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22页2024年上海高考历史模拟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中国”的形成(22分)中国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1)据所学知识,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为上述疆域图进行排序。(填写数字)地图→地图→地图→地图(4分)(2)将下列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其民族融合的史实相匹配。(填字母)(4分)地图1代表朝代()A.平定六国、南抚夷越、北击匈奴地图2代表朝代()B.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地图3代表朝代()C.设西域都护府地图4代表朝代()D.以法律形式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3)请将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下列国家治理措施与相匹配。(填字母)(8分)A.创巡视监察制度 B.“书同文字” C.设五经博士 D.奏折制度.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F.设宣政院 G.建立驿站、急递铺 H.“改土归流”朝代国家治理措施朝代国家治理措施地图1代表朝代地图3代表朝代地图2代表朝代地图4代表朝代(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你认为“中国”的形成具有哪些特点?(6分)二、一战中的坦克(25分)为了探讨“一战中坦克应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学习活动。(1)第一步:现搜集到下列两张图片,请选择最能够印证坦克应用对战争影响的图片,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6分)图1:照片《1916年索姆河战场上的“马克Ⅰ型”英国坦克》图2: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1918年【英】阿瑟·摩尔兰德)(2)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与说明。(9分)①索姆河战役亲历者英国人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的回忆录(1965年)②电影《索姆河战役》(2013年)③【英】加里•谢菲尔德著:《一战简史》(2019年)(3)第三步:根据下列材料解释坦克的应用与一战进程的关系,并就战争与技术发明谈谈你的认识。(10分)材料一“战壕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要把战争重新带入移动状态的愿望推动了武器的改进,从而为打破致命的僵局提供了必要的动力。1915年年末,英国最先使用坦克,协约国利用坦克来摧毁防御性的战壕,恢复交战。”——【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若无战车(坦克),则在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德】《1918年8月8日的悲剧》三、对“秦的暴政”的认识(26分)“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有同学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A同学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响应,最终秦朝灭亡。他提供了以下材料:材料一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1)根据材料,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4分)B同学认为,秦的速亡另有原因。他搜集到如下材料:材料二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三(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唐)韩愈《封建论》(2)材料二、三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4分)(3)上述材料对秦速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视角?(4分)C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以下一则材料:材料四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意译(4)材料四的记载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5)推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的原因。(4分)(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解。(6分)四、战后世界格局(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材料二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舒曼计划》(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两极格局的“稳定性”?(4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逐步扩大起来的其它中心力量”是哪些地区?这些地区是如何“扩大起来”的?(8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5分)答案详解1【答案】(1)地图3→地图2→地图4→地图1(4分)(2)地图1-D;地图2-C;地图3-A;地图4-B(4分)(3)地图1-DH;地图2-AC;地图3-BE;地图4-FG(8分)(4)疆域不断拓展;各民族相互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与发展。(6分)【解析】(1)根据地图1中“伊犁”“乌里雅苏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地图1是清朝疆域图;根据地图2中“敦煌”“张掖”“酒泉”“武威”河西四郡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地图2是西汉疆域图;根据地图3中“咸阳”“匈奴”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地图3是秦朝疆域图;根据地图4中“大都”“察合台汗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地图4是元朝疆域图。所以四者的先后顺序为地图3→地图2→地图4→地图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所以地图1-D;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所以地图2-C;秦朝平定六国、南抚夷越、北击匈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所以地图3-A;元朝时期,民族交融不断加强,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所以地图4-B。(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形成了奏折制度;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所以地图1-DH。西汉时期,汉武帝创立巡视监察制度即刺史制度,设立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典,所以地图2-AC;秦朝时期,采取“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措施巩固统一局面,同时施行严刑峻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所以地图3-BE;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所以地图4-FG。(4)根据材料涉及的“中国疆域的沿革”“民族融合”“国家治理措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形成过程中,疆域不断拓展、各民族相互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与发展。2【答案】(1)图片2。(2分)理由:①图2是漫画,是当时的艺术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坦克应用于战争的认识,展现了坦克在战场上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②图1尽管是照片,是一手材料,原始史料,但仅仅真实展现了一战中索姆河战役中所使用的坦克,而相对无法展现坦克在战争中的影响。(4分)(2)①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亲历者的回忆,是一手史料,但有亲历者的主观情感和立场。(3分)②有一定史料价值;是电影艺术作品,有虚构演绎成分。(3分)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后人的研究著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但受作者视角、立场、史料占有情况而有一定的局限。(3分)(3)关系:①相互影响,相互推动。②坦克巨大的威力对挫败德军的战斗士气,推动德国战败具有一定的作用。③坦克的发明是一战进程的产物,英国为了打破战争僵局,发明了坦克并将其运用于战争。(5分分)认识:①科技成果运用于战争,推动了战争进程。②但进一步增强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使战争更加残酷。③因此,科技成果更应运用于和平发展,人类更应该爱好和平,避免战争。(5分)【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图片2最能够印证坦克应用对战争影响。理由可从选择图片2和不选择图片1两个方面说明。(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①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亲历者的回忆,是一手史料,但有亲历者的主观情感和立场。②有一定史料价值;是电影艺术作品,有虚构演绎成分。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后人的研究著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但受作者视角、立场、史料占有情况而有一定的局限。(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坦克的应用与一战进程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一方面伴随战争进展坦克问世;另一方面,坦克投入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结合所学,从战争与技术发明的关系角度谈认识。3【答案】(1)戍边路上突遇大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秦律会判处斩刑。(4分)(2)材料二站在制度视角:是否推行郡县制。(2分)材料三站在人心所向视角:是否天下归心。(2分)(3)所处时代不同;作者立场不同等。(4分)(4)材料四记载,秦律对征发戍边因天气原因误期有免除处罚的特殊规定,与材料一中所说因雨误期会处死的说法矛盾。(4分)(5)客观上,司马迁可能对秦律的了解不够;主观上,司马迁可能对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有自己的解释,为体现秦政严苛有意为之。(4分)(6)多则文献史料均提及“秦的暴政”,可见秦暴政的说法总体上有一定的可信度;结合材料三等,“暴政”应是指秦朝统治的政策和手段的“暴”。秦朝统治中的诸多暴政,激起民怨沸腾,加之其它诸多因素,最终导致其“速亡”。秦的速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意正确即可,6分)【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可得出戍边路上突遇大雨,无法按期到达;按秦律会判处斩刑。【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可知汉代鉴于秦孤立之败,实行郡国并行制,可得出从制度的视角:是否推行郡县制;根据材料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可得出从人心所向视角:是否天下归心。【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二、三内容可知出现不同视角是因为所处时代不同和作者立场不同等。【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可知,材料四记载,秦律对征发戍边因天气原因误期有免除处罚的特殊规定,与材料一中所说因雨误期会处死的说法矛盾。【小问5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客观上,司马迁可能对秦律的了解不够;主观上,司马迁可能对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有自己的解释,为体现秦政严苛有意为之。【小问6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的暴政在较大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等多方面的暴政激起民众的不满,综合作用导致了秦的速亡。4【答案】(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两强又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2)欧洲地区。(2分)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等几个发展阶段。(6分)(3)二战之后世界两大阵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势均力敌,两家进行军备竞赛,而且有了核武器的威慑之后,谁都不敢轻启战端,只能通过比拼国家实力的方式来决出胜负,但是那么大的一个国家要被拖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直到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才被打破,但是那也是因为苏联执政高层的决策失误所致,否则两极争霸的格局可能到现在还在上演,所以说两极格局是长期相对稳定的。(15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冷战开始,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由此形成的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实际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以欧洲为重点,划分势力范围,实行美苏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的两极对抗。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两强又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小问2详解】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欧洲)。根据材料“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可知,欧洲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等几个发展阶段。【小问3详解】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