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监测方案修改_第1页
盾构监测方案修改_第2页
盾构监测方案修改_第3页
盾构监测方案修改_第4页
盾构监测方案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概述 1.1工程范围及主要工程量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3气候条件 1.4区间沿线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 2编制依据 3编制说明 4施工监测目的及其要求 4.1施工监测的目的 4.2施工监测的要求 5监测工作内容、频率及测点布置 5.1监控监测的原则 5.2施工监测项目及监测点位布置原则 5.3监测频率表 6.1监测基准点布设 6.2监测方法 6.3监控点位的保护 7现场巡视 8监控监测组织管理及设备配备 1.1监控监测组织管理 1.2监测仪器 9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9.1监控监测预警、消警及信息报送 9.2监测成果反馈 10监测控制标准、报警值、控制值及判定 10.1监测控制标准 10.2报警值及控制值 10.3监测及巡视预警判定 11质量保证措施 12安全保证措施 13应急预案 13.1恶劣气候条件下增强监测及信息反馈预案 13.2监测点损坏补救方案 01.1.1工程范围无锡市地铁2号线土建施工工程GDO2TJSG-10标的主要工程范围有东林广场站、上马墩站、东林广场站(含)一上马墩站(含)一靖海公园站(不含)盾构区间。具体详见图市上马墩站靖海公园站东林广场站犹5图1-1工程范围示意图本区间出东林广场站后沿人民路南侧穿越古运河、兴源路与沪宁铁路,然后沿瑞江花园南侧的老上马墩路至上马墩路,到达上马墩站。左线起点设计里程为ZSK9+703.350,终点设计里程为ZSK10+819.526,长链1.634m,全长1117.81m;右线起点设计里程为YSK9+703.350,终点设计里程为YSK10+819.526,长链0.512m,全长1116.688m,双线线路总长2234.498m。区间设1个联络通道,联络通道设计里程为:YSK10+276.5,与泵房合建。本段盾构掘进区间穿越的古运河与沪宁铁路施工段为本段施工监测的重中之重。(2)上马墩站一靖海公园站区间本区间起点为上马墩站,终点为靖海公园站,左线区间起点设计里程为左CK10+961.326,终点设计里程为左CK11+537.179,左线线路长度578.239m;右线区间起点设计里程为右CK10+961.326,终点设计里程为右CK11+639.879,右线线路长度678.553m;双线线路总长1256.792m。区间设1个联络通道,联络通道设计里程为:右CK11+221.326,本段盾构掘进区间位于上马墩路,沿线小区众多,小区建筑物距离盾构施工区域较近,所以沿线小区建筑物及道路管线为本段施工监测的重中之重。(3)盾构隧道所穿越的土层主要包括③。、④、⑤2、⑥1、⑧。其中⑥1层粘土工程特性较好,稳定性均较好。③3层粉土夹粉质粘土、④1层粉砂、⑤2层粉土为微承压含水层,透水性一般一较低,易坍塌变形、稳定性差。1.1.2主要工程量备注东林广场站至上马墩站区间左线左CK9+703.350一左CK10+819.526右线右CK9+703.350一右CK10+819.526上马墩站至靖海公园站区间左线左CK10+961.326一左CK11+537.179右线右CK10+961.326一右CK11+639.079及泵房东一上区间右CK10+276.51个冷冻法加固上一靖区间右CK11+221,3261个1.1.3工程筹划(1)上马墩站~东林广场站区间工程施工筹划本次上马墩站一东林广场站区间隧道的盾构掘进施工安排两台中6340单圆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两台盾构机均由上马墩站西端头井始发向西偏南方向推动至东林广场站东端头井进洞(先右线后左线),两台盾构机施发时间间隔约30天。(2)靖海公园站一上马墩站区间工程施工筹划本次靖海公园站一上马墩站区间隧道的盾构掘进施工安排两台中6340单圆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两台盾构机均由上马墩站西端头井始发向西偏南方向推动至东林广场站东端头井进洞(先右线后左线),两台盾构机施发时间间隔约30天。1.2.1地形地貌本区地层属江南地层区江苏部分,区内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广泛,沉积连续,层序清晰,覆盖厚度一般大于100.0m。场地位于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表水系发育,第四纪覆盖层厚度较大,各土层水平向分布较稳定,基底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和作用较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水准属中等地区。本区间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太湖冲湖积平原。1.2.2地层岩性区间范围内地层特征描述如下:表1-2地层特征表时代成因层号地层名称特征描述地层埋深厚度在路基上为灰黄色,在现有道路位置该层土为路基土,路面下0.3一0.5m为沥青路灰,密实,下部为碎石垫层;路基两侧以及居民区内为杂填土,夹植物根茎以及夹碎石和碎砖,碎石粒径在1.0-6.0cm之间,含量约20一50%,土层结构松散,局部夹0.00一0淤泥质灰黑色该层土为河道填埋以及河道内新近淤积形成,夹大量的有机质及半腐植物,有臭0.00一1.60一色塑含铁锰质结核及氧化物,夹蓝灰色条纹,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土在河道内变薄或缺失。0.70一5.10土色可塑一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约0.1-0.5cm。2.60一0.50一土稍密一中密0.5cm之间、含量约占30%,含云母碎屑,韧性低,干强度低,水平层理。3.20一粉砂中密,局湿饱和,夹少量粉土薄层,薄层厚约0.2cm。矿物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含云母碎1.6一土软一流塑灰色,夹贝壳碎片和半腐植物,局部夹粉土薄层,薄层厚约0.1-0.3cm。5.50时代成因地层名称地层埋深厚度含云母碎屑,夹少量粉质粘土薄层,粉质粘土薄层厚约0.1-0.4cm,含量约占20%。0.50一土软塑,局部流塑薄层厚约0.2cm、约占30%。13.5一0.70一含云母碎屑,夹贝壳碎片,粘粒含量高,具水平层理,层理厚度约0.3cm。21.0一22.53.9一12.80黄色塑含铁锰质结核,夹蓝灰色条纹,切面光滑,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11.6一⑥土灰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该层上部夹少量的粉土团块。21.5一1.2一色一浅灰色中密,很湿具水平层理。层理厚度0.2cm22.9一2.40一土色软塑夹粉土团块,含少量云母碎屑,切面光滑,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26.4一1.1一中密,很湿含云母碎屑,粘粒含量较高,局部夹粉砂薄层,韧性低,干强度低,水平层理。31.0一39.30.6一12.10土软一流塑33.8一41.20.5一10.401.2.3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黄海标高)1.40-1.70m,其年变幅根据无锡市水资源局近几十年来资料反映,市区多年平均水位为1.25m,历史最高水位为1991年7月2日实测的3.05m,最低水位为0.104m(1934年),(属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地下水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全新统中的潜水层(二)、全新统中的弱承压水层(三)、上更新统中的承压水层(三)2、(三)3。各含水层所处的沉积环境的不同,故其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埋藏条件亦不一致,各含水层及地下水特征简述如下:①全新统潜水含水层(二):潜水含水层(二)主要由表土层(①1层杂填土、①,层淤泥质填土)组成,全线分布,厚度一般为2.0一3.5m。该层地下水埋深随地形及地貌等因素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变化。来源主要以大气降水、生活回渗水及丰水期的地表水补给为主,排泄主要为侧向迳流。局部(例如在较深的河道处)与下部的弱承压水(三),具水力联系。②全新统微承压含水层(三)1:该含水层由③3层粉土夹粉质粘土、④1层粉砂、⑤2层粉土、⑤4层粉土组成,评述如全线分布较普遍,富水性较低。顶板埋深一般在3.20—9.50m,标高-1.86--5.96m,层厚1.40—9.80m。其补给来源主要为上部潜水的垂直入渗及周围河(湖)水网的侧向补给。以向周围河(湖)水网的侧向迳流或对深层地下水的越流为该含水层的主要排泄方式因为本区间地铁轨道结构层大多穿越该含水层,故该含水层对地铁施工影响较大。③上更新统承压含水层(三)2:该含水层主要由⑥3层粉土和⑦2层粉土等组成。顶板埋深一般在23.00-39.00m,标高-20.30~-35.53m,厚度一般为0.60一12.10m。水量一般。以侧向补给为主要来源,以侧向径流及对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为主要排泄方式。该含水层对隧道基底的突涌稳定性有一定影响。④上更新统承压含水层(三)3:该含水层主要由⑧2b层灰色-灰黄色粉土组成。受沉积环境的影响,该层层顶底板埋深、厚度较稳定,层面埋深40.80—42.70m,层厚1.05—1.25m,标高-1.50—-4.30m,该含水层水量中等。该含水层对地铁工程基本无影响。无锡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降雨主要集中在4一6月(梅雨季)和7-9月(台风雨季),梅雨季降水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极有1.4区间沿线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1.4.1上马墩站~东林广场站情况见表1-3:表1-3沿线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风险识别序号名称位置、范围分级1下穿沪宁铁路YSK10+400~YSK10+425、ZSK10+392~ZSK10+414碎石道床轨道,与区间以66°夹角相交,立面最小净距为17.918m。I级2下穿沪宁城际铁路整体道床,板桩加固,与区间以小净距为5.435m。I级3桥桩加浅基础,桩距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1.85m,浅基础距左线立面最小净距为13m。Ⅲ级4下穿上马墩桥找到设计图纸,从现场看,该桥为13米板梁,两侧河道已填没,基础形式不可见"Ⅲ级5下穿人民路天桥桩加独立浅基础。桩基础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2.81m。浅基础与右线立面最小净距为12.6m。I级6YSK9+703.350~YSK9+771片筏基础,2~15层钢混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8m。7YSK9+771~YSK9+833片筏基础+桩基础,2-17层框架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8YSK9+833~YSK9+887片筏基础加桩基础2-10层框架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序号名称位置、范围分级9片筏基础,4~5框架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0.51m,立面最小净距为10.5m。I级下穿锡山物资大厦YSK9+977~YSK10+045箱型基础,2~14层框架结构。与区间右线立面最小净距为12.1m。III级ZSK9+734~ZSK9+830基础资料不详,1-6层建筑物,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11m。司基础资料不详,7层建筑物,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13m。库YSK10+610~YSK10+680基础资料不详,14~28层钢混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侧穿瑞江花园ZSK10+541~ZSK10+740箱形基础,3~15层框架结构,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7.4m。下穿110KV江羽线35#钢杆桩基础,与区间左线立面最小净距为8.5m。I级下穿110KV江羽线35#钢杆桩基础,与区间左线立面最小净距为8.5m。I级独立浅基础,与区间左线立面最小净距为12m。I级桩基础,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1.8m。与区间左线立面最小净距为I级下穿110KV江羽线36#钢杆桩基础,与区间左线立面最小净距为12m。I级区间范围埋深约5m,砼管道。沿区间走向,管底距离区间顶约13m。I级区间范围埋深约4m,砼管道。沿区间走I级区间范围埋深约3m,铸铁管。沿区间走I级YSK9+703.350~YSK10+100道路宽40m,沿区间走向,距离区间顶10~16m。I级YSK10+200~YSK10+250道路宽30m,垂直区间走向,距离区间顶约15m。I级兴源路YSK10+350~YSK10+400道路宽40m,垂直区间走向,距离区间顶约16m。I级序号名称位置、范围分级兴昌路道路宽35m,垂直区间走向,距离区间顶约16m。Ⅲ级YSK10+750~YSK10+819.526道路宽30m,沿区间走向,距离区间顶10m。Ⅲ级古运河河面宽24m,河底标高为-1.81,常区间顶约11m。I级上马墩站~靖海路站区间隧道盾构穿越沿线地下管线及建/表1-4沿线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风险识别序号名称位置、范围分级1片筏基础,1-18层混凝土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4.76m。I级2箱形基础,12层,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5.35m。3箱形基础,12层,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9.58m。4侧穿益都花园东侧2~3层门面房浅基础,建于2000年左右,2~3层,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10.96m。5栋5层建筑5层,建于1989年左右。无存档图纸资料,设计人员称该建筑结构为80式,非桩基础,因地质原因可能部分区域开挖较深,基础不超过3米。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3.22m。I级61-7号YSK11+520~YSK11+6466层,建于1989年左右,80式建筑,非桩基础。与区间右线平面最小净距为.20m。I级序号名称位置、范围分级7侧穿上马墩一村ZSK11+350一ZSK11+450筏板基础,2-7层混凝土结构,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10.96m。8ZSK11+450一ZSK11+510非桩基础,基础资料不详。3~7层,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0.6m。II级9侧穿110KV江羽线32#钢杆(改迁后位置)桩基础,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独立浅基础,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8.53m,桩基础,与区间左线平面最小净距为III级区间范围埋深约3m,砼管道,沿区间走向,管底距区间7-9m。III级区间范围埋深约2m,铸铁管,沿区间走向,管底距区间9-10m。I级区间范围埋深约3.5m,砼管道,沿区间走向,管底距区间约8m。I级1600X600电力管区间范围埋深约2m,塑料管,沿区间走向,管底距区间9-10m。I级1600X600电力区间范围埋深约2m,塑料管,沿区间走向,管底距区间9-10m。I级区间范围宽度30m,沿区间走向,距区间顶I级《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无锡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监测管理办法(暂行)、无锡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监测技术大3编制说明本专项监测方案以“防变形、防沉降、防垮塌、保安全”为化、组织合理、动态监控、分析比较、即时反馈、定期总结”的指导思想实行编制,主要格遵循施工合同和设计要求执行,并结合现场施工进展情况,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监测,通过即时反馈、分析监测信息来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不2)本方案作为施工方控制的监控监测,编制时充分考虑了施工监测信息对施工指导的特点,在监测项目的选择上实行了一些优化,按照一般部位常规监测、特殊部位重点监3)本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监测的实施性方案,具有全面指导该标段施工监测的作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的进展和资料的进一步掌握,施工时将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做好施工4施工监测目的及其要求4.1施工监测的目的从而不危及隧道上方的道路、管线和既有建、构筑物。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监控保护措施,并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即时对盾构掘进施工参数实行调整,使施工工艺最4.2施工监测的要求1)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4)监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5)根据对当前测试数据的分析,较好的预报下一施工6)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5.1监控监测的原则施工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择及根据监测工作的经验,有以下5条原则: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①经国家专业机构鉴定的仪器。②应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2)多层次监测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四点: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兼顾其它监测项目;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在监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分别在地表及临近建筑物布点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3)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监测测点布置应合理,控制关键部位。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周围建筑物稳定的标准是不同的。稳定性差的地段应重点实行监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4)方便实用原则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量应尽量做到方便实用。5)经济合理原则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不必过度追求仪器的先进性。1)施工监测项目为了即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区间隧道上方道路、管线及建/构筑物在盾构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根据相关规程、规范、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及设计单位对工程监测的具体要求,确定本盾构掘进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监测内容:①盾构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②盾构轴线上方两侧20m地下管线沉降监测;③盾构轴线上方两侧20m范围内建/构筑物沉降监测;2)监测点位布置原则表5-1盾构掘进过程监测点布置原则表监测项目原则1,进出洞100m范围内:在隧道推动方向上,沿轴线每9.6m(8环)布置一个沉降监测点;每19.2m(16环)布置一沉降监测剖面,每一剖面共有9个监测点,分别位于轴线上方、两轴线中央、向两轴线外侧各5、10、15m。2,进出洞100m范围外:在隧道推动方向上,沿轴线每9.6m(8环)布置一个沉降监测点;每28.8m(24环)布置一沉降监测剖面,每一剖面共有一9个监测点,分别位于轴线上方、两轴线中央、向两轴线外侧各5、10、15m。3,在沪宁铁路段以东100m和沪宁铁路段以西40m内为盾构下穿沪宁铁路试验段监测区,做为盾构区间重点监测区之一。试验段每25m布置一沉降监测剖面,每一剖面共有1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轴线上方、两轴线中央、向两轴线外侧各5、10、15、20、25m。(主要将给水、煤气及雨/污水等硬性管线作为监测重点)在隧道轴线上方两侧20m范围内、平行或垂直掘进方向的地下管线上设置监测点。其中平行掘进方向上以15m的间距设置监测点,垂直掘进方向上以6m间距设置监测点。在隧道轴线上方两侧20m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的墙角、立柱或外墙中间合适位置设置监测点。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孔在沪宁铁路段以东100m和沪宁铁路段以西40m内为盾构下穿沪宁铁路试验段监测区,做为盾构区间重点监测区之一。试验段东西两侧靠近盾构区间范围各布设两个土体测斜监测孔。在沪宁铁路段以东100m和沪宁铁路段以西40m内为盾构下穿沪宁铁路试验段监测区,做为盾构区间重点监测区之一。试验段东西两侧靠近盾构区间范围各布设一个地下水位测孔。本工程监测项目的频率见下表5-2所示。表5-2监测频率表监测项目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2口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5口地表隆陷1~2次/天1~2次/天1次/周地下管线的监测1~2次/天1~2次/天1次/周1~2次/天1~2次/天1次/周1~2次/天1~2次/天1次/周1~2次/天1~2次/天1次周注:1、D表示隧道开挖宽度,即6.34m;2、监测频率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作调整;3、当测量数据报警或有突变时应加密测试频率直至跟踪监测。6.1监测基准点布设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基准点的布设要求,基准点标石距离基坑大于3倍基坑深度>60m,2100m),同时为了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m。本工程监测范围内共设20个水准基点,点位高程与无锡市轨道交通待埋设的基准点稳定后(埋石后很多于15天),按二级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使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合金高精度水准标尺,首次观测采用往返测行水准测量规范执行。水准路线闭合差<±0.3Smm,n为水准路线观测站数。在观测过程中保证前后视距差或.5m,前后视距累计差<1.0m,视距长度<30m、视线高度250cm.。在实际测量时应采用固定仪器与测站点的方法,以保证每次观测的高程之差(沉降量)的(1)埋设沉降监测点埋设时先用工程水钻或电钻打穿硬化面成孔,然后打入918螺纹钢筋约600mm,钢筋顶部应打磨圆滑,且顶部不得超出马路平面,孔隙处用细沙填实。所有测点用红油漆标记并统一编号。地表沉降点的埋设如图1所示。8探绞解图地表地表沉降点的意设(2)作业要求2、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b、每次观测之前凉仪器30分钟。。、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d、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e、在线路上预先量距,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m,分别在水准尺和测站处作相对应标志。f、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之差限差S±0.5mm。h、视距S30m,前后视距差S0.5m,视距累积差SL0m,视线高度大于0.5m。i、各周期观测前应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高差较差应成.7mm。j、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实行重测。(3)监测点初始值的测算监测点初始值是计算沉降值的基准。监测点应在降水单位进场打井或施工开始前布设完毕,待稳定后测定初始值。监测点初始值观测三次,其较差或.7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管线沉降与其相同。(4)沉降值计算仪器所测读出的监测点高程经平差后输入监测报表,在报表中利用Excel软件计算2)地下管线沉降监测(1)埋设因本施工现场环境及政府相关部门规定限制,地下管线监测点主要利用管线地面设备标志并辅以或间接点。间接点埋设方法为直接在地下管线相对应上方将道钉打入道路路3)建/构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1)埋设:在设计位置处直接用电锤在建/构筑物外侧墙体或底部打洞,栓或道钉打入;倾斜观测点及底部固定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建(2)测量及计算:L一为两固定标志间的距离(mm)测点埋设:采用钻机钻孔埋设。在埋设点上用100型工程钻机钻孔至盾构轴线深度以下5m深度,冲孔后逐段安放外径70mm、内径59mmPVC测斜管顶底封闭,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安放完毕后用膨润土或中粗砂回填,直至钻孔隙密实为止,最上部用砼封口并加定制的盖保护。必须保证测斜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有一组垂直于盾导槽自下而上每隔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电压读数为Ui(+)、Ui(-)。其中“+”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5)地下水位监测(1)坑外水位监测实施方法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的滤管,滤管外裹上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0.5-1.0m深的沉淀管,测鸣器响,读取孔口标志点处测尺读数a,测得管口标高H,水位标高即为H-a。水位标高(2)数据分析与处理7现场巡视1)巡视内容(3)周边环境:管道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筑裂缝,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4)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监测元件完好情况,观测工作条件。2)巡视职责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 (包括土质稳定性状态,开挖面渗水情况)、基坑周围环境(包括基坑影响区域内地表建筑物的观察,地表积水及荷载)经常巡视、保证监测点(孔)的正常使用并能即时发现监测点(孔)的异常损坏并即时恢复被损坏之监测点(孔)。并根据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双8监控监测组织管理及设备配备由5人组成现场监控监测及信息反馈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监测小组在项目部项目负责和技术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独立展开监测工作。从组织上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实行,使监测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流程。施工监测机构见图8-1。表8-1现场监测人员分工表姓名负责项目的组织工作王爱军负责现场监测技术工作及内业审核工作负责现场监测技术工作及内业审核工作胡珏晗巡视员负责现场巡视工作张良巡视员负责现场巡视工作高仁昕资料员资料的收集、上报、保管工作监测工作开始前、组织监测人员反复阅读监测方案,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职责,检查各自的资料、记录表格是否齐全。根据监测工程的规模、特点和复杂水准,确定现场监测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组成,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建立有监测经验、能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高的现场的监测队伍。认真作好对操作人员技术方案的交底的工作,内容包括:元件的埋设计划、现场的监测计划、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以及数据、报告的形式和责任等事项。同时要即时的上报监理和设计部门施工中出现的情况。遇到问题即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行。变形监测工作从施工前开始,到结构稳定终止。监测中遵守以下规定:①测量前对施工现场工程岩土变化和支护工程的状况实行察看并作简明记录。②分步施工时,每步记录完整连续观测数据。③雨后、冻融、地震等对变形体产生显著影响时增加观测频率。④根据变形体的变形趋势,变形体处于稳定期时,可适当减少观测频率;急剧变动期间增大观测频率。为完成本项目监测工作,拟配备以下监测设备:表8-2监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表序号名称精度监测项目1江苏2索佳SET210K周围重要建筑物、周围重要市政管线的水平位移日本位报总监(助理)批准、指导施工月报现现金患图9-1监控监测控制流程图根据监测项目控制指标,按照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双控指标实行监测点预警判断,按照巡视预警参考表实行巡视预警判断,根据二者实行综合预警成果打比较分成果打比较分1)一般信息报送轨道公司工程部轨道公司工程部监理单位巡视报告周报月报施工监测图9-2一般性信息(正常情况下)总体报送流程A丕是红色综合预警?是启动红色综合预警快报流程息,反馈施工、监理(含 增强风险处置措施建议)否反馈核查意见和,不加强措施建议否正常图9-3预警判定及反馈流程3)一般预警信息报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于发现黄色综合预警时起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轨道公司工程部;轨道公司工程部自收到黄色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于发现橙色综合预警时起1小时内通过书面形式上报轨道公司工程部;轨道公司工程部自收到橙色综轨道公司工程部轨道公司工程部监理单位预警建议第三方监测单位设计单位综合预警综合预警综合预警施工单位(施工监控)图9-4一般预警(黄色、橙色)报送总体流程4)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于发现红色综合预警时立即以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有效、快捷方式上报轨道公司工程部,同时告知设计单位,以增强技术沟通和共同预警分析。并在2小时内通过书面形式补发报告信息。轨道公司领导,必要时政府轨道公司领导,必要时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轨道公司工程部监理单位红施工单位(施工监控)图9-5预警快报(红色)总体流程设计单位红色预警建议色预警建议综合预警第三方监测单位5)消警信息报送第三方监测单位在风险处理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提出消警建议报告,并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报不同层轨道公司工程部轨道公司工程部监理单位级的监控管理单位审核后消警。消警判定及报送的总体流程见图9-6。图9-6消警判定及报送总体流程施工单位成果反馈包括多个环节,从监测仪器的快速数据采集、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到监测成果的即时传达,进而迅速采取措施等。a.采集数据(包括巡视记录),对数据实行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监测对象安全,如果情况可疑应通知业主,并做实行一步监测验证。b.数据录入计算机,实行数据处理。c.生成成果报告,这里主要指日报、周报、月报(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d.如果处理计算过程中发现监测数值过大,达到报警值,即电话迅速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即时提交书面报警联系单,由业主、专家组、设计等决定采取措施,直到能够e.如果监测数值过大,达到了控制值,那么立即紧急通知各方,停止施工,并启动业主相关的抢险预案,监测单位并积极配合业主抢险。直到措施得当,危险解除,能够施f.生成监测成果报告后(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生成最终报告)。成果报告和相关主要数据、图表一并上传至成果发布平台,业主、设计等各方均能够实行实时查询监测成地铁施工地铁施工现场监测业主数据分析现场巡视图9-7监测成果反馈程序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即时对各种监测数据实行整理分析,判断监测对象的稳(TBJ108-92)的HI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方式。管理等级见表10-1。管理等级管理位移H正常施工增强监测并即时报告I注:其中U为实测值,UO为最大允许位移值,即控制值。1)在一般施工情况下,当位移值U<0.7*U0,同时位移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均小于控制值时,此时工程是安全的,能够正常施工;当位移值U>0.80*U0,同时位移速度接2)在某些施工情况中,当监测位移值U达到甚至超过了变形最大控制值时,整体工施,并经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联系,共同解决疑难问题。(4)要逐步健全和完善监测体系,形成监控监测信息化系统,并形成相对应数据库管警戒值由我公司根据设计图纸及以往工程经验提出报警值,经设计或相关单位确认。本盾构推动监测报警值如表10-2所示,预警值为报警值的80%。表10-2监测项目报警值监测项目累计值±3mm/d地形±3mm/d0.2%深层土体位移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和红色预警,预警及判定分类见表10-3、10-4。表10-3监测点三级警戒状态判定表预警级别预警状态描述"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监测控制值(极限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监测控制值的80%时“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监测控制值的8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监测控制值时巡视状况描述物建构筑物开裂、剥落施工造成建构筑物承重墙体、柱或梁出现开裂、剥落施工造成建构筑物非承重墙体出现开裂、剥落,影响正常使用施工造成建构筑物非承重墙体出现开裂、剥落,不影响正常使用墙面或顶板涌水墙面或顶板渗水、滴水(道路地面)强烈影响区内地面产生开裂,且裂缝宽度、深度或数量有增加情形开挖施工影响区内造成局部地面开裂,裂缝宽度在5~10mm,暂无扩大情形开挖施工影响区内造成局部地面开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暂无扩大情在基坑边坡滑移面附近或隧道中心线上方出现沉陷或隆起,或沉陷严重影响地面出现明显沉陷或隆起,轻微影响交通地面出现沉陷或隆起,暂不影响交通,或在建构筑物、墩台周边出现明显的地面冒浆/泡沫盾构背后注浆/泡沫、矿山法隧道超前支护注浆等施作时引起地面冒浆线管体或接口破损、渗漏地下管线持续漏水(气),且有扩大趋势地下管线持续漏水(气),暂无扩大趋势地下通讯电缆被切断地下输变电管线破坏管线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进水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等附属设施出现开裂或进水严重扰动工程周边地质,支护结构受力变化大,对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扰动工程周边地质,支护结构受力变化较大,对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来予以保证。为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监测点布设时要向监理及第三方监测报验,并经监理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准许布设监测点并实行初始值的监测;(2)监控监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即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相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监测资料;(3)仪器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对仪器、监测元器件和设备工艺等实行连续性的检验,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安装记录。组长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4)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对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确保监测点的的成活率和监(5)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监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6)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检的方法,仪器设备和元器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