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心理学1.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2.第一节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根本内容与特征一、人类心理: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二、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认知过程〔一〕心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动力系统:动机、需要、兴趣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
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动机、需要等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心理状态:激活程度〔强度、持续状态等〕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4.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学与教的特点与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学与教的特点与规律的学科。5.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三〕高校德育心理研究〔四〕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6.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开展历程简述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1.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人有三种灵魂应对三种教育植物的灵魂—实施体育动物的灵魂—实施智育理性的灵魂—实施德育2.文艺复兴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许多教育与心理结合的原理原那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7.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展1.诞生桑代克的动物学习实验〔19世纪末〕教育心理学的构成: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2.开展各派别的涌现研究内容的丰富
8.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那么与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那么〔一〕客观性原那么〔二〕开展性原那么〔三〕系统性原那么〔四〕教育性原那么〔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9.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谈话调查测量法10.第三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11.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一、学习的界说〔一〕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凭借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二〕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借助语言和思维的参与,自觉、积极、主动的获得经验的过程。〔三〕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12.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响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区分学习〔6〕概念学习〔7〕规那么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关系:后一学习必须建立在前一学习的根底上。13.2.依据学习结果进行的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规那么)〔2〕认知策略〔区分〕〔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操作〕〔5〕态度14.第二节学习的几种理论范型一.联结型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尝试与淘汰错误在刺激和反响之间建立联系。三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15.〔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根本规律1.操作行为: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响,又叫自发反响,引起操作学习2、强化:能增加反响概率的一切事件
正强化〔为得到满意的刺激而行为〕负强化〔行为的出现能消除厌恶刺激〕正惩罚〔直接给予厌恶刺激来降低相应行为〕负惩罚〔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相应行为〕16.二.认知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1.学习的实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即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及联结方式2、学习的过程①新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化③评价17.〔二〕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1.学习的心理过程——同化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逻辑意义、潜在意义、心理意义〕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中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8.第三节学习理论新进展
一.社会学习理论倡导者班杜拉
1.观察学习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学习
2.三种强化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19.二、建构主义学习观1.知识观2.学习观3.教学观20.第四节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一〕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二〕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三〕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1.有较多支配时间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四〕途径具有多样性。21.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22.第一节知识学习一、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用以说明事物意义,答复“是什么〞类问题的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怎样完成某类活动的知识,答复“怎么办〞类问题的知识,又称操作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可分为智慧技能与策略性知识。23.二、陈述性知识学习1.学习类型符号学习学习符号的意义;如学习单词概念学习学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学习“鸟〞命题学习学习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如学习规那么24.2.学习机制及形式机制—同化〔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式:下位学习一般到具体;有:派生类属—指派关系相关类属—有多种归属上位学习具体到一般并列学习新建立某种联系25.三、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复述策略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方案策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调解策略时间管理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他人支持的管理元认知:对认知的认识。26.
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简单精加工策略〔三〕精细加工〔四〕组织策略
27.有效复习的方法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入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28.第二节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运动技能:1、含义
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某类任务的操作活动方式。2、类别
连续的与断续的精细的与粗壮的复杂与简单的
29.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30.三、形成的标志
1、动作自动化〔意识控制减弱〕2、能利用细微线索3、动觉反响作用加强4、协调化运动模式的形成〔稳定、熟练〕31.
四、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地练习练习:技能形成的根本途径练习曲线及共同点〔先快后慢,中间常出现高原期〕高原现象:在练习中期,练习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过度学习:150%的学习量〔三〕充分而有效的反响〔内、外部〕〔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32.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33.第一节学习与学习迁移一.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34.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一.几种经典的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人的“心灵〞由不同官能组成,官能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它所有的官能。迁移是通过对各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学习的意义在于训练,学科学习重在形式。35.〔二〕共同因素说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共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是指共同的刺激和反响的联结。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36.〔三〕经验类化说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实验1组2组结果深水打靶学习原理不学习原理没有差异浅水打靶知道原理不知道原理1组好于2组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当它经历体验后可以局部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中。
37.〔四〕关系转换说
迁移不是因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动产生的,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共同关系的结果。即学习者顿悟两个情境的内部关系。38.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一.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一〕学习材料的相似性〔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三〕学习目标的相似性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三.认知技能与策略〔一〕分析概括的能力〔二〕元认知策略四.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39.第四节高校学生迁移能力的促进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三.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40.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41.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和问题解决的界定〔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的情境。问题的三个要素①给定:问题的初始状态②目标:问题的最终结果③障碍:
42.二.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策略2.启发策略手段-目的分析策略〔正向〕目标递归策略〔逆向〕类比策略43.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㈠有关的知识经验㈡定势与功能固着㈢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2.表征方式㈣酝酿效应㈤原型启发㈥情绪和动机状态44.求四边形的面积45.第二节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一.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三.养成学生迁移与灵活运用知识的习惯46.第三节高校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一.创造力与创造〔一〕创造力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47.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㈠知识与创造:创造离不开知识,但僵化的知识阻碍创造㈡智力与创造: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㈢人格与创造性创造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兴趣、独立性、责任、自重、与胸襟开阔等人格特征.创造性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比其和智力的关系更紧密。48.第四节创造力的开发训练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二.激发问题意识与开发创造力三.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五.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技法49.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多思维类型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发散思维是核心;发散思维的品质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50.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51.第一节学习与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界说:
1.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2.动机与需要需要的分类
3.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52.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成就性动机、交往性动机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二〕学校情境中的动机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53.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致2.学习材料难度不同、个性不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同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相互的。54.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55.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个体的成就动机
力求成功的动机防止失败的动机56.三.归因理论〔维纳〕
归因:人们对结果原因的归究。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57.归因理论的应用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可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其以后的学习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4.也可引起个人的习得性无助感。58.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期待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59.第三节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一.设置合理目标二.有效利用反响信息与评价三.增强自我效能感四.进行归因训练60.第八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61.第一节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涵义: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二.自我意识的结构㈠〔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㈡〔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㈢〔自我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自我意识的开展:自我中心、客观化期、主观化期62.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展的过程一.自我意识趋于成熟的表现特点
1.用自己的观点来认识与评价事物
2.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
3.出现与价值观相一致的理想自我
4.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63.二.开展的过程〔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我〔主体我〕与现实我〔客体我〕的分化(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1.自我意识增强与精神无所归依的冲突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3.求知欲与鉴别能力的冲突4.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5.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三〕矛盾的渐趋统一积极的统一消极的统一64.〔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青年中期〔大三〕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矛盾突出期,也是统一与转化的关键期65.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开展特点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展的总趋势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开展水平较高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随年级上升而开展,大三是转折期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鲜明的时代特点66.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开展特点
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3.自我概念的变化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稳定性67.三.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开展特点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根底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情感体验。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3.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68.四.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开展特点1.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2.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叛倾向3.自控能力相对薄弱69.第四节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一.自我教育的含义自我教育指个体根据社会标准和自身开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根底上,把自身作为开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开展的社会活动。
70.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全面认识自己〔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来认识自我〔6〕通过自我反思来认识自我71.
2.积极悦纳自己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对策
(1)积极评价自己,扬长避短
(2)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3)尊重学生人格,帮其正确认识自尊、尊重他人及其相互关系,克服自尊过敏现象72.
3.努力完善自己〔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根据社会需要、个人特点来确立自我教育的开展目标即抱负水平〔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修正现实我,使之朝正确理想我的目标开展73.第九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74.第一节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一.高校学生群体与群体特征㈠群体特征1.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有一定的标准2.有一定的结构3.成员间心理相容度比较高。
75.
㈡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群体成员的角色地位有标准明确规定、有明确的隶属关系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成员之间关系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多由共同兴趣而组成
76.
㈢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原因:群体的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从而增加了其内驱力。2.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也称社会逍遥。原因: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行为责任意识下降、动力降低。77.
3.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原因:信息的影响。当某观点得到最好解释时,会使群体成员被说服,转向有说服力的观点。群体讨论所造成的标准性影响,使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去支持与自己接近又较极端的人。78.
4.从众
指个体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从众具有个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意义。
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的一致性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性特征
79.阿西的从众实验标准线比较线
ABC80.二.集体舆论与集体标准1.集体舆论即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集体舆论对集体的成员起着一种评价、监督和行为引导的作用。2.集体标准指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并最终到达将认识模式化之结果。标准常要求其成员无条件地服从并内化。积极作用:约束、统一、整合集体行为消极作用:循规蹈矩,限制了积极性等。81.
三.集体凝聚力的培养〔一〕集体凝聚力即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二〕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82.四.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有非正式领导。
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⑴积极作用满足心理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沟通。⑵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
83.第二节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一〕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平等性2.感情色彩浓厚3.富于理想化84.〔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开展的意义1.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水平2.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3.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4.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85.二.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原那么〔一〕平等原那么交往中的平等指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尊严的平等。〔二〕尊重原那么或自我价值保护原那么包括自尊和尊重别人两个方面。人们在交往中有明显的维护自我价值感的倾向。〔三〕社会交换原那么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四〕情境控制原那么人们倾向于在明确的、能自我控制的情境中交往。86.三.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㈠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站在他人角度来理解他人〕4.合理对待批评。
87.㈡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防止争论2.维护他人自尊3.勇于成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88.第十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89.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品德的界定1.品德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90.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品德的核心〕2.道德情感〔引起道德动机〕3.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4.道德行为〔品德的重要标志〕
关系:相互联系、配合、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91.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开展阶段理论:儿童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开展过程。〔10岁〕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㈠从单纯的规那么到真正意义的准那么㈡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㈢从服从公正到公平、公正的公正㈣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92.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开展阶段理论
㈠前世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㈡世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㈢后世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那么定向阶段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93.三.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也叫社会学习。
1.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2.观察学习中的强化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94.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开展阶段论信任对疑心〔2—1.5〕自主对羞怯〔1.5-3〕主动对内疚〔3-6〕勤奋对自卑〔6-12〕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友爱亲密对孤独或社会责任感〔18-30〕繁殖对停止或创造〔30-60〕完美无憾对绝望〔60以后〕95.
第三节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遵从表现形式:从众与服从特点:态度与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2.认同表现:思想、情感、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特点: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且认同愿望越强烈行为越主动3.内化表现:把认识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形成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复合体,即到达信奉程度。96.第四节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一.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掌握道德概念〔克服意义障碍〕提高评价能力确立道德信念二.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直觉式道德感形象式道德感理智式道德感三.道德意志的形成与锻炼决心、信心、恒心〔克服情绪障碍〕四.道德行为的训练与培养行为方式的掌握行为习惯的养成97.第十一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98.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涵义无心理疾病能积极调节自己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成效地开展和完善个人生活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确的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和谐的人际关系3.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4.能较好的适应环境5.合理行为6.人格完整统一99.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二〕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三〕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开展〔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五〕有利于培养正常健康、全面开展的新一代大学生。100.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总目标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主动的开展。2.中间目标开展性目标〔引领,到达最正确水平〕预防性目标〔防范于未然〕矫治性目标〔矫治少数有问题者〕关系:开展目标是主导,预防目标是根底,矫治目标是补救。101.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㈠学习辅导〔学习适应指导〕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树立正确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心理卫生㈡生活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五人入股成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南昌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货运
- 2025年吉林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题库
- 2025年郴州货运资格证考试真题
- 2024年版:高清影视制作与后期服务合同
- 2025年江西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共多少题
- 2025年海西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
- 2024年煤炭货场运营许可合同
- 2024年度互联网+教育平台委托经营授权书3篇
- 2024年版权许可使用合同(电子书)
- 《儿童性教育》课件
- 【甲硝唑注射液工艺设计10000字】
- 中医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 年会拜年祝福视频脚本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481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2024年内蒙古包头能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 公司财务预算报告
- 《斯蒂芬·库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