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读图求平均数_第1页
第三课时读图求平均数_第2页
第三课时读图求平均数_第3页
第三课时读图求平均数_第4页
第三课时读图求平均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3读图求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读图求平均数教学提示“读图求平均数”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后,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学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统计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能读懂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学会根据统计图求平均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2、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难点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如图表示简单数据;2、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空白统计图样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生谈话,引出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什么?

生:电池。师:对于电池,大家并不陌生,它的用处可大着呢。想一想:你们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电池?(预设)

*电动玩具上用电池。

*电子表上用电池。*爸爸的电动剃须刀也用到电池。师:电池的用处的确非常大,但废旧电池的危害也非常大,为了保护环境,某校三年级(2)班的学生开展了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把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做成了统计表,请同学们认真读表,看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师:其实这些数学信息,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我们今天就学习读统计图求平均数。(板书:读图求平均数)设计意图:交流电池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废旧电池的害处,从而引出条形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把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做成了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读图,看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观察和交流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预设)生: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都是16枚。

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一看马波和李云萍的条形统计图一样高,又看上面的横线对着的左边的数是16,所以就知道了他们俩都是16枚。师:很不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从哪里知道的?(预设)*张红云收集得最多。

*李强收集得最少。

*张红云比李强多收集8枚。

*马波比王小娟少收集2枚。*我发现统计图的一格表示1节废旧电池。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明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2、算一算。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看着这个条形统计图就知道了这么多数据。现在请大家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节废旧电池?看谁的方法最有特点。(生独立解答)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预设)生1:先求一共收集了多少,再除以总人数,(11+19+16+18+16)÷5。生2:马波和李云萍各收集了16枚,以16为标准,把张红云多出的3和王小娟多出的2补给李强,就是16枚了。生3:以李强收集的11枚为标准,求出超出的总枚数8+5+7+5=25,再平均分给5个人,最后得到每个人收集了16枚。(对于“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把收集最多的、最少的分别与平均数进行直观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得到的一虚拟数。

3、议一议

。师:刚才大家运用了很多方法计算了平均每人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说明大家真的动脑筋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收集电池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电池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预设)生1:收集最多的19比平均数16多3枚。

生2:收集最少的11比平均数16少5枚。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把收集最多的、最少的分别与平均数进行直观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平均数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三)巩固新知1、教材90页“练一练”第1、2题。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学会读懂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利用条形统计图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四)达标反馈1、某地去年最后四个月的降水量如图,这个地方在这四个月里平均每月降水多少毫米?2、如图,四位同学近期读课外书情况统计图,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3、下面是四(1)班同学为希望小学捐书情况统计图。(1)根据统计图填写下表。(2)四(1)班平均每个小组捐书多少本?4、先把表格补充完整,画出统计图。答案:1、(147+98+65+74)÷4=96(毫米)2、(5+2+6+7)÷4=5(本)3、(1)811107(2)(8+11+10+7)÷4=9(本)4、18(五)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你能用几种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设计意图:在回顾中,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形象等优越性,回顾根据条形统计图计算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体验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一个虚拟数。(六)布置作业1、看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小朋友摘桃统计表小朋友小明小强琳琳乐乐合计桃子个数5846

(1)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2)根据数据,完成右面的统计图。2、你喜欢的球类项目是什么?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调查,完成下面统计表和统计图。3、王阿姨的冷饮店8月份第二个星期卖出冷饮情况记录如下。(1)涂一涂(2)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3)假如你是王阿姨,打算怎样进货?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1)23(2)2、略3、(1)(2)卖出去的矿泉水和雪糕比较多,果汁和酸奶比较少。(3)多进一些矿泉水和雪糕。因为8月份天气比较热,顾客对这两种冷饮的需求量比较大。板书设计8.3读图求平均数8.3读图求平均数1、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2、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11+19+16+18+16)÷5

=80÷5

=16(枚)

(3+25)÷5+16

=0÷5+16

=16(枚)

(0+8+5+7+5)÷5+11

=5+11

=16(枚)

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读条形统计图教学片断师: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做成了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读图,看看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看上面的条形统计图,认真读图,然后师生进行对话。生: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都是16枚。

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一看马波和李云萍的条形统计图一样高,又看上面的横线对着的左边的数是16,所以就知道了他们俩都是16枚。师:很不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从哪里知道的?(预设)生1:张红云收集得最多。生2:李强收集得最少。生3:张红云比李强多收集8枚。

生3:马波比王小娟少收集2枚。生4:图中的一格表示2节废旧电池。……设计意图:读懂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必备基本功。教学时,教师抓住时机,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再点拨引导,最后思维发散观察,得出结论。教学资源条形统计图及其制作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一般简称条形图,也叫长条图或直条图。制作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资料链接Excel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在数据统计中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