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月球进行时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我们对月球正确的认识到底是从哪里来?请你思考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

实践就是

改造

人们客观世界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范畴使观念变成现实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含义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范畴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实践不同于人的纯主观思维活动形式多样能动性引起变化表现最基本:生产实践(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体性质对象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教师上课是实践活动而学生看书却不是?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实践的特点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农民播种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智力体力自然界人类社会---生产工具、设备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运用改造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客观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工具、设备)2、实践的特点

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⑴实践有客观物质性学生看书活动主体:学生活动工具:书本活动改造的对象:人的思维客观的主观世界合作探究二:为何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这与动物的活动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实践的特点充满“诱惑力”的月球离开地球家园、拓展生存空间太空实验室特殊生产基地认识宇宙的科研场所人类与月球?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回答动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原因表现实践主体的创造性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和第二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第一、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第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唯物论辩证法

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相对于动物的自发性、无意识的消极适应的本能活动)(相对于纯主观精神活动)意识的目的性、创造性都以客观性为基础,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⑶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想一想”:袁隆平的成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错误实质:混淆了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单个人的活动。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然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刀耕火种青铜工具,铁制、木制农具农业机械化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烽火传信和驿站电话电报互联网邮递马车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探究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006年欧洲智能1号1969年美国阿波罗2007年中国嫦娥一号2010年中国嫦娥二号1610年意大利望远镜人类实践活动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实践具有历史性(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小试牛刀: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3、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

、科学实验最基本的形式曼陀罗花茄科草本植物,中医称它的花冠为洋金花、风茄花,有麻醉的效用。华佗和麻沸散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当时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以减轻痛苦。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好大的毒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2)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区分实践的来源,途径?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人一生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读书学习得来的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而且也是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认识的产生问题知识的传播问题

1812年12月,拿破仑为了独霸整个欧洲大陆,对沙皇俄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军所带的食物经过长期远征,吃坏人,许多人开始对食品贮存的研究。法国马赛的食品制造专家尼克拉:阿培尔最先用“加热杀菌”的方法——高温把食物煮熟,杀死细菌。不久,他又解决了杀菌后的密封技术,即用铁罐式瓶子,把食品放入后,再把瓶口密封。从此罐头食品开始流行起来。走进科学

材料表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客观事物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言其明”本身无法证明多数人公认的观点科学理论权威的话原有的认识实践受主观认识指导联系主观认识改造客观世界联系客观事物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实践结果指导改造不符合错误正确(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探究七:人类认识月球是否为认识而认识?同学们学习呢?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辨率优于10米。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嫦娥二号”任务还将突破“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嫦娥二号探月任务扫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立足实践,同时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课堂小结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实践是认识的

。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综合提高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以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以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