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完成 样本_第1页
作业完成 样本_第2页
作业完成 样本_第3页
作业完成 样本_第4页
作业完成 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效果研究熊淑萍(南昌理工学院人文系330044)摘要: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基本理念作了探讨;分析了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实施模式的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效果的措施,为全面推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有效模式。关键词:发展性心理辅导;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规划项目“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效果的案例研究”(批准号:14YB127)作者简介:熊淑萍,女,南昌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江西南昌330044)一、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基本理念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理念涉及到哲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哲学层面是研究关于人的发展倾向性和成长主动性问题,心理层面则是研究辅导对象的心理障碍和疏导问题。根据这一理念,形成了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和补救性心理辅导模式。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一般特点和规律,辅导各个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增强自信,正确认识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人格的完善和个体的全面发展[1]。补救性心理辅导是指为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干预和矫治,这些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失衡、心理失常和心理危机[2]。发展性心理辅导是一种属于未来式心理健康辅导,补救性心理辅导是一种属于干预性心理健康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辅导的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对自我评价问题(个人形象、自我成熟度、个性、就业与创业、性问题等)存在冲突外,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恋爱情感问题、神经症、情绪控制和学习问题。这些现实问题既涉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问题,也关联到大学生自我认知、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和全面发展问题。这正是开展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研究的重要动因。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的,自由个性概念体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个人的自尊、自信、自重和对他人的尊重、宽容、理解互相依存,心理疏畅相处和谐也是观照自身存在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标志,,从而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依据这一理论支点,由关注解决心理障碍性的补救性内容转换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性内容,由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变为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由面向少数个体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以学生为本”,改变了传统的心理调适和治疗为主的心理辅导模式,而是在完善高校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中以发展性理念对高校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才。二、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一)发展性心理辅导基本内容和特征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设定心理健康教育方向,通过全面的积极性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解决学生在入学、毕业、就业等方面发生的心理问题。在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时,应该注重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业阶段中;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专题辅导的形式,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是从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入手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3]。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争创优秀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降低学习倦怠感,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2、情感和意志课程的教育。通过课程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促进个体成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与建立各种交往对象的关系,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发展人际交往技能,养成谦虚、谨慎、自尊、自重和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个人自主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5、青年期教育。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变化阶段,要加强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促进青年大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正确处理好师生、同学、同伴等关系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6、创造意识教育。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目标。7、职业发展能力教育。掌握知识和本领,为择业创业作准备[4]。在教育实践中,发展性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方式,发挥团体改变个体态度和行为的特殊功能——凝聚和规范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发展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同时顾及到存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与思想观念的调整。发展性心理辅导体现了这几个特征:一是激励性。激励学生提高解决自身心理矛盾的能力,从信念和动力上树立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健康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二是预防性。通过老师的指导预防个体潜在心理困扰,发掘自我潜能,提高正能量;三是融合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四是发展性。为大学生实现长远的更高的人生目标作出规划和设计[5]。(二)补救性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补救性心理辅导注重对学生提供心理援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失衡,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摆脱心理危机。补救性心理辅导具有针对性,主要是面向是少数心理健康已经受到影响的学生,对该类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教育工作。在高校中,不免有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例如有些学生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情绪危机、“反社会人格障碍”和各种神经症等,这类学生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边缘学生”。而有针对性地面向个体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教育工作便是补救性心理辅导。补救性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包括:1、对学生进行心理鉴别。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成长环境、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影响程度等,制定介入和干预方案。2、帮助学生调适心态。针对这类学生,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其他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及奉献精神;其次,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心理,克服保守心理,有的学生心理封闭,消极自守。该类学生虽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尊师守纪,虽然学习成绩尚好,但是缺乏竞争意识。对该类学生的培养主要在于转变学生的心理观念,尽量为这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与显露自己才华的机会,让学生懂得如何从“合格”上升为“优秀”,再上升为“卓越”。3、进行心理疏导。运用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治疗理论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不少学生都是由于过度的怯懦和自卑在人际关系上或集体活动中无法打开自己内心,例如,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与人交谈,做事总担心别人会取笑自己,自我感觉不如别人,对别人交托的事情没有信心去完成。对于这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讲解成功案例。另外就是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耐心为学生解决问题。补救性心理辅导的特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性。侧重于心理障碍层面的矫治,以消除学生当前已发生的心理障碍为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心理存有障碍和危机的学生具备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专业性。对于心理存有问题的学生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并且要有一定的耐心,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帮助下调整他们的心态,化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危机;三是互动性。开展补救性教育,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不仅对教师的能力有高要求,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学生主动、自愿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教育质量。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过去往往注重补救性心理辅导,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和思想多元化的冲击,单一模式的心理教育开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把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两者相结合,形成全面性、协调性的心理辅导新模式,以便能够顺利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心理素质、社会背景、发展需要等方面全新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心理教育环境。其主要内容应该针对学生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适应能力、道德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健全的个性品格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全方位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三、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实施(一)前期准备先作好调查表。调查问卷中包括两大类:第一,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工作情况调查问卷》所制定,问卷中包括10个问题,涉及的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数量、质量、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学生需求、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等内容。第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调查表》所制定,问卷中包括10项内容,涉及了教师的一般资料,年龄、姓名、工作年限、职业资质、学历、学科、心理教育培训情况及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等。(二)干预措施1、心理调查。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基本心理情况的了解必须在学生愿意、主动且配合的情况下进行,保证心理情况掌握的真实性。对学生做心理调查首先针对大一新生,调查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个人爱好、娱乐活动等。其次在每学期初始阶段对学生做进一步心理调查,包括学生的情绪状态、负面事件、成长障碍、挫折反应等。如果学生的情绪反应大或经历过某件重大事件的影响,需要在学生知情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状态测试,例如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量表或抑郁量表等。2、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座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关心的问题进行分班开设,例如大一学生注重心理素质养成,大二学生注重人际交往学习心理,大三学生注重就业选择,大四学生注重考研压力、就业指导和社会适应等。3、与学生做开放式沟通。对于一般心理障碍的学生只要开展普通的开放式咨询方式便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消除与咨询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咨询教师用其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为学生梳理心理情绪。4、骨干培养。发展性心理辅导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学生的骨干培养,与一般学生不同,骨干学生在学校的管理和协调方面都能够表现出积极性,在校园内无论是学习、人际交往、自我成长、帮助他人等方面均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对这类学生有未来期望。但是骨干学生避免不了会受到考研、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这与他们在学校中的成长环境产生了冲突,会影响到骨干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所以,心理咨询教师需要针对骨干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对骨干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工作,为骨干学生的未来铺好心理建设之路。(三)数据处理某大学开展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心理教育方式是基于高校内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心理评分如表1所示。表1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心理咨询结果时间学生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对心理咨询需求程度实施前53.12±3.1269.87±5.7477.54±3.2550.85±6.6280.54±6.55实施后85.65±7.8589.85±6.6590.85±4.5887.68±4.5188.84±4.89接受双向心理辅导方式的学生分布如图1所示。图1接受双向心理辅导方式的学生分布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分布如图2所示。图2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分布通过以上数据能够看出,某大学的学生对心理辅导有不同的需求程度,大一学生由于刚入校园,在接触新鲜事物及学校生活时会产生心理障碍,而大四学生即将面临进入社会,每天面对不同的面试、找工作或是社会实践,都会有不同于以往习惯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实习阶段,面对公司同事、上级、管理层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大一与大四学生对心理辅导有较高的需求。而图1显示,在该所学校中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分布情况也针对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30%,大二学生为21%,大三学生为13%,大四学生为36%。符合了大学不同年级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四)分析与讨论实施了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心理咨询教育方式后,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提高,心理矛盾、心理障碍得到疏导化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端正了发展的方向。并且通过双向结合的教育方法,教师工作的开展也十分顺畅,丰富了心理咨询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该校开展双向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后,虽然效果显著,但是中间也存在一些问题:1、专业教师短缺,有的业务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存在理论较强但实践不足的现象,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为欠缺,在为学生做心理咨询或教育时,通常长篇大论或案例分析,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2、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欠缺。学生的心态是心理咨询教育关注的重点,但是除个别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打击才会想到心理咨询,大多数学生不承认自己遇到过心理障碍,羞于接受心理咨询。学生在认识上的局限性阻碍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3、两种方法结合不够彻底,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点面结合不够,导致学生接受面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前面提到,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的实施方法不同,但目标相同,发展性教育主要针对未来时,目的是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中。而补救性教育相当于心理治疗,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较为有效。在日常心理咨询中,有的教师通常只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化解力度不大,师生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互动不够,很需要找到两种方法的契合点。针对以上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重视程度以及有效地将两种心理辅导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双向心理咨询教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四、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效果的思考与启发(一)提升发展性心理辅导实施的效果发展性心理辅导要逐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主导模式[6]。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发掘潜能;要加强心理学的课堂教育、团体讲座等集体教育活动,规范和引导学生提升健康的心理素质;要作为一种通识教育,与学校各个学科的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到学生的心理意识之中;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中;要拓展心理教育辅导的新形式,建立校园心理网站、心理热线、心理社团,开展班级心理游戏、校园心理情景剧活动,提高凝聚力;还可以把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外延扩大,使家庭和社会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二)提升补救性心理辅导实施的效果补救性心理辅导的顺利开展也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不同点是补救性心理辅导针对的人群心理不同,当发展性心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心理障碍较大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实施补救性心理教育。心理辅导教师首先要对辅导对象进行心理鉴别,判断学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心理障碍或是心理危机。一般心理问题只是心理困扰、心理不适应,即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则是心理缺损、心理冲突,即心理失常;而心理危机则表现为“心理边缘人”。心理辅导老师必须对这样的学生进行疏导和矫治。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耐心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舒缓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化解心理危机,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进一步解决精神上、生活上和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7]。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也十分高,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心理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口才、亲和的态度、丰富的经验,这需要教师在以下几方面做好调整工作:首先,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中的“心理咨询教师培训班”锻炼,在理论过硬的基础上,多做案例分析,积累经验,掌握心理咨询教育的方式及特点。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还需要教师拥有丰厚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这包括了医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在内的知识背景,教师要做到理解、倾听、沟通、交流、包容等人格特征,同时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自身提高心理咨询教育水平。其次,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始于西方,传至我国后为我国人们所用。但是西方与我国的国情不同,思想教育、行为方式、风俗文化等方面差异均十分之大。所以,心理咨询教育并不能简单沿用国外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宣传,因为人们会受到社会变化、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价值观、情绪、行为等方面产生变化,而心理咨询辅导正是为了纠正不当行为、给予咨询者情感疏通、帮助咨询者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减轻咨询者的心理压力及紧张的情绪,以便及时走出误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倡导学生自行学习心理学,正确对待心理学。让学生明白,对心理咨询教育有需求的人并非患有心理疾病[8]。最后,在工作开展的方法上,应该找对路线。心理辅导中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而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哪种教育方法没有一定的规定。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很多,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人际关系等等,无论在哪一种环境中都有不同的压力,这些压力的产生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情绪波动,甚至是引起心理冲突或者封闭自己[9]。而在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教育实施过程中,应该突出两种教育的特点,全力营造出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环境氛围,通过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表现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坐等咨询者上门咨询,应该主动出击,利用发展性教育的洞察力和补救性教育的针对性,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询教育体系,构建出和谐的校园风气,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之,通过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着重于现有教育系统的整合,可以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善自我人格,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参考文献[1]RaymondJCorsiniEncyclopediaofPsychoLogy[M]NewYorkWiLer&SonsInd1984[2]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5)30[3]赵冰洁,王秀勇,黄建烽,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的理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45[4]ChickeringA.W.ReisseK.theSevenVectorsIn.K.AnorldandInKing(Eds).CollegeStudentDeveLopmentandAcademinLifepsychologicalIntellectualSocialandMoralIssues[M]NewYorkGarlandPublishing1997[5]车文博,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252[6]张信容,发展性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模式[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62[7]傅安球,学校心理咨询若干倾向性问题的思考.[J]心理科学,2000(3):275[8]陈琦,吴志功,苗逢春,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帮助的行为.心理发展与教育,[J]1998(4):26[9]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卫生[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6-127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效果研究熊淑萍(南昌理工学院人文系330044)摘要: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基本理念作了探讨;分析了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实施模式的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效果的措施,为全面推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有效模式。关键词:发展性心理辅导;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规划项目“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效果的案例研究”(批准号:14YB127)作者简介:熊淑萍,女,南昌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江西南昌330044)正文提纲:一、大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基本理念二、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一)发展性心理辅导基本内容和特征1、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2、情感和意志课程的教育。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4、个性心理教育。5、青年期教育。6、创造意识教育。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目标。7、职业发展能力教育。掌握知识和本领,为择业创业作准备[4]。(二)补救性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对学生进行心理鉴别。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成长环境、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影响程度等,制定介入和干预方案。2、帮助学生调适心态。3、进行心理疏导。三、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实施(一)前期准备(二)干预措施1、心理调查。2、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3、与学生做开放式沟通。4、骨干培养。(三)数据处理对学生的心理评分如表1所示。表1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的心理咨询结果时间学生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对心理咨询需求程度实施前53.12±3.1269.87±5.7477.54±3.2550.85±6.6280.54±6.55实施后85.65±7.8589.85±6.6590.85±4.5887.68±4.5188.84±4.89接受双向心理辅导方式的学生分布如图1所示。图1接受双向心理辅导方式的学生分布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分布如图2所示。图2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分布(四)分析与讨论1、专业教师短缺,有的业务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2、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欠缺。3、两种方法结合不够彻底,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点面结合不够,导致学生接受面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四、发展性心理辅导与补救性心理辅导双向结合效果的思考与启发(一)提升发展性心理辅导实施的效果(二)提升补救性心理辅导实施的效果(三)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