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馆-分权馆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将建设重心转向基层图书馆杭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_第1页
中心馆-分权馆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将建设重心转向基层图书馆杭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_第2页
中心馆-分权馆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将建设重心转向基层图书馆杭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_第3页
中心馆-分权馆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将建设重心转向基层图书馆杭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_第4页
中心馆-分权馆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将建设重心转向基层图书馆杭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心馆-分权馆制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反思将建设重心转向基层图书馆杭州市城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1总馆制尚未建成近年来,杭州市围绕实施中央文化省的决策部署,结合杭州建立“文化名城”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2004年,杭州市公共图书馆部门提出了以“一证通”工程为重点的藏书体系建设,走上了体制改革的道路。目前全市已有13家公共图书馆、2000余家乡镇(街道)分馆和村(社区)图书流通点。一个层级分明的体系架构已经初具规模,但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并未建成,基层图书馆力量薄弱,不少基层点名存实亡,开放之后失去后续资金保障。整个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疏理。1.1国内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认识、评价不一,总馆制建设仍未开始建立总分馆制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障碍。具体说,是总分馆制要求的人、财、物相对统一与现行行政“分级管理”、财政“分灶吃饭”体制的矛盾。目前杭州公共图书馆业界提出了“中心馆——总分馆制”的体系建设思路,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障碍,但是目前显然大家的意识并未完全统一到这一思路上来,各级各地政府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重要性认识不一,对“一证通”建设、总分馆建设的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基层点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更是缺少图书信息建设的意识。杭州地区所属市、区(县、市)公共图书馆,目前只有萧山、余杭、桐庐几个地区在尝试建设有一定实质意义上的总分馆,主城区的各图书馆目前均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建设。各级馆之间的关系多数只能是一种业务关系,而这种业务关系也因为行政上的分级管理而变得松散,基层的工作人员缺少积极性,中心馆与其沟通难度很大,这些状态都影响了整个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1.2区馆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心馆-总分馆制”体系这一发展思路,确立了区馆作为当地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业务总馆的地位,各区馆将在市馆和上级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在各自的区域内展开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承担对区内所有街道分馆和社区图书流通点的业务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和评估职能,是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献保障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杭州各城区图书馆,逐渐凸显出了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当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但是,相对于其重要性来说,各区级馆明显力量不足。首先是人员数量不够,结合不合理。区/县馆在总馆和基层点之间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区馆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凸显,工作和管理上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另一方面,区馆往往还是人们过去眼中的一个区级馆。杭州的区馆工作人员都在十几个上下,有正式编制的人员更是少而又少。各区馆每财开放时间均在65~72小时,同时,每个区馆又承担着与总馆沟通、对区域内百余个街道、社区基层点进行业务指导、图书配送的任务,承担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各区馆在保证本馆及本区域内各服务网络正常运行的同时,必然会因为力量不足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为读者服务的质量。1.3调研内容和问题街道、社区图书服务点近几年不断增加,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情况堪忧。2012年3月份,拱墅区文广新局带领区图书馆业务部人员,通过现场考察、面对面的交流、填写调查表、集中开会等方式,对区域内10个街道91个社区的区域范围、居民人数及构成情况、图书室的场所及运行情况、藏书量、工作人员、基层百姓和工作人员对于全区“一证通”工程的想法、建议、对开展工作有何困难、需要哪些帮助等情况开展了详细的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他几个城区基层图书室情况的了解和考察,笔者梳理出了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尚未完全覆盖;二是基层干部服务意识薄弱;三是场地、经费缺乏,缺少新书,没有人流量;四是无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五是街道级图书室定位不明,目前的服务能力基本和社区图书室没有区别。2改变观念,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2.1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建设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具有主导性,同时,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政府主导,保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界的共识,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好的嘉兴、杭州、温岭以及杭州的桐庐等地区,在屡次的经验交流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政府主导”这一经验。同时,财政必须统一,以政策来规定,不然各部门观念不一,各行其是,根本无法提供统一规范的图书馆服务。相对于其他文化单位来说,我国的图书馆有着从上至下自成一体的组织体系、图书馆界有成熟的理论基础,有良好的发展理念,图书馆人有自己的服务宣言和信念,同时,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相对更迫切,这些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图书馆人的这些发展理念、想法必须转换为政府的发展理念和想法,使政府部门认识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明确政府对基层图书馆的设置和运行责任,促使政府部门主导和出台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2区馆发展的总体思路2.2.1突出区(县)级馆在图书馆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由于市、区财政实行分级管理,杭州市的总分馆制难以彻底实行,同时,也因为财政、地域等原因,区馆与街道、社区图书馆有着比市馆更为紧密和直接的关系。随着各区馆的逐步开放和各街道、社区服务点的不断增加,市馆的管理难度和压力不断加大,杭州公共图书馆界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改善管理策略,改变原先由市馆一管到底的方式,逐步开始实行分级管理方式,并提出了“中心馆-总分馆制”模式。这一模式从理论上对市馆和区(县)馆作了明确的定位:杭州图书馆是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中心馆,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对区县(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的规划、指导、评估;各区县(市)图书馆是当地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业务总馆,也是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献保障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承担对本辖区内所有乡镇(街道)分馆和村(社区)图书流通点的业务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和评估职能。这一定位明确了区县级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中的中心地位。从这一定位中,可以看出区(县)馆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本区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处于中心(总馆)的地位,除了做好本馆的各项工作之外,它还担负着对街道分馆的引领和指导工作,在街道分馆未成熟之前,它还同时担负着对区域内社区图书室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工作。但是,杭州市的各城区图书馆,目前无论是经费、场地、还是人员队伍,都明显不足,力量过于薄弱。要真正做好总分馆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工作,使区级馆真正具备强大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能力和在本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担当中心馆的执行能力。(1)政策先行,财政统一,确立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目前,杭州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已经基本铺设好,但是没有完全发挥出良好的效益来,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没有建立,没有政策保障,财政不统一,总馆对下面服务点没有约束力,大家各行其道,难以真正做到大流通,更难以为老百姓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在此,必须打破现有的这种体制,通过行政行为强化区级馆的总馆地位,提高区级馆的执行力,区级总馆、街道分馆、社区图书室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人、财、物统一归至区级总馆管理,避免机构重复设置和人员重复劳动,形成完善的体系,将网点全覆盖,将服务全覆盖,所有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实现投入最小化,资源效益和服务效益最大化。(2)扩大区馆场地、增加新书投入杭州市各图书馆,从开放之日起,就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以区馆为例,一个2500平方米、10万册图书的图书馆,几乎每天的人流量都超过1000人次,在节假日,一天的人流量甚至能超过3000人次,一年的图书借还量达60万册次,不少附近的居民,特别是一些退休人员,更是把图书馆当作一个长期的阅读、交流、享受的场所。图书馆远远不够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曾有读者和媒体对拱墅区图书馆的描述是:一座难求。我们对图书馆读者的调查中,听到最多的意见就是:增加新书,大量的增加新书。外借服务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最基础、最重要的业务,基层图书馆对读者的持续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献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新颖度,没有相当数量的新书,图书馆就形不成资源吸引力。(3)增加区馆人员,完善队伍结构区级馆目前人员队伍的数量、结构,与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匹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编制偏少,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图书馆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机构,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队伍的稳定性,而现在的图书馆不但人员极度缺少,且大量工作要依靠临时工来完成,临时工队伍极其不稳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运转。随着图书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不断深化,服务时间不断延长,图书馆应增加人员编制,完善人员的学历、年龄等结构。(4)提升区馆的物流能力“一证通”工程最大亮点是突破了一馆文献借阅的限制,实行全区域通借通还的文献流通方式,这是全国首创。同时,杭州图书馆还推出了一项个性化的预约服务,那就是将读者预约的图书在48小时内送达离他最近的一个服务点,这一服务对读者,非常有吸引力,让读者真正在家门口的图书馆快速便捷地享受到了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一证通”工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整个服务体系具备一个强大的物流能力。为此杭州图书馆探索建立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文献物流中心,以社会合作方式,引入统一规范的现代物流管理标准和操作方法,目前,杭州图书馆已与杭州邮政达成合作协议,开始在全市进行试运行。但是,这一服务是定期执行,基本上是一周一次,而且只限于市馆与各区级馆之间,读者预约的图书、各街道社区的图书运回来,也只是送到区馆这一级,而各区级馆,没有用于运输的物流车辆,也没有强大的物流经费作支持,无法完成区域内的图书文献运送,从而造成文献流通效率低下与现实需求旺盛的矛盾不断上升,由此造成的供需不协调、文献缺失等现象成为制约服务体系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区级图书馆物流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区级馆可以通过购买图书运输车辆、与快递公司合作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服务效率。车辆主要用于运输大批量的图书分发、配送、运回等工作,快递公司则可用于发送一些读者预约的、路途较远、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的图书,以节省成本。(5)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项目和范围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合作,横向组建共建点,拓展服务范围。拱墅区图书馆、下城区图书馆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合作范围涉及学校、监狱、茶楼、运河水上巴士、企业、商场、军营等。同时将活动纳入区图书馆的主流业务,并在全区范围内共建共享。逐步拓展图书馆的活动项目,将读者活动与图书馆其他各项服务项目整体性地构成了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并在全区范围内资源共建共享,将一些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活动在各个有需求的点上循环开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些共建点的设置,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特别是一些难以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殊群体。2.2.2打造高品质街道图书馆现在社区图书馆工作基本由区馆负责到底,主要原因在于街道图书馆还没有能力来做这一块工作,各城区的街道图书馆,基本上等同于一个社区服务点,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图书的借借还还,甚至做得还不如社区好。这与我们分级管理体系的设想矛盾,街道图书馆在区三级服务体系中,应是区级馆和社区服务点的中间纽带,是本街道内各个社区的领头羊。在建街道分馆的时候,必须强调街道馆的这一地位与功能,加强街道馆各方面的建设:场馆面积要求500平方米以上,达到一个图书馆的基本配置;要求有稳定的正式人员,同时数量要达到3~5人,除借还等主流业务工作以外,还需具备晚上延长开放、读者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