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二战前的国际关系一、德意日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轴心国集团是德意日三国为发动侵略战争,争霸世界,而结成的侵略性政治军事同盟。1、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2、1940年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国和意大利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缔约国在受到攻击时彼此以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手段相互援助。德意日结成侵略性军事集团的原因:(1)德意日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其社会政治制度仍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2)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一战后形成的由英法美所操控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想要重画世界版图。(3)从经济、军事潜力来看,德意日三国同英法美等国比较起来,他们的财政经济力量有限,军事力量起初也并不雄厚。二、德意日发动局部侵略战争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暧昧态度9·18事变,国民政府在国联提出抗议。1932年满洲国成立,1月7日,史汀生声明:凡损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条约不予承认,凡违反门户开放政策的条约不能承认,凡违反非战公约的条约,美国不予承认。李顿调查团,1932年12月《李顿报告》,否认日本侵略,否认日本建立满洲国。成立一个完全自治的满洲国;满洲国的主权归中国,统辖权归日本;中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既得利益。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的侵略目标是囊括地中海地区,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它对奥地利、巴尔干地区和北非都怀有野心。但是意大利又是一个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无力同英、法、德等大国相抗衡,只能把目光转向还保持着独立的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的面积是意大利4倍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它位于北非东部,扼红海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30年代国际局势日趋动荡,墨索里尼决心用武力侵吞它,以便将意属东非殖民地连接起来,钳制欧亚航道的咽喉,构成对英法生命线的直接威胁。1934年底,意大利侵占了双方有争议的瓦尔-瓦尔地区,并在埃塞俄比亚边境集结了30万军队。
1934年12月15日,埃塞俄比亚向国联提出,要求调解,1935年1月5日,法国外长赖伐尔与墨索里尼相互妥协,秘密商定:①意大利放弃对突尼斯的要求,并在埃塞俄比亚地区照顾法国的利益②同意法国在埃塞俄比亚修一条铁路③法国则把它所属的赤道非洲大约1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让给意大利,使意大利在中非的殖民地连成一片④法国还把厄立特里亚靠红海的约800平方公里的海岸地带让给了意大利⑤法国还同意意大利获得在埃塞俄比亚修铁路的20%的股票,同意意大利使用吉布提港。这个协定为意大利侵略开了方便之门1935年6月,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访问意大利,答应只要埃及及红海沿岸英国的利益得到了保证,英国对意大利的侵略将不加干涉。1935年8月美国通过了《中立法》,但又说美国的禁运是“道义禁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结果1935年美国对意大利的石油出口比1934年增加了140%,运往意属东非的石油增加了几十倍。1935年初,意大利任命德波诺将军为侵埃军总司令,加紧向非洲调兵遣将。1935年8月,意大利在厄立特里和索马里集结了30万军队,战争一触即发。1935年8月5日至18日,英法意举行了三国会议,提出了由三国共管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断然拒绝。10月3日,意大利从两个地方发动突然袭击,侵入了埃塞俄比亚.英国根本不想封锁苏伊士运河,让意大利军队源源不断的运到埃塞俄比亚。美国作为意大利的主要石油出口国。1935年12月又以调停为名,由英国外交大臣霍尔同法国总理赖伐尔拟定了一个秘密计划,即《霍尔-赖伐尔协定》主要内容:要求埃塞俄比亚把北部和东南部的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意大利,换取由埃塞俄比亚通往意属厄立特里亚入海口的一条狭长地带。并划出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保留地,名义上主权属埃塞俄比亚,管理上属意大利。这比意大利占领的地方还多。在这个计划泄露后,遭到英法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反对,计划很快破产。赖伐尔、霍尔被赶下台。
1936年3月,墨索里尼宣布对埃塞俄比亚的占领。5月9日,完全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0月4日,国际联盟撤销了对意大利的禁令。由此可见,国联的保证不过是对小国的一种欺骗,使许多国家对国联失去了信心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西班牙是西欧较为落后的国家,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工农业和财政陷入了困境。失业工人达到50万,失业雇农近100万,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农运动不断高涨。1931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新政府颁布了宪法,实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工人的就业问题和工资问题仍没有解决,工农运动继续高涨。1933年佛朗哥建立了以富农分子为主的“长枪党”。资产阶级为了对付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和防止法西斯夺权,组织了“西(塞)达党”。在1933年12月组成了以勒鲁斯为总理的政府。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参加这个阵线的有共产党、社会党、左翼共和党、工人同盟等组织。人民阵线颁布了自己的纲领,主要内容:大赦政治犯,惩办镇压阿斯都利亚起义的刽子手恢复民主权利,没收人民公敌的财产,解散保皇党和法西斯组织实行8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消灭失业降低农民的地租和捐税,分配土地给农民军队民主化1936年2月,人民阵线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勒鲁斯政府被迫辞职。左翼共和党人阿森纳当选为总统,基罗加任总理。基罗加政府上台后立即实施了人们阵线纲领1936年7月18日,以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反动势力在德意支持下发动了叛乱,叛乱受到人民阵线政府的镇压德国派出两只海军分舰队驶往西班牙海域。德意两国还急忙动用大批运输机把驻西属摩洛哥的24000多叛军运到西班牙本土,同时,意大利成立了“赴西班牙作战委员会”,德国也成立了武装干涉西班牙的“司令部”。在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战争的3年中,意大利向叛军提供大炮3000门,各种枪支25万多支,汽车1万余辆,坦克700辆,飞机数百架,潜水艇和驱逐舰6艘以及大量的弹药。德国提供的东西比意大利还多,它还训练了近56000名佛朗哥叛军。直接派往西班牙的意军达25万人,德军5万人。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是对英法的战略挑战,而英法见死不救,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政策”。1936年9月3日,包括英、法、德、意及苏联在内的27个国家签订了《不干涉协定》。接着在伦敦成立了“不干涉委员会”,监督“不干涉协定”的执行。
实际上“不干涉”政策是一种绥靖政策。法国借口“不干涉”政策,拒不履行向西班牙出售1亿法郎武器的义务。不干涉协定虽然规定:禁止把武器和军用物资输往西班牙,对法国、葡西边界和西班牙港口实行国际监督,实际上这是对西班牙共和国一方的封锁,阻止各国人民对西班牙革命战争的支援。1937年1月,美国把“中立法”扩大到西班牙,声称对内战双方都实行武器禁运。由于德意不是西班牙“内战”的一方,因而不受“中立法”的限制,可以从美国大批购买武器。这些武器通过德意直接转手给西班牙叛军。美国虽然没有参加欧洲“不干涉委员会”,但它的孤立主义政策与“不干涉”政策配合默契。西班牙的正义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53个国家的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组成了35000人的“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浴血奋战,其中1万多名国际纵队战士壮烈牺牲。1939年3月,西班牙共和国被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1939年2月27日,英法两国不等马德里沦陷急忙正式承认了佛朗哥政权,美国也于4月1日宣布承认。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军印制的海报。黄色的部分上面有些许火苗,象征着发生内战的西班牙,一只大靴子中装满了手持武器的士兵,其中一人手中还持有意大利的国旗。靴子踩在“西班牙”上,是意大利入侵西班牙的象征。海报的下方还印有西班牙写道:起来,反抗意大利对西班牙的入侵。
共和国战士之死高唱国际歌的国际纵队佛朗哥生平佛朗哥(1892~1975),长枪党首领,法西斯军人独裁者。1892年12月4日生于埃尔费罗尔军官家庭,1907年入步兵学院学习。1936年7月18日发动反对人民阵线政府的武装叛乱。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军队占领马德里,佛朗哥自任国家元首。1975年11月20日去世,西班牙全国举行盛大国葬。4慕尼黑会议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1)慕尼黑会议的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凡尔赛和约》中规定,禁止德奥合并,而希特勒早已把实现德奥合并列入他的侵略目标。当时英国把德国看作是“西欧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堡垒”。1937年5月上台的张伯伦政府和法国政府在与希特勒的会谈中,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的共同立场,这就为德国吞并奥地利开了“绿灯”。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把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召到他的高山别墅,强令他在一份使奥地利亡国的协定上签字。协定规定:奥地利政府立即取消对奥地利纳粹党的禁令;释放全部被监禁的纳粹分子,由亲纳粹的赛斯-英夸特、格拉斯和菲许包克3人分别担任奥地利的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和财政部长;互相交换100名军官,使德奥军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由德国控制奥地利的经济体系和外交政策。许士尼格在希特勒的威逼下,被迫在协定上签字。这个协定遭到了人民的强烈反对,许士尼格不得不在3月9日宣布3天后举行公民投票,由人民决定奥地利的前途。希特勒闻讯于3月10日决定立即入侵奥地利。3月11日德国对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立即取消公民投票,许士尼格被迫辞职,总统威廉·朱克拉斯受纳粹分子的威逼,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与此同时,20多万德军早已集结在德奥边境,戈林拟好一封请求德军援助的电报,由赛斯-英夸特以奥地利政府的名义发给德国政府。第二天(3月12日)拂晓,德军就在“邀请下”越过国境,占领了整个奥地利。13日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文件,奥地利成为第三帝国的“东方省”。4月2日,英国政府承认了奥地利并入德国,随后法、美也宣布承认。(2)捷克危机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约有300万日尔曼族居民住在西北边境的苏台德地区。对希特勒来说,捷克斯洛伐克是向巴尔干和苏联扩张的桥头堡和前进基地,也是瓦解与法国结盟的捷、罗、南斯拉夫等小协约国,同法国争霸的必争之地。1938年4月,以汉伦为首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举行代表大会,要求日耳曼民族“自治”。实际上是要将苏台德区从捷克分裂出去。1938年5月19日,希特勒向德捷边境调集军队。捷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实行部分动员,调集40万大军开入苏台德区。由于捷克政府的强硬态度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希特勒不得不暂停实施侵捷计划。德军撤离了德捷边境。9月15日,年近70岁的张伯伦,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匆匆赶到希特勒的别墅会见希特勒。希特勒在会谈中声称,“现在已不是苏台德区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把这一地区割给德国的问题了.”并扬言如因捷克问题引起世界大战,德国将准备迎接战争。张伯伦只好同意希特勒的要求。建议英法从中调停,并希望在下次会晤前,德国不要采取军事行动。9月16日,张伯伦召开内阁会议。张伯伦和隆西曼都认为,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制止战争。9月18日,法国总理达拉第赴伦敦讨论捷克局势,也持同样的看法。19日,英法照会捷政府,要它接受割让日耳曼居民占多数的地区给德国的要求,英法同意对捷的新疆界提供“国际保证”,以代替原来的《法捷互助条约》。捷政府开始拒绝这个建议。英法威胁说,如果拒绝这个建议,捷克将只能单独对德作战,尽管苏联一如既往的表示信守援捷的条约义务,捷克还是屈服了英法的建议。9月22日,张伯伦带着割让捷克领土的计划飞往戈德斯堡,第二次与希特勒会晤。到达后,没有料到希特勒一见面就说:“很抱歉,由于近几天形势的发展,这个计划已经没有用了。”希特勒又向张伯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割让日耳曼人占多数的地区,还要求割占日耳曼人极少的地区,并出示一张标明德国要占领的地区的地图,限定10月1日解决这个问题,气势咄咄逼人。张伯伦忍气吞声,只求希特勒在近几天内不要采取军事行动希特勒安抚张伯伦说:“捷克问题是我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希特勒的无理要求,遭到了人民的反对和舆论的指责。英法故意大造舆论,宣扬战争恐怖,其真实意图就是为自己对德妥协作辩护。在这个紧要关头,罗斯福建议召开有关国家的国际会议来“和平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希特勒抓住时机,电邀英、法、意三国首脑于9月29日来慕尼黑开会,张伯伦接到了希特勒的电报,欣喜若狂,以为和平又有了希望。于是他立即动身第三次飞往德国,去完成他所谓的“缔造欧洲和平”的使命(3)慕尼黑会议与捷克的灭亡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慕尼黑召开会议,于次日凌晨1点钟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月1-10日内从苏台德区等地撤出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不得破坏,无偿移交给德国三个月内满足波兰、匈牙利的领土要求边界问题交给以后的国际会议决定捷克代表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四国首脑在协定上签字后,才把捷克代表召到会议大厅,向他们宣布了协定的内容,并声明不容讨论而必须立即执行,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了。这样,捷克损失了41098平方公里的领土,人口500万,其中包括波兰、匈牙利占的领土。《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与希特勒又联合发表了《英德宣言》,宣称英德两国“决心以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一切争端,“促进维持欧洲和平,彼此不再进行战争”。12月6日,法国外长庞纳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普以同样的形式发表了《法德宣言》,宣布”法德边界永不变更”.1938年10月1日,《慕尼黑协定》的墨迹未干,德军就开进了捷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驻有日耳曼人的地区。1939年3月15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3月16日,希特勒将捷克斯洛伐克划入了德国的版图。改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区”。这就是慕尼黑的和平.希特勒的“最后领土的保证”。慕尼黑签字仪式(MunichAgreementSignatories)张伯伦与希特勒发表在当时英国“图片邮报”上的这幅漫画,以大象在天空中飞翔的形象,讽刺《幕尼黑协议》所带来的和平难以持久。慕尼黑协定的后果加强了西方已有的绥靖气氛,使“缓和”毒雾笼罩西方各国,使人们难以认清希特勒的侵略本质。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使德国在东方占领了重要的战略要地。通过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希特勒看透了英法害怕战争的心里,这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破坏了国际反法西斯大联合。一方面瓦解了英法的同盟体系,
另一方面加剧德苏联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不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三、英法美苏绥靖政策(一)英法绥靖政策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1935年3月默许德国重整军备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1、英法的衰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2、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和平主义思潮也有很大关系。3.绥靖政策的推行与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4.美国的孤立主义态度也影响了英法等国对德国的态度。(二)美国的中立政策1、1935年8月中立法,主要内容是禁止将美国的武器输往一切交战国。但是,该法并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2、1936年2月第二个中立法,将第一个中立法的有效期延长至1937年5月,并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各国。3、1937年4月第三个中立法,除前两个中立法规定的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该法授权总统可以判定战争状态是否存在,一旦确定处于战争状态,就可以禁止武器和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4、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要用现金购买,而且要自己运输。5、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租借法案》6、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策结束。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原因:1、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影响。2、美国中立主义政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3、欧美国家“一战”后流行的“和平主义”思潮、高涨的畏战、反战情绪是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又一重要原因。4、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与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对立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三)苏联的避战自保政策明确反对法西斯侵略,积极援助弱小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与西方大国合作,倡导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到“东方战线”1934年2月6日,路易·巴尔都当选为法国外长。5月,巴尔都向苏联建议缔结《东方公约》(苏联提出的八国公约)和与苏联缔结双边条约,苏联表示同意,但由于英国从中作梗,使这一建议落空。1934年6月,巴尔都访问捷克和罗马尼亚,继续为东方公约而努力。捷、罗同意巴尔都的建议,波罗的海三国也表示同意,但由于波兰的反对没有成功。1934年9月10日,苏联加入国联。10月9日,巴尔都在马赛与来访的南斯拉夫国王一同被刺。12月,法国要求苏联签订苏法议定书,表示继续为东方公约而努力。苏联表示同意,于是在1935年5月2日,苏法签订了《苏法互助条约》。5月15日,苏联主动与捷克斯洛伐克谈判,16日,签订了《苏捷互助条约》,但条约中规定,只有在法国援助时,苏联才能出兵。苏联在埃塞俄比亚、西班牙、捷克问题上都愿制裁,即使法国不援助,苏联也愿意援助,但由于捷政府没有邀请,苏联也没有办法。另外,苏联还与蒙古签订了《苏蒙互助条约》。这些都是它为集体安全所作的努力。1)苏英法三国谈判及其失败第一阶段:1939年3月15日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在欧洲掀起了人民的反抗怒潮,强烈要求苏英法组成统一阵线共同反对德国。这时苏联向英国建议,召开有英、法、苏和波罗的海三国参加的6国会议,但张伯伦说,时机尚未成熟加以拒绝。英国提出召开苏、英、法、波四国会议,制定共同防御计划,苏联立即表示同意,但英国怀疑苏联的谈判动机,未谈判就回去了。第一次谈判流产。第二阶段:1939年4月中旬德国占领了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在波兰边境集结了10个师。英国的舆论界强烈呼吁与苏联结盟。民意测验表明92%的英国人主张与苏结盟。苏联第二次提出建议,缔结苏英法三国联盟,保证东欧免受侵略。但又被张伯伦拒绝了。他说他怀疑苏联的军事能力和苏联的动机。丘吉尔说,他看不出苏联的建议有什么不好的。张伯伦与丘吉尔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舆论的压力下,英国不得不同意恢复谈判。这时已是5月25日,拖到6月初才派出外交部中欧司司长斯特朗去苏联谈判。6月2日,苏联提出了自己的方案。①苏英法三国共同保证罗、波、拉、爱、芬、丹、比、荷这8国的安全②强调3国尽快提出援助的方式、方法和规模③一旦爆发战争,3国必须保持一致协商,不能单独停战对于苏联的方案,法国的态度比较积极,英国态度消极。英国代表斯特朗没有权利签订任何协定,一直把会议拖了75天,75天英国代表在那里写建议。这次会谈仍无结果。后来才得知,在这期间,英国在秘密地与德国谈判。这是英国在策动新的慕尼黑阴谋,继续推行绥靖政策。与苏联的谈判只是为了应付舆论的指责。第三阶段:1939年7月这时德国已经占领了波兰走廊,并在波兰走廊修筑铁路,为入侵波兰作准备。1939年7月23日,苏联再次建议英法代表到莫斯科举行谈判,并派伏罗希洛夫为全权代表,而英法只派了一些没有实权的三等角色。法国代表团团长杜明克是一个兵团司令;英国代表团长拉克斯是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他们均无权签订文件。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情况下,他们不乘坐飞机,却乘一艘很慢的客货轮,走最长的路于8月11日才到达莫斯科。苏联提出提供136个师,5000门大炮,10000辆坦克,5500架飞机。而英国只肯出5个步兵师,1个机械化师。苏联说如果希特勒入侵波兰,苏联可一路攻打普鲁士,一路穿过波兰南部直接打击德国。英国要求征询波兰的意见,波兰拒绝苏军过境。英国以波兰拒绝为借口,导致谈判彻底破裂。这时日本也在远东向苏联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1939年夏,日本挑起了哈勒欣河事件,遭到了苏军的反击。苏联面临两面受敌的危险,而苏联尚未做好战争的准备。为了防止过早的卷入战争,苏联不得不转而与德国谈判。这是苏英法谈判失败的结果。而希特勒欺软怕硬,认为首先进攻苏联是不明智的,于是同意与苏联谈判。结果在1939年8月23日,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主要内容:①苏德双方决不单独或联合其它国家互相诉诸武力②缔约国之一如与他国交战,另一缔约国决不支持第三国③缔约双方彼此保持联系④缔约国双方不参加任何直接或间接反对缔约国的另一方的国家集团⑤缔约国之间发生冲突、纠纷等,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最后规定条约的有效期为10年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有一个附加的秘密议定书,战后苏联一直不承认,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开始实行公开化、民主化后,才承认了这个议定书,并公布于世。秘密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属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如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立陶宛为德苏范围的分界线。立陶宛归德国。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归苏联波兰如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德苏的势力范围大致以纳贾夫河、维斯杜拉河、桑河一线为界德国在东欧和东南欧照顾苏联的利益,尤其是苏联关心的比萨拉比亚双方以本协定书为秘密文件。如何评价这个条约?史学界历来存在争执。签订这个条约总的来看是利大弊少。理由:首先看积极意义:这个条约的签订,打破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使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对苏联的包围,反共产国际协定从形式上破产保持了苏德之间的暂时和平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一段宝贵的时间消极后果:总的来看,这个条约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违反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这个条约有一个附加的秘密议定书,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从条约签订的后果来看,条约签订后苏联并没有严守中立,它觉得英法比德国还坏,甚至站到德国一边。如德军攻下巴黎,苏联向德国发去贺电,表示祝贺。苏联通过第三国际,放弃了对法西斯侵略的反对,使人民解除了精神武装,大大不利于应付未来的事变条约的签订,使德军避免了两线作战,此后德国放手西进,取得了战争初期的辉煌胜利。所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是上策。上策是英法苏联合共同反法西斯,最坏的结果是英法德联合反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为了避免最坏的结果的权宜之计。丘吉尔说:“苏联的政策是残酷无情的,然而是极其现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法西斯侵略的防线。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后,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占领波兰东部。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被迫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
小结二战前德国的对外扩张(1)1936年,德意法西斯联合干涉西班牙内战(2)1936年,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的相关规定(3)1938年,武装吞并奥地利,壮大了自己的力量(4)1938年9月,在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一手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人防工程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企业健康管理与职工福利合同3篇
- 2024年简约室内装潢协议
- 2024年标准企业车辆租赁合同模板一
- 2024年长途客运与货运联运合同3篇
- 企业信息安全5篇范例
- 2024年车位买卖与租赁的综合合同
- 2024薪资保密制度与员工职业发展及培训计划合同3篇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JavaEE编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传感器及其信息融合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F-2000-0203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 钢箱梁计算分析与案例详解
- 苯酚及酚类37张课件
- 202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医联体医院)
- DB12T 693-2016 天津市文书类电子文件数据存储结构规范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其他费用和相关费用的规定
- 矿业煤矿企业NOSA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指南(2022版)
- 新项目开发商业计划书模板ppt
- 2021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林业标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收费依据及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