新可用于升级的软件版本、最近备份时间、是否已加入自动备份计划。设备配置一览表集中提供的管理操作包括:提供设备配置部署、设备配置备份与恢复、设备软件升级与恢复、设备空间管理、设备软件基线化管理功能。设备配置管理菜单3)基线化的设备配置变更审计通过配置备份历史和软件升级历史的管理,实现基线化的设备配置变更审计功能,使配置文件管理和软件升级管理具有了可回溯性。提供设备运行配置和启动配置的基线化版本管理,将每个设备相关的配置文件划分为三种版本:基线、普通、草稿。便于管理员识别、管理。并可快速恢复至基线配置。提供设备软件基线化版本管理,每个设备可以指定一个基线版本,提供基线审计及快速恢复至基线版本功能。设备配置管理配置文件的各种版本可以修改、相互比较,使管理员能够快速查看设备配置差异,迅速定位导致问题的配置命令。设备配置比较软件升级历史功能提供了设备软件升级的审计功能,可以查看每次升级操作的前后版本,可恢复为某一次升级操作前的版本。通过这些备份、恢复手段,以及备份历史、升级历史管理,使配置文件管理和软件升级管理具有了可回溯性。4)自动化的建立可追溯的网络配置通过启动自动备份功能,帮助管理员周期性自动地完成设备配置的历史备份,为用户自动建立起可追溯的网络配置。用户可以针对不同的设备设置不同的备份周期和备份时间点,支持按天、周、月周期备份。支持网络运行设备的配置变化检查,一旦配置发生变化,立刻以告警方式通知管理员关注。5)批量的设备配置备份和恢复在网络出现问题,尤其是当网络瘫痪时,需要对大量设备快速的恢复配置;iCC支持设备配置文件的批量恢复和备份功能,极大提高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和网络故障的修复时间。即可以批量的备份、恢复完整的配置文件,也可以批量的下发配置模板片断;支持向导式的界面,以平台统一的任务调度机制,完成部署的下发。可以创建周期性任务、一次性任务或立即任务。任务可以被启动、挂起、恢复或删除。设备配置备份和恢复通过设备的MIB实现,需要为设备配置读团体字和写团体字,目前支持H3C、Huawei、Cisco、3Com等厂商的设备(某些设备未实现相关MIB或MIB实现存在问题则无法支持)。设备配置部署向导6)可靠的设备软件升级升级和备份网络中的设备软件是非常烦琐而复杂的事情。在升级过程中,用户需要认真检查软件版本和设备的配套关系,还需要检查设备当前的flash空间是否足够容纳新的软件版本等等一系列工作,以保证整个软件升级过程是安全可靠的。当网络中设备数量众多时,管理这些设备的软件将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iCC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设备软件升级管理。提供基于任务的工作向导,降低用户操作的复杂性;支持网络运行设备的软件版本查询功能,使用户对网络中的版本情况一清二楚;支持先备份后升级,保证一旦升级失败后可以恢复到原有设备软件版本;支持对整个升级过程的可靠性检查,如设备软件版本和设备是否配套,flash空间是否足够等,确保用户的整个升级操作万无一失;设备软件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设备的MIB实现,需要为设备配置读团体字和写团体字,目前支持H3C、Huawei、3Com等厂商的设备(某些设备未实现相关MIB或MIB实现存在问题则无法支持)。7)智能的配置合规性检查为满足萨班斯法案以及企业组织内部规范等网络配置管理要求,管理员需要持续的检查、保障网络配置满足各项规则。iMC提供了强大易用的合规检查工具,完成一次性立即、周期性自动化检查功能,并提供检查结果报表,帮助管理员发现、解决配置问题。合规检查报表8)用户可自定义的第三方设备适配框架基于Perl、Expect等业界标准的脚本语言实现的第三方设备支持架构,用户能够自定义第三方设备的配置文件备份/恢复和软件升级特性。路径分析路径分析是提供了基于tracert的路径序列管理,可定义业务路径,可对业务路径进行轮询。当轮询结果与路径基线不一致时,通过触发告警用户可了解网络的实时运行状态。路径分析的任务可以立即和周期执行,周期期执行的任务可以设置轮询间隔为5-300分钟。路径分析最大的特色是以页面的形式展示了网络中的路由路径的情况,并且可以定期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如果不符合基线路径可以发送告警,这样保证了用户的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对网络的运行的情况也可以更直观,更迅速,更准确的查看。路径分析功能主要包括增加路径、修改路径、删除路径、查看轮询结果和手工轮询功能。可根据逻辑的网络路径定义路径分析列表,例如XX集团总部-深圳分部路径。路径中可增加多条实际的物理链路,增加路径时需要选择源设备的IP地址、目的设备的IP地址、轮询周期和高级策略,如果跨VPN需要填写VPN实例名称。路径信息有三种方式获取:根据路径拓扑、Tracert路径和手工增加。完成后,需要复选基线化check框,这样每次的轮询结果才有比较基准。可以设置多个基线化的记录。可对定义的路径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可设定路径分析的轮询时间,查看轮询结果。结果页面的路径设备信息中有设备的名称和IP,如果轮询结果不一致,可以将轮询最新的轮询结果基线化。那么下次轮询时,结果就是一致的。操作列还可以查看路径拓扑。路径拓扑以拓扑的形式展示最新的轮询结果。可对路径分析策略进行手动执行。选择需要轮询的路径项,点击上方的手工轮询按钮,或者点击在需要轮询列的后面的轮询图标。均可以对路径进行轮询。服务器管理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深入应用,XX集团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数量规模性增长。IT管理人员需要管理大量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包括初始化服务器OS/驱动及应用软件的安装、性能数据采集、故障检测及修复、日常运维等大量重复性、耗时较久的任务。因此要求能提供统一的管理系统,帮助IT服务部门高效完成工作。服务器存储自动化组件(以下简称SSA),正是定位于管理服务器设备和存储设备的解决方案。基于iMC平台的性能、告警、VLAN、SHM(服务健康管理组件)、VCM(虚拟连接管理组件)等业务模块,提取业务配置特征组织为各种配置模板,使用各种配置模板创建自动部署计划,通过IPMI和PXE协议,完成对裸金属服务器的初始化安装工作,将IT管理人员从大量重复性、耗时久的工作中解脱。提供几类拓扑,方便用户从多种角度查看数据中心组网信息,掌握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的接入及使用情况。与性能组件配合采集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并进行展示,方便IT管理人员明确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告警组件配合,升级某些特征的事件为告警,以便及时通知IT管理人员进行故障处理。丰富的配置模板IP配置模板配置IP地址信息,供服务器安装OS时使用。可以为配置固定的IP地址或者通过DHCP服务动态随机分配固定范围内的IP地。OS配置模板配置OS信息,供服务器安装OS时使用。目前支持安装特定版本的ESXi、Redhat、Ubuntu、Windows2008四类OS。存储配置模板配置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的关联信息,供服务器部署时使用。配置服务器设备如何使用存储设备,如使用哪个存储设备上的存储、容量及是否其他服务器共享。网络配置模板配合VLAN和VCM业务组件使用,在服务器的接入位置上下发网络配置,如VLAN、QoS、ACL等配置信息,以控制对服务器的访问,供服务器部署时使用。SNMP配置模板配置服务器SNMP相关信息,如是否使能SNMP访问、SNMP读团体字及Trap等信息配置,供服务器部署时使用。Syslog配置模板配置服务器Syslog相关信息,如是否是能Syslog、Syslog的目标网管系统及端口号,供服务器部署时使用。灵活的自动部署计划自动部署计划关联服务器设备和上述的各种配置模板,当自动或者手工触发部署服务器设备时,根据自动部署计划关联下发配置,初始化服务器设备。适配序列号的自动部署计划将若干服务器设备序列号和配置模板进行绑定。当这些序列号对应的服务器资产配置支持自动部署并且接入网络时,SSA能自动识别其绑定的自动部署计划并下发配置,完成初始化服务器及其他关联配置的下发工作。适配接入位置的自动部署计划将若干接入位置和配置模板进行绑定。当服务器设备接入到这些位置时,SSA能自动识别该位置绑定的自动部署计划并下发到接入服务器设备,完成初始化服务器及其他关联配置的下发工作。适配DCU的自动部署计划和上述适配接入位置类型。DCU是根据实际业务将数据中心的若干交换机设备、服务器设备及存储设备划分为DCU进行统一监控管理。适配DCU的自动部署计划将监控DCU中交换机下的所有物理接口,当服务器接入到这些接口时,SSA能自动识别该接口绑定的自动部署计划并下发到接入服务器设备,完成初始化服务器及其他关联配置的下发工作。特别适用数据中心需要对大量裸金属服务器部署相同配置的场景。适配硬件型号的自动部署计划,当配置自动部署的服务器资产接入网络时,依次根据服务器序列号、服务器接入位置、服务器接入的DCU查找其绑定的自动部署计划。无法查找时,根据服务器硬件型号查找到绑定的自动部署计划,并下发到服务器设备,完成初始化服务器及其他关联配置的下发。强大的拓扑展示能力DCU拓扑以分层显示DCU内部的交换机设备、服务器设备及存储设备的链路连接关系,直观展示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的接入信息。服务器拓扑展示服务器设备及其直接相连的邻居设备信息。存储拓扑展示存储设备上的存储卷信息,及服务器设备和存储卷的关联信息。性能监控及服务健康监控DCU性能监控,针对DCU中的交换机设备、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根据设备业务特征抽取性能指标采集性能数据并进行展示,方便IT管理人员直观掌握设备当前性能数据及统计历史性能数据,用于分析DCU的能力,作为扩展节点的依据服务器设备性能监控,监控服务器设备的耗电量、CPU及内存利用率。存储性能监控,可监控存储设备的磁盘容量,IOPS等。DCU服务健康监控,与SHM组件配合,针对DCU中交换机设备、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根据业务特征抽取指标在SHM组件内建模,采集指标数据并根据模型评估DCU服务健康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更好的保障服务运行质量。应用监控IMC提供了强大的系统与应用监控管理能力,可以对不同的业务系统、应用和网络服务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从而充分满足用户对各种关键业务和数据中心的监控管理需求。应用监视能够监视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器,包括:Windows服务器、Unix服务器、Linux服务器、数据库、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LDAP服务等。支持各类应用超过百种。Windows服务器包括:WindowsXP、各版本的WindowsServer。Unix服务器包括:AIX、FreeBSD、OpenBSD、Solaris、MacOS、HP-UX。Linux服务器包括:Linux。数据库服务器包括:Oracle(10g/RAC/11g)、MySQL(5.x)、MSSQLServer(2000/2005/2008/2012)、Sybase(12.5及以上)、IBMDB2(10.x以上)、informix、达梦数据库、cach等应用服务器包括:.Net服务器、JBoss服务器、Tomcat服务器、Weblogic、WebSphere、GlassFish、OracleAS.Web服务器包括:Apache服务器、IIS服务器、PHP。邮件服务器包括:Exchange服务器(2003/2007)。中间件包含:officeSharePoint、WebSphereMQ。Web服务包括:REST服务、SOAP服务。LDAP包括:ActiveDirectory服务、通用LDAP。SAP监视文件系统监视等基于业务的故障管理及分析通过可视化业务视图帮助客户从业务全局看业务的某个组成部分故障对整个业务的影响度。H3CBSM可以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建立业务服务模型,通过统一的业务视图表现各IT功能组件间的关联性,以了解各IT功能组件对业务的影响,通过建立的跨部门的服务视图,减少故障解决的时间。通过建立服务依存关系映射,建立业务服务、应用平台和底层IT系统构架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把它们放到统一信息管理库中进行实时更新和维护,这样你就可以快速地评估IT问题对业务的影响。它可以复杂的IT环境具体化,让你看到网络、系统、应用等IT元素的依存关系,为你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IT视图。业务视图将实时数据采集紧密集成来提供一个动态、全面、可操作的实时业务模型视图,来展现基础架构和业务之间的影响关系。以hrss系统监控问题,可以呈现从web(hhtp://)-操作系统-DB(oracle)的当出现影响服务的告警事件时,会映射到模型中的对象上。并根据报警级别、业务影响的程度呈现不同的颜色,当该告警事件清除后,可以自动恢复其受影响前的状态。通过此视图用户可以了解一个或多个业务的当前运行状况,以便IT人员对发生的告警事件进行根源问题分析,快速定位问题,并确定业务的影响范围。业务模型视图将具备以下基本功能:支持对业务视图的多角色、多角度查看功能。提供灵活的图形界面展现方式,能以基本关系、连接关系、影响关系等不同视角呈现业务服务模型。支持对业务模型中的各类对象状态和告警事件联动呈现,当出现影响服务的告警事件时,模型中的对象可以根据其受影响的程度呈现不同的颜色,当该告警事件清除后,可以自动恢复其受影响前的状态。支持业务模型中对象与告警事件列表之间的关联功能,点击模型对象时可列出相应的告警事件。主机管理IMC支持对多种主机操作系统的管理,提供业务主机整体负载情况的监测,包括CPU负载,内存与虚拟内存利用率,主机网络会话数量、源与目的及流量信息,各个物理网络接口流量信息,设备连续运行时间等;支持业务主机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大小、利用率、剩余空间、inode利用率,磁盘增长率的管理;提供业务主机上关键进程的运行状况及其对CPU和内存占用情况的管理等。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服务器包括:WindowsXP、各版本的WindowsServer。Unix服务器包括:AIX、FreeBSD、OpenBSD、Solaris、MacOS、HP-UX。Linux服务器包括:Linux。操作系统管理清单:Windows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版本号、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容量、已用、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磁盘、磁盘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服务进程监控服务服务名、显示名称、状态进程进程名称、命令行、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事件监控事件产生时间、日志文件、事件代码、来源名称、事件种类、描述网络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带宽、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Windows性能计数器性能计数器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性能计数器需要点击右上角的图标选择监视哪些性能计数器AIXUNIX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inode文件系统、总数、空闲数、已使用数、使用率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日志监控错误日志时间、日志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FreeBSD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inode文件系统、总数、空闲数、已使用数、使用率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OpenBSD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inode文件系统、总数、空闲数、已使用数、使用率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HP-UX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inode文件系统、总数、空闲数、已使用数、使用率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日志监控错误日志时间、日志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Solaris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MACOS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inode文件系统、总数、空闲数、已使用数、使用率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SCOUNIX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inode文件系统、总数、空闲数、已使用数、使用率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Linux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主机运行时长、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CPU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交换内存版本版本系统负载一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十五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网络&I/O监控Ping测试响应时间、发送包数、接收包数网络接口接口名、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输入错误包速率、输出错误包速率I/O状态设备名、I/O速率、每秒I/O数进程监控进程进程名称、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进程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利用率、进程名称、进程ID、父进程ID、占用CPU时间僵尸进程数量僵尸进程数量文件系统监控文件系统利用率名称、文件系统利用率、已用空间、空闲空间卷组信息卷组名、容量、已用空间、空闲空间、卷组利用率inode文件系统、总数、空闲数、已使用数、使用率会话监控会话信息用户名、TTY、登录IP、登录时间、空闲、命令日志监控错误日志时间、日志硬件资源检测硬件资源检测内存、电源、温度、风扇、硬盘插槽、主板、机箱例如会计稽核系统需要关注linux服务器上各个进程的工作状态,包括java服务状态、java服务个数、ESB服务状态、ESB服务个数、monitor服务状态、monitor服务个数、EcmDownloadServer、EcmUploadServer、EcmPlunginVserver服务状态、CassandraDaemon影像内存服务状态、heartbeat服务状态、drbd服务状态等,当关注的进程关闭时系统可触发告警。并以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管理者。数据库管理IMC支持对各种数据库的管理,提供各种数据库可用性和性能的整体监控,包括数据库连接信息、数据库明细、表空间,数据库大小、缓存性能、内存、读、写、I/O状态、SQL统计、锁等等。支持的数据库包括:Oracle(10g/RAC/11g)、MySQL(5.x)、MSSQLServer(2000/2005/2008/2012)、Sybase(12.5及以上)、IBMDB2(10.x以上)。支持的数据库及监控指标:MySQL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版本、端口、基本目录、数据目录、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数据库明细数据库、大小、表数量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连接超时线程明细运行中的线程、缓存中的线程、线程缓存能力数据库负载监控请求统计请求数/s、接收速率、发送速率连接统计打开连接数、断开连接数、断开客户端数数据库对象主键明细主键击中率、已用主键缓冲区、主键缓冲区队列明细查询缓存命中率、队列缓存、队列缓存限制锁统计表锁定统计每分钟立即释放的表锁数、每分钟等待的表锁数SQL统计每分钟SQL操作次数删除操作、插入操作、查询操作、更新操作Oracle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Oracle版本、Oracle启动时间、端口、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Oracle明细创建时间、打开模式、日志模式、数据库容量、块容量、平均执行次数、读次数、写次数、磁盘/内存排序比率连接时间连接时间数据库负载监控连接信息当前连接数、最大连接数锁统计数据库锁对象名、对象类型、会话ID、阻塞会话、锁模式、序列号、事件、进程ID、进程号、进程名、Oracle用户表空间表空间明细名称、分配的字节数、分配块数、数据文件数表空间状态名称、状态、利用率、可用字节数、可用块数、读次数、写次数、读取时间、写入时间、FSFI数据文件的性能指标数据文件、表空间、状态、大小、读次数、写次数、平均读取时间、平均写入时间SGA监控SGA明细缓冲区缓存、固定区域、REDO日志缓冲区、共享池、库缓存、数据字典缓存、SQL区域SGA状态缓冲区命中率、数据字典命中率、库命中率、可用内存回退段回退段段、表空间、状态、当前容量、当前块数、初始扩展段、下一扩展段、最小扩展段、最大扩展段、回退段获取、回退段等待、高水位线(HWM)、收缩次数、跨段次数、扩展次数、命中率会话监控会话明细ID、状态、计算机、用户名、已用时间、已用CPU时间、内存排序数、表扫描数、物理读次数、逻辑读次数、提交、游标、缓冲区缓存命中率等待会话数ID、用户名、事件、事件发生数、状态、类型、等待秒数集群RAC监控集群明细实例编号、实例名、主机名、版本、启动时间、实例状态、数据库状态、是否加载、REDO线程数、允许登录、实例角色、运行状态SQL统计执行时长Top10SQLSQL、累计执行时间、累计CPU时间、执行次数、物理读次数、逻辑读次数日志监控归档日志归档日志空间利用率、已使用归档日志空间、归档日志空间大小告警日志告警记录时间、错误信息编号、错误信息内容用户信息用户信息ID、用户名、帐号状态、缺省表空间、临时表空间、概要文件、创建时间、锁定日期、过期日期、截止过期(天)MSSQL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版本、端口、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数据库明细数据库、大小、事务、活动事务、日志文件、日志文件使用量、日志文件使用率、日志写入数、日志写入等待、日志写入等待时间内存&缓冲区监控内存使用内存总数、SQL缓冲内存、优化内存、锁内存、连接内存、分配工作区内存、内存分配未决进程、内存分配成功进程缓冲区管理缓冲区命中率、每分钟查找页数、每分钟已读页数、每分钟已写页数、总页数、数据库页、空闲页缓存明细缓存命中率、正在使用的缓存对象数、缓存对象数、缓存对象使用页数数据库负载监控连接统计连接时间、活动连接数、每秒登录数、每秒注销数访问方法明细每分钟完全扫描、每分钟范围扫描、每分钟探针扫描Job明细名称、运行状态、运行日期、运行时间、运行持续时间、尝试重试次数锁统计锁明细每秒锁请求数、每秒等待的锁请求数、每秒超时的锁请求数、每秒死锁的锁请求数、平均锁定等待时间闭锁明细每分钟锁定等待数、平均闭锁等待时间SQL统计SQL统计每分钟批请求数、每分钟SQL编辑数、每分钟SQL重编辑数、每分钟自动参数化尝试次数、每分钟自动参数化失败次数Sybase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版本、端口、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数据库明细名称、总大小、已用大小、已用百分比、创建人内存监控内存使用率、已用内存、空闲内存、最大内存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数据库负载监控连接统计最大连接数、最大远程连接数、连接数、远程连接数进程明细进程明细进程名、主机、IP、状态、命令、登录名称、物理I/O、阻塞时间事务明细事务明细进程名、数据库名、类型、协调器、连接数、状态、启动时间、事务名称IBMDB2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实例版本、端口、数据库状态、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数据库信息数据库名、别名、路径、状态、开始连接时间、排序溢出百分比、死锁数、日志空间使用率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数据库负载监控连接统计本地连接数、远程连接数、总连接数代理统计代理统计活动代理数、空闲代理数、等待代理数、总代理数表空间明细表空间明细名称、空闲字节、已分配字节、空闲字节百分比缓冲区存性能缓存性能数据库名、包缓存命中率、目录缓存命中率缓冲区统计数据库名、直接读次数、直接写次数、缓冲池命中率、索引页命中率、数据页命中率SQL统计SQL统计数据库名、每秒查询成功数、每秒查询失败数、每秒工作总数行数据统计数据库名、每秒查询行数、每秒删除行数、每秒插入行数、每秒更新行数PostgreSQL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版本、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统计信息数据库OID、数据库名、当前连接数、提交事务总数、回滚事务总数、磁盘读取总数、缓冲区命中总数、查询返回行数、查询取回行数、插入行数、更新行数、删除行数数据库状态数据库名称、活跃服务进程数、事务提交总数、事务回滚总数、磁盘读取总数、缓冲区命中总数数据库容量数据库名称、大小、数据库用户名表统计表统计表名称、大小、总大小、顺序扫描数、序列扫描读取数、索引扫描、索引扫描取回数、插入行数、更新行数、删除行数、热更新数量、活跃行评估数、非活跃行评估数、最后一次手动清理时间、最后一次自动清理时间、最后一次手动分析时间、最后一次自动分析时间表大小信息表大小、表名、命名空间名连接统计数据库连接统计数据库名称、事务开始时间、查询开始时间、客户端连接时间连接数统计数据库名称、最大连接数、当前连接数序列序列命名空间、序列名、完整序列名、类型自动清理-冻结自动清理-冻结数据库名称、冻结阈值、冻结事务ID、进度锁统计锁统计数据库名称、锁模式、授权Pg_xlog日志Pg_xlog日志日志文件数Informix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版本、端口、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数据库明细名称、总大小、已用大小、已用百分比、创建人内存监控内存使用率、已用内存、空闲内存、最大内存锁统计锁统计锁请求次数、锁等待次数、死锁次数、死锁超时次数缓冲区性能缓冲区统计缓冲区读命中率、缓冲区写命中率排序统计排序总数、内存排序数、磁盘排序数、最大排序磁盘空间数据库负载监控会话连接统计主机名、用户进程ID、用户名称、所连接的数据库、最后运行时间、空闲时间、连接时间会话等待事件缓存等待、校验点等待、闩锁等待、事务关键段、闭锁等待表空间块信息名称、状态、类型、空间大小、剩余空间大小、已用空间百分比数据库统计系统状态信息开始时间、运行时长、最大块数、最大dbspace数、最大用户线程数、最大事务数、最大锁数、LRU队列长度、长事务标记磁盘I/O统计磁盘读页数、磁盘写页数数据库SQL查询监视器SQL查询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端口、数据库名/实例名、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查询结果查询结果OracleASMOracle磁盘组信息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端口、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磁盘组编号、名称、状态、总容量、未用容量、利用率、未连接磁盘数磁盘磁盘组编号、磁盘编号、名称、状态、总量、可用容量、ModeStatus、MountStatus、HeaderStatus、路径、读速率、写速率、利用率应用服务器管理IMC可管理各类应用服务器,可检测应用服务器的会话性能、虚拟机内存、线程池、事务状态、JMS,队列、负载度量、运行模式等等。支持的应用服务器包括:.Net服务器、JBoss服务器、Tomcat服务器、Weblogic、WebSphere、GlassFish、OracleAS.微软.NET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NET内存GC占用CPU、堆内存服务负载监控.NET线程物理线程数、逻辑线程数、总竞争数、线程队列长度.NET异常抛出异常数JIT从上次JIT编译阶段后用于JIT编译的时间百分比安全运行时安全检查数.NET应用应用请求统计错误数、请求数、请求超时数、应用队列请求数应用事务统计事务数、等待事务数、事务中断数应用会话活动会话数、应用的网络流量发送请求字节数、接收请求字节数、JBoss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信息名称、健康状况、IP地址、应用类型、JBoss版本、最后轮询时间、依赖拓扑内存使用空闲内存百分比服务负载监控堆栈使用最大堆栈、在用堆栈、空闲堆栈连接池使用连接池名称、连接池大小、在用连接、创建的连接、销毁的连接、空闲超时时间Web应用监控Web应用名称、Servlet、平均执行时间、总执行时间、最大执行时间、最小执行时间Tomcat服务器基本信息监控监视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