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动力学课件:非口服药物吸收_第1页
药物动力学课件:非口服药物吸收_第2页
药物动力学课件:非口服药物吸收_第3页
药物动力学课件:非口服药物吸收_第4页
药物动力学课件:非口服药物吸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注射给药(parenteraldrugdelivery)局部给药:皮内、关节腔、眼底、鞘内全身给药:静脉、肌内、皮下、腹腔静脉注射(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iv)

无吸收过程,起效快

生物利用度为100%、肺首过效应

静脉滴注(intravenousinfusion)

静注<50ml静滴<1000ml

剂型:水溶液剂、乳剂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administration)

起效较快,用量2~5ml

剂型:水(油)溶液、乳剂、混悬液

吸收途径:

毛细管途径:脂溶性药物(类脂,扩散)

小分子水溶性(孔隙,滤过)

毛细淋巴管途径:分子量大于4000的药物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

皮下结缔组织间隙多,血管少,血流速度慢

起效较慢,可延长药效

剂型:混悬型或油剂

用量为1~2ml皮内注射(intracutaneous,ic)

真皮以下血管细微,药物吸收差

一般用做诊断或过敏试验

用量为0.1~0.2ml二、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

注射部位血流量

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

运动、按摩或热敷,促进药物吸收

肾上腺素、冷敷,可减少药物吸收2、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分子量的大小决定药物吸收途径

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药物与组织蛋白的结合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剂型因素溶液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乳剂型注射剂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液

溶液型注射剂

药物的水溶液吸收很快

有机溶媒的影响pH的影响

渗透压的影响混悬型注射剂

药物在组织液中的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药物粒子越小越有利于溶出

助悬剂使黏度增大,降低扩散和溶出速度

药物的晶型和溶解度第二节

皮肤给药Transdermaldrugdelivery,TDD1、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一、皮肤给药概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s,TTS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剂型。2、透皮给药系统剂型贴剂、软膏剂3、经皮给药优点

避免首过效应

可维持较恒定的血药浓度

使用及调节剂量方便血药浓度时间贴剂普通制剂MTCMEC二、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1、皮肤的结构皮下组织表皮真皮肌肉细胞通道转运细胞旁路转运2、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来自角质层将皮肤角质层剥除后5-氟尿嘧啶(亲水性药物)的渗透性增加了约40倍阿糖胞苷(亲水性药物)的渗透性增加了1300倍正丁醇(亲脂性药物)的渗透性增加了23倍1、生理因素(1)皮肤的渗透性

年龄

皮肤的状态

部位

性别阴囊>耳后>腋窝区>头皮>手臂>腿部儿童>老人女性>男性炎症

溃疡

烧伤水化三、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2)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3)皮肤的代谢作用(4)蓄积:角质层(5)皮肤温度(1)皮肤的渗透性2、剂型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对氨基苯甲酸酯同系物的渗透系数P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脂溶性分子量<600①药物与基质的亲和力(2)给药系统性质药物分子药物晶体基质皮肤氢化可的松透皮速率与丙二醇浓度关系

丙二醇/水(V/V)

透皮速率µg/(cm2·h)

溶解度mg/ml

250.119±0.0071.19400.089±0.0062.20600.078±0.0033.08药物在基质中的扩散速度油脂性基质W/O型O/W型

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W/O型<O/W型<水溶性基质不选与药物亲和力大的基质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脂质体亲水性药物亲脂性药物②给药系统介质的pH弱酸性药物HAH++A-当pH=pKa时[HA]=[A-]弱碱性药物BH+H+

+B当pKa=pH时[B]=[BH+]皮肤可耐受pH5-9的介质根据药物的pKa值调节给药系统介质的pH③给药系统中药物的浓度毛细血管皮肤胶黏层药物储库背衬控释膜④给药系统的表面积常用表面积的大小调节给药剂量Tween80十二烷基硫酸钠角质层蛋白变性溶解角质层油脂性成分溶解角质,拓宽毛囊口二甲基亚砜及其类似物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吡咯酮衍生物氮酮类化合物3.透皮吸收促进剂能够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辅料刺激物正常皮肤的角质层透皮吸收促进剂对角质层的作用刺激物影响皮肤给药系统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与基质的亲和力

给药系统介质的pH

给药系统中药物的浓度

给药系统的表面积

透皮吸收促进剂小结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少数有效剂量小和具有适宜溶解特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均不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第三节

鼻黏膜给药Nasaldrugdelivery滴鼻剂、气雾剂1、鼻黏膜给药剂型一、概述2、鼻黏膜给药的优点

方便易行

避免首过效应

可获得好的生物利用度二、鼻黏膜的结构与生理药物可通过嗅区,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内三、影响鼻黏膜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鼻黏膜纤毛的同步运动环境温湿度、鼻腔疾病等鼻腔的血液循环和分泌机制鼻腔pH值2、剂型因素(1)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和分子量(3)吸收促进剂(2)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2-20μm第四节

肺部给药Pulmonarydrugdelivery1、肺部给药剂型气雾剂、喷雾剂一、概述2、肺部给药的优点

治疗肺部疾病及全身治疗

吸收迅速,起效快

可避开首过效应二、呼吸系统的结构与生理纤毛细胞纤毛黏液层杯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二、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1、制剂因素,制剂粒子的大小>10μm2-10μm2-3μm2-10μm沙丁胺醇、茶碱、阿托品、色甘酸钠、皮质激素

等治疗哮喘的药物要求到达下呼吸道。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则要求停留在上呼吸道感染部位。不同治疗目的的药物,要求到达不同部位3、生理因素2、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经患者主动吸入,损失少。①脂溶性②分子量第五节

直肠给药Rectaldrugdelivery灌肠剂、栓剂直肠给药剂型一、直肠的解剖与生理直肠小肠缺乏有规律的蠕动内容物停留时间长黏液流动性差蛋白水解酶活性低血流丰富小肠黏膜皱褶小肠绒毛小肠微绒毛直肠部位的血液循环直肠上静脉腹主静脉门静脉直肠下静脉直肠栓的吸收与给药位置有关距肛门2cm:药物由直肠下静脉进入体循环,无

首过效应。距肛门6cm:药物主要由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和肝脏进入体循环,有首过效应。直肠栓二、影响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

吸收位置

黏液层

粪便2、剂型因素(3)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1)基质的影响油脂型基质中水溶性药易吸收水溶性基质中油溶性药易吸收扩散释放吸收(2)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度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避免胃酸或胃酶对药物的降解

消除对胃的刺激

部分的避免首过效应

作用时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