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指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的液体环境B.正常情况下,氨基酸、尿素、血红蛋白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C.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症状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高烧不退病人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失调,使产热大于散热【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详解】A、内环境是指由血浆(而非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的液体环境,A错误;B、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症状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压增加,组织液的水分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非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2.如图为人肝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图中①~④均为体液成分,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家威杏MXSJ663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B.图示②中的CO2浓度最高C.图中B处的葡萄糖浓度始终低于A处D.图中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为淋巴(液),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为淋巴(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共同组成,A错误;B、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故图示②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最高,B正确;C、肝细胞能够进行肝糖原的水解产生葡萄糖,故饥饿时A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B处,C错误;D、图中④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D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B.内环境pH的维持与/H2CO3等缓冲对有关C.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会使其内环境的pH下降D.长期营养不良或淋巴循环受阻均可导致组织水肿【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A错误;B、内环境pH的维持与HCO3-/H2CO3等缓冲对有关,如机体产生乳酸,是酸性物质能与HCO3-反应,从而维持内环境的PH相对稳定,B正确;C、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其内环境的pH下降,C正确;D、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减少,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组织液吸水增多,导致组织水肿,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中的溶质增多,组织液吸水增多,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B.细胞毒性T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C.T细胞和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前者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仅参与体液免疫D.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组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各种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详解】A、B细胞和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A正确;B、细胞毒性T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是受到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分裂分化,B错误;C、T细胞和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后者仅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D、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D错误。故选A。5.“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由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降压治疗对于预防脑卒中发病和复发非常重要B.发生缺血性卒中后,患者脑细胞无氧呼吸的强度可能增强C.损伤发生在中央前回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大脑皮层S区受损后,产生听觉性失语症,但患者仍具有听觉【答案】D【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包括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感觉中枢等。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脑干传递到脊髓。【详解】A、血液粘稠会导致血管阻塞并引起高血压,若出现在脑部,则会造成脑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突然破裂,引起脑卒中,因此进行降压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病和复发,A正确;B、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形成缺血性脑卒中,此时脑组织缺少氧气供应,因此患者无氧呼吸强度可能增强,B正确;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当损伤中央前回时,脊髓的功能不受影响,缩手反射仍可以发生,C正确;D、大脑皮层S区受损时,患者无法讲话,患者仍具有听觉,能听懂别人讲话,D错误。故选D。6.如图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①~③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a→bB.②过程需要的酶有RNA聚合酶和解旋酶C.③过程需要图中的三种RNA参与D.①过程与②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详解】A、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往右即a→b,A正确;B、②过程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B错误;C、③过程为翻译过程,需要图中的三种RNA参与,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rRNA参与核糖体的形成,tRNA转运氨基酸,C正确;D、①为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两处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①处配对方式为A-T、T-A、G-C、C-G,②处配对方式为A-U、T-A、G-C、C-G,两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B。7.第三代疫苗又称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DNA疫苗是将编码某一抗原蛋白的基因作为疫苗,注射到人体中,通过人体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产生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疫苗能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原因是DNA或RNA可作为抗原物质B.核酸疫苗注射到人体后,都能直接与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表达出抗原蛋白C.核酸疫苗会引起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注射核酸疫苗后可能导致人体内出现少量减毒的相应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详解】A、抗原物质通常是DNA或RNA表达出的蛋白质,不是DNA或RNA可作为抗原物质,A错误;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相应蛋白质才能起到抗原作用,其中只有在翻译阶段核糖体才会完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B错误;C、注射核酸疫苗后,可引起体内产生体液免疫,分化出记忆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C正确;D、注射疫苗后,人体出现少量正常的该病毒,并没有减毒,D错误。故选C。8.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和⑦都表示传出神经,③和④表示不同种类的激素B.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其分泌物量过多时,⑥表示抑制作用C.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A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由感受器、①、A、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完整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内分泌腺【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是下丘脑,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同时也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详解】A、据图分析,②是大脑皮层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而⑦是下丘脑作用于内分泌腺的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③是促激素释放激素,④是促激素,故③和④表示不同种类的激素,A正确;B、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则其分泌物量过多时,⑥表示抑制作用,B正确;C、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A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水分的重新收,C正确;D、感受器、①、A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最终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内分泌腺,D错误。故选D。9.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艾滋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人患有过敏性疾病说明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D.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答案】D【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2、已免疫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错误;B、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人患有过敏性疾病说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异常,C错误;D、器官移植时所用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该过程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D正确。故选D。10.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可导致图中过程⑤增强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过程④⑤⑥C.肝脏、肾上腺、胰腺等器官可以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A、图中过程⑤表示血液中的糖转化为细胞中的糖原,餐后血糖含量升高,可导致图中过程⑤增强,A正确;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即可促进图中的②、③过程,B错误;C、肝脏通过合成、分解糖原参与血糖调节,肾上腺可通过分泌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胰腺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些器官均参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C正确;D、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11.下图为雄性动物的性激素——睾酮(T)分泌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激素)、T(睾酮)。A.图示体现了雄性动物体内睾酮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GnRH可以随着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垂体C.图中各种激素均需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激素完成信息传递后会被灭活,因而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本图是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级调节,④过程表示反馈调节。【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③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级调节,过程④说明雄性激素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分泌后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但是只有垂体细胞上才具有与该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因此GnRH只能作用于垂体,B正确;C、图中各种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发挥作用,蛋白质类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固醇类的激素进入靶细胞内作用于细胞内的受体,C错误;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C。12.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性腺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2中甲、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B.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图2中甲细胞对应图Ⅰ中的Ⅰ时期C.该动物性腺中,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细胞一定是卵细胞D.图2中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且其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中:I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以表示卵细胞或极体。图2中:甲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分析图2,甲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丙细胞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A错误;B、分析图2,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由此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图1中I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中甲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分析图1,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以表示卵细胞或极体,C错误;D、分析图2,丙细胞染色体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正确。故选D。13.相互易位是一种非同源染色体互相交换部分等长的染色体片段的现象。如图所示,一个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在联会时会出现特征性的十字形图像,随着分裂的进行,十字形的配对同源染色体逐渐打开,成为圆形或8字形。在相互易位杂合体的花粉母细胞中,大约有50%的配对同源染色体呈圆形,50%呈8字形,说明配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着丝粒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已知某种植物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或缺失可引起配子不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只有一半是可育的B.该种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与正常个体杂交,有1/4的后代是相互易位杂合体C.该变异可能改变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但对该个体基因的种类没有影响D.图a可出现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图b和图c都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详解】AB、据图分析,变异是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D、E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中的基因N、O发生了互换,已知某种植物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片段有重复或缺失可引起配子不育,发生该“十字形”联会的个体中,只有含ABCDE的染色体与含LMNO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含ABCNO的染色体与含LMDE的染色体进入同一配子中时,才会产生正常的配子,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可能发生的情况为:①含ABCDE的染色体与含ABCNO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则另一极为含LMDE的染色体和含LMNO的染色体,此时配子均不正常;②含ABCDE的染色体与含LMDE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则另一极为含ABCNO的染色体和含LMNO的染色体,此时配子均不正常;③含ABCDE的染色体与含LMNO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则另一极为含LMDE的染色体和含ABCNO的染色体,又因为在相互易位杂合体的花粉母细胞中,大约有50%的配对同源染色体呈圆形,50%呈8字形,该种植物相互易位的杂合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只有一半是可育的,可知该发生“十字形”联会的个体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3,故正常个体与发生“十字形”联会的个体生育子代,有1/3是正常的,而有2/3的后代是相互易位杂合体,A正确,B错误;C、结合题意及图示可知,图中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即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上述变异可能改变了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但对该个体基因的种类没有影响,C正确;D、由题意可知,题图为相互易位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的联会现象,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故图a可出现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而图b和图c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都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都能参与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存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渴觉中枢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C.运动时失水过多,通过体液调节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答案】ACD【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下丘脑存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1-,B正确;C、运动时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通过体液调节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C正确;D、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正确。故选ACD。15.枪乌贼(俗称鱿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科学家利用其体内的巨大轴突进行实验,记录在不同液体环境中巨大轴突产生兴奋时的动作电位,结果如下图所示(曲线1:将枪乌贼巨大轴突浸泡在海水中;曲线2:把海水换成33%的海水+67%的葡萄糖的等渗溶液;曲线3:把溶液换回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2峰值较低是由巨大轴突在该液体环境中受损导致的B.巨大轴突外的Na+浓度降低是影响动作电位幅度的关键原因C.由曲线1、2、3可知,外界溶液中Na+浓度的变化不影响静息电位D.静息时,神经元内K+浓度低于膜外,而Na+浓度则正好相反【答案】BC【解析】【分析】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对K+有特殊的通透性,K+外流造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K+外流量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K+的外流量取决于膜两侧K+的浓度差;在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Na+的内流量越大,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大,Na+的内流量取决于膜两侧Na+的浓度差。【详解】A、曲线2中轴突浸泡在33%海水+67%的葡萄糖的等渗溶液中,与曲线1相比,外界溶液的Na+浓度降低,因此在受到刺激时,Na+内流量大大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A错误;B、动作电位的峰值取决于Na+的内流量,Na+的内流量取决于神经元内外Na+的浓度差,神经元是相对稳定的结构,因此浓度差就与外界溶液中的Na+浓度相关,因此巨大轴突外的Na+浓度降低是影响动作电位幅度的关键原因,B正确;C、如图所示,曲线1、2、3的起始段重合,因此三者的静息电位相同,C正确;D、无机盐离子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任何时候都是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K+浓度>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BC。16.Graves病也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做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的物质,该物质能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性结合TSH受体,导致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总是处于较高水平,发病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SI与TSH可能具有部分相似的分子结构B.TSI可持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导致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处于较高水平C.Graves病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健康人的高D.可通过注射能与TSI特异性结合的药物来缓解Graves病的症状【答案】ABD【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2、甲状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详解】A、题干信息: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能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性结合TSH受体,故TSI与TSH可能具有部分相似的分子结构,A正确;B、题干信息: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性结合TSH受体,导致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总是处于较高水平,故可推测TSI可持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导致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处于较高水平,B正确;C、题干信息:Graves病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总是处于较高水平;甲状腺激素过高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导致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故Graves病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健康人的低,C错误;D、题干信息: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SI)能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性结合TSH受体,导致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总是处于较高水平;故可通过注射能与TSI特异性结合的药物来缓解Graves病的症状,D正确;故选ABD。17.细胞毒素类药物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也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科学家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DC又被称作“生物导弹”,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DC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B.ADC中接头既要能在内环境中保持稳定,又要能在细胞内被断开C.ADC中接头稳定性偏低会导致药物分子脱落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D.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需要消耗ATP【答案】BC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单克隆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这种靶向作用使ADC中的药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能力,不是抗体杀伤肿瘤细胞,A错误;B、接头既要在内环境中保持稳定,又要能在细胞内被断开,才能在肿瘤细胞中起作用,B正确;C、若ADC中接头稳定性偏低,则会导致药物分子脱落,单抗的靶向作用无法发挥,这样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C正确;D、ADC能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进入癌细胞为胞吞,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BCD。18.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吉斯发现了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如图1),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值,即X/A。Y染色体的有无决定雄性个体是否可育,含3条或0条X染色体的胚胎会出现致死现象。布里吉斯在重复摩尔根的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后代不完全符合交叉遗传,出现了初级例外和次级例外(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注:X+代表携带红眼基因的X染色体,XW代表携带白眼基因的X染色体。A.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O、XXY的果蝇分别表现为雄性不育、雌性可育B.初级例外中的白眼雌蝇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C.初级例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进入了同一细胞中D.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例外红眼雄蝇细胞中的染色体来判断其是初级例外还是次级例外【答案】AB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初级例外”后代为红眼不育的雄蝇和白眼可育的雌蝇,对照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与发育情况推测红眼不育的雄蝇为X+O,白眼可育的雌蝇为XwXwY。【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值,即X/A,结合图1可知,XO(没有Y染色体)表现为雄性不育,XXY表现为雌性可育,A正确;BC、据图2分析,亲本基因型是XwXw和X+Y,据此推测,初级例外中的白眼雌蝇基因型是XwXwY,即初级例外中的白眼雌蝇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初级例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亲本雌果蝇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进入了同一细胞中,与父本的Y染色体组合,形成XwXwY个体,BC正确;D、结合图2可知,“初级例外”的白眼雌蝇(XwXwY)和正常红眼雄蝇(X+Y)进行杂交,约有4%的后代是白眼雌蝇和可育的红眼雄蝇,称其为“次级例外”,初级例外”的白眼♀和正常红眼♂进行杂交,由于子代中染色体数目不同,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例外红眼雄蝇细胞中的染色体来判断其是初级例外还是次级例外,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钾在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叶面喷施0.1%、0.2%、0.3%、0.4%和0.5%的K2SO4水溶液(分别记为K1~K5组),以清水为对照(记为CK组),研究了钾肥对无花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图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钾肥对无花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表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钾肥对无花果叶片光合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处理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气孔导度/(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ol-1)蒸腾速率/(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mmol·mol-1)CK15.170.39302.285.043.01K116.240.41298.765.233.07K217.100.43293.685.563.11K319.310.52285.745.703.40K418490.45281.275.343.47K516.980.42300.245.043.37请回答下列问题:(1)绿叶中的光合色素除叶绿素a和叶绿素b外,还有______,这4种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欲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可用______试剂对其进行提取。(2)由图可知,叶面喷施钾肥对无花果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b/a比值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3)据表可知,与CK组相比,K1、K2、K3组气孔导度增加,气孔内外CO2交换增强,但胞间CO2浓度不升反降,说明施钾主要降低了______(填“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的限制,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的能力。除矿质元素外,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科研人员用无花果树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倍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测量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发现气孔数量和气孔导度影响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CO2浓度倍增后,蒸腾速率变小。若CO2浓度倍增后又恢复至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无花果的蒸腾速率与自然条件下的蒸腾速率相差不大,说明CO2浓度倍增后,由于____________抑制了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CO2浓度倍增后,无花果树的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但没有倍增,试分析其净光合速率提高而没有倍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9.①.胡萝卜素、叶黄素②.蓝紫光和红光③.无水乙醇20.K3组对应的K2SO4水溶液浓度对二者的促进效果都是最好的;K1组对应的K2SO4水溶液浓度对二者的促进效果都不明显;超过K3组对应的K2SO4水溶液浓度以后,对二者的促进效果又减弱21.①.非气孔因素②.温度、光照22.①.气孔导度变小(气孔关闭)②.CO2浓度升高使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增强,C3的还原增强,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但光合速率还受NADPH和ATP的供应、固定CO2酶的活性、C5的再生速率以及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小问1详解】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叶面喷施钾肥对无花果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b/a比值的影响是:K3组对应的K2SO4水溶液浓度对二者的促进效果都是最好的;K1组对应的K2SO4水溶液浓度对二者的促进效果都不明显;超过K3组对应的K2SO4水溶液浓度以后,对二者的促进效果又减弱。【小问3详解】结合题干“与CK组相比,K1、K2、K3组气孔导度增加,气孔内外CO2交换增强,但胞间CO2浓度不升反降”说明叶片光合作用能力的增强与气孔导度无关,而是因为降低了非气孔限制,故施钾主要降低了非气孔因素的限制,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的能力。除矿质元素外,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影响光反应的强度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小问4详解】CO2浓度倍增后,蒸腾速率降低,而CO2浓度先倍增后恢复,蒸腾速率又等于正常CO2浓度条件下的蒸腾速率,说明气孔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气孔导度变小抑制了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实验条件CO2浓度倍增后使得植物光合速率有所提高,但是没有倍增是因为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因素不只是CO2浓度,还有其他因素,即CO2浓度升高使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增强,C3的还原增强,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但光合速率还受NADPH和ATP的供应、固定CO2酶的活性、C5的再生速率以及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点,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贯穿于糖尿病的全过程,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长期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图是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形成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范围为______mmol/L。血糖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调节中枢位于______。(2)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中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型糖尿病患者因糖类供能不足,会加大对______等的消耗,体重骤减。(3)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__、促进糖原的合成和促进血糖转变为______等,并抑制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其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a.与胰岛素相抗衡的激素增多b.胰岛素分泌障碍c.存在攻击自身胰岛细胞的抗体d.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e.胰岛细胞损伤(4)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试举出两种可能成为糖尿病诱因的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______。【答案】(1)①.3.9~6.1②.下丘脑(2)①.血糖含量升高,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出现多尿现象②.脂肪、蛋白质(3)①.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②.甘油三酯③.ad(4)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运动较少;压力过大【解析】【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小问1详解】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范围为3.9~6.1mmol/L,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小问2详解】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升高,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因此会出现多尿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因糖类供能不足,机体为满足能量需求,会加大对脂肪、蛋白质等的消耗,导致体重骤减。【小问3详解】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a、胰岛素相抗衡的激素增多,会影响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a正确;b、如果胰岛素分泌障碍,则胰岛素含量减少,不符合2型糖尿病特征,b错误;c、如果身体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则胰岛细胞受损,胰岛素含量减少,不符合2型糖尿病特征,c错误;d、如果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会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符合2型糖尿病特征,d正确;e、如果胰岛细胞损伤,则胰岛素含量减少,不符合2型糖尿病特征,e错误;故选ad。【小问4详解】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运动较少;压力过大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糖尿病。21.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与动物体的重要激素,其分泌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调节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TRH、TSH等动物激素的作用特点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调节的,这种调节称为______。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分泌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相似,则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通过“______轴”来调节的。(2)甲、乙两只成年鼠出现了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经检测,与健康鼠相比,甲鼠的TRH含量偏高,而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乙鼠的TRH和TSH含量偏高,而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则甲鼠可能是______出现病变,乙鼠可通过______的方法进行缓解治疗。(3)为探究甲状腺对幼年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若干只幼年鼠随机均分成A、B、C三组。A组幼年鼠手术切除甲状腺,不补充甲状腺激素;B组幼年鼠手术切除甲状腺,每天补充适量的甲状腺激素;C组幼年鼠的处理是______。观察三组幼年鼠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段时间后,若____________,则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答案】21.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微量高效②.分级调节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22.①.垂体②.服用或注射甲状腺激素23.①.只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②.A组幼鼠的生长发育迟缓,而B组和C组差别不大,生长发育比A组快【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TRH、TSH等动物激素的作用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等;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调节的,这种调节称为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相似,则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调节的。【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甲小鼠激素TSH(垂体分泌的)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而TRH(下丘脑分泌的)的含量偏高,说明可能是垂体病变,导致TRH的分级调控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失去作用;乙小鼠体内TRH、TSH的含量偏高,而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这说明了下丘脑和垂体正常,患病的原因可能是缺碘或甲状腺病变,故可以通过注射或服用甲状腺激素的方法进行缓解治疗。【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对幼年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的有无,因变量是幼年动物的生长情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将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若干只幼年鼠随机均分成A、B、C三组。A组幼年鼠手术切除甲状腺,不补充甲状腺激素;B组幼年鼠手术切除甲状腺,每天补充适量的甲状腺激素;C组幼年鼠的处理是只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若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则预期实验结果应为A组幼鼠的生长发育迟缓,而B组和C组差别不大,生长发育比A组快。22.下图是人体产生痛觉与吗啡等药物止痛机制的示意图,其中P物质是痛觉神经递质,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可减少A神经元中P物质的释放,产生止痛效果或欣快感。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请回答下列问题:(1)痛觉产生过程中,P物质以______方式从细胞中排出,作用于相应受体,P物质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P物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的功能。(2)兴奋只能由神经元A传向神经元B,原因是____________。(3)长期使用吗啡可致依赖成瘾,同时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内源性内啡肽的生成。一旦停用吗啡,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______,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4)研究发现,吸毒者吸食毒品后,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这一事实说明吸毒还会损伤人体的______系统。【答案】(1)①.胞吐②.蛋白质(糖蛋白)③.信息交流(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①.抑制②.增加(4)免疫【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P物质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P物质受体的能够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