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35/37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龙兴工业园地处主城近郊,位于渝北区东部,两江新区东北部,南接江北区复盛镇、鱼嘴镇,西连渝北区玉峰山镇、台商工业园、寸滩空港保税港区和江北机场,北临渝北区统景镇,东靠渝北区洛碛镇,区位优势非常突出。龙兴工业园负责两江新区10大功能区中的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的开发建设。面积233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120平方公里。石龙大桥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南部,两江大道东侧,御临河西侧。石龙大桥起点接渝江路一期已建段,终点接渝江路二期已建段,其建设能促进渝江路的全线贯通,同时能更好的服务周边居住及商业用地,发挥客运功能。石龙大桥渝江路二期石龙大桥渝江路二期渝江路一期地理位置图1.2工程规模渝江路二期工程起于渝江路一期,止于寨子路,设计桩号范围K0+000~K3+872.008,道路全长3.872km,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40m。根据业主的建设计划安排,渝江路二期工程分三标段实施,其中一标段桩号范围为K0+380~K2+160,全长1780m;二标段桩号范围为K2+160~K3+872.008,全长1712.008m,三标段桩号范围为K0+000.000~K0+380.00。目前一、二标段已完成施工。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道路全长380m,其中桥梁长278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路基段标准路幅宽40m,桥梁段标准路幅宽30.5m。道路总挖方33086m3(土方+石方+桥梁挖方),总填方15564m3(土方+石方+桥梁挖方),道路总面积11019m2。1.3设计内容施工图设计内容主要包含道路、桥梁、管网、照明、交通工程。渝江路二期(石龙沟大桥)施工图设计共分两册:第三册《道路、交通、照明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管网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交通、照明工程》。1.4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1.4.1设计依据(1)渝江路二期工程中标通知书及合同文件;(2)《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渝江路二期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涵》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函【2016】0116号;(3)《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渝江路二期(石龙沟大桥)方案审查意见涵》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复函【2019】0010号;(5)两江建设管理局关于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19)45;(6)《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7)《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重庆市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龙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业主提供的渝江路二期(一标段)工程施工图;(10)业主提供片区内1:500地形图(2018.10);(11)现行国家、建设部、重庆市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12)渝江路二期石龙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20采用的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3)《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一2015)(技术参考)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_F20-2015)1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8)《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2006~2020)》19)《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版2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深度》(2017版)2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23)《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3)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6)《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2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9)《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GB50763-2012)3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1)其他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1.4.3对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不存在突破规范强制性条文情况。1.5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19年7月5日,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组织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原则同意该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如下: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无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核实卧龙路与本桥的关系,便于后期卧龙路实施的可靠性。回复:经核实,规划卧龙路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桥下已预留了卧龙路后期实施的的空间。1.6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本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及图纸)中的高程系未注明处均为黄海高程系,坐标系均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

第二章工程建设条件2.1气象与水文1、气象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沿线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日期:2006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4℃,出现日期:1977年1月30日。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5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93.9mm。最大年降雨量1378.3mm(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61年),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历史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1986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且多大雨、暴雨。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2、水文用地红线范围内有一溪沟(石龙沟)发育,石龙沟南西高北东低,纵坡降3-5°,冲沟现状水位较低,高程172.09-174.40m,根据调查访问与水文资料,石龙沟内百年一遇洪水位约184.510m,常年水位约177.110m,地表水主要通过场地内斜坡朝石龙沟向东侧排出场地外汇入御临河,石龙沟内常年积水,本次勘察钻孔施工期间场地内冲沟内水深0.3-0.5m。2.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丘陵斜坡地貌区,为原始斜坡沟槽地形,沟槽位于场地中部,由南西—北东方向发育,南北两侧为自然斜坡与人工填土边坡,沟槽沿两斜坡坡底发育,西高东低,勘察期间石龙沟水量较少。两侧斜坡地形坡度总体不大,一般6°~16°,局部斜坡较陡,倾角15~35°。沟底最低高程约172m,沟两侧坡顶地形均较平缓,南侧高程约215m,北侧坡顶高程约225m。场地北侧斜坡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原地斜坡地貌被改变,北侧斜坡中部形成一平台。2.3地质构造勘察场地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近轴部,岩层倾角较缓,呈单斜产出,无断层发育。经现场踏勘,在拟建桥梁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及构造裂隙:岩层产状114~130°∠14~19°(优势产状:128°∠17°),岩层间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J1:产状21057,裂隙间距1.5~8.0m,较平直,多呈闭合状,多为黑色氧化物充填,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3~10米,为硬性结构面。裂隙J2:产状15465,裂隙间距1.5~5.0m,平直,多呈闭合状,见白色方解石充填,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延伸数米,为硬性结构面。2.4地层岩性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el+dl),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1)素填土(Q4ml):黄褐色、褐色,稍湿,主要成份为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碎块石块径一般在2~13cm,大者可达50cm,硬杂质含量40~60%。该层主要为平场机械堆积而成,堆填时间1~4年,场地大部分填土结构松散,南岸部分填土结构稍密-中密。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桥梁处以及边坡局部地段。本次钻探揭露填土层最大厚度17.6m(ZK41)。(2)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为主,多呈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均中等,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该层厚度0.5m~4.5m(ZY11),主要分布于坡间沟谷、丘陵斜坡脚地段。2、侏罗系中、下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紫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矿物,局部夹钙质绿色团块,部分含砂质重,质软,易风化崩解。揭露厚度1.10(ZK34)~35.7m(ZK024)。勘察场地均有分布。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基岩主要岩性,与砂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2)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钙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重。揭露厚度1.1m(ZK15)~25.1m(ZK7)。据勘探资料,分布于整个场区,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为场区基岩次要岩性,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3、基岩面及强风化层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主要随原始地形起伏而起伏,总体来说,场地内的基岩面向冲沟内倾斜,其埋深在拟建线路上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填方平场)密切相关,在原始斜坡、岸坡地带,基岩面埋深较浅,一般2.8~18.1m。场地中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0.8m(ZK36)~3.1m(ZK42),经钻探揭露,其岩芯相对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石强度低。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15°,局部原始斜坡坡度较陡处可达35°。2.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属丘陵斜坡地貌区,拟建场地位于斜坡、沟谷地带,总体地势纵向上呈北高南低、横向上西高东低,沟谷较发育,坡降小,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来自大气降雨补给,并自含水层向沟谷呈渗流或细流状态排泄,气候条件对地下水流量影响较大,一般丰水期流量大,枯水期流量小。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人工堆填、建筑物的修建等,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受到极大改变,这无疑对含水层及地下水补、迳、排特征都有极大影响。按含水层和地下水特征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1)基岩裂隙水这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岩性为砂岩、泥岩,地貌上呈陡崖或缓坡,主要分布在场地内冲沟两侧的丘坡地带。该含水层按受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补给,迳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多以渗流或细流形式流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故富水性较差。(2)第四系孔隙水根据堆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①残坡积中的地下水,多属季节性含水,即丰水期地下水较丰富,枯水期几乎无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及人工排水,部分地段接受基岩裂隙水补给,以渗流、片流排出地表或补给其它含水层。②人工填土中的地下水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沿线的填土中,场地内填土层主要分布于拟建桥梁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人工填土碎块石含量较大,透水性较好,储水条件较差,但不排除雨季时上层滞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沿原始地面排泄;拟建道路右侧填土层为渝广高速路基填方,该段有统一的地表水体排泄通道,综上,场地内该层地下水多以渗流方式沿原始冲沟或人工地下沟道排泄。2.7水、土腐蚀性评价表层粉质粘土腐蚀性判定参照2018年7月该项目设计方案变更前所出具的《渝江路二期石龙大桥土体腐蚀性分析报告》判定,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腐蚀性评价标准对表层粉质粘土进行了土的腐蚀性分析(详细判断见表2.7-1),按建筑场地处于Ⅱ类环境类别对表层粉质黏土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2-1土质分析成果样品编号腐蚀性(mg/kg)TZY025粉质粘土7.5100162252713202表2-2土腐蚀性判定表腐蚀介质环境类型Ⅱ地层透水性实验数值(mg·kg-1)判定标准判定结果实验数值判定标准判定结果SO42-202<450微腐蚀性PH值7.51>6.5微腐蚀性Mg2+13<3000微腐蚀性OH-0.00<64500微腐蚀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按Ⅱ类环境,以上土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在强透水土层有微腐蚀性,在弱透水土层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表2-3水质分析成果号PH游离CO2侵蚀CO2HCO3-Cl-SO42-NO3-Na+Ca2+Mg2+NH4+OH-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mg/LY1(地表水)7.154.270.00270.4419.26146.5334.7210.1869.9111.11<0.040.00表2-4水腐蚀性判定表腐蚀介质环境类型Ⅱ地层透水性实验数值(mg·L-1)判定标准判定结果实验数值判定标准判定结果SO42-46.53<390微腐蚀性PH值8.03>6.5微腐蚀性Mg2+11.1<2000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L-1)0.00<30微腐蚀性NH4+<0.04<500微腐蚀性HCO3-(mmol·L-1)4.432>1微腐蚀性OH-0<43000无腐蚀性总矿化度371.07~579.26<20000微腐蚀性场地水样为HCO3+SO42--Ca+Mg型水,PH值为7.15~7.39。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按II类环境水,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该水样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及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对场地地下水质分析,可判定场地环境水和土对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8不良地质现象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拟建线路沿线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2.9岩土物理力学特征2.9.1土、石可挖性分类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0.1,拟建场地内土、石可挖性分类如下:(1)普通土(Ⅱ):主要为拟建场地内的粉质粘土;(2)硬土(Ⅲ):主要为拟建场地内内的素填土;(3)软石(Ⅳ):主要为拟建场地内的泥岩、强风化砂岩;(4)次坚石(Ⅴ):主要为线路区内的中风化砂岩。2.9.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评价根据《渝江路二期石龙大桥(K0+061-K0+339段)工程地质勘察波速测试报告》:中风化泥岩层声波速度为2379-2776m/s,中强风化砂岩层声波速度为3331-3576m/s,根据完整性测试成果表,该场地中风化岩体完整系数为0.55-0.66,其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表3.2-3~表3.2-14的统计结果及《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3.1和表3.1.7判定:场地内各墩台所在部位的中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47-6.83Mpa,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地内各墩台所在部位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1.43-35.15Mpa,为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级。2.9.3岩体参数选用及建议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详见后表3.2-15。试验项目/岩土名称天然重度岩石抗压强度(Mpa)岩体抗拉强度岩土体抗剪强度(天然)岩土抗剪强度(饱和)基地摩擦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KPa)锚固体与岩石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岩体变形模量104MPa岩体泊松比kN/m3天然饱和KpaC(KPa)Φ(°)C(KPa)Φ(°)填土20.5*5*28*3*25*0.40*粉质黏土2032.413.121.5100.25*14150*强风化泥岩24*0.35*300*强风化砂岩23.5*0.35*400*中风化泥岩25.79.976.2219968730.160.45*6022573000.1160.33中风化砂岩24.947.2934.26962315838.10.60*360124368500.3620.22层面20*12*裂隙面50*18*粉质黏土与基岩面32.810.322.58填土与基岩面·5*28*3*25*备注:1、带“*”参数为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进行推荐;2、岩体变形指标宜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校核;3、填土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2.10场地稳定性评价2.10.1地震效应评价根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并按照上述设防类别进行抗震设防的情况下,素填土可能因不均匀性引起地基错裂或沉降,要求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对场地内边坡进行有效支护,使场地稳定后,在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或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地基液化、震陷的问题。2.10.2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桥梁区属构造侵蚀、剥蚀斜坡沟谷地貌,第四系土层厚度变化大,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附近无断层通过,地震活动一般。场地范围内及其周边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等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地下水和地表粉质黏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呈微腐蚀性。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较好。经钻探和现场波速测试,场地内中风化基岩较完整,岩石强度较高,岩体稳定。勘察钻探过程中在基岩内未发现掉钻、空洞或软弱夹层等不良现象。综上,本场地适宜拟建桥梁的工程建设。2.11工程地质评价2.11.1桥位区岸坡稳定性评价拟建桥梁横跨石龙沟,为御临河支沟,其为季节性冲沟,不同时段水量变化较大,走向为南西-北东。沟底基岩出露,为较完整的砂岩层面,冲沟沟床与砂岩层面接近。冲沟北侧岸坡坡度较小,根据钻探揭露,该侧岸坡岩土界面平缓,整体坡度为0-5°,岸坡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动,处于稳定状态。方案二2#桥墩部分位于石龙沟中,北侧岸坡与桥墩存在一定距离,桥墩承台的开挖对北侧岸坡无影响。冲沟南侧岸坡地形坡度15°-20°,为填土堆填而成,堆填时间2-3年,局部为粉质粘土,岩土界面呈折线形,岩土界面9°-14°,局部段41°,其原始地形为一陡坎,岸坡坡面土体未见变形开裂迹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南侧岸坡由于长期冲刷侵蚀形成一较陡边坡,高约5-7m,坡度约80-88°,坡向337°-345°,边坡顶部粉质粘土,厚约1-1.5m,岩土界面平缓,不易产生滑移。边坡坡面出露中-厚层状砂岩,底部有粉质粘土、细砂、砂泥岩碎块石等崩坡积物堆积。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图4.4-1)进行分析,该处边坡为反向坡,裂隙②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裂隙①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为倾坡内的裂隙,无外倾结构面,故该段边坡为受岩体强度控制的边坡。图4.4-1石龙沟南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边坡岩体类型为III类,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现状边坡在不受外力扰动的情况下,由于无外倾控制性结构面,边坡岩体整体稳定,岩体破裂角取62°,等效内摩擦角取50°。边坡表层岩体为强风化层,且厚度较大,风化裂隙较发育,局部产生块径5-20cm的不规则块石,稳定性较差,在外力扰动或不良工况下有崩落风险。综上,石龙沟南侧边坡自身整体稳定,局部次生裂隙极为发育的部位,坡表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且由于边坡局部段最大坡角达88°,大于边坡岩体破裂角,故表层强风化岩体在不利工况下可能发生垮塌,建议施工时清除墩桩附近岸坡强风化层以及不稳定块体,必要时作局部锚杆加固、砼护面措施。另外由于南侧岸坡底部局部段由于雨季沟内流水长期侵蚀冲刷,形成深0.5-1.0m、高0.5-1.5m的岩腔,方案二2#桥墩东侧承台所在段岸坡底部恰好存在一岩腔,且该侧承台存在一根桩位于边坡外部紧贴坡面,桩基旋挖施工时可能对边坡造成扰动,使边坡表层强风化岩体沿下部岩腔发生整体垮塌,带来安全隐患,建议施工前封填该段岩腔,以提高边坡稳定性。2.11.2桥台桥墩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桥设置2台3墩,各墩台开挖将产生高度不一的承台基坑边坡。(1)0#桥台:该桥台承台基坑开挖将产生高度1.3-5.9m的临时基坑边坡,边坡类型为土质边坡,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南侧边坡高度3.1-5.8m,坡向14°,北侧边坡高1.6-4.4m,坡向194°,长度均为33.5m;西侧边坡高度1.3-4.1m,坡向104°,东侧边坡高度4.0-5.9m,坡向284°,长度均为6.5m,土体相对于原始地面处于稳定状态,若直立开挖,边坡将会产生土体内部垮塌,建议开挖时采取临时放坡,临时放坡坡率取1:1.25。(2)1#桥墩:该桥墩承台基坑开挖时将产生高度0.9-6.6m的临时基坑边坡,边坡类型有土质边坡和岩土质混合边坡。南侧边坡高度2.1-6.6m,坡向14°,左侧为土质边坡,右侧为岩土混合质边坡,上部土层厚度2.1-3.6m,土质边坡部分岩土界面较陡,达35°-42°,该段边坡若直立开挖,土体将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建议该段边坡开挖时采用临时放坡,坡率1:1.25,恰好可清除上部土层。下部岩质边坡为切向坡,高度0-3.0m,根据拟开挖边坡坡向与本次勘察调查的裂隙产状、岩层产状的关系作赤平投影分析(图4.4-1),裂隙②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裂隙①与边坡小角度相交,均为倾坡内的裂隙,无外倾结构面,故该段边坡为受岩体强度控制的边坡,建议采取放坡开挖,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1:0.50图4.4-21#桥墩南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东侧边坡高度3.7-6.6m,边坡长7.0m,为岩土质边坡,上部土层厚度3.0-4.7m,其中土质边坡部分岩土界面平缓,上部粉质粘土坡体不会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动,岩质边坡部分为反向坡,无外倾结构面,为受岩体强度控制的边坡,建议该段基坑边坡采取放坡开挖,建议放坡率:土层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1:0.50。北侧边坡高度0.9-3.1m,长28.0m,西侧边坡高度0.9-2.1m,长7.0m,均为土质边坡,土体相对于原始地面处于稳定状态,建议开挖时采取临时放坡,临时放坡坡率取1:1.25。(3)2#桥墩该桥墩承台基坑开挖将产生高度2.1-8.3m的临时基坑边坡,边坡类型均为土质边坡,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南侧边坡高度2.1-5.3m,坡向14°,北侧边坡高3.2-8.3m,坡向194°,长度均为28m;西侧边坡高度5.4-7.8m,坡向104°,东侧边坡高度2.3-5.2m,坡向284°,长度均为6.5m,下部岩土界面较平缓,土体相对于原始地面处于稳定状态,若直立开挖,边坡将会产生土体内部垮塌,建议开挖时采取临时放坡,临时放坡坡率取1:1.25。(4)3#桥墩该桥墩承台基坑开挖将产生高度2.0-4.1m的临时基坑边坡,边坡类型均为土质边坡,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南侧边坡高度2.0-3.7m,坡向14°,北侧边坡高3.0-4.2m,坡向194°,长度均为28m;西侧边坡高度2.8-3.7m,坡向104°,东侧边坡高度2.9-3.5m,坡向284°,长度均为6.5m,下部岩土界面较平缓,土体相对于原始地面处于稳定状态,若直立开挖,边坡将会产生土体内部垮塌,建议开挖时采取临时放坡,临时放坡坡率取1:1.25。(5)4#桥台该桥台位于场地北侧,横跨北侧斜坡上部及坡顶,西侧位于斜坡上,东侧位于斜坡坡顶,该桥台承台基坑边坡开挖将产生高度3.0-9.0m的临时基坑边坡,边坡类型为岩土质边坡。南侧边坡高度5.5-8.7m,长33.5m,坡向14°,为岩土质边坡,上部土层厚度1.5-3.2m,岩土界面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边坡开挖时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向基坑内产生滑动,土体相对于原始地面处于稳定状态;下部岩质边坡高0-4.5m,根据拟开挖边坡坡向与本次勘察调查的裂隙产状、岩层产状的关系作赤平投影分析(图4.4-3),下部岩质边坡为切向坡,裂隙②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裂隙①与边坡小角度相交,均为倾坡内的裂隙,无外倾结构面,无不利结构面组合,故该段边坡为受岩体强度控制的边坡,建议开挖时采取临时放坡,建议放坡率:土层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1:0.50。图4.4-34#桥台南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北侧边坡高度4.7-11.8m,长度33.5m,坡向194°,为岩土质边坡,上部土层厚度3.0-3.5m,土质边坡部分岩土界面较陡,最大可达40°,直接该段边坡进行开挖,上部土层将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建议先进行桥台后部顺接道路的施工,道路施工时将对该段边坡上部进行挖除,挖除后该段边坡变为岩质边坡,顶部残留少量填土,可直接将残留填土清除,岩质边坡高3.7-8.7m,根据拟开挖边坡坡向与本次勘察调查的裂隙产状、岩层产状的关系作赤平投影分析(图4.4-4),下部岩质边坡为切向坡,裂隙②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裂隙①与边坡小角度相交,边坡受裂隙①切割影响。若不合理放坡开挖,边坡易沿裂隙①垮塌,边坡放坡坡率应小于裂隙①倾角,裂隙建议该段边坡临时放坡坡率强风化基岩1:1,中风化基岩1:0.75。图4.4-44#桥台北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西侧边坡高度5.8-8.3m,坡向104°,长6.5m,为岩土质边坡,上部土层厚度1.5-2.5m,岩土界面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边坡开挖时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向基坑内产生滑动,土体相对于原始地面处于稳定状态;下部岩质边坡高4.3-6.5m,根据根据拟开挖边坡坡向与本次勘察调查的裂隙产状、岩层产状的关系作赤平投影分析(图4.4-5),下部岩质边坡为顺向坡,裂隙①与边坡近垂直相交,裂隙②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该段边坡为受岩层层面控制的边坡,挖方基岩按照1:0.5进行放坡,边坡存在沿岩层层面发生滑移破坏的趋势,为了对右侧挖方边坡进行定量评价,选取代表性剖面18-18’(图4.4-6)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4-1:图4.4-54#桥台西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图4.4-64#桥台西侧边坡示意图表4.4-14#桥台西侧边坡稳定性定量计算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说明荷载滑体土重度γ(kN/m3)25.7滑体土单位宽度面积V(m3)33.04滑体土单位宽度自重G(kN/m)849.13竖向附加荷载Gb(kN/m)430(顶部人工填土荷载)结构面摩擦角Φs(°)12(泥岩岩体内部层面)粘聚力Cs(kpa)20(泥岩岩体内部层面)面积A(m2)14.6倾角θ(°)17下滑力T(KN/m)373.98结果抗滑力R(KN/m)52.01稳定性系数Fs1.476Fs=R/T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基岩临时放坡坡率按1:0.5进行开挖放坡,天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系数Fs=1.476>1.35,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建议该段基坑边坡采取放坡开挖,建议放坡率:土层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1:0.50。东侧边坡高度5.5-7.3m,坡向284°,长6.5m,为岩土质边坡,上部土层厚度3.5-5.2m,岩土界面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边坡开挖时上部土体不会沿岩土界面向基坑内产生滑动,土体相对于原始地面处于稳定状态;岩质边坡部分为反向坡,无外倾结构面,为受岩体强度控制的边坡,建议该段基坑边坡采取放坡开挖,建议放坡率:土层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1:0.50。2.12地基基础评价2.12.1基础均匀性评价场地拟建桥梁段岩性包括素填土、粉质粘土、中风化基岩。各岩性路基均匀性及工程措施建议如下:1、桥位区素填土分布厚度较大,一般厚0.6~17.6m,素填土结构松散,均匀性较差。松散的素填土不能直接作为桥梁基础持力层。2、粉质粘土一般分布在场地内斜坡地段,局部填土下部也有该层分布,桥梁区该层厚度总体较薄,分布不均匀,均匀性较差,承载力值低,该粉质粘土层不宜作为路基持力层。3、强风化基岩厚度0.8~3.1m,厚度较薄,分布均匀,广泛下伏于场地覆盖层,承载力值较低,不可作为桥梁基础持力层。5、中风化基岩厚度大,分布均匀、稳定,承载力值高,可作为桥梁基础持力层以及景观桥持力层。2.11.2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工程影响分析拟建场地内地表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及松散孔隙水为主,桥梁区位于冲沟两侧,地势低洼处,岩性以砂岩为主,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施工期间影响较大。建议施工期间做好围堰工作。边坡一带位于斜坡地带,斜坡地带局部填土层厚度较大,在持续雨季降水补给下,该区域填土带易形成孔隙潜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2.12.3地下水及土体的腐蚀性评价本场地内拟建场地内及附近没有重度污染的污染源,根据重庆岩土检测中心对场地地表水质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场地人工素填土内未见含腐蚀性杂质。根据重庆岩土检测中心对场地土样分析,场地素填土、粉质粘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强透水层有微腐蚀,弱透水层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2.12.4桩基成桩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拟建桥位区地表层覆盖层分布不均,基岩较完整,地质条件较好,场地斜坡地带地下水贫乏,场地北侧局部地形较平坦,建议桥位区采取机械成孔桩成孔,同时需做好泥浆的引排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机械成孔条件不满足,可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并做好通风、排水措施,但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2012)162号文的规定,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建设单位应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人工挖孔桩可行性的专项论证。2.13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拟建场地平场地、桥台基坑以及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扰动岩土体可能诱发坡体失稳、局部碎块石、破碎岩块崩塌坠落危及已建市政道路周边建筑物,场地北侧填方边坡即北侧桥台处存在大块孤石,建议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开挖时采取必要的人员撤离避让措施,按渝建发[2014]16号文的要求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管理。2、场地南侧桥台现状道路地下已埋设大量电信、电力、给水、排水、燃气等管线设施,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管线工程损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建议在施工之前先做好迁移改线等保护工作。3、由于场地位于冲沟底部及冲沟斜坡上部,雨季时,冲沟底部水位上涨较快,施工期间应做好排水措施,保证施工安全。2.14结论与建议1、拟建场地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原始地形为斜坡、沟谷地形,现场区受人工改造,地形已发生较大变化,形成多处填、挖边坡及道路。经现场调查,拟建桥梁及边坡沿线范围及其周边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岸坡等未见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较好。经钻探和现场波速测试,场地内中风化基岩较完整,岩石强度较高,岩体稳定。勘察过程中在基岩内未发现掉钻、空洞或软弱夹层等现象。本场地适宜拟建道路的工程建设。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拟建道路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力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3、拟建桥位于冲沟一带,地下水丰富,整个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本场地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4、拟建桥梁工程地质评价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详见4.4节。5、岩土参数建议取值见表3.2.15。6、建议做好场地内排水措施。7、桥梁处存在多处电力管线,桥梁修建过程中将会对电力管线进行破坏,建议对该段管线做好迁改和保护工作。8、场地内素填土结构松散,基岩为陆相碎屑沉积岩,岩石强度存在一定的变异性,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系概率统计的标准值,在工程施工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之间存在差异。9、本报告所列岩层及裂隙产状为地表调查的优势产状数据,与实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验槽及采样检测工作。报告中提供的结构面产状为优势产状,局部可能存在变化,施工时加强层面、裂隙面的量测和观察分析工作,及时反馈,作到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以便及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作出合理调整。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理和验槽工作。

第三章道路工程3.1设计技术标准主要设计指标与规范技术指标对比表技术指标单位规范标准值设计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城市主干路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时的设计年限20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时速Km/h40/50/6050标准路幅宽度m32~4240道路长度m/380最小圆曲线半径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00m设超高推荐半径:200m设超高最小半径:100m400最小平曲线长度m85222最新缓和曲线长度m4550最大纵坡%推荐值:6%极限值:8%1.0最小纵坡%0.30.5最小坡长m140320最小凸曲线半径m一般值:1400m极限值:900m-最小凹曲线半径m一般值:1050m极限值:700m8000最小竖曲线长度m一般值:100m极限值:40m40停车视距m≥60≥60最小净空m≥4.5≥4.5荷载标准路面:标准轴载BZZ—100KN桥梁荷载汽车:城-A级,人群:2.92KN/m2;设计洪水频率1/100地震烈度度基本烈度6度,构造设防7度以上指标均满足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3.2道路平面设计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起于渝江路一期已经段,止于渝江路二期已建段。起点桩号K0+000,坐标X-82311.921,Y-86097.797;终点桩号K0+380,坐标X-82679.900,Y-86192.593,道路全长380m,其中桥梁长278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双向六车道,路基段标准路幅宽40m,桥梁段标准路幅为30.5m。道路全线共设1组平曲线,其中圆曲线半径400m,缓和曲线长度50m。3.3纵断面设计道路全线共设1个变坡点,起点以0.5%的缓坡顺接渝江路一期已建段,起点高程为214.798,之后以1%的纵坡向北延伸至渝江路二期一标已建段,高程为218.298;凹形竖曲线半径为8000m,竖曲线长度40m,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本次设计石龙沟百年洪水位为184.510m,道路路基标高为215.123,高差约为30.61m。3.4横断面设计与初步设计相比,施工图道路横断面设计与初步设计保持一致。路基段标准横断面布置为:5.25m(人行道)+2.5(绿化带)+11.25m(机动车道)+2.0m(中央分隔带)+11.25m(机动车道)+2.5(绿化带)+5.25m(人行道)=40m。3.5超高加宽设计本次设计不设超高加宽。3.6交叉口设计本次设计无交叉口3.7路基设计3.7.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4)路基设计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采取拦截、分散的处理原则。设置必要的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措施;5)路基设计应确定合理的填挖方,尽量采用生态边坡防护;6)路基设计应考虑软土等特殊路基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7)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3.7.2路基工程设计指标1)渝江路二期工程(石龙沟大桥)压实度要求参照《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的主干路压实度要求,道路压实度见下表。路基压实度表填挖类别路槽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填方0~80cm9680~150cm94150cm以下93零填及挖方路段0~30cm9630~80cm96填石路基采用孔隙率与施工参数同时作为压实质量指标,按下表规定执行。填石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石料类型路基顶面以下深度(m)摊铺厚度(mm)孔隙率(%)硬质石料0.8~1.5≤400≤231.5以下≤600≤25中硬石料0.8~1.5≤400≤221.5以下≤500≤24软质石料0.8~1.5≤300≤201.5以下≤400≤222)路基填土材料要求本次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路床填料粒径应小于100mm。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基底部(坡脚高程大于防洪水位段)。采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路基填料应利用挖方所得的合格填料,如强风化和中风化泥质砂岩等。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C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当采用石料填筑路基时,最大粒径应小于摊铺层厚的2/3,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等不得用于路基填筑。3)台背填料台背回填应优选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台后填料应分层压实,压实度应小于96%。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路堤上路床(0~0.3m)8.0100下路床(0.3~0.8m)5.0100上路堤(0.8~1.5m)4.0150下路堤(1.5m)3.0150(0~0.3m)8.0100(0.3~0.8m)5.01003.7.3路基设计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清表厚度暂定为50cm,业主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2)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土层应分层碾压填筑。每层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3)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料的强度、粒径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土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40Mpa。3.7.4填方路基1)地表处理:(1)地面横坡缓于1:5时,应清除草皮、耕植土及松软浮土等;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开挖宽不小于2.0米且向内倾斜4%的台阶,地表覆盖土层厚度<2.5米时,则必须清除表层覆土后在基岩上开挖反向台阶,以确保路基稳定。(2)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碾压后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3%。2)路基填筑全线路堤利用路基挖方中的符合填料要求的土石填筑,道路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3.7.5挖方路基为保证与接顺渝江路二期已建段边坡的顺接,本次设计挖方路基边坡每8m为一级分级放坡,各级边坡间设2m宽马道,每级边坡均按1:2.5进行放坡,边坡防护方式采用TBS喷坡植草。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排水防渗工作,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外5m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汇集的雨水就近排入道路雨水系统。3.7.6零填零挖路基当填方高度小于1.5m视为低填路段,当挖方高度小于0.8m时视为浅挖路基,对路床范围(0~80cm)进行超挖回填,当土层最小强度CBR小于5%,可采取挖翻后压实处理;考虑道路全线存在大量挖方,本次考虑用直接翻挖松碾压80cm,部分挖石粒径不满足填筑要求时,考虑采用现场破碎满足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填土边坡高度≤1.5m,地基表层土是耕地时需进行30cm清除表土后并分层回填压实。同时考虑道施工拌和的难度及质量保证等因素,多数情况下均选用换填方式处理,处理后上、下路床压实度均不得小于96%。本项目低填浅挖段路基主要位于道路起点段,现状路基下方敷设有现状管线,因此回填料应保证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结构安全和外部防水层不受破坏;此外路基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管顶以上50cm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小于50c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3.7.7半填半挖路基1)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区路床为土质时,应换填处理,当填方区地面横坡陡於1:5时,应按斜坡路堤处理方式处理。2)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12m,过渡段挖方区路床为土质时应换填处理,过渡段填方区应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碎石或砂岩片碎屑填筑,并增设钢塑格栅以消减路基填挖间的差异沉降变形;当挖方区位硬质岩石时,填方区采用填石路堤(填石路堤相关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中3.8条相关规定,采用孔隙率与压实沉降差联合控制)。3)根据地下水出露情况,设置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如纵向或横向渗沟。3.7.8桥台路基处理本次设计对南侧桥台开挖范围内路基采取换填并增设土工格栅处理措施。回填应待桥台台身砼强度达到90%时进行,回填过程中应分层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50mm,压实度不低于96%3.7.9路基排水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外2m设排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外。当路堑挖方上侧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根据地形条件,在距路堑顶5m外设置梯形截水沟,截水沟均浆砌片石加固,边沟、排水沟纵坡应不小于0.5%,采用梯形截面,截水沟与挖方边坡坡顶之间采用15cm厚C25砼硬化,避免雨水下渗。3.8路面设计气候:重庆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大,年平均降水量1100~1400mm;土基回弹模量:40Mpa;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设计年限:15年;设计方法:采用容许回弹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车行道路面结构层厚度参照《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技术指南》推荐的主干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面层材料参考《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全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区的指导意见》中“车行道面层沥青采用橡胶沥青”的要求,采用橡胶沥青。3.8.1车行道路面结构上面层:4cm橡胶沥青(玄武岩)AR-AC-13中面层:5cm改性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7cm改性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稀浆封层0.6cm上基层:15cm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20cm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总厚度:71.6cm3.8.2人行道铺装道路起点段(K000~K0+61)人行道采用:6cm透水步砖(透水率不小于0.2mm/s)3cm厚水泥砂浆15cm厚3%透水水泥稳定碎石5cm厚粗砂总厚度:29cm道路K0+339~K0+380段人行道采用:6cm厚仿石材生态砖面层(中国黑/芝麻灰)1:3水泥砂浆厚3cm3%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粗砂5cm其中中国黑与芝麻灰比值为约为1:9数量道路K0+339~K0+380段步道采用:双丙聚氨酯密封处理(透水路面专用保护剂)4cm厚C20彩色透水混凝土层50cmC20本色透水混凝土垫层粗砂5cm3%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cm3.9附属工程设计3.9.1现状道路接顺设计本次设计对观景平台下现状道路进行改造,改造段路面结构、人行道结构及附属设施与新建部分保持一致。3.9.2人行系统设计1、人行系统概述本次设计道路主要服务于沿线地块,人行系统依据连续性原则贯穿道路两侧。本项目人行依靠现状梯道及观景平台实现转换。2、无障碍设施设计本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一般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穴0.25~0.3m,行进盲道宽度0.25~0.30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如有高差或横坎,以斜坡过渡,斜坡坡度满足1:20的要求。行进盲道提示盲道行进盲道位置人行道障碍物的提示盲道3.9.3路缘石、路边石本次设计K0+000~K0+061段中央分隔带路缘石和车行道路缘石采用L式C30混凝土,尺寸500×1300×460cmm。K0+339~K0+380段路缘石、花带石、路边石与渝江路二期工程已建段保持一致,其中中央分隔带采用C30砼立式路缘石,尺寸为150×500×1000mm;车行C30砼立式路缘石,尺寸150*500*1000;路边石采用厚芝麻灰光面花岗岩,尺寸为1000*120*400mm,花带石采用芝麻灰光面花岗岩,,尺寸为1000*120*300mm。3.9.4车行道防撞护栏及人行道栏杆1防撞栏杆:本项目在道路K0+000~K0+061段和景观平台车辆行道边缘设置防撞栏杆。景观平台出入口护栏基础与现状路缘石接顺。2人行道栏杆:本次设计在填方路基>3m的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道栏杆,主要适用于K0+045~K0+061段道路左侧、K0+055~K0+061段右侧人行道接顺段,共计60m,人行道栏杆样式与桥梁保持一致。3.10土石方调配路基土石方:清表土1227m3,总挖方33086m3(道路挖方7464,桥梁挖方26342m3),总填方15564m3(道路填方2364m3,桥梁填方13200m3),弃方运输业主指定位置,运距按照3Km考虑。3.11工程环境保护措施(1)噪音污染控制1)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噪声污染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2)合理分布动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3)采用环保空压机,对个别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安装消音器,设置隔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4)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装备排气消音器,现场只允许按低音喇叭,场外行驶严禁鸣笛。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对施工引起的扰民事件,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避免争端事件的发生。6)拌和站及预制场设置必须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以外。为保证施工现场居民的夜间休息,对距居民区150米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控制在8∶00—12∶00和14∶00—20∶00(当地时间)。(2)降低粉尘污染1)施工道路用洒水车经常洒水降尘,避免尘土飞扬。2)在运输易产生扬尘的材料时,车辆配备挡板,用彩条布遮盖。3)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及时清扫、冲洗,保证施工场地及车辆清洁。4)严禁在工地燃烧各种垃圾废弃物。5)混凝土拌和站的投料器设置防尘设备。(3)爱护环境,保护绿地1)对施工现场附近可能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林木,进行登记,必要时,对树杆用竹帘包裹,并设置围栏。2)所有车辆严格在规定的线路上行驶,不随意驶入施工场地以外或便道以外的区域。3)各类生产生活场地集中设置,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尽量不占或少占临时用地。4)严格在业主指定的取弃土场取弃土,不乱挖、乱掘、乱弃。5)取弃土场及各类生产生活用场地使用完毕后及时推平恢复,并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谐调。(4)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1)施工前,做好管区范围内排水系统的布设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畅通。2)路基施工时,对开挖后的坡面及填筑后的路堤,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3)对取弃土场在做好排水系统的同时,及时做好防护。4)基础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夯实。保护桥址处既有的堤岸及防护。5)对排水工程要施工到位,保证排水通畅。6)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蔽、安全防护设施和其它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场清、料净。(5)大树、名贵植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本项目穿越现状边坡绿化带,涉及移植树木约10棵,本次考虑将树木就近移植至龙湾森林公园。3.12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本项目道路施工期间,对渝江路一期终点段采取封闭交通措施,其南北向交通可通过庙复路、两江大道等节点进行转换。卧龙路与滨河路交通通过龙驿大道进行转换。同时为减少为项目施工的影响,计划在两江大道、机东北线和现代大道重交叉口设置交通疏导标志,通过相邻节点南北向道路进行分流。在项目区域范围内增设“前方施工”提醒标志、交通疏导标志、道路变窄标志。并通过当地广播、新闻等渠道提前告知周边居民以及过往车辆,尽量减少对现状交通的影响。3.12.1施工安全措施1)一般要求施工方应遵守有关指导安全、健康与环境卫生方面的法规和规范,并应提供相应的安全装置、设备与保护器材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保护现场施工和监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及安全。2)安全员在本工程施工期间,应在现场常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该专职安全员应经过培训具有担任安全工作的资格,且熟悉所施工的工作类型。其工作任务,包括制定健康保护与事故预防措施,并检查所有安全规则与条例的实施情况。驻地管理人员一律佩证上岗,安全员的佩证为红色以示醒目。3)安全标志(1)承包人应在本工程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修必要的标志牌,以为其雇员和公众提供安全警示和通行方便。(2)标志牌应包括:a.警告与危险标志;b.安全与控制标志;c.指路标志与标准的道路标志。(3)所有标志的尺寸、颜色、文字与架设地点,均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4)事故报告(1)无论何时,一旦发生危害工程安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事故时,承包人除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外必须立即暂停此项目和与之有关的项目的施工。(2)质量事故发生后,承包人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初步确定安全、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a.质量问题:承包人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b.一般质量事故:承包人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c.重大质量事故:承包人必须在2h内速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3.12.2交通配套管理措施在施工区域就近交叉口各设置1组该标志,提醒驾驶员进入施工路段范围。(2)施工区域告知、限速标志设置施工区域告知:置于施工区域前方50m沿线限速:置于施工区域道路两侧,间隔200米设置。3.12.3其他安全设施1、设置安全警示灯与爆闪灯,确保夜间行车安全。2、在施工围挡转角处采用孔状围栏,保证车辆安全视距要求。3、设置水马并粘贴反光标识,保证行人和行车安全。4、施工围挡上方每间隔20m增设一盏安全警示灯;围挡外侧安装三条黄色警示灯带5、严格按照《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规范设置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6、交通标志等设施,在重复利用时必须进行相关处理(如防腐、加固等),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7、对交通导改的围挡,要采取加固措施,保证其稳定牢固;交叉口转角或人行过街处20m范围内须采用通透型围挡保证视距。8、原则上施工车辆沿车行方向在施工断头处进、出,禁止在围挡中段开口进出,但是为了保证行人安全,可作适当调整;同时,为尽量避免施工作业车辆对中心城区的干扰,采取日间(9:30~16:30)进出。9、用于交通导行的各种交通标志,要保证其表面清洁,具有夜间指示作用的反光膜表面要经常进行擦洗。

第四章施工技术要求4.1路基施工要点4.1.1质量标准路基的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就近取土。路基填筑前应做好平整场地工作,先挖除地表杂填土、腐植土、耕植土、植被等;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路基填筑应分层碾压,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碾压形式以冲击碾压与振动碾压相结合为宜。遇到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包括纵断面方向)时应挖台阶再分层压实,台阶宽度为一般为2m,台阶底应有4%向内倾斜的坡度。路基填挖衔接处采取超挖回填的措施,进行压实,并铺设土工格栅。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填挖类别路槽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填方0~80cm9680~150cm94150cm以下93零填及挖方路段0~30cm9630~80cm96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0~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6%。路床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10mm,–中线偏位:≤30mm横坡:±0.3%且不反坡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按下表处理:路基回弹模量及弯沉标准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40MPa≤288≤245石质路基≥50MPa≤2254.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排水系统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4.1.3挖方路基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采用逆作法、从上至下、分段跳槽分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临时边坡坡型稳定,坡面开挖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坡面防护,随挖随支,严禁坡面长时间裸露。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全断面铺筑整平层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充填。4.1.4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5㎝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3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30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路堤上路床(0~0.3m)8.0100下路床(0.3~0.8m)5.0100上路堤(0.8~1.5m)4.0150下路堤(1.5m)3.0150(0~0.3m)8.0100(0.3~0.8m)5.010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填筑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重庆市《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3)石质路堤1)基底处理填石路基施工之前应对基底处理,处理后基底压实度应不小于94%。在路堤基底范围内,可能因地面水或者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采取必要的引排、拦截等措施,或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透水性好的填料。2)填料要求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应用于路堤填筑。石料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对于砂岩,在路堤填筑区,填料粒径应不大于40c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同时粒径大于200mm填料含量应控制在20%~30%,粒径在20mm以下的填料应控制在10%~20%。3)填石路堤的填筑填石路堤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自重不小于15t的振动压路机施工。在施工前,应先铺筑试验段,确定满足下表孔隙率标准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采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并符合下表要求。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料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1.5≤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3下路堤>1.50≤6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5中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料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1.5≤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下路堤>1.50≤5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4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厚(mm)最大料径(mm)压实干重度(KN/m3)孔隙率(%)上路堤0.8~1.5≤3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2/3由试验确定≤225)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①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②填石路堤应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每次铺筑40cm厚石料分两次铺筑,先铺筑30cm厚石料,石料粒径控制在20cm以内(粗粒层),用推土机将粗粒层推平并稳压一遍后,再在上面铺筑一层10cm厚石屑和石渣细料(细粒层),然后按规定工艺碾压成型。③每层填石路堤的施工顺序,中等强度以上石料应先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应采用强度大于30MPa,粒径大于30cm的不易风化石料,填高小于5m的填石路堤,码砌厚度不应小于1m,填高5~12m的填石路堤,码砌厚度不应小于1.5m,再填筑路堤填料,分层码砌边坡比同层路堤填料低3~5cm,这样可以使填石路堤与浆砌边坡部分更易压实,压实路堤和码砌边坡搭接处边接更加紧密,有利于边坡稳定。④填石路堤施工过程的每一压实层,可用试验路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压实过程;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的方法检测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压实沉降差为采用碾压时使用的振动压路机按规定的碾压参数碾压三遍,所测各点高程差。压实沉降差平均值应不大于5mm,标准差不大于3mm。⑤填石路堤成型后的外观质量标准:路堤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铁锹挖动困难,强振碾压无轮迹,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接面向内倾斜、坡面平顺。⑥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所示:填石路堤的施工质量检查及控制指标项目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压实度%符合试验路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记录沉降差≤试验路确定的沉降差水准仪:每30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每车道不小于2点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计算值3纵断高程+10,-20水准仪每20m测1点/次4中线偏位≤30水准仪或全站仪:每50m测测1点/次,弯道加HY、YH两点5宽度不小于设计+B钢尺量每40m测测1点/次6平整度(mm)≤203m直尺和塞尺、每20m测每车道1点/次7横坡(%)±0.3且不反坡水准仪:每20m测1点/次8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钢尺量:每20m测1点/次平顺度符合设计注: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⑦未尽事宜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施工。(4)管线地段路基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回填,宜采用细粒土、低强度等级砂浆片石或混凝土等合格调料回填,回填料应保证管线安全和外部防水层不受破坏。采用土回填碾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2)回填土的含水量,宜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范围内;3)管顶以上50cm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每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原则上要求达到4.1.1节中所列填方压实度要求。当沟槽回填达不到压实度要求时应采取防止沉降措施。4.1.5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等,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按陡坡路堤进行处理,路堤填筑前应在斜坡表面上开挖2米宽的台阶,做成坡度为4%的反坡。4.2路面施工要点4.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进行底基层施工,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4%);同样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才能进行基层的施工。1)质量标准压实度:底基层≥97%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mm,-20mm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20mm,-10%厚度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且不宜大于3.0Mpa。弯沉值:底基层≤91.4(0.01mm)、下基层≤43.1(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4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应小于10h,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小于28小于931.590~1001967~909.545~684.7529~502.3618~380.68~220.0750~7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控制厚度。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4.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基层,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10mm厚度容许偏差:+20mm,-10%厚度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0.3%且不反坡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基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且不宜大于6.0Mpa。弯沉值:≤35.2(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碎石级配要求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100<28<9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26%。3)施工要求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