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唐时期的教育李婷婷汉朝时期的教育一、汉初黄老之学1.汉初的黄老之学
兴起原因:处于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的历史转变,如何确立治国的指导思想,这是巩固新政权所面
临的重大课题。
2.黄老之学:特定的学术思潮,尊奉黄帝(假黄帝以立言),本于老子,在先秦道法合流的基础上,兼综其他各家思想并注入汉初的时代精神。又名黄老刑名之学或新道学。主张无为而治
3.黄老之学在汉初的政局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提倡无谓、放任,虽然是老百姓得到一定的修养生息,却也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削弱了中央集权。吴楚七国之乱,宣告黄老之学在政治上的破产。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是发生在公元前154年发生的一次叛乱,发生於中国西汉初期的汉景帝三年。当时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於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所以兴兵引起之内乱,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1.“独尊儒术”产生的原因是改善治民之术的需要是加强君权、制止分裂割据的需要是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的需要2.“独尊儒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提高了教育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结束了“百家争鸣”,实现了教育的儒家化三、汉代的官学制度
汉代官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官学就循着它的形式和格局继续完善发展。1.汉代的太学
1)创立:太学于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董仲舒献策,公孙弘丞相贯彻2)发展:汉武帝——汉成帝:几个经学博士博士弟子50人——3000多人
“为学者筑舍万区”(王莽)
东汉迁都洛阳,光武帝重建太学,校址在洛阳门外。(东汉前期,汉武帝与汉明帝执政,注重教育)
东汉和帝以后,外戚、宦官、官僚斗争尖锐,政治腐败,太学衰落,甚至博士不讲学。
顺帝时,重新修缮太学校舍,广收太学生,直至东汉末年,太学生也保持3万多人。2.太学的管理与教学教师:
1)由博士担任(博士原是秦朝的一个官名)汉朝时期博士成为专掌儒家经学传授的学官。
2)选择标准:熟悉经史百家,还要“名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东汉时限年50以上。
3)选择方法:西汉只采用举荐,东汉还必须要通过考试,并写“保举状”。
4)博士的任务: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
但“国有疑事”仍应“掌承问对”。汉代的博士过问政治,体现“通经致用”的原则。
5)博士的待遇:起初为四百石。到西汉宣帝时增加到六百石。政府提供宿舍和服装,经常赏赐酒肉。“高官厚禄”有名的博士:申培公、韩婴、戴德、戴圣、梁丘学生:
1)称呼: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到东汉时期,常称“诸生”,或“太学生”。2)选送办法和入学资格:
一种是由太常在京师地区直接挑选,凡是年18以上,“仪状端正者”,都有被选为正式生(博士弟子)的资格。
一种是由郡国、县选送。“好文学,敬长上,顺乡里,出入不悖”者,可选为特别生。
区别:太常选送的太学生享有俸禄,有其他途径入学的为非正式生,费用自给。
对于智力比较发达的少年,可以不受年龄限制选入太学,所以东汉有“童子郎”的称号。
约在两千年前,我国汉代的大学即开始挑选有才华的少年儿童入学,设立童子科,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教学1)教材:主要是“孔子之术,六艺之文。”五经2)关于师法和家法:
师法:就是某一经的大师,被朝廷立为博士后,他所传授的经说就叫做“师法”。
家法:由这样的博士再传下去,他的弟子从事章句研究,发展成为小的分支和派别,就叫做“家法”
“师之所受,弟之所传,一字毋敢出入,背师说即不用。”一般来说,西汉重师法,东汉重家法经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最初的的区别是文字上的不同
经文经学:博士传授弟子的五经是汉朝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古文经学:用战国时代东方各国通行的大篆写成经文经学是董仲舒首倡的
两派的斗争更多的反应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当权派和非当权派的矛盾和斗争。教学方法1)大班上课:2)由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3)注重课外自修4)提倡自由研究
在太学的教学中,还经常组织说经、辩难、讨论经义等活动,学术研究的气氛相当浓厚。考试1)作用:选材和督促检查
“数考问以尽其才,则英俊宜可得以”——董仲舒2)方法:
口试:《汉书•儒林传》载:“唐生、诸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法。”这说明当时已实行“试诵说”的“口试”考试方法。
射策:由主考人根据儒经内容提出若干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分成甲乙丙丁等,再把这些问题写在帛或纸上密封起来,由被试者随意抽出其中一二种题来解答。这种方法与我们现在采用的抽签考试方法相类似。内容侧重对于儒家经典意思的解释与阐发。主考人根据学生的解答判断学业成绩,成绩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官职。不过每科均规定很少的取官名额。
策试:东汉司空徐防于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上书要求改进考试方法,认为《论语》不宜“射策”,理由是《论语》是最基本的教材,应试者全应熟习,不如改为“策试”。所谓“策试”,就是教师事先按家法章句分科出好50个题目,学生凡是回答得多且好的被评为“上第”,“五经各取上第六人”,上榜公布,作为政府录用的依据。多用于朝廷的举荐。3)考试时间:西汉一年一试
东汉两年一试,但即使得到官职,满两年后仍有考试,及格的授予更高的官职。一面做官一面做学生。
汉朝太学生的出路不光靠考试,也有不经过考试而得到官职的。视学皇帝亲临视察,西汉开始,但到东汉才制度化。太学生的政治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学生的政治运动是从太学开始的2.宫邸学类型:为贵族子弟开设的贵胄学校,特权教育。
始创于东汉,称作“四姓小侯学”,“四姓”指当时外戚,但“小侯”指这四姓都不是列侯。3.鸿都门学
是我国第一所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
1)创立于东汉汉灵帝光合元年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命名。2)设立的原因:一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二是皇帝的爱好。
3)学生:由州、郡等选派,大都是被士族所看不起的。4、郡国学校
1)汉代的郡国学校是指以行政区划“郡”、“国”为范围的地方官学。蜀郡太守文翁,对于创立郡国学有倡导之功。2)太学建立后,郡国负有举荐博士弟子的职责。
3)王莽的提倡和主持,朝廷颁布了地方官学制度,汉代的郡国学才得已普遍设立。四、汉代的私学教育1.私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容1)启蒙教育:场所主要是“书馆”,教师称为“书师”,学习的主要内容为识字、习字。(小学)类型:一种是一书师以家室或公共场所,坐馆施教,附近儿童入学。一种是贵门富户聘书师来家教学,本家或本族学童在家受教,也叫“家馆”《史籀(zhou)篇》最早一部字书。《仓颉篇》《急就篇》《九章算术》“汉时小学,兼重书算”
2)初读经书(中学)这一阶段一般由“乡塾”来承担,教师称为
“塾师”,主要是学习《孝经》、《论语》(必读)等。这个阶段既是为了巩固姿势学习成果,又是进入更高阶段的准备和过渡。3)专经研习(大学)
汉代私人讲学大师都是精一经或数经的学者,他们以自己的专长教授弟子。
例如韩婴传授《诗》和《易》,董仲舒精于《公羊春秋》
到东汉时的私人教学,逐渐确立了稳定的组织形式,建立了治学讲学的基地,多取名为“精舍”或“经庐”五、汉代的察举制度1.察举制度的创立
1)定义:察举制度又称选举制度,目的是为了选用贤士,充实政权机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2)汉高祖十一年下诏求贤,正式作为选拔官吏的察举制度是从汉文帝开始。比较完备时期是汉武帝时代。
3)有才不举,举而不实者坐罪;有才即举,举而得人者授奖。(难以实现)
4)察举的科目是逐渐固定的,两汉时期比较通行的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明经、兵法等。2.存在的问题:权门请托名不符实骗取名位唐朝时期的教育一、官学的设置1、中央六学二馆中央的学校大致分为直系与旁系直系:(大学)中央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专科)律学、书学、算学统一属于国子监。旁系:弘文馆——门下省崇文馆——东宫(大学性质的贵族学校)崇玄学——部(大学性质)医学——太医署(专科)小学——秘书省(小学性质的贵族学校)2、教师编制3、学生名额和入学资格国子学:中央六学中,地位最高学生300人,仅限于文武官3品以上子孙,或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等太学:学生500人。限于五品以上子孙等四门学:学生1200人.800人为庶人中的佼佼者律学书学和算学为八品以下子及数人之通其学者弘文馆和崇文馆地位比国子学要高4、假日与考试1)假日类型:短期为“询假”,每十天一次
长期分为“田假”(五月)和“授衣假”(九月),每次一个月2)考试:询考:每十日一次,分背诵和讲解
岁考:年终一次,问大义十条,通八为上,通六为中,通三为下。
毕业考试:考试及格者,愿意继续学习的,四门学生可补为太学生,太学生补为国子
学生,或应试科举,或直接分派各种官职。5、教学内容
唐朝官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和史书为主,根据他们的难度和份量的不同分成所谓“大经”、
“中经”和“小经”。
《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和《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
羊传》和《毂梁传》为小经。学业有“通二经”、
“通三经”和“通五经”的分别。所谓通二经,
要能学好一大、一小二经,或者两个中经;通三
经的,要大、中、小各通一经;通五经的大经全
通,还要中、小经各能一通。除此之外,所有的
学生都要能兼通《孝经》和《论语》。
《孝经》、《论语》两经加起来,限期一年学完;《尚书》、《公羊传》、《毂梁传》分别为一年半;《易经》、《诗经》、《周礼》、《仪礼》各限两年;而《礼记》和《左传》可以长至三年。除去学这些经
典,每天还要练写一篇字,学习时事政治
的处理方法,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和《尔雅》等书。其它专科的教学内容和学制也类似,不过总的年头短一些。二、官学的管理制度
1)唐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制,加强了对官学教育的统一领导。
2)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立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设立祭酒一人,为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三、科举考试制度1、考生的来源与报考办法由学校出身的“生徒”由州县考送的“乡贡”由天子诏举的“制举”
实际上只有两个:由学校培养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一般的读书人。报考时间是在每年的三四月。报考的办法:
中央和地方官学每年冬天,都可以通过校内考试,挑选学业有成者送至礼部参加省考。
非由学校出身的“乡贡”,志愿报考的知识分子,先由本人向本县报名,由县令考选后送州,再有
吏部刺史复核,取送后,送到中央,参加礼部的
省考。
过了省试,不一定等于有官做,及第后还需参加尚书省吏部的考试,及格后才能做官。不及格者三年后再试。3、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1)类型:
常设科: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产品推广的情感营销策略
- 施加不同浓度磷肥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荆条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 华南志留纪-泥盆纪界限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
- 家私材料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黑磷基纳米材料化学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 水泥刨花板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铁矿石成品矿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无机矿物填充塑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长治市滨河公园景观微更新设计研究
- 制剂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服装品牌策划》课件
- 个人应聘简历电工
- 高血压的用药指导任务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讲解
- 近五年陕西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2024
- 美国药典-USP-561-植物源性物质
- 施工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 0-3岁婴幼儿基础护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师范大学
- 挂靠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新媒体市场前景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微课版) 教案全套 黄恒秋
- 中建1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