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十一第2讲 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2/3E/wKhkGWVn7HuAPtHhAABZMoE1Pp8300.jpg)
![地理专题十一第2讲 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2/3E/wKhkGWVn7HuAPtHhAABZMoE1Pp83002.jpg)
![地理专题十一第2讲 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2/3E/wKhkGWVn7HuAPtHhAABZMoE1Pp83003.jpg)
![地理专题十一第2讲 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2/3E/wKhkGWVn7HuAPtHhAABZMoE1Pp83004.jpg)
![地理专题十一第2讲 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2/3E/wKhkGWVn7HuAPtHhAABZMoE1Pp830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七类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题型一特征描述类题型特点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例如描述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形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描述地表环境特征要注意气候、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说明河流的水系特征要从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等方面入手;工业生产特征那么要从地域分布、兴旺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说明等等。平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奠定良好根底。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2)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3)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例1【解析】根据图中经纬网和河流等信息可准确定位:图示区域为南亚西部。通过河流流向等确定地势上下,地势特征描述要突出上下起伏状况;河流的水文特征应结合流量、含沙量、水能蕴藏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答复;自然地理特征描述要突出区域特色,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答复。【答案】
(1)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理由: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2)相同点: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不同点: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蕴藏量大。(3)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思维建模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标准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模板典例地理要素思维方向自然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人文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形空间排列方式;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地理要素思维方向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降水与热量的组合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等值线分布特征主要走向、疏密、大小等方面分析题型特点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认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______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图中所示是_______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分布和特点的判断。题型二地理事象判断类读“我国某四种经济作物的优势产区及该作物在世界局部地区的分布图〞,答复以下的问题。例2(1)图中四种经济作物,最可能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对图中D作物的生产和销售起重要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3)试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作物B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解析】首先,从海陆分布及地形轮廓来看,甲、乙、丙、丁、戊分别为中国、美国、荷兰、古巴、埃及。其次,从农作物的图例及其分布来看,A主要分布在我国南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埃及尼罗河谷地,应为棉花;B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美国中部平原,应为大豆;C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以及古巴,应为甘蔗;D主要分布在我国昆明和广州附近,西欧荷兰,应为花卉。【答案】(1)棉花大豆甘蔗花卉(鲜花)(2)靠近城市,接近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开展,专业化生产。(3)同:两地均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地形平坦,黑土土壤深厚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异:美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为温带季风性气候。美国大豆品质优良,价格较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强;我国大豆生产本钱较高,接近国内消费市场。思维建模判断类试题主要有两类: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根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根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第二,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本钱,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第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防止这种污染等。模板典例地理要素判断依据河流流向地形地势(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或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等季节光照图判读(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气候方面
(如气压中心的变化)、河海方面(如河流汛期)、生物方面(如草木枯荣、开花结果)、农业方面(如作物播种、生长、成熟)、其他方面(如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地形类型等高线分布特征、板块位置、河流水系特征等地理要素判断依据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和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等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护带、占用农田情况等农业区位是否合理地价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地势起伏状况等题型特点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题型三原因分析类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图1)和“年等降水量线(mm)分布图〞(图2),答复以下问题。例3(1)图1所示为________(1、7)月等温线,该月我国气温分布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3)比较图中①③两地该月平均气温上下,并分析原因。(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5)图1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首先需要调用“我国气温分布特点〞这一主干知识对图示月份作出判断,然后根据纬度位置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影响分析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第(2)题,首先根据图像信息对①②两地年降水量的大小作出比较,然后联系①②两地的位置分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①地位于武夷山东坡,夏季东南季风在此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②地那么因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属于雨影区而降水少。第(3)题,根据图像信息比较①③两地的气温上下,可从纬度、天气和地势三个方面分析。①地地势高,加上夏季多地形雨,气温偏低;③地纬度低、海拔低且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云雨天气相对较少,故其气温高于①地。第(4)题,图中④地有我国著名的布袋盐场,该地晒盐的有利条件为地势平坦、降水相对较少、日照强。第(5)题,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相对较少,加上矿物燃料缺乏,人们乱砍滥伐,强取耕地和薪柴,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答案】
(1)7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北方虽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但白昼较长,因而气温也较高。(2)①地大于②地。①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②地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3)③地高于①地。③地的海拔、纬度都低于①地,且③地降水少于①地。(4)④
④地处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有大片泥质海滩(5)水土流失。乱砍滥伐(或过度樵采)。思维建模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模板典例地理要素形成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天气和气候、地势高低与坡向等等温线走向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地面状况等降水海陆位置、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等盐场形成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天气和气候特征等题型特点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是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的秘诀所在。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题型四比较类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防止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防止漏掉答题的要点。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的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2021年江苏,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例4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河流河流少、水量小③矿产资源丰富,以④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开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开展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结合图19和图20,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第(4)题,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兴旺,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本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第(5)题。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交通,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开展条件。答案:(1)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③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毕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济;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是通向跟来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思维建模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1.名词比较类。其根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照。2.区域特征比较类。其根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模板典例地理要素比较要素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状况,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和主要地形区等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区域特征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题型特点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开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开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开展的方向等。题型五对策措施类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例5(1)沿图中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成因是什么?(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雪线高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措施?(3)河流②流域内种植业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有何相应的治理措施?【解析】第(1)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和降水,一般来说纬度越低雪线越高,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读图可以发现AB一线大致以青藏高原为界分南北两段,可联系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雪线差异进行知识迁移。第(2)题,全球变暖导致雪线升高;全球变暖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破坏森林有关。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第(3)题,河流②为塔里木河,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这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答案】
(1)北段(青藏高原以北):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为纬度向北增高,且降水量大致向北增多;南段(青藏高原以南):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加。(2)人们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破坏森林植被导致全球变暖。治理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矿物能源的利用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3)土地(绿洲)荒漠化(沙漠化)。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禁止过度樵采;恢复自然植被;采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固沙;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绿洲草场。思维建模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缺乏,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模板典例问题表现措施外流湖缩小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旱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问题表现措施能源问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如能源的调配、开发新能源;节约利用、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行产业调整等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发达国家要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题型特点评价类试题的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开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题型六辩证评价类(2021年上海26~27)读以下图文资料,答复第(1)~(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家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例6(1)图1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中,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汾渭平原、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家产品区,完成下表。主产区项目长江流域河套灌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方面不利方面【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答复即可。第(2)题,长江流域水热充足,土壤和水源条件好,适宜开展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河套灌区光热条件、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优越,但降水缺乏,不合理灌溉易诱发土地盐碱化。【答案】(1)黄淮海平原东北平湖华南(2)主产区项目长江流域河套灌区农业地域类型水田农业旱作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方面地势较为低平;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土壤较肥沃(任答两点即可)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任答两点即可)不利方面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碱地思维建模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开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缺乏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开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给出限定条件,比方“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缺乏〞或“从××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这类设问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比照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缺乏〞,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缺乏,然后比照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缺乏。而“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模板典例地理要素思维方向水利工程(水库)利弊评价有利影响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的大小;调节库区气候能力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等生态效益表现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蓄水会淹没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对库区原有生态环境和疾病的影响等对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自然肥力、海岸侵蚀状况、河口三角洲面积、生态破坏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等地理要素思维方向河流航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和径流量大小、水位深浅、结冰期长短等人文条件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水运网络配套设施完善的程度等城市化影响正面影响对人口合理流动、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生产效率、科技文化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与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与乡村交流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方面负面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题型特点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根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