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共同进化_第1页
内容共同进化_第2页
内容共同进化_第3页
内容共同进化_第4页
内容共同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能创新演练1~511126~10领悟高考知能创新演练1~511126~10领悟高考知能创新演练1~511126~10领悟高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概念: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构成一个种群。生物个体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例: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于种群有何区别?物种可以是分布在不同的自然界的不同区域,只有在发生随机交配、繁衍,是基因能够世代相传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2、种群的特点: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实行基因交流,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同前一年的蝗虫种群相比,新形成的蝗虫种群在基因组成上会有什么变化吗?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个概念呢?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2、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这些金鱼各自有自己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它们各自的基因都是基因库的一部分。个体间的差异越大,基因库也就越大。(1)、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2)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总个体数人类把鲫鱼的后代培育成金鱼,实质就是通过选择改变基因频率。从图中看,显然红色基因的频率显著提高了。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频率:情景: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如果该绿色个体(Aa)已经很好的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遗传给后代?请写出遗传图解。

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XAAAa绿翅AA绿翅(1)P:Aa绿翅配子AaAF1:绿翅

aa灰翅XAaAa绿翅AA绿翅(2)Aa配子AaAaAa绿翅P:F1:绿翅绿翅

aa灰翅XAaAa绿翅(3)

aa配子AaaP:F1:绿翅绿翅例: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解: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40%

=30/100×100%

+1/2×60/100×100%=60%

=10/100×100%

+1/2×60/100×100%=40%A%=×100%2×AA+Aa2(AA+Aa+aa)a%=×100%=60%2×aa+Aa2(AA+Aa+aa)×100%哈迪——温伯格定律:

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提出关于基因频率稳定性的见解。他们指出,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①种群大;②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这就是哈迪-温伯格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举例来说,一个自然种群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或比例是1/2∶1/2。在满足上述5个条件下,这一种群中带有A和带有a的2种精子的比例是1/2∶1/2,带有A和带有a的2种卵子的比例也是1/2∶1/2。有性生殖的结果应产生3种基因型,即1/4AA、1/2Aa和1/4aa,A和a的比例仍是1/2∶1/2。这一代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三代,基因频率仍然是1/2∶1/2,基因型频率仍然是1/4AA、1/2Aa和1/4aa。如果继续繁殖下去,只要满足上述5个条件,A、a等位基因的频率就永远是1/2∶1/2,基因型永远是AA、Aa和aa,3者的比例也永远是1/4∶1/2∶1/4。这就是A、a等位基因在这一种群基因库中的平衡状态。哈迪-温伯格定律:种群的基因型AA:Aa:aa的比例为1:2:1,随机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比率哈迪-温伯格定律可用数学方程式表示:(p+q)2=p2+2pq+q2=1

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如上例中A的频率,q代表另一等位基因,如上例中a的频率。p+q永远为1,即A的频率加a的频率为1/2+1/2=1。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即A的纯合子AA的频率,即1/2×1/2=1/4,q2代表另一纯合子aa的频率,也是1/2×1/2=1/4。2pq代表杂合子Aa的频率,即2(1/2×1/2)。如果等位基因不止2个,如前一章所述的身高、体色等涉及多个等位基因的性状,哈代-温伯格定律也同样适用,但公式就要相应调整。例如,有3个等位基因时,公式就应改为:(p+q+r)2=p2+q2+r2+2pq+2pr+2qr=1

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稀有性:④有害性:⑤不定向性:A=a1或A=a2基因突变的的特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意义:基因突变尽管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但却是普遍存在的,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资料。(二)、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思考:1、可遗传的变异有哪几种?2、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3、等位基因的出现是什么的结果?4、基因发生突变后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吗?5、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吗?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变基因重组突变可遗传的变异—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英19世纪曼彻斯特英20世纪曼彻斯特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问题: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假设:根据前面所学的你能做出假设吗?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10%;Ss20%;

ss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基因型频率SS10%11.5%Ss20%22.9%ss70%65.6%基因频率S20%23%s80%77%13.1%升高26%60.9%26.1%73.9%14.6%29.3%56.1%29.3%70.7%降低(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2)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表现型)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不适应环境的性状及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会因个体死亡或难以繁殖而减少(频率降低);反之,适应环境的基因其频率会升高。如某海岛上的昆虫,普通能飞的个体会因被风吹到海中淹死而导致基因频率降低,残翅和无翅的基因频率却相对提高了。

19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色基因(S)频率为5%,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95%

20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色基因(S)频率为95%,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5%95%5%95%(ss)5%(Ss或SS)(三)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原因: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结果: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幻灯片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且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骡是不育的,因此,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3、地理隔离:——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得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不能够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够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如季节隔离;不亲合性;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2、生殖隔离: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存在什么隔离?(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资料分析:地理隔离生殖隔离长期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其过程十分缓慢!物种形成的比较常见的方式:不同小岛上的植被不同,果实大小不同所致。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在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作用下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进一步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地理隔离是形成物种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形成物种的质变阶段,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同物种间都存在着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物种的形成:①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成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②多倍体的形成不需经地理隔离。原种变异

1变异

2变异类型1变异类型2新种1新种2生殖隔离自然选择1自然选择2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地理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过程。现代进化论解释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1、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定向)3、

导致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庄子:杂篇《寓言》

最美丽的、最奇异的、无限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来的,这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达尔文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下列组合是否为同一个物种,判断的依据是什麽?驴马虎狮骡驴马虎狮虎兽狮麻鸭(左)和孚鸭(右)都是大雁的后代,由于长期地理隔离而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因交流,形成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让它们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了。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了。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图解华南虎东北虎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1.共同进化资料: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捕食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但是随着光合细菌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共同进化的含义2: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综上所述: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多样性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石化后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距今35亿年)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海洋中。13亿年前真核生物的红藻化石

34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

前寒武纪地层中的水母化石

前寒武纪生物

寒武纪之前(前寒武纪),地球上的生命都是非常低级的,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生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

大约是在寒武纪,生活在海洋中。

早古生代生物

(寒武纪)进入早古生代,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继出现,如三叶虫、鹦鹉螺等。出现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景象。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古生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寒武纪生物群.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主要是蕨类植物。中生代生物

中生代三叠纪生物复苏,开始出现水生爬行动物,如鱼龙、蛇颈龙等;侏罗纪是恐龙的天下,发现始祖鸟、中华龙鸟等,昆虫类也开始繁盛;白垩纪末期也是生物的灭绝时期,但开始出现被子植物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在白垩纪全部绝灭。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恐龙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新生代少女化石和复原图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3、生物进化理论的不断发展

生物进化是如此复杂的,现有的进化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多,因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中性进化理论:“间断平衡学”理论:……谢谢!提示:假设第1年种群个体数为100个,当黑色(表现型)个体每年增加10%时,基因型为SS(黑色)个体第2年将会增加到11个,基因型为Ss(黑色)个体第2年将增加到22个,基因型为ss

(浅色)个体第2年将减少到63个。第2年种群个体总数为96个,基因型SS的频率是11÷96=11.5%;基因型Ss的频率是22÷96=22.9%;基因型ss的频率是63÷96=65.6%

这是因为,第一:足够大的种群是不存在,而根据概率原理,当个体数不是充足大时,实际得到的数值与理论上的数值就存在误差,实际中子代和亲代的基因频率就会有差异。

第二:种群中充分的随机交配也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不同基因型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不会是均等的。

例如,在生殖季节,为了争夺异性配偶,雄性海象之间要进行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争斗的最后结果常常是强大的一方占有二三十个雌性海象,由于竞争失败,有的雄性海象没有任何的交配机会。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在生殖季节里,如果竞争力强的雄性海象个体基因型大多数是AA,而竞争失败的雄性海象个体的基因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