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PAGEPAGE191、工程项目概述本次设计为寨子路西延段道路工程,道路总长约1.5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标准路幅宽度36.5m,双向六车道;全线含一段还建乡道,乡道长173m。为保证路基稳定及排水顺畅实施的两个地块平场,平场面积共3242m2。两段挡墙,第一段为重力式(衡重式)挡墙,长约15.7m,最大高度约9.0m,第二段为条石挡墙,长约60m,最大高度约3.0m。寨子路西延段西侧连接六纵线,东侧连接盛唐路,主要解决龙盛片区对外联系的交通集散问题,交通功能强于服务功能,直接连接了快速路六纵线和盛唐路、两江大道、渝江路、御复路及人高路等主要道路,快速路六纵线是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快速干道。边坡工程及支挡工程设计内容及设计参数表边坡名称边坡位置使用年限边坡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边坡类型边坡高度破坏后果1#边坡K0+220~K0+300右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25m很严重2#边坡K0+272~K0+317左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18m严重3#边坡K0+440~K0+527左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边坡(填方)H≤36.5m很严重4#边坡K0+493~K0+513右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18.5m严重5#边坡K0+551~K0+851左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26.5m严重6#边坡K0+727~K0+876右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29m严重7#边坡K0+907~K0+996右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混合边坡(挖方)H≤22m严重8#边坡K1+173~K1+243右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岩质边坡(挖方)H≤28m严重9#边坡K1+310~K1+415左侧50年永久边坡二级1.0土质边坡(填方)H≤10m严重挡墙序号挡墙位置使用年限挡墙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挡墙类型挡墙高度破坏后果1还建村道K0+897~K0+912.628道路左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重力式(衡重式)挡墙H≤9.0m严重2寨子路K1+600.000~K1+660.000道路右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M10砂浆砌MU30条石挡墙H≤3.0m严重2、工程地质条件(本章节摘录至地勘报告)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斜坡地貌区。道路沿线大部分地段保持林原始的地形地貌,由斜坡及沟谷组成。斜坡地带地形坡角一般15~20°,局部达25~40°,地表树木丛生、植被丰茂;沟谷地带地形坡角一般5~10°,多以稻田为主。由于其他工程建设的开挖及回填,道路起点的南侧已开挖形成岩质陡坡,边坡坡角达55~65°;坡下为已平场回填区,地形坡度平缓。K0+820~K1+160道路左侧为园区规划用地,已进行平场回填,地形坡度平缓。道路终点处与已建盛唐路-寨子路立交顺接,地势较为平坦;其南侧形成最大高度约28m的岩质边坡,已采取分阶放坡处理,边坡现状坡角约58~65°,本次勘察外业钻探期间正进场该边坡坡面防护施工。根据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拟建场地中线地面高程一般268.00~320.00m,相对高差约52m。场地最高点位于道路K1+215右侧小丘丘顶,高程331.83m;最低点位于道路起点处,高程242.96m。2.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大盛场向斜北西翼,区内无断层分布。在场地基岩露头区测得其岩层产状150°∠5°,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场地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J1产状325~336°∠58~86°(该组裂隙倾角大都在60°,局部倾角较陡)其优势产状330°∠60°,裂隙间距0.5~3.0m,裂面较平直,延伸长度2~6m,张开度1~8mm,局部达15mm,无充填或少许粘土质充填,局部可见铁锰质渲染。裂隙J2产状52~58°∠77~84°,优势产状55°∠82°,裂隙间距2~6m,裂面较平整,局部微弯,延伸长度1~3m,张开度1~3mm,无充填。该两组裂隙的裂面结合程度均为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版)的规定,重庆市两江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3地层岩性根据现场调查及收集资料,拟建场地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呈互层分布,岩相变化大。现将地层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3.3.1全新统(Q4):①素填土(Q4ml):暗紫红色、灰色为主,由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约15~30%,粒径20~300mm,局部达440m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场平无序回填,回填时间1~3年。钻探揭示厚度0.30~32.20m(ZK66)。②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黄灰色,可塑~硬塑状,K1+295~K1+435段原始地形位于稻田区,表层多为软塑状,一般厚度0.50~2.50m。含少许强风化砂、泥岩角砾,粒径一般5~20mm。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钻探揭示厚度0.30~8.10m(ZK94),属残坡积成因,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不整合~~~~~~~~~~~~~3.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③砂岩(Ss):浅灰色、灰色、麻灰色、黄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由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碎屑组成。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少许短柱状;中等风化层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单层厚度一般3m以上或以薄层状间夹于泥岩中,为拟建场地的次要岩性。④泥岩(Ms):红褐色、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份为粘土矿物,偶夹灰绿色砂质团块或砂质条带。岩质较软,遇水易软化。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轻敲易碎;中等风化层岩芯多呈柱状,少量碎块状或为短柱状,岩体较完整。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单层厚度一般5m以上,为场地主要岩性。2.4水文地质条件2.4.1地表水拟建场地内无天然地表水体。场地总体地形西低东高,地形坡角一般5~20°。场地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多沿现状坡面径流,向拟建线路区地势较低处排泄。2.4.2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排水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裂隙水的埋藏条件受基岩面形态、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富水性不均一。本次勘察在钻孔终孔、抽干钻孔中残留用水24小时后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场地大部分钻孔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但位于拟建道路K1+295~K1+435里程段原始地形位于稻田区,在该区段内的部分钻孔可见少量地下水,经水位观测,无统一地下水位,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根据拟建场地条件、类似工程经验及重庆市地方经验,场地内素填土渗透系数3.50~4.50m/d,粉质粘土渗透系数5×10-5m/d,泥岩渗透系数5×10-4m/d,砂岩渗透系数建议取0.80m/d。2.5地震效应评价及不良地质现象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拟建场区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质灾害、活动断裂等不良自然地质致灾体;本次勘察范围内未见古河道、防空洞、孤石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6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条及第14.3条,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确定:f=Ψ·fkfk=地基条件系数·frk式中:f————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岩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Ψ————地基分项系数,中等风化岩体取0.33;frk————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拟建场地岩体为较完整,泥岩的地基条件系数取1.1。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项系数取0.3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取值见表2.6-1:3、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及设计依据3.1设计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0-20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3363-201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2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图及管线测量图。2、现有地形管线资料图。3、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寨子路西延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4主要材料4.1混凝土1)重力式(衡重式)挡墙C25混凝土:挡墙墙身;条石挡墙MU30条石:挡墙墙身;M10水泥砂浆:挡墙墙身;4.2钢筋及钢材钢筋:采用的钢筋应符合GB/T1499.1-2017和GB/T1499.2-2018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钢材:钢架、钢板采用Q235B钢材,其化学成份及力学性能应符合(GB/T700-2006)标准中有关的规定。焊条:E43系列用于焊接HPB300钢筋,Q235B钢材;E55系列用于焊接HRB400钢筋螺栓:普通螺栓8.8级,性能等级为A级。5边坡及支挡工程设计5.1高边坡方案评估意见及执行情况5.1.1评估结论寨子路西延段道路及配套工程-高边坡设计方案设计基本满足编制深度要求,设计方案基本可行。5.1.2意见执行情况1、校核岩土计算参数,复核边坡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分析;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已复核岩土计算参数,经复核,边坡处于稳定状态。2、补充比选方案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补充比选方案。3、优化混合边坡坡率,加强铁塔保护段边坡设计。回复:同意审查意见,优化坡顶土层坡率,加强铁塔段边坡设计。4、根据汇水面积,完善截排水设计。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挖方边坡坡顶已设置截水沟,填方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及护脚墙。5、强调“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加强边坡监测。回复:同意审查意见,边坡设计已采用动态法设计,边坡施工设计说明中已强调了信息法施工、加强边坡监测等内容。5.2边坡工程设计原则(1)经济性在场地许可的范围内,边坡的坡比宜尽量放缓,以减少支护费用,节约工程投资。(2)安全性根据破坏后果的严重性,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5和1.30。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施工时加强监测,设计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以及监测报告合理优化、动态设计,以确保坡体的稳定。采用信息法施工。5.3设计基准年限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永久边坡工程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临时边坡工程设计基准年限为2年,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为2年。5.4结构混凝土环境类别及耐久性:混凝土环境类别见下表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正常环境二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对重庆地区而言,重力式(衡重式)挡墙等为二(a)类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见下表环境类别最大水灰比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3)一0.60.3不限制二(a)0.550.23.05.5设计计算(1)坡顶荷载计算时坡顶车辆荷载按照城市-A级考虑,人群荷载按照5kN/m2考虑。岩质边坡计算简图因此,当满足式下式时可认为边坡稳定:cL+NtanΦ-Ks(W+P)sinθ≥0式中:N=(W+P)cosθ5.6高边坡支护设计1)道路桩号K0+220.00~K0+300.00段右侧边坡(1#边坡)(1)地勘评价(摘自地勘报告)本段设计路面标高264.22~265.13m,现状地面高程243.00~265.15m,地层由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组成。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岩性为素填土,建议采取分层碾压或夯实处理,路床压实度应满足:重型击实标准95%、轻型击实标准98%,建议设计时根据击实工艺选择压实度。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基本容许值可在道路施工时作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侧将形成挖、填方边坡,同时道路起点至场地西侧也将形成填方边坡,分别对其稳定性评价如下:右侧边坡:道路右侧K0+220~K0+320将形成总长约100m,高度约1~21.26m的填方边坡,坡向189°,物质组成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1~3剖面可知,该地段地形横坡坡度大,坡角一般20~30°,基岩露头区最大坡角达65°。按设计方案分阶回填后,土体易沿现状坡面产生整体滑动。选取3剖面进行稳定性验算,根据工程经验及地区经验,计算参数取值:素填土天然状态下重度取20.0KN/m3,C取5kPa,φ取28°;素填土饱和状态下重度取20.5KN/m3,C取3kPa,φ取22°。计算过程详见下图表计算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1.72,边坡稳定;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1.28,边坡基本稳定,但小于边坡安全系数1.35,安全储备不足。边坡高度大,作为永久性边坡,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支挡。根据拟建总平面位置及场地现状,建议对该边坡采取分阶放坡+坡脚桩板挡墙进行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支挡结构持力层。同时,应加强边坡坡防护及绿化处理,并加强边坡排水措施。路基回填施工前应将坡面杂草清除干净,并将边坡坡面开挖成若干平台或逆坡台阶,回填过程中应对填土采取分层碾压或夯实处理,路堤压实度应满足:上路堤重型击实标准93%,轻型击实标准95%;下路堤重型击实标准90%,轻型击实标准93%。对于边坡坡脚的场平施工回填区,建议采取强夯处理,待其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再进行路基回填施工。3剖面右侧边坡稳定性计算示意图(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该段为填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25.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该周边为待开发地块,具备放坡条件,且该段现状地形坡角较缓,按坡率法放坡后,发生路堤边坡沿原地面和岩土界面滑移的可能性小,设计考虑采用由上至下1:1.75、1.1.75、1:2.0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坡顶结合道路设置防护栏杆。边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护坡。路基填方边坡填筑前,对于岩土界面及现状地面线较陡或边坡填土较薄的情况,应清除表面土层,底部设置成台阶状,减小填方土质边坡沿岩土分界面滑动及次级剪出的可能性。2)道路桩号K0+272~K0+317左侧边坡(2#边坡),K0+440~K0+527左侧边坡(3#边坡),K0+493~K0+513右侧边坡(4#边坡)(1)地勘评价(摘自地勘报告)本段设计路面标高265.13~282.20m,现状地面高程243.00~295.72m,地层由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组成。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岩性分别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可直接作为路基。填土路基部分建议采取分层碾压或夯实处理,路床压实度应满足:重型击实标准95%、轻型击实标准98%,建议设计时根据击实工艺选择压实度。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基本容许值可在道路施工时作现场载荷试验确定。路基回填时,应采取设置台阶、铺设加筋材料等措施,保证开挖与非开挖区域路基接触面的良好结合。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侧将形成挖、填方边坡,分别对其稳定性评价如下:左侧边坡:道路左侧K0+237~K0+450段将形成长约213m,高约0~12.30m的挖方岩土组合边坡,坡向189°,物质组成为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2~5剖面可知,边坡现状坡面及基岩面反倾,边坡开挖后上部土体不会沿现状坡面或基岩面滑动。下部岩体为泥岩及砂岩,根据现场裂隙调查结果作赤平投影图1分析:边坡为切向坡,无不利裂隙组合,其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赤平投影图1(K0+237~K0+450段左侧边坡)道路左侧K0+450~K0+535段将形成长约85m,高约0~18.00m的填方边坡,坡向345~350°,物质组成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6剖面可知,该地段地形横坡坡度大,坡角一般20~35°,局部地段达40°。按设计方案分阶回填后,土体易沿现状坡面或基岩面产生整体滑动。选取6剖面进行稳定性验算,根据室内试验结合工程经验,计算参数取值:天然状态下素填土重度取20.0KN/m3,粉质粘土C取22.0kPa,φ取12.0°,饱和状态下:素填土重度取20.5KN/m3,粉质粘土C取16.7kPa,φ取8.0°。计算过程详见下图表。计算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1.01,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0.71,边坡不稳定。边坡高度大,作为永久性边坡,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支挡。建议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6剖面左侧边坡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另据设计方案说明及场地实际情况,建议业主出面协调,先进行场地北侧场平施工,待回填达到规划标高、填土质量满足本工程道路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再按本工程设计意图进行道路路基分阶放坡回填,可解决该段路堤填方边坡整体失稳的问题。路基回填施工前应将坡面杂草清除干净,并将边坡坡面开挖成若干平台或逆坡台阶,回填过程中应对填土采取分层碾压或夯实处理,路堤压实度应满足:上路堤重型击实标准93%,轻型击实标准95%;下路堤重型击实标准90%,轻型击实标准93%。右侧边坡:道路右侧K0+320~K0+400将形成长约80m,最大高度约2m的填方边坡,坡向186°,物质组成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三级。根据4剖面可知,地形横坡坡角4~18°,基岩面倾角约10~20°,按设计标高回填后土体可能沿现状坡面或基岩面滑动,但其边坡高度小,体量较小,建议采用路肩挡墙进行支挡或在回填前先将坡面将坡面开挖成平台或逆坡台阶,回填过程中应对填土采取分层碾压,其压实度应满足:上路堤压实度≥0.94,下路堤压实度≥0.93。道路右侧K0+400~K0+540将形成长约140m,高约0~16.10m的挖方岩土组合边坡,坡向345°,物质组成为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5~7剖面可知,边坡现状坡度平缓或反倾,下伏基岩面倾角平缓或反倾,边坡开挖后上部土体沿现状坡面或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下部岩体为泥岩及砂岩,根据现场裂隙调查结果作赤平投影图2分析:边坡为反向坡,裂隙J1为不利外倾结构面、裂隙J1与裂隙J2的组合交线(倾向339°,倾角60°)倾向坡外。边坡直立开挖易沿裂隙J1产生平面滑动破坏,也易沿裂隙J1与裂隙J2的组合交线产生楔形体破坏。选取7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过程见图表4.5.2-2),验算结果表明边坡稳定系数为0.54,处于不稳定状态。赤平投影图2(7剖面道路右侧)道路右侧K0+400~K0+540边坡稳定性计算(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0+272~K0+317左侧边坡(2#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18.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勘剖面及赤平投影分析,左侧路堑边坡无外倾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边坡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如下:该段边坡具备放坡条件,岩土质边坡的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岩体采用1:1.75,中风化岩体采用1:0.75进行放坡,大于8m的边坡需分阶放坡,每8m一阶,台阶宽度2m,坡面采用土工格室进行坡面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0+440~K0+527左侧边坡(3#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36.5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该周边具备放坡条件,按坡率法放坡后,发生路堤边坡沿原地面和岩土界面滑移的可能性小,设计考虑采用由上至下1:1.75、1.1.75、1:2.0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及护脚墙,坡顶结合道路设置防护栏杆。边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护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0+493~K0+513右侧边坡(4#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18.5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勘剖面及赤平投影分析,坡为反向坡,裂隙J1为不利外倾结构面、裂隙J1与裂隙J2的组合交线(倾向339°,倾角60°)倾向坡外。边坡直立开挖易沿裂隙J1产生平面滑动破坏,也易沿裂隙J1与裂隙J2的组合交线产生楔形体破坏。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如下:该75段边坡具备放坡条件,岩土质边坡的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岩体采用1:1.75,中风化岩体采用1:0.75(53°小于裂隙J1倾角60°)进行放坡,大于8m的边坡需分阶放坡,每8m一阶,台阶宽度2m,坡面采用土工格室进行坡面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3)道路桩号K0+551.000~K+851.000段左侧边坡(5#边坡),K0+727.000~K0+876.000右侧边坡(6#边坡),K0+907.000~K0+996.000右侧边坡(7#边坡)(1)地勘评价(摘自地勘报告)本段设计路面标高282.20~303.28m,现状地面高程272.50~322.80m,地层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组成。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岩性分别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可直接作为路基。填土路基部分建议采取分层碾压或夯实处理,路床压实度应满足:重型击实标准95%、轻型击实标准98%,建议设计时根据击实工艺选择压实度。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基本容许值可在道路施工时作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侧将形成挖、填方边坡,对其稳定性评价如下:左侧边坡:道路左侧K0+535~K0+840将形成长约305m,高约0~20.20m的挖方岩土组合边坡,坡向165~184°,物质组成为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10~16剖面可知,边坡上部土体厚约0.60~4.50m,地形坡角约3~15°,基岩面倾角约5~15°,边坡开挖后土体沿现状坡面或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下部岩体为泥岩及砂岩,根据现场裂隙调查结果作赤平投影图3分析:该边坡为顺向坡,岩层层面为外倾结构面、裂隙J2与岩层层面的组合交线(倾向144°,倾角5°),但其倾角均较小,边坡开挖后,沿岩层面或裂隙J2与岩层层面的组合交线滑动的可能性小,其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赤平投影图3(15剖面道路左侧)道路左侧K0+840~K0+035将形成长约195m,高约0.20~11.00m的挖方土质边坡,坡向184~220°,物质组成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17~19剖面可知,该地段基岩面埋深大,边坡开挖后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但直立开挖易在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动,建议按1:1.75的坡率放坡处理。右侧边坡:道路右侧K0+575~K0+940将形成长约365m,高约0~19.80m的挖方岩土组合边坡,坡向345~20°,物质组成为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局部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12、13、15~18剖面可知,该段边坡上部土体厚约0.50~2.10m,基岩面倾角平缓或反倾,边坡开挖后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下部岩体为泥岩及砂岩,根据现场裂隙调查结果作赤平投影图4分析:边坡为反向坡,裂隙J1为不利外倾结构面、裂隙J1与裂隙J2的组合交线(倾向339°,倾角60°)倾向坡外。边坡开挖易沿裂隙J1产生平面滑动破坏,也易沿裂隙J1与裂隙J2的组合交线产生楔形体破坏。根据设计意图:挖方段土质边坡拟按1:1~1:1.5,岩质边坡拟按1:1.00的坡率放坡。建议岩质边坡部分按设计1:1.00的坡率或按强风化基岩1:1.00,中风化基岩1:0.75的坡率放坡;土质边坡部分建议按1:1.75的坡率放坡。同时建议加强坡面防护及绿化处理,并加强边坡截、排水措施。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强风化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泥岩取55°,砂岩取60°。赤平投影图4(15剖面道路右侧)道路右侧K0+940~K1+035将形成长约95m,高约0~19.80m的挖方岩土组合边坡,坡向4~40°,物质组成为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19剖面可知,边坡上部土体厚度约1.20m,基岩面倾角约5~10°,边坡开挖后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下部岩体为泥岩及砂岩,根据现场裂隙调查结果作赤平投影图5分析:边坡为切向坡,裂隙J2为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直立开挖易沿裂隙J2产生平面滑动破坏。赤平投影图5(19剖面道路右侧)选取19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过程见图表5.5.3-1),稳定性验算计算参数选取:泥岩重度取24.2kN/m3;抗剪强度参数考虑施工期和运行期受其他因素影响综合取值,C取25kPa,φ取12°;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按1/3坡高考虑。验算结果表明边坡稳定系数为1.12,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小于边坡安全系数1.30,安全储备不足。根据设计意图:挖方段土质边坡拟按1:1~1:1.5,岩质边坡拟按1:1.00的坡率放坡。建议岩质边坡部分按设计1:1.00的坡率或按强风化基岩1:1.00,中风化基岩1:0.75的坡率放坡;土质边坡部分建议按1:1.75的坡率放坡。同时建议加强坡面防护及绿化处理,并加强边坡截、排水措施。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强风化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风化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泥岩取55°,砂岩取60°。道路右侧K0+940~K1+035边坡稳定性计算(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0+551~K0+851左侧边坡(5#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26.5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勘剖面及赤平投影分析,左侧路堑边坡无外倾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边坡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如下:该段边坡具备放坡条件,岩土质边坡的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岩体采用1:1.75,中风化岩体采用1:0.75进行放坡,大于8m的边坡需分阶放坡,每8m一阶,台阶宽度2m,坡面采用土工格室进行坡面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上部土层坡面防护采用喷播植草护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0+727~K0+876右侧边坡(6#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29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勘剖面及赤平投影分析,右侧路堑边坡无外倾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边坡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如下:该段边坡具备放坡条件,岩土质边坡的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岩体采用1:1.75,中风化岩体采用1:0.75进行放坡,大于8m的边坡需分阶放坡,每8m一阶,台阶宽度2m,坡面采用土工格室进行坡面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0+907~K0+996右侧边坡(7#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22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勘剖面及赤平投影分析边坡为切向坡,裂隙J2为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如下:该段边坡具备放坡条件,岩土质边坡的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岩体采用1:1.75,中风化岩体采用1:0.75(<裂隙J2倾角82°)进行放坡,大于8m的边坡需分阶放坡,每8m一阶,台阶宽度2m,坡面采用土工格室进行坡面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4)道路桩号K1+173.000~K1+243.000右侧边坡(8#边坡)(1)地勘评价(摘自地勘报告)本段设计路面标高303.66~307.29m,现状地面高程303.50~324.70m,地层由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组成,局部为素填土。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岩性分别为粉质粘土及砂岩,可直接作为路基。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侧将形成挖方边坡,分别对其稳定性评价如下:右侧边坡:长约123m,高约0~19.35m,为岩土组合边坡,坡向44~49°,物质组成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21剖面可知,边坡上部土体厚度约0.35~6.30m,基岩面倾角平缓或反倾,边坡开挖后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下部岩体为泥岩及砂岩,参照前述赤平投影图5分析:边坡为切向坡,裂隙J2为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直立开挖易沿裂隙J2产生平面滑动破坏。根据设计意图:挖方段土质边坡拟按1:1~1:1.5,岩质边坡拟按1:1.00的坡率放坡。建议岩质边坡部分按设计1:1.00的坡率或按强风化基岩1:1.00,中风化基岩1:0.75的坡率放坡;土质边坡部分建议按1:1.75的坡率放坡。根据总平面图及场地现状,边坡坡顶距离现状高压线塔较近,约9m,为确保高压线塔安全,建议对坡面采用锚喷支护,并加强边坡截、排水措施。(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1+173~K1+243右侧边坡(8#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28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勘剖面及赤平投影分析,右侧边坡为切向坡,裂隙J2为不利外倾结构面,边坡直立开挖易沿裂隙J2产生平面滑动破坏。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如下:该段边坡具备放坡条件,岩土质边坡的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岩体采用1:1.5,中风化岩体采用1:0.75(<裂隙J2倾角82°)进行放坡,大于8m的边坡需分阶放坡,每8m一阶,台阶宽度2m,坡面采用土工格室进行坡面防护,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上部土层坡面防护采用喷播植草护坡。5)道路桩号K1+310.00~K1+415.00段左侧边坡(9#边坡)(1)地勘评价(摘自地勘报告)本段设计路面标高307.29~313.59m,现状地面高程301.00~314.00m,地层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组成。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岩性分别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可塑状粉质粘土可直接作为路基。K1+295~K1+435里程段原始地形位于稻田区,其表层厚度约0.50~2.50m的粉质粘土多呈软塑状,含少许植物根系,建议道路施工前对该部分软塑状粉质粘土翻挖晾晒或直接清除;填土路基部分建议采取分层碾压或夯实处理,路床压实度应满足:重型击实标准95%、轻型击实标准98%,建议设计时根据击实工艺选择压实度。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基本容许值可在道路施工时作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侧将形成填方边坡,对其稳定性评价如下:左侧边坡:长约180m,高度约0.50~8.80m,坡向9~35°,物质组成为素填土,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23~25剖面可知,该地段地形横坡坡度平缓或反倾,按设计方案分阶回填后,土体沿现状坡面或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根据道路总平面图布置及场地现状,K1+280~K1+340、K1+420~K1+460具备足够放坡条件,建议按设计1:1.75的坡率放坡处理;同时,应加强边坡坡防护及绿化处理,并加强边坡排水措施。(2)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地勘评价及现状地形,K1+310~K1+415左侧为9#填方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1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周边为待开发地块,具备放坡条件,且该段现状地形坡角较缓,按坡率法放坡后,发生路堤边坡沿原地面和岩土界面滑移的可能性小,设计考虑采用由上至下1:1.75、1.1.75、1:2.0坡率法放坡。边坡按每8m设置一个台阶,台阶宽度2m。坡顶结合道路设置防护栏杆,边坡坡面采用喷播植草护坡。6.7支护结构设计(1)1#挡墙设计1#挡墙位于新建1#还建村道道路桩号K0+897~K0+912.628道路左侧。根据地形图及地勘资料,该段道路左侧为填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边坡现状为陡坡地形,如采用坡率法放坡回填,回填厚度较薄,边坡稳定性差,存在沿岩土滑动风险;且放坡距离较远,经济型较差,故设计采用重力式(衡重式)路肩挡墙进行支护,挡墙最大高度约9.0m。重力式挡墙墙身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基底高程通过埋深及地基承载力综合控制,挡墙埋置深度≥1.0m。衡重式挡墙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基础嵌入基岩的深度不小于1.0m。针对斜坡地形,基底边缘至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0m,基础嵌岩部分混凝土须连槽浇注。挡墙基础底高程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挡墙均虑以中风化基岩为基层持力层,挡墙基底以基础埋置深度和嵌岩深度进行双控,针对斜坡地形,嵌岩起算点至斜坡面完整岩石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m。须满足埋置嵌岩深度及承载力要求。(2)2#挡墙设计2#挡墙位于寨子路西延段道路桩号K1+600.000~K1+660.000道路右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地勘资料,该侧现状人行道与拟建寨子路西延伸段道路车行道存在一定高差,且放坡受限,为解决拟建寨子路西延伸段道路车行道与右侧人行道之间的高差,设计考虑采用M10砂浆砌MU30条石挡墙进行处理。挡墙安全等级为二级,挡墙墙身宽0.6m,挡墙最大高度为3.0米。基底高程通过埋深及地基承载力综合控制,挡墙埋置深度≥1.0m。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150kPa。7、施工要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方联系。7.1混凝土7.1.1一般要求(1)养护要求:砼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砼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2)混凝土的指标规定:C40混凝土及以下最大水胶比≤0.45,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应高于4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1‰,最大碱含量3kg/m3(或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应满足混凝土的含碱量最大限值外,混凝土中还应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并经试验抑制有效,同时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的规定要求。(3)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下。(4)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16~20cm。(5)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6)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梁体15℃)。(7)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8)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1.2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7.1.3掺和料和外加剂(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7.1.4骨料(1)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7.1.5保护层垫块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不得使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7.2钢材(1)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l499.1-2017、GB/Tl499.2-2018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合格证)。普通钢筋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4)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5)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6)当直径≥Ф20的钢筋连接应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T107-2016)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7)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8)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7.3挡墙施工(1)严格按照平面位置进行挡土墙的定位。(2)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3)重力式挡墙地基采用承载力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取岩样做极限承载力试验,确保嵌岩深度和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封闭地基。挡土墙嵌岩深度一定范围内严禁采用爆破施工,应采用人工凿打至设计高程。(4)挡墙施工时,开挖基坑临时边坡坡率建议按照岩层1:0.5,土层1:1取用。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临时支护措施,以确保边坡安全。(5)需待墙身强度达到75%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回填材料采用沙性土,分层填筑碾压,每层的厚度不得大于0.3m。如回填区域属于道路路基范围,回填的密实度应严格按照道路路基要求执行。(6)挡墙混凝土可分段、分层浇注,但施工缝需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施工缝位置应嵌入MU30条石以满足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7)挡墙地质或地形变化处应增设沉降缝。7.4边坡工程施工(1)施工前应熟悉边坡地质环境资料,掌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了解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地质特征和边坡破坏模式,精心作好施工组织设计。熟悉边坡周边建(构)筑物的分布和特点,了解坡顶构筑物基础和结构情况,必要时采取预加固措施,施工期间应注意组织好环境排水。并采取可靠的施工保护措施。坡顶必须设置截水沟,采取施工措施水流下渗和冲刷,以保证坡体稳定和施工安全。(2)边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发现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勘察、设计、监理、业主通报,根据险情原因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3)边坡采用逆作法施工,先进行桩基施工,桩基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跳桩开挖。桩基混凝土须达到90%设计强度时,施工单位方可进行切坡处理。单次切坡高度不得大于2.5m,切坡后及时进行挡板施工,如此往复直至设计标高。(4)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施工单位应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分段跳槽、小开控、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以确保坡顶建(构)筑物的安全。(5)逆作法施工要求由上往下施工,开挖一段立即支护一段,最大开挖临空高度不得大于2.5m,严禁全面开挖再支护的施工方式。施工时必须注意每一级开挖的施工长度,分段长度建议采用6m,分段跳槽开挖,逐渐往下至要求的场平高程。(6)应加强整个边坡(含坡肩上部)的排水系统设置,尽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废水排入坡体。支挡结构应有良好的泄水设施,坡顶应设置截水沟,坡底应设置排水沟。(7)边坡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坡顶堆载。7.5边坡监测边坡工程应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园区租赁合同指南
- 城市消防车辆管理规定
- 实习生就业合同范本
- 食品加工设备投保策略
- 演出灯光租赁合同范本
- 食品安全招投标天津市监管要点
- 花店续租协议模板
- 高校公办教师聘用协议书
- 影视拍摄型钢租赁合约
- 湖北智能制造基地招投标
- 外国人的汉语之谜怎么破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人工器官探秘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空间造型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3-2024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
- 国际私法(华东政法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服务采购服务质量承诺及保障措施
- 教育创新智慧课堂赋能学习
- 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十四五”专业与课程建设规划
- 项目廉洁风险及防控措施宣贯
- 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TB 10638-2019)
- 妇产科vte的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