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锦集三篇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反思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1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微格课,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我的教学语言可能过于平淡,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好,但是对于低年级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就可能不够有吸引力,这是我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其次是我的评价语言贫乏,这也能和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有关系,毕竟没有在真正的学生面前上过课,无法预料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可能会回答什么答案,以及我该如何针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难以进行事先的预设,当然针对这一点,我会多看一些教学视频,学习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做的,也可以多看一些评价性语言;还有是我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无法及时、准确的应对,我的教育机智还不够,这是由于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充足,对于学生创设的难题可能一时无法解决,例如:某些词语的意思我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针对上诉三点不足之处,此次我选择的是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是李汉荣先生。我选取的是文章的前半段,我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境,感受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以配上适当的板书。那么如何把学生们带入当时的那个情境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直接从题目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同学们说看到题目后有什么问题或者说疑惑,主要可以概括为“他为什么要去山中拜访朋友?”、“他的朋友是谁?”两个问题,再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自由朗读课文,变朗读边思考他拜访了哪些朋友?(按照顺序回答)
二、思考问题,体会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友谊。先通过一个问题“明明只是金山看景,为什么却说是山中访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整体感受课文,从而了解整篇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拉近人与自然之情。再根据李汉荣先生拜访友人的顺序进行一段一段的讲解,例如第一位友人“古桥”,主要从“德高望重”这个词以及人称的独特来讲解,接着进入树林,又碰到哪些友人,重点讲解“将自己像想成为一棵树”,描写了“人为树友,树为人友,人树合一”的境界,感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朗读训练法,欣赏画面美,感受大自然。针对本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学生欣赏文章画面美上面,通过朗读来感受的美好情怀以及对“山中友人”的深厚情谊。尤其是文章第4小节,我把它截成一首小诗,请同学们配着音乐分别朗读,由情入景,在诵读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进行仿句练习,请学生来试着说一说,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语言、教态都有所进步和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也有范读,但是我的朗读可能不够好,语调起伏的示范性不够。第二,在讲解第二人称的表达有何好处时,学生问除了这个好处,第二人称还有哪些好处?我有一点儿慌神,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当时有一点愣神。这两点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qing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我设计的练习充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揣摩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像,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关于第1问,要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回答。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如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关于第2问的回答,参见“课文研讨”的有关内容。
二、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这是一道写作训练题。设题角度新颖,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写作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的提示。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3
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我和孩子们进入了小学阶段最后学年段的学习。
打开语文书本,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于是我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随着李汉荣到山中去拜访了他的朋友们。
一、设疑入境
初读课题《山中访友》我马上想到了:“松下问童子,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因此,课文教学法的导入并以《寻隐者不遇》的经典诗篇诵读中进入了对课文学习的思考,诗人对隐者的寻求不遇,那么他会遇到什么呢?这种张冠李戴的导入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可是细读课文才知道笔下的“友”那是大自然的精灵:古桥、树林、山泉、小溪……古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走进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互换眼神、自己也成了一棵树,山泉捧出明镜让我梳妆这一切唯有童心才能进入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好吧,让我也像一样“带着满怀的好心情”领着孩子们在童心世界里飞吧!教学中通过快速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心情的句子,并通过课文首尾两个句子的写法和句子中的词语揣摩的心情,从而找到了整篇文章的教学情感基调。在这种基调的熏陶下寻找到底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在书上圈划出来,并引导学生逐一和他们亲切地打招呼: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一种亲切、*的课堂氛围悄然形成。
二、读“友”“感”情
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情。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在诵读中,领悟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到拜访了哪些朋友;再读课文,对最有趣的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拿起笔在文中写写画画,留下了自己的阅读感悟:
1.读出对“桥”的尊敬;
2.读出与“树”的知己;
3.读出对“泉、溪、瀑、崖、云、雀”之热切;
4.读出对“落花、落叶、石头”之敬畏;
5.读出对“天地”之感恩
配乐朗读,学生们兴趣盎然地翩翩起舞,“小鸟向我飞来了!”听着悠扬宛转的音乐,孩子们似乎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树梢,蓝丝绒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合上书本,脑海里浮现出童话般的世界老桥老朋友、树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人与自然合一,人与自然共生。
带着满怀好心情随着在优美的字里行间里飞,真浪漫!
三、仿段练笔促表达。
本课的教学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