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崇左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运用。(共30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我们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爱猫的郑振铎一家享受前两只可爱的小猫所带来的快乐,却因芙蓉鸟被咬死,不经调查就妄下断语,认定是第三只难看、忧郁的猫做了坏事,狠狠地惩_____戒了它,最后猫含冤而死,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撼和深深的自责。专注于动物研究的康拉德•劳伦慈为了研究动物,甚至有和一群小鸭子匍匐在草中等怪dàn_____不经的举动。想到这些情景总让人忍俊不禁地笑……只有不妄自尊大,尊重动物,善待生命,才能达到人与动物和协相处的理想境界。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惩戒 ②怪dàn不经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春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下列传统习俗中选出两个与春节有关的写在横线上。贴春联踏青赛龙舟吃月饼收压岁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今年是农历兔年,请写出一个含有“兔”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在春节来临之际,李华同学用短信给班主任黄老师拜年,其中有一处措辞不妥,请找出并修改。敬爱的黄老师: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特别的时刻,我特别感激您。这一个学期您用爱温暖了我,改变了我。是您一次次的家访,让我不再叛逆;是您一次次修改我的作文,让我爱上了写作……谢谢您老师!祝您新春快乐,百年好合。学生李华7.古诗文默写。(1)同样面对秋天,文人却有着不同的心境。李白《峨眉山月歌》的“①,影入平羌江水流”流露出诗人即将外出闯荡的憧憬与喜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借萧瑟秋景烘托游子内心的悲怆凄楚;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遥怜故园菊,③”表达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刘禹锡《秋词》的“自古逢秋悲寂寥,④”则一扫传统的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昂扬励志的秋的赞歌。(2)阅读儒家经典,启迪人生智慧,《<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3)请完整默写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西游记》中的选段,按要求答题。[甲]A道:“我也不怪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A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A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乙]你看他忍气别了B,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B,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①甲文和乙文语段中的A和B分别是、(写人名)。②甲文的A和乙文的B分别因为什么原因赶走孙悟空呢?A:B:③孙悟空除了神通广大、本领高强,从选文内容看,他还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七年级(2)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读。(40分)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1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①诫子书 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遂成枯落 1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6.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双减”政策针对以往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现象,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材料二】“双减”政策出台后,受访家长的态度调查图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材料三】“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等,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双减”政策出台,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丰富阅读和文体活动内容;减少校外培训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1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B.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比反对的要多。C.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大部分受访家长表示支持。D.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与反对的一样多。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加点的词“减轻”和“加重”为反义词,“书面”和“全面”为同义词。B.材料三中画线句子的成分用符号标示:这ll是(回应社会期盼的)(新)举措。C.材料一主要运用列数字、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D.材料三中加点的词“在校”可以去掉,因为去掉后,原句意思没有变化。20.“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如何促进自身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大地的恩典杜怀超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6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史铁生有了母亲的陪伴,感受到人间温暖;海伦•凯勒有了老师的陪伴,获得了知识的力量;莫顿•亨特有了父亲的陪伴,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郑振铎在与三只小猫的陪伴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在生命的历程里,那一个个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物,那一件件让你记忆犹深的事,点亮你成长的轨迹。请以“陪我成长”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⑵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⑶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和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héng;诞2.撼——憾|协——谐3.想到这些情景总让人忍俊不禁。【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惩戒”读作“chéng”;“怪dàn不经”写作“诞”。
故答案为:chéng;诞2.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遗撼——遗憾和协——和谐
故答案为:撼——憾|协——谐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想到这些情景总让人忍俊不禁地笑”有误,“忍俊不禁”与“笑”意思重复,可去掉“地笑”。
故答案为:想到这些情景总让人忍俊不禁。【答案】4.贴春联|收压岁钱5.示例:狡兔三窟|守株待兔。6.“百年好合”用词不当,可改为“万事如意、阖家幸福”等词语。【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⑵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4.本题考查习俗文化。根据积累作答。本题中与春节有关的习俗是“贴春联”“收压岁钱”。“踏青”是清明节的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吃月饼”是中秋节习俗。
故答案为:贴春联|收压岁钱5.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写出含有“兔”字的成语。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如:狡兔三窟等。
故答案为:狡兔三窟|守株待兔。6.本题考查措辞。“百年好合”措辞不妥当,这个词意思是:夫妻永远和好之意。因为是春节给老师百年,所以用这个词不合语境,可改为“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等。
故答案为:“百年好合”用词不当,可改为“万事如意、阖家幸福”等词语。7.【答案】(1)峨眉山月半轮秋;枯藤老树昏鸦;应傍战场开;我言秋日胜春朝(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代|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轮、藤、傍、愠、戍”故答案为:⑴峨眉山月半轮秋;枯藤老树昏鸦;应傍战场开;我言秋日胜春朝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代|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8.【答案】菩提祖师;唐僧;悟空受众人挑唆,在师兄弟面前表演七十二般变化,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加上八戒挑唆,一怒之下赶走孙悟空。;懂得感恩,有情有义。【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的积累。甲段中是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菩提祖师让悟空回花果山的情节。乙段是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的情节。
②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甲文中,菩提祖师告诫孙悟空:“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可见悟空被菩提祖师赶走的原因是:在师兄弟面前表演七十二般变化,引起祖师不快。乙文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③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形象。结合选段内容,从“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中可知,孙悟空不忍离开师父,懂得感恩,有情有义。故答案为:①菩提祖师;唐僧②悟空受众人挑唆,在师兄弟面前表演七十二般变化,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加上八戒挑唆,一怒之下赶走孙悟空。③懂得感恩,有情有义。【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9.【答案】示例:同学们,俗话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读书可以扩宽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部落”,感受文学的魅力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解答此题,要紧扣“开卷有益”这一角度,可由回顾阅读的名著、介绍读书的好处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让开场白富有文采。故答案为:示例:同学们,俗话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读书可以扩宽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部落”,感受文学的魅力吧!【点评】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答案】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1.B1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参考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意是: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故答案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A.有误,题目中的“龙标”指地名,诗句中的“龙标”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B.正确。
C.有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据此可知“使人赏心悦目”不当。
D.有误,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故答案为:B.1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故答案为: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答案】13.告诫;使……广博,增长;修养;于是14.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15.D16.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17.示例:志向,好学,惜时。【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⑸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参考译文】【甲】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乙】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刚才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做梦的时候在朗诵。13.①句意为:告诫儿子读书。诫:告诫。
②句意为: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广:使博,增长。
③句意为: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治:修养。
④句意为:于是渐渐枯零凋落。遂:于是。
故答案为:告诫;使……广博,增长;修养;于是1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①句中重点词有: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②句中重点词有:年,年纪;时,时光;意,意志;日,岁月。
故答案为: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ABC.分析正确。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的是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分析不正确。
故答案为:D.1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乙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故答案为: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17.本题考查感悟启发。阅读两文,了解内容,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等语句中得出感悟为:要有远大的志向、勤奋好学和珍惜时间。
故答案为:志向,好学,惜时。【答案】18.D19.B20.示例: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③丰富阅读内容;④积极参加文体活动;⑤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18.ABC.正确。
D.有误,从材料二的图表看,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的比反对要多。并不是“受访家长表示不确定与反对的一样多”。
故答案为:D19.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书面”指的是用文字表达的,区别于“口头”。而“全面”指的是所有方面。“书面”和“全面”不构成同义词。
B.正确,“这”是主语;“是”谓语;“回应社会期盼的”和“新”是定语;“举措”是宾语。所以符号表示是正确的。
C.有误,材料一没有使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D.有误,材料三中加点的词“在校”是从时间、地域_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但不包括校外,若去掉,就成了帮助学生提高校内外的学习效率,与原句表达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B.20.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和语言表达。可结合材料一“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材料三“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在校学习效率,丰富阅读和文体活动内容;减少校外培训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内容,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促进自身发展做法即可。如:培养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阅读内容,扩大知识面;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注意课堂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多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③丰富阅读内容;④积极参加文体活动;⑤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21.【答案】(1)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2)示例:①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②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3)要点: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4)示例: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5)写出大地孕育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事件等进行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句子鉴赏能力。解答时,结合文意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归纳即可。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并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居间协议范文(2篇)
- 2025年个人货运汽车租赁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产品经销协议标准范文(2篇)
- 2025年五年级班主任期末个人工作总结模版(2篇)
- 2025年产品供货合同格式范文(2篇)
- 智慧小镇用地中介合同范本
- 办公大楼石材运送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安防设备展览会现场展位安保合同
- 婚庆服务居间合同
- 教育设施改造贷款居间合同
- 中药审核处方的内容(二)
- (完整)金正昆商务礼仪答案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体系电子信息企业认证要求
- GB/T 4513.7-2017不定形耐火材料第7部分:预制件的测定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 公司财务制度及流程
- 深圳版初中英语单词汇总
-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课件
- MDD指令附录一 基本要求检查表2013版
- 骆驼祥子1一24章批注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