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案例及评析背景介绍:“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大家都重视情境的创设。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就《认识分数——分一分(一)》一课的教学,结合本课的情境设计以及一些课堂教学的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片段一):一、分数的产生师:同学们,你们早餐吃什么?(基本上是吃稀饭、油条、包子。)师:老师也一样,不过我一般不吃油条,会影响身体健康。农村大多数家庭都习惯吃中式早餐,而城里人大多数吃西式早餐。如牛奶、三明治、蛋糕,这种营养成分较高。就像小凡家就是吃西式早餐,瞧,(边拿出实物)这是小凡的妈妈为小凡兄弟俩准备的(两瓶花生牛奶、一个蛋糕)。师:你们认为小凡的妈妈应该怎么分呢?生:分成两份嘛。一人一瓶牛奶,蛋糕一个一半。师:分成两份,好,我来分给你们看。操作演示:将蛋糕切成两块(一大一小)这样可以吗?生1:不行,这样不公平,兄弟俩会闹矛盾的。生2:可以,大块的给哥哥、小块的给弟弟。师:这位同学懂得小辈要谦让,真好!如果要分得公平一点,该怎么分呢?生:分得一样多,大小要一样。师: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到多少?生:一半师: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得不到整个的情况,那究竟半个该怎样表示呢?小朋友们,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表示一半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个别汇报)有的学生列举出可以用:画图(D、+),,5/1生1:5/1是什么意思呀?生2:不对吧,应该是1/2。生3:这是一个新的数吗?生2:对呀,它叫分数。师:有的同学很善于学习,真的太棒了!不仅能想出用小数来表示一半,还有同学已经认识了分数。接下来,我们请志高同学当我们的小老师好吗?师:志高同学,你愿意把这个新的朋友——分数介绍给我们认识吗?(板书课题)二、进一步认识1/2。师:志高同学,你可以告诉同学们这个1/2是什么意思吗?志高:可以,就是表示一样东西的一半。师:你能结合刚才分蛋糕的情境说一说吗?志高:就是把一块蛋糕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表示1/2。师:怎么分?(平均分)这个平均分很关键,请再完整地叙述一遍。师:说得真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一样学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绳子)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做完可与小伙伴交流。(做完后,请个别同学说一说折法,强调为什么要对折,并结合所选的学具说明它的意义。老师可从中挑选一两个贴在黑板上。)师:大家说说看,为什么图形不同,折法不同,而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2来表示呢?(个别说)对,一半我们可以用1/2表示,1/2就是表示一半。师:想一想,从生活中,你还可以把什么物品平均分,得到它的1/2。生1:可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生2:把彩色笔盒打开,一半就是1/2。生3:把一条裤子对折,一边就是这条裤子的1/2。…………师:同学们举出了很多丰富的例子,引领我们仿佛来到分数王国一样。可见分数跟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对我们重要,我们一定要学好它。师:这个1/2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分数,下面请“小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它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片段二:〕多向互动,认识几分之几:1、说一说:师:猜猜看,分数王国里除了我们刚认识的1/2、1/4、3/4,还有其它的分数吗?(7/9、5/8、7/13……)2、读一读、写一写:说两个分数给同桌写,并观察它的书写是否规范,然后互换角色。请个别同学到黑板上来写,请下面的同学读分数。3、折一折、涂一涂。先在头脑里想一个分数,并选择一个学具把这个分数表示出来。师巡视,并注意观察,找出错例。4、互动交流:个别展示:先让其它同学认读这个分数,再让这个同学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小组交流:把你表示的分数介绍给小组同学。5、评一评:在小组活动中,你觉得谁说得比较好?谁的折法比较特别?谁还需在哪些方面改进?6、辨一辨:师:小朋友们,通过你们巧巧手,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朋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不过这里有几个图,请你们判断一下是否正确?为什么?(结合学生错例)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也做了很多分数,那你们说说看什么叫分数?…………案例反思: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那么有效的教学情境也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应该在一个统一和谐的情境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2、教学情境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的本质不应是简单地“给予”,更应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获取”。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具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3、教学情境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要的一条,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如果只是针对一部分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的话,那么久而久之,会使部分学习困难生最终会成为“数学的老大难”,因为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4、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教材,应抱着尊重、理解、充分运用、改造创新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让教材束缚自己的教学与思考。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5、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可以有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6、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一切都得由教师去组织去引导,去创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纤维素纤维在新型保暖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毛织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提炼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与大数据应用考核试卷
- 设备主管个人工作计划范文(4篇)
- 电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核心作用考核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调研(一)地理试题(选修)(含答案)
- 热爱祖国活动总结(4篇)
- 八年级学生评语(19篇)3
- 2025年安全月心得体会范文(18篇)
- 心理协会工作总结范文(18篇)
- GB/T 17390-2010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
- GB/T 10822-2003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班主任工作坊活动方案
- FZ/T 52019-2011莱赛尔短纤维
- 国开电大 管理概论 形考任务一(画组织结构图)
-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结构设计
- 仓储装卸服务合同
- 式双钩五点安全带培训课件
- 名片设计 课件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