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促进城市发展所需的动力的产生机制,它由各种经济关系和组织制度组成,以促进和改善这一机制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城镇化动力机制实现的路径也就不同。在经济欠发达的新疆地区,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传统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新疆许多地区城镇化充其量还处在启动的阶段。目前,新疆的城镇化率仅为37.2%,低于全国43.9%的城镇化率水平,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继而对农业产生驱动效益的相互作用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基于此,根据新疆具体情况构建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源,同时不断积蓄内生变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基于主要成分分析的城市化动态机制指标体系(一)要素指标选择可以量化的动力结构的要素有很多,用所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显然不现实也不合理。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指标。按照三次产业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逻辑顺序,我们可以将产业结构转换力分为第一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根本动力,以及服务业发展所形成的后续动力。同时还应包括劳动力在三产中的就业比重所产生的就业结构动力。1.农业生产力低国外城镇化的经验表明,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农村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农业的生产率低,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均在50%以上,工业化处于初期阶段。但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剩余的增加,其不断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资本积累、产品贡献、劳动力支持和市场贡献。这一初始动力主要来自农业发展所形成的推力。2.烟台市城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支撑在城镇化进人中期阶段时,这一时期工业自身的积累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化的速度和水平明显提高,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由于工业发展存在规模性和生产要素空间聚集性要求,导致产业、资本和人口的地域空间积聚,城镇的就业岗位增多,对农村劳动力的拉力增大,由此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工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正处于起飞阶段,第二产业是最有力的推进剂。因此,我们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称之为二级动力,又称为根本动力。3.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服务业与新兴产业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当城镇化进人中后期时,工业化与城镇化经历的是由紧密到松驰的发展过程,城镇服务业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创新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在这一阶段,城镇的职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城镇成为整个社会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信息中心,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到50%左右,城镇服务业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创新成为城镇化的后续动力。4.村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农村存在大量的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转换,农村劳动力在三产中的就业比重也明显的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劳动力就业比重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城镇化的进程,对推动城镇化起着重要作用。(二)研究要素的量化要进行城镇化动力机制与城镇化水平的定量分析,首先要解决城镇化动力结构要素的量化问题。由于动力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单一性,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来描述各要素的发展或发育程度。在城镇化动力结构中,有的要素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等是可以量化的,但有的要素如政策、制度、人文环境等却无法量化。本文主要从可量化的生产力水平这一组要素来构建动力结构的指标体系,由于生产力水平对城镇化性质、方向、特征、进程以及城镇职能、数量、规模等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就决定了这一指标体系的有效性。1.所占比重不断扩初始动力表现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与就业所占比重均不断降低。因此,我们选用了每亩农业机械总动力(X1)、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X2)、农村用电量(X3)、农村人均GDP(X4)这四个指标组成了初始动力的指标体系。2.工业总成工业1.2工业化的推进所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表现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工业总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因此,我们选用了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5)、工业生产总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X6)、平均每个乡镇的乡镇企业营业收入(X7)这三个指标组成了二级动力的指标体系。3.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后续动力表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不断提高,逐渐取代工业,从而形成推动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同时,新投入的资本刺激了经济,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强心剂。因此,我们选用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8)、新增固定资产(X9)这两个指标组成后续动力的指标体系。4.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在三产中的就业比重反映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推动了三产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反应指标。因此我们选用了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比重(X10)、第二产业就业结构比重(X11)、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X12)这三个指标组成劳动力指标体系。二、基于主要成分分析的新疆城市化动态机制的结构成本的综合评价(一)新疆移动基础设施结构成本的要素水平由于新疆的特殊性,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结构要素水平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既有优势,又存在不足。1.阴山区着力在林地和工业用地之间的利用,以落实“五水”为核心的建设用地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国土面积16648.97万公顷,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2006年末,全区农用地6307.61万公顷,其中耕地410.71万公顷,园地36.37万公顷,林地676.38万公顷,牧草地5112.47万公顷,其他农用的71.68万公顷;建设用地122.61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7.63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1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8.33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218.7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61.38%。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新疆土地辽阔,可是结构不平衡,土地资源中宜用地比重低、质量差。由此可见,无论是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新疆的土地利用率都是很低的,其中农用地占新疆国土面积的37.89%,建设用地仅占新疆国土面积的0.74%。2.我国中小企业非国家经济增长总体比较2006年新疆农业生产总值为883.5亿元,粮食总产量895.22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49747.9万吨的1.80%。新疆国内生产总值为3045亿元,占全国的1.44%,居2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人均GDP为15000元。在西部12个省区中,2006年新疆国民生产总值居第七,处于中下游水平,但人均GDP仅次于内蒙古,排名第二,是最低省份贵州的2.59倍。3.保持战略方向新疆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和全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基本一致,宏观变动趋势沿着克拉克定理的方向演进。2006年新疆县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5.5:41.2:32.3,与全国三产结构(18.6:49.6:31.8)相比,新疆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层次,第一产业比重较高。4.全面提高非国出,市新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51.1:13.7:35.2,呈现为“一三二”型结构,与全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42.6:25.2:32.2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新疆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一步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二)解释变量及方法基于各个动力因素的指标体系,我们根据2007年新疆统计年鉴搜集和计算了新疆68个县各个相关指标。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动力结构要素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借助这一方法,分析动力结构诸要素的重要程度。根据特征值不能小于1,方差贡献率不能小于5%及总方差贡献率必须大于等于80%的原则,结合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表(表1)提取四个主成分。观察前四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农村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每个乡镇的乡镇企业营业收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每亩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第二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新增固定资产;第四成分主要反映了农村用电量。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这四个主成分对原指标信息的反映不是很清,特别是第一主成分对原指标的反映不够分散,无明显的侧重性,使得各主成分缺乏明显的实际意义,故考虑进行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改进(见表3):观察旋转后的特征向量结果发现:影响动力结构要素综合水平高低的主成分主要有四个,这四个主成分反映了12个指标所包含的81.090%的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对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工业生产总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每个乡镇的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有较大的负荷系数;第二主成分对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第二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有较大的负荷系数;第三主成分对每亩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农村人均GDP的负荷系数较大;第四主成分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新增固定资产有较大的负荷系数。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各县市第二产业以及乡镇企业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一产比重也包含进来,这与新疆农业特殊性有关:一方面,新疆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农业生产采取工业化操作;另一方面,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整个新疆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这些都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指标,因此称之为根本动力因子。第二主成分与劳动力在三产中的就业比重有关,它反映了就业结构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也成为反应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称之为就业动力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概括了各县市第一产业的情况,第一产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初始动力指标,因此称之为初始动力因子。第四主成分与各县的第三产业指标有关,第三产业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指标,因此称之为后续动力因子。上述分析表明,影响动力结构要素综合水平高低的最关键要素主要是第二产业,然后依次是劳动力就业比重、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由于各主成分为原来各指标的线性组合,所以可以根据各主成分得分信息表所提供的各主成分得分系数作为原来各指标的系数,分别计算这四个主成分的得分值。以Z1表示第一个主成分得分,Z2表示第二主成分的得分,Z3表示第三主成分的得分,Z4表示第四主成分的得分。当各主成分的得分值计算出来以后,必须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即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各主成分的加权总分。如果以Z表示总得分,则综合得分值为Z=0.325601Z1+0.253595Z2+0.230139Z3+0.190665Z4得到新疆各县的综合得分(表4):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是21世纪关于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对策选择从宏观方面讲,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以及劳动力就业产生的推动力,成为推动新疆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因素,而且各动力因素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城市化的影响是不同的。目前,对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的新疆来说,工业化仍是推动新疆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劳动力在三产中的就业比重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