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规划导论主讲人:林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第三节区域规划实践第四节区域规划任务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一、区域规划概念1、区域的概念
胡佛(1970):“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者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2、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2)区域特指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3)区域是一个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部分职能,且经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4)区域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和集聚区。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3、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对区域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体系,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项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简言之,区域规划就是在一个地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战略部署。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二、区域规划性质1、综合性(1)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到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2)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3)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较的结果。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2、区域性(1)规划具有地方特色。(2)规划要保持地域界限的完整性。3、战略性(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面性质、长远性质的战略部署。(2)区域各项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总纲。·4、政策性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三、区域规划地位1、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关系
(1)联系:
区域规划应根据国民经济规划已确定的项目结合本地区条件做出具体部署,为国民经济规划的实现创造条件;区域规划对国民经济进行修补和完善。
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三、区域规划地位1、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关系
(2)差异:
国民经济规划重点在于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的发展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区域规划重点在于从地区发展条件和方向出发,落实国民经济规划的空间部署。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2、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
二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各有特色和侧重。
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国土规划比区域规划涉及的内容、范围更为广大,考虑的问题更为长远,而区域规划则侧重于一个地区建设的空间部署。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3、区域规划与经济区划的关系
经济区划工作既为编制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开展区域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济区划在中国尚未普遍展开,区域规划应当把某些属于经济区划的内容纳入到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中来。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4、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1)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
国内外规划发展历程表明,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是“点”和“面”的关系。第一节区域规划性质4、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2)专业规划就是部门或行业规划
区域规划是特定地域的综合性规划,以本地域的专业规划为基础。
区域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是综合与专业的关系,是地区与部门、横向与纵向系统之间的关系。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一、核心-边缘理论(1)均衡论与非均衡论纳克斯(1953):主张均衡发展策略,通过平衡投资来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赫希曼(1958):提出区域非均衡增长的“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2)核心-边缘理论
弗里德曼(1966)提出了核心与外围发展模式。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离散型
聚集型
扩散型
均衡型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2)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划分:
核心区域:一般指城市或城市聚集区,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达地区
边缘区域: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资源前沿区域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二、增长极理论(1)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佩鲁(1955)最早提出增长极概念。布代维尔(1957)将“极”的概念引入地理空间。
增长极的内涵:
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产业
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2)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
负影响效果是极化作用的结果
正影响效果是扩散作用的结果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是同时并存的复合过程(3)增长极理论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在现代区域经济研究中,增长极理论被广泛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4)增长极理论在区域发展应用中的不足
从其产生的背景来看,增长极理论的形成主要针对经济发展步入成长阶段或成熟阶段的区域。
增长极的出现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三、点-轴渐进理论(1)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1.通过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日本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2.轴线开发是据点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3.条带开发模式(如长江经济带)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2)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聚集,并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空间结构体系。1.生产力地域组织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2.事物相互引力和扩散的普遍性。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3)点—轴开发与网络开发模式1.点—轴开发模式
点: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是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
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2.网络开发模式(区域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
现代化经济区域的空间结构必须同时具备:“节点”,即各级城镇;“域面”,即节点的吸引范围;“网络”,即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交通网及通信网组成。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4)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聚集经济的效果2.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3.有利于把经济开发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4.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发展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四、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内涵:系统观、效益观、人口观、全球观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2)区域可持续发展1.概念:区域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最终实现复合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的复杂的演变过程,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复合资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要素的内涵、特征、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配置的过程、方向、手段等问题。
研究视角:多维的、综合性。
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第二节区域发展理论五、区域研究新动向1.区域规划理念创新2.区域协调发展理论3.制度创新理论4.欠发达区域发展研究5.区域产业集群理论重点就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产力布局,其着眼点是经济、是开发。如日本的第一次全国的国土规划。以法国、联邦德国为代表,以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加强地方城市建设、解决区域之间平衡问题为中心,其目的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区域规划成为当前区域规划的主流。二次大战之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第三节区域规划实践一、国外规划实践德国规划体系联邦德国国土整治纲要国土规划,也称“空间规划”或“空间利用规划”区域规划规划特点权威性和法律性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规划体系第一层次,巴黎大都市区,全国经济增长核心第二层次,其他八大区,即里尔、洛林、阿尔萨斯、里昂、马赛、图卢兹、波尔多及南特与巴黎相抗衡规划特点将全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规划系统以均衡化作为领土整治目标,控制人口和产业过分向巴黎地区集中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法国美国规划体系宏观层次:没有全国性的机构统一管理土地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但有跨州、市组成的区域规划委员会,一般趋向于解决范围很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微观层次:各个州州政府下设有区域规划委员会,主要着重解决地方性问题,重视公共工程的实施,如交通规划、水源供应规划、污水处理规划等,普遍注重环境卫生问题。日本规划体系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其成效世界瞩目)都、道、府县有土地利用计划有关公共事业(道路、土地改良)的长期计划规划特点十分重视发挥地区优势,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条件,确定其职能和在全国的定位建立各地区之间紧密的区域联系,鼓励所有的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日本区域规划发展历程以建立多极分散型开发格局为目标,以交通网络构想为开发方式(缓解“东京一极化”的矛盾,构筑“多极分散型国土”
),并增加了老龄化、国际化的规划内容1962196919771987针对大都会人口过度集中问题,采用大规模开发方式,即“大项目开发”方式提出“定居设想”,采用“定居圈”(居住圈)开发方式,控制大都会,振兴地方,力图达到全国均衡发展以地区间均衡发展为目标,采取据点开发的战略方针,重点是建立新兴工业城市196919771987该计划于1998年3月31日经日本国会通过,目标年份为2010—2015年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内容:构建四条新的国土开发轴线,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①东北国土轴,从中央高地经关东北部,到东北太平洋沿岸的北海道及周边地区②日本海沿岸国土轴,从九州北部到本州和北海道的日本海沿岸的周边地区③太平洋沿岸新国土轴,从冲绳经九州中南部、四国、纪伊半岛,到伊势湾沿岸的周边地区④西日本国土轴,从九州中北部经濑户内海两侧、关西至关东的太平洋沿岸周边地区日本大规模的国土开发活动已经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一些必要的微调整,国土开发的方向将从“均衡开发”走向发挥各地区优势和特点的“特色开发”,国家的宏观政策也从“国土开发”转向“国土管理”。世界各国区域规划工作经验1.规划体系完整,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从全国范围的综合开发整体化的规划到最基层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规划,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已有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编制方法。2.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
就业问题、土地利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区域规划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世界各国区域规划工作经验3.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国家有区域规划体系的专职机构,有区域规划的法规,以保证区域规划的实施及有关政策的贯彻执行,使规划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允许因行政长官的变动而任意修改规划。项目上马、布局以及选址均出现很大的盲目性,区域规划处于停顿状态实行计划经济,在全国设立六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业区划、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世纪50年代文革期间改革开放以来第三节区域规划实践二、国内规划实践国家计委1958年将全国划分为7大经济协作区1961年全国调整为6大经济协作区九五期间又提出七大区43211981~1987年全国共建100多个经济协作区七五期间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5中国经济区划的发展沿海与内地:(一五——三五)三线建设:(三五——五五)
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
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
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大地带:(七五)
东部地带: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七大经济区:(九五)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上海)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
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西北地区(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2023/12/341改革开放以来:
东部率先发展(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自贸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
十八大以来:四大板块: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三个支撑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三节区域规划实践三、区域规划原则1.承认和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3.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4.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5.国防安全原则第四节区域规划任务
区域规划的任务就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