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205531_第1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205531_第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205531_第3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205531_第4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2055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2〕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那么和主要任务。教学目的:〔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那么和主要任务。〔3〕如何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4〕讲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重点难点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傅立叶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开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开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开展方向的科学设想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构建美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56—457页〔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开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开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4.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更加全面地阐述,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社会〞的含义通常讲,社会〔society〕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根底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有机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根底、具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和特定地理空间的有组织的系统。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但它是可以分层次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社会〞作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第二,“社会〞作为一个中观层次的概念,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第三,“社会〞作为一个微观层次的小概念,对应于社会学中的狭义社会,即作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开展的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最广阔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开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第二,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第三,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第一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确保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开展。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

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三个层面是人自身的和谐

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调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实施依法治国根本方略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老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与特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说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开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开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和倒退。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固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根本路线、根本纲领、根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开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向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开展。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和目标任务始终把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抓好开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统筹国内开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开展质量,推进节约开展、清洁开展、平安开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必须坚持科学开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开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标准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民主法制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开展稳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开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二,城乡、区域开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根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建立。

第四,根本公共效劳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效劳水平有较大提高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第五,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气、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第六,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根本建成。第七,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八,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第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先开展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