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备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备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备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备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备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31年11月23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委员会发布的《告市民书》中宣布:废除捐税,A.无产阶级已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B.法国无产阶级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起义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D.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成为革命目标解析:A项错误,当时还没有产生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要求,说明其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C、D两项错误,材料中无产阶级是要求选代表进政府,而不是推翻现存的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2.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说:“现存的文明制度是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它必将被未来的和谐制度或和谐社会所代替。”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改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C.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解析:材料中傅立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公正,所以他所主张的和谐制度或和谐社会是公正合理的社会,故选C项。A、D两项与空想社会主义特征不符;B项不是其理想。答案:C3.右面是一幅关于马克思的图片。图片中马克思一手拿着他的书,一手指引人们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马克思手中的书应是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共产党宣言》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资本论》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从而指引无产阶级走向光明的未来,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答案:B4.马克思说:“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A.使工人阶级享有选举权利 B.检验马克思主义学说C.人民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 D.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解析:人民获得普选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举行政人员和立法人员产生公社政权机构,来实现人民主权,故C项符合题意。A项获得选举权是手段,不是目的;B、D两项与材料含义不符。答案:C5.列宁在评价巴黎公社的人民武装时指出:“它以人民自己的直接武装代替了脱离人民的军队和警察。巴黎公社的实质就在这里。”该“实质”的真正含义是A.无产阶级掌握军队 B.无产阶级参与政权C.以暴力手段取得政权 D.无产阶级掌握政权解析:军队和司法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支柱,而材料中巴黎人民以自己的直接武装取代了旧的军队和警察,说明政权已真正掌握在巴黎人民手中,故选D项。A项没有说明其实质;B项所述“参与”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材料含义。答案:D6.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的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实际上说明A.暴力革命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 B.无产阶级不必再进行政治斗争C.无产阶级斗争方式要与时俱进 D.《共产党宣言》需要彻底修正解析:材料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已由暴力斗争走向了政党斗争,所以是说明了斗争方式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故选C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B、D两项说法有误。答案:C7.1917年3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打出了“要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等口号。这突出地反映了当时A.俄国发动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B.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C.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D.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矛盾的焦点既有粮食问题,又有战争问题,还有政治制度问题,所以是各种矛盾的激化,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当时事实;B项较片面,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含义。答案:C8.中世纪以来,德国与俄国同为君主专制;到19世纪中后期,德、俄两国确立的资本主义政体也有很多类似之处。1917年3月英国某刊物上登载了一幅漫画(如右图),漫画中俄国的黑熊挣脱了“德国的影响”的锁链。此漫画描述的事件是A.俄国参加一战B.二月革命爆发C.俄国退出一战D.十月革命胜利解析:该漫画反映出俄国正摆脱政治上与德国的类似和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漫画内容,判断B项符合题意,即俄国结束了君主专制。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含义——摆脱德国的影响;C、D两项所述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答案:B9.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了工人、士兵和水兵的热烈欢迎。在演讲的时候,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社会主义万岁”。此口号实质上A.提出了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要求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C.提出了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D.指出了新阶段的革命任务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四月提纲》。“社会主义”应该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所以材料中“社会主义万岁”的口号实际上指明了推翻沙皇专制以后,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D项。答案:D10.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在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中,就不存在……对“神圣的私有制”的可恶的“尊重”。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列宁此观点的是A.颁布《和平法令》 B.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C.颁布《土地法令》 D.苏维埃政权拥有立法权解析:材料中列宁所说的是取消私有制,消灭财产上的不平等,而C项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正体现了这一点,故选C项。其他三项没有直接体现废除私有制。答案:C11.1949年8月,第一届“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召开,“从政府、军队到人民团体和机关,从工人、农民到工商业资本家,从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到宗教界民主人士,从青年学生到83岁高龄的地方耆宿,所有北京市各族人民都有代表参加”。可见此次会议A.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的广泛性 B.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议C.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特征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平各界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情况,说明参加此次会议的社会阶层广泛,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特征,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一届人大上;B项与主题不符,材料所反映的会议是北京市的而不是全国的;材料所述会议只是北京市的,不能作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的标志,故D项错误。答案:C12.有学者说,1949年新中国制宪机关“是一个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由若干阶级构成的混合主体”。此观点实际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确立C.工人阶级是人民政协的主体 D.新民主主义国家性质的特征解析:新中国成立伊始,制宪机关是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当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体现了新民主义国家的性质;A项所述在1956年;B项所述在1954年;C项所述通过材料不能确定。答案:D13.1949年10月,年过七旬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打破自己“不做官的老规矩”,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的任命,并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是做事,不是做官。”由此可知A.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政务院地位突出 B.中国民主建国会逐步改变政治纲领C.新政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 D.宪法赋予了民主党派合法的地位解析:据材料中“中国民主建国会”可知黄炎培属于民主党派人士,同时材料中的“自家的政府”也说明其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两项说法通过材料均不能得出;D项错误,时间不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答案:C14.许崇德曾回忆说:“旧社会很多妇女都没有名字,只有‘李家……’这样的称呼,在登记选民时,现场就起开了名字——‘你叫王亚美’……”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A.妇女觉悟的落后 B.民主政治不完善C.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D.民主选举不科学解析:由材料中的“登记选民”,可知是新中国第一次选举,在以前连名字都没有的妇女具有了选举资格,说明新中国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A、B、D三项叙述错误。答案:C15.下面是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第一届“人大”名额初步分配表。此表突出地反映了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9%4.55%30.1%13.64%7.39%7.39%2.27%23.86%①第一届“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②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③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④“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公平和公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分配表反映了人大代表来自于各个阶层,因而体现了其广泛性,①正确;北京西单区作为城区是没有农民的,所以没有农民代表,③叙述错误;分配表只是说明代表的构成,并没有说明其选举程序,所以④与题意不符;分配表中工人阶级占据了人大代表的绝大多数,这突出地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②正确。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A16.新中国成立后,某项制度“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该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制度解析:据材料中的“从俗”“治边”“中央——地方”等信息,可知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状况而实行的制度,此制度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17.1956年9月,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材料观点表明A.1954年宪法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B.社会转型急需相应的法律做保障C.当时的民主制度缺乏法律依据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解析:据材料中的时间和“迫切任务”“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等信息,结合当时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历史背景,可知当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尽管在1954年制定了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宪法(它是民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但其他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相应的法律还很不系统和完备,因而“八大”将建立“系统完备的法律”作为国家的迫切任务之一。答案是B项。答案:B18.据记载,1954年后中国立法工作显示出强劲的上升趋势,1958年立法达到24件,但立法工作在1959~1977年期间急剧下降,有10年的立法数量竟为0。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社会对立法的需求不足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立法工作急剧下降是在1959年“左”倾错误发展和“文革”期间,此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泛滥,尤其是“文革”时期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大”被停止工作,出现了立法数量为0的现象,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文革”十年期间国家处于动乱之中。答案:C19.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A.加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要性 B.要彻底破除个人崇拜和“左”的思想C.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急迫性 D.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紧急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中国“法律很不完备”,要“集中力量”制定一系列的法律,而且要制定的法律种类较多,说明法律体系需要健全,而“集中力量”也说明了急迫性;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实际上是需要健全法律的背景;D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材料主题是法律问题,而不是民主问题。答案:C20.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强调:“A.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 B.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C.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 D.坚持“依法治国”方针解析:材料中特别强调了宪法的“实施”,也就是强调了依据宪法治理国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实施,而不是立法;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公民方面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实施而不是监督。答案:D21.右面是1978年至2010年底我国制定的宪法和有效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比例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出A.我国的法律体系已趋完善B.新时期地方自治权日趋加强C.当代民主政治制度日臻完美D.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化趋势解析:示意图中的宪法和有效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信息只能从一个角度反映这一时期法律法规的构成,还不能反映整个法律体系已趋完善,A项错误;地方性法规的增加不等于地方自治权加强,我国的地方自治权主要体现为自治区、县拥有部分的自治权和香港等特别行政区拥有较大的自治权,B项错误;C项所述也夸大了材料信息的影响;各项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有利于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1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通过后,某报刊发表评论说“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个制度的建立使得人民群众的权益在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有了司法救济的途径”。由材料可知,现代中国A.政府不再是法律的制定者 B.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C.加强了民权的法制化建设 D.民主政治进一步得到完善解析:据材料中“行政诉讼法”的内容,可知此法使人民群众可以在受到行政侵害时进行“告官”,体现了“民权”受到法律的保护,答案是C项;A项错误,政府本来就不能制定法律;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主题不符。答案:C2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这里的“政策和方法”主要是指A.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B.两岸政治上地位平等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由台湾提出统一政策解析:《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方式统一”的主张,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所述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答案:A24.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A.“一国两制”付诸了实践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C.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两岸“三通”的实现解析:材料信息是台湾虽然不承认大陆政权,但承认了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实际上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10月两岸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答案:C25.“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方针,从根本上说,这一经验总结来自于A.港、澳社会制度的先进性 B.中央对港、澳的直接管理C.港、澳地区的完全自治 D.“一国两制”的长期实践解析:材料中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体现的是“一国两制”下中央政府对港、澳地区的政策,正是长期实施了“一国两制”才有港、澳长期的繁荣稳定;A项叙述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二者无优劣之分;B、C两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它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的萌芽。——摘编自《英国宪章运动》材料二《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成立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在欧美国家先后诞生了一大批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政党,如德国社会民主党(成立时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90年10月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瑞典社会民主党、意大利工人党等。……各国党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反对内部“左”的和右的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论20世纪以来西欧政党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特点和主要影响。(7分)(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所反映事件间有何联系?(2分)(3)材料三反映出无产阶级斗争出现了怎样的新趋势?(3分)答案:(1)特点:以推动下院改革为目的;以合法和平斗争为手段。(4分)影响:扩大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推动了英国第一个工人政党的产生。(3分)(2)《共产党宣言》中的暴力革命等思想为巴黎公社的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2分)(3)新趋势: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无产阶级合法斗争为主要方式;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分化。(3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刘镜人给国内发回一封电报:“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涨,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苦难辉煌》材料二列宁早就认定苏维埃是新的政权组织,从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他在《论两个政权》(1917年4月8日)中写道:工兵代表苏维埃是革命的专政,“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同一个类型的政权,其基本标志是……权力的来源不是议会预先讨论和通过的法律,而是来自下面地方上人民群众的直接创举……——郑异凡《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材料三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罗家伦《今日世界新潮》(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材料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十月革命在哪些方面继承了巴黎公社的经验。(6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3分)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广义派:布尔什维克党。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分)(2)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废除了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实行人民直接“夺权”。(6分)(3)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潮流,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3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结合材料一中有关图片,说明材料二中中国人民是如何“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3分)(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观点对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9分)答案:(1)通过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3分)(2)原因:“文革”时期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文革”结束后迫切需要完善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